分级诊疗制度调研报告

上传人:s9****2 文档编号:552638419 上传时间:2023-12-29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31.6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分级诊疗制度调研报告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分级诊疗制度调研报告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分级诊疗制度调研报告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分级诊疗制度调研报告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分级诊疗制度调研报告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分级诊疗制度调研报告》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分级诊疗制度调研报告(1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澄城县实行新农合分级诊疗制度的调研报告澄城县医疗质量监督控制专家组一、调查目的全面了解我县近年来新农合住院患者的就诊流向,为加快建立分级诊疗制度提供基础数据,研究制定相应对策,力争2016年底使90%左右的患者在县域内就诊。二、调查方法(一)调查对象:以2013年至2014年上半年县内外新农合住院患者为调查对象,以出院病历资料为调查依据。(二)调查方法:在县卫生局的组织领导下,在县、乡两级医院的配合下,我们先后采取了查阅病历、个案分析、疾病分类、数量统计和走访调查等方法,对合疗住院患者的就诊、转诊、流向以及治疗情况进行认真调查,分类汇总,科学分析,并据此提出一些工作建议。三、调查结果(一)新农

2、合住院患者就诊流向的基本趋势表1-1:20132014年上半年合疗患者在县内外就诊的基本情况项目2013年度占比()2014年上半年占比()总住院人次3301019152县外人次44482041县内人次2856217111其中:1县级22336121052乡镇62265006表1-2:2013年新合疗患者就诊费用负担的基本情况分类2013年度(人)总费用(元)合规费用(元)次均费用(元)县外总数4448.45.11县内总数28562.63.80其中:县级22336.25.942乡镇6226县外县内合计33010表1-3:2013年新合疗患者就诊费用的合疗基金补偿情况分类补偿费用(元)次均补偿(

3、元)补偿比()总比()县外.60县内.40其中:1县级.402乡镇县外县内合计.00表1-4:2014年上半年新合疗患者就诊费用负担和合疗基金补偿情况项目总人数总费用(元)合规费用(元)补偿费用(元)次均费用(元)次均补偿(元)补偿比(%)总住院比()总补偿比()县外2041.08.73157567486县内17111.93.69.80294320471县级12105.96.61.30354523942乡镇500614871209合计19152.01.42.3045032627通过对以上调查数据的分析,提醒应注意以下几点:1. 我县合疗患者的就诊流向结构不尽合理:2013年县外就诊率%,县级医

4、院占%,乡镇卫生院占%,县、乡两级就诊率倒挂现象明显。2014年通过支付制度改革和分级诊疗的建立推行,倒挂现象有所改变,2014上半年统计显示,县外就诊率%,县级就诊率%,乡镇%,但仍提示县外就诊率超过了10%。2. 住院患者费用负担分级化差异显著。2013年住院次均费用对比:省、市三级医院为17586元,县级医院为3360元,乡镇卫生院为1406元;2014上半年省市三级医院为15756元,县级医院为3545元,乡镇卫生院为1487元。3. 合疗基金的补偿率分级化差别大。2013年省、市%的就诊率,其补偿费用占到全县合疗基金总数的%;县域内%的就诊率,其费用占到合疗基金的%;2014上半年省

5、、市%的就诊率,占用合疗基金%;县域两级%的就诊率,占用合疗基金%。4. 根据2013年调查数据测算,如每年度每降低县外就诊率1个百分点,就可节余县域合疗基金250万元,相当于县内1249例住院患者的补偿费用;而县外患者补偿比例低,自付费用高,再加上其他如交通、食宿等的花费,加重了患者负担。(二)合疗住院患者履行转诊手续的基本情况表2-12013-2014上半年新合疗患者于县外就诊的分类情况分类2013年(人)占比(%)2014上半年(人)占比()履行转诊手续者29421233自行选择就诊者815526打工、探亲、投靠子女和久居在外者691282合计44482041本表2调查结果显示:1.履行

6、转诊手续比率偏低,2013为%,2014上半年为%2.未履行转诊手续比率高。2013年为%,其中自行选择就诊者%,长期在外居住打工者%;2014上半年为%,其中自行选择就诊者%,长期在外居住打工者%。3.未履行转诊手续分类比率:自行选择就诊者占未履行转诊手续比率:2013年为54%,2014上半年为%;长期在外居住打工者占未履行转诊手续比率:2013年为46%,2014上半年为%。以上数据提示,无序“高就诊率”,给分级诊疗制度的建立提出了新的管理课题。(三)合疗患者于县外就诊医院的分布情况1. 在履行转诊患者中,由县上转至省、市的共涉及72家医院,其中%转诊至57所三级医院,%转诊至15所二级

7、医院。排序在前几位的医院是:交大二附院、唐都医院、西京医院、交大一附院、省人民医院、渭南市中心医院、西安红十字会医院、西安儿童医院、省肿瘤医院。2. 县外流动人员就诊共涉及416家医院。其中%选择在162所三级医院就诊,%选择在254所二级医院就诊。3. 未履行转诊手续的患者中,其中%选择在45所三级医院就诊,%选择在24所二级医院就诊。通过以上数据对比分析提示:凡履行转诊手续的患者,90%以上转至省、市三级综合医院或专科医院,这些患者是在经过县上二级医院就诊后转诊的,基本遵循下转上的科学规律。而后两种情况中,大部分患者未经过下级医院诊治,首诊就选择在三级医院,不仅增加了大医院的就诊压力,也加

