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成都沙河地区地质水文情况

枫**
实名认证
店铺
DOCX
34.67KB
约9页
文档ID:552632195
成都沙河地区地质水文情况_第1页
1/9

成都沙河地区地质水文情况4 环境现状调查与分析4.1 自然环境概况4.1.1 地理位置成都位于四川省中部,四川盆地西部,介于东经102°54'〜104°53'和北纬30°05'〜31°26'之间,全 市东西长 192 公里,南北宽166 公里,总面积12390 平方公里东北与德阳市、东南与资阳地 区毗邻,南面与眉山地区相连,西南与雅安地区、西北与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接壤4.1.2 气象 成都市属亚热带湿润气候区,四季分明,气候温和,雨量充沛,夏无酷暑,冬少严寒多年平均 气温16.2°C,极端最高气温38.3°C,极端最低气温一5.9°C;多年平均降雨量947.0mm,年降雨 日104天,最大日降雨量195.2mm,降雨主要集中在5〜9月,占全年的84.1%;多年平均蒸发 量1020.5m m;多年平均相对湿度82% ;多年平均日照时间1228.3h,只有28%的白天有太阳;多 年平均风速1.35m/s,最大风速14.8m/s,极大风速27.4m/s(1961年6月21日),主导风向NNE4.1.3 地形地貌成都市位于岷江冲洪积扇的东南边缘成都地铁3号线一期工程将穿越川西平原岷江水系I、II 级阶地和成都东郊台地等3个地貌单元,其中设计起点〜1号桥站为I级阶地,1号桥站〜动物 园站为 II 级阶地,动物园站~一期终点属成都东郊台地,均为侵蚀〜堆积地貌,地形开阔、平坦 地面高程约 497〜524m,地势总体呈东北高西南低。

4.1.4 地质构造及地震成都平原处于我国新华夏系第三沉降带之川西褶带的西南缘,界于龙门山隆褶带山前江油〜灌县 区域性断裂和龙泉山褶皱带之间,为一断陷盆地该断陷盆地内,西部的大邑〜彭县〜什邡和东 部的蒲江〜新津〜成都〜广汉两条隐伏断裂将断陷盆地分为西部边缘构造带、中央凹陷和东部边 缘构造带三部分,成都地铁3 号线一期工程线路主要位于中央凹陷和东部边缘构造带根据《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GB18306-2001)国家标准第1号修改单和《四川、甘肃、 陕西部分地区地震动峰值加速度区划图》及《四川、甘肃、陕西部分地区地震动反应谱特征周期 区划图》,5.12大地震后,成都市地震动峰值加速度为0.10g,地震动反应谱特征周期为0.45s 4.1.5 水文地质201 、地表水 成都市区范围内主要有三大水系,即沱江水系、青衣江水系、岷江水系 本工程主要位于岷江水系范围内,岷江属长江上游的一级支流,发源于川、甘两省交界的岷山山 脉南麓的弓杠岭和郎架岭,流经茂汶、汶川至都江堰市麻溪进入成都市境,经都江堰水利工程分 为内、外二江,属内江系统的有蒲阳河、柏条河、走马河、江安河;而属外江系统的有金马河、 黑石河、沙沟河等。