8、大了患者负担和新农合基金,主要原因是缺乏转诊义务告知和引导,使患者在就诊医院的选择上存在极大的盲目性。(四)新合疗患者县外转(就)诊原由的专业分类表4-12013-2014上半年履行转诊手续者的就诊原由分类分类2013年占比()2014上半年占比()需要转诊者1627748其中1诊断不明98412治疗受限176903手段滞后148754超出范围1205542无需转诊者719255可转不可转596230合计29421233表4-22013-2014上半年打工、探亲等的就诊原由分类分类2013年(人)占比()2014年(人)占比()需要驻地就诊者19987其中1诊断不明者1392治疗受限者3615

9、3手段滞后者29134超出执业范围者12150无需在驻地就诊者29042111可或不可在驻地就诊者20284合计691282表4-32013-2014上半年自行选择外出就诊者的原由分类2013年(人)占比()2014上半年占比()(人)需外出就诊者251186其中1诊断不明者22122治疗受限者61324超出执业范围者128118无需外出就诊者288168可或不可外出就诊者276172合计8155261.表4-1统计分析提示:就2013年度来看,在履行转诊患者中,无需到县外就诊的转诊率高达%,可转或不可转的高达%,两者合计高达%。说明在转诊制度中漏洞很大,应在技术转诊制度的健全完善上下功夫。2

10、. 表4-2统计分析提示:2013年,县外流动人员患者中,无需在驻地二/三级医院的就诊率高达42%,可或不可在驻地二/三级医院的就诊率高达%,两者合计高达%。说明这类人员就医的盲目性,应通过宣传和制度约束,引导他们首诊在基层,也应实行逐级转诊制度。3. 在自行选择外出就诊的患者中,2013年,无需外出就诊的高达%,可或不可外出就诊率高达%,两者合计高达%。提示技术转诊制度的重点应面对这一重点人群。(五)合疗患者县外就诊疾病谱排序1. 履行转诊手续的,按统计疾病数量的多少排序,前10种疾病分别是:冠心病、肺癌、白内障、肺结核、宫颈癌、乳腺癌、肿瘤放化疗、脑梗塞、支气管肺炎、直肠癌。2. 未履行转

11、诊手续人员疾病排序:腰椎间盘突出、白内障、冠心病、支气管炎、糖尿病、肝硬化、脑梗塞、剖腹产术、肺结核病、胆结石、肺炎、肝炎等数百种。3. 县外流动人员就诊疾病排序:剖宫产术、正常分娩、冠心病、白内障、支气管炎、腰椎间盘突出、急性阑尾炎、糖尿病等。以上调查提示:履行转诊手续的疾病中,经过县级医院短缺学科建设和新技术的应用,可以将10%的患者留在县内解决;未履行转诊手续的疾病中,60%以上可以在县域内解决;县外流动人员就诊疾病中,80%不需在三级医院治疗,二级以下医院就可以解决。四、原因分析一是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人口流动比例加大,人们追求健康的期望值增长,加上省市三级医院以技术资源优势对县域

12、患者产生巨大虹吸作用,一些本来不必到县外转(就)诊的患者,或无需在驻地到二、三级医院就诊者亦随之增加;二是县级医院的临床诊疗技术能力没有发挥至极致,对疑难、危重病症和一些专科病的治疗受到限制,诊疗技术服务水平存有可持续发展和提升的空间;三是县级医院在转诊环节的管理上,存在制度不完善、把关不严和执行不力的缺陷或漏洞;四是乡镇卫生院的首诊技术服务能力薄弱,中高级医务人员缺乏,服务能力不足,群众对其就近诊治的信任度差,大量患者首诊就直接涌向县级医院,造成乡镇医院业务萧条、县级医院人满为患的不合理现象。其结果给县域新农合费用负担造成了压力。2013年省市三级医院的次均费用高达17586元,县级医院的次

13、均费用居中3360元,乡镇最低1406元;2013年省市三级医院仅%的就诊率,就占用县域合疗住院补偿基金的%。费用负担之间的差距,显而易见。五、对策建议根据本次调查结果,通过认真科学分析,为了有效的管控好新农合患者的就诊流向趋势,建立有序的医疗就诊秩序,合理支配新农合基金,建议必须加快建立完善分级诊疗制度,实现“首诊在乡镇,大病在县级,重危在省市,康复在当地”的就诊秩序,使县域有限的医疗资源得到充分利用,患者减轻看病经济负担,新农合基金发挥最大效益,实现90%以上的患者在县内就诊的目标,从而破解“看病难、看病贵”难题。(一)提高服务能力。解决以上问题,最关键的一条,是要提高本县医疗技术服务能力

14、,使90%以上患者的疾病在县域内得到有效治疗,使群众对本县的医疗技术水平获得认可和信任。1. 继续加强村级卫生组织建设,筑牢农村卫生网底。落实国家政策,按标准配备好乡村医生,采取公建民营、政府补助等方式,支持村卫生室建设和设备购置;完善村医补助发放办法,实行乡医补助明白卡制度,调动乡医积极性;对乡村医生开展免费培训和脱产进修,为他们提供到大医院培训的机会;实行镇村一体化管理,乡镇卫生院优先聘用乡村医生;落实村级公共卫生服务项目,促进居民健康素养的提高;探索实施乡村医生与农村居民签约服务模式,等等。让农村居民获得便捷、价廉、安全的基本医疗服务,达到小伤小病在最基层的村一级得到有效预防和治疗。通过村一级的有效防治,做到小病不出村,将会减少小病酿大病、门诊转住院的比率。2. 发挥乡镇卫生院功能。分析疾病谱,约有25%左右的患者不需要在县级住院治疗,应控制在乡镇一级,由乡镇卫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解决方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