另外,周边尚有文锦江、斜江河、出江河、南河等河流进入平原注入岷江成都市大部分位于岷江流域,水资源丰富,水资源总量达244.89x108m3境内水系发育、河渠纵 横,河网密度达1000m/km2,库、塘、堰星罗棋布,水域面积7.708x104hm2,约占全市总面积的 6.32%2、地下水按地下水赋存条件,岷江水系I、II级阶地地下水主要有两种类型:第四系孔隙水和基岩裂隙水 成都东郊台地区地下水主要有三种类型:一是赋存于粘土中的裂隙水,二是第四系松散土层(含 粘土卵石)孔隙水,三是基岩裂隙水1) 第四系孔隙水所处区域第四系孔隙水主要赋存于全新统(Q4)和上更新统(Q3)的砂、卵石土中,水量极其丰 富,根据区域资料及本次勘察资料,含水层有效厚度从西至东逐渐变薄,厚度从数十米至几米, 为孔隙潜水,部分地段由于地形和上覆粘性土层控制,具微承压性根据成都地区水文地质资料, 该层砂、卵石土综合含水层渗透系数K约为15〜30 m/d,为强透水层沿线所有地下车站和地 下区间隧道主体结构均将穿越该层地下水,受其影响大上部的粘性土层为弱透水层,地下水含 量甚微,对工程影响较小2) 粘土中的裂隙水 成都东部台地广泛分布的粘土层中赋存有少量裂隙水,根据成都地铁2 号线探井长期观测资料, 粘土中裂隙水主要是靠上层滞水或粘土本身的毛细水补给。

其水量受季节性变化明显,具有雨季 获得补充,积存一定水量,旱季水量逐渐耗失的特点粘土裂隙水动态变化显著,无稳定水位, 难以形成贯通的自由水面根据观测,探井内粘土裂隙水出水量约为2.5〜4.2L/h由于该层地下 水水量较小,对地铁工程影响较小3) 松散土层孔隙水 主要赋存于含粘土卵石或含卵石(圆砾)粘土地层中,其水量、水位不稳定,大气降水和区域地 表水为其主要补给源,根据区域水文地质资料,渗透系数(K) 21约为1.0〜5.0m/d,具中等透 水性;局部地段含粘土卵石可能含水量丰富,透水性 较强该层地下水对地下工程会产生一定影 响4) 基岩裂隙水 区内基岩为白垩系灌口组紫红色泥岩、砂质泥岩、泥质砂岩,地下水赋存于基岩风化裂隙中,含 水量一般较小,但在岩层较破碎的情况下,常形成局部富水段根据相关水文地质资料,渗透系 数K约为0.027〜2.01m/d,平均为0.44m/d属弱〜中等透水层2、 地下水的补给、径流与排泄成都市充沛的降雨量(多年平均降雨量947mm,年降雨日达140天),降雨入渗构成了地下水的 重要补给源灌溉入渗和沟渠入渗是区内地下水的主要补给源此外,区内地下水还接受NW方 向的侧向径流补给。

测区地下水总的流向为北西〜南东向,水力坡度一般为5%〜20%地下水 与地表水(河、渠水)受大气降水和季节变化的影响,形成互补3、 地下水的动态特征 根据区域水文地质资料,区内地下水总的规律是西部埋藏浅,水位变幅小,东部埋深较深,水位 变幅亦较大;季节性变化明显,水位西北高东南低,沿河一带高,河间阶地中部低的特点根据 区域水文地质资料,成都地区丰水期一般出现在7、 8、 9 月份,枯水期多为1、 2、 3 月份岷江 水系I、II级阶地区,丰水期地下水位埋深2〜3m,水位年变化幅度一般在2〜3m之间成都 东部台地区,地下水位埋深一般较大,水位年变化幅度也较大4.2 社会环境概况4.2.1 人口状况根据《2009 年成都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显示,年末全市户籍人口 1139.6 万人,比上年末增加 14.7 万人;常住人口1286.6 万人,增加16.0 万人 在全国特大城市中,仅次于北京、上海、重庆,居第四 位,平均人口密度为864 人/ km2,平原地区人口密 度大于1000人/km24.2.2 经济发展状况成都已有2300 多年的建城史,是国务院公布的全国首 批历史文化名城,西南地区的科技、金融、商贸中心和 交通、通信枢纽。

成都历来是西南地区的商品集散地, 市场直接辐射重庆、贵州、云南、陕西、西藏等周边省、 市、自治区成都工业基础较为雄厚,已形成以电子及 信息产业、机械(汽车、航空)产业、生物工程及制药 产业、食品(烟草)产业、冶金建材产业、石油化工 22产业等六大产业为支柱的综合工业体系 2009 年全市 实现地区生产总值 4502.6 亿元 4.3 区域环境质量 现状4.3.1 水环境 成都市城区地表水属岷江水系,主要有南河、府河、沙 河,流经城区后均汇入府河城区内地表水水质为典型 有机物污染,进入城区前水质状况较好 2009 年的监 测结果表明,成都市水环境功能区水质均为IV类,达到 相应水域功能区水质标准,达标率为100%城区13 条中小河流监测pH、溶解氧、高锰酸盐指数、生化需 氧量、氨氮5项指标,13条河流水质均为V类地下 水污染主要集中分布在城镇及工业集中及下游地区,其 余地区地下水质尚属良好,符合工农业用水及生活饮用 水的水源水质标准要求4.3.2 大气环境质量 成都市地处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区,四季分明,冬无严 寒夏无酷暑,年平均气温16.7°C,市域内静风频率高 达46%,平均风速仅1.2m/s,空气中污染物不易扩 散,城市热岛效应明显,环境空气质量污染指数一般在 70〜100,环境空气质量级别基本达到B3095—1996 《环境空气质量标准》二级标准。

4.3.3 声环境根据《2009 年成都市环境质量公报》,成都市城区道 路交通噪声监测路段总长度405.7km,监测点位282 个,平均等效声级为 69.6 分贝,声环境质量处于“较 好”水平 2009 年城区污染较重的道路为三环路、解 放路、成龙大道、机场路;城区区域环境噪声监测总面 积为248.7 平方公里,监测点位307 个,平均等效声 级为 54.1 分贝声环境质量处于“较好”水平4.3.4 生态环境 成都市随着城市经济的发展,城市绿化面积、道路逐年 增加较快,城市生态环境逐年得到改善成都市的社区 园林绿化覆盖面积达到 14435 公顷,城市绿化覆盖率 达到 36.68%4.3.5 固废废物成都市对环境影响较大的固体废物主要有生活垃圾和 工业垃圾城区生活垃圾的年产生量约为80x104t, 主要采用卫生填埋方法处置,无害化处理率可达 100%;工业垃圾约240x104t,综合利用和处理率达 90%,市区工业垃圾污染影响主要为热电厂的粉煤灰235 规划实施的环境制约因素5.1 生态敏感区 本次建设规划所涉及的生态敏感区包括森林公园、水源 保护区、风景名胜区和文物古迹,轨道交通规划线路方 案与生态敏感保护区关系见图5.1-1。

1)三圣森林公园概况 三圣森林公园位于成都市锦江区三圣街道办事处,北纬3036',东经10408',东与龙泉区接壤,南与双流 县相邻,西连柳江办事处,北与成龙办事处毗邻幅员 面积16.31km2,辖6个行政村成都市三圣森林公 园为市级森林公园,成都市林业和园林管理局以成林业 园林发【2007】743 号文件批准成立,经营面积为 1011.23hm2,包括了锦江区三圣乡的幸福村、江家 堰村、驸马村、红砂村、万福村公园尚未编制总体规 划,其主要景点位于三圣花乡 4A 级旅游景区三圣花 乡 4A 级旅游景区批准于 2006 年,位于三圣森林公 园内,包括 5 个景区,花乡农居(红砂村)、幸福梅林 (幸福村)、江家菜地(江家堰村)、东篱菊园(驸马村)、 荷塘月色(万福村),面积 12km2本次规划9 号线一期以地下线形式穿越了三圣森林公 园及三圣花乡旅游区,设地下站 2 座和主变所 1 个2)龙泉花果山风景名胜区 龙泉花果山风景名胜区地处四川盆地成都平原东部、龙 泉山脉前山带,位于成都市龙泉驿区境内,距成都市区 20km,成渝高速公路从风景区内通过该风景名胜区 属于开发开放型风景区,以奇特的观光农业(花、果)景观 为灵魂,以秀丽的山、水自然景观为基调,以珍贵的人 文景观为点缀,其景观类型全、形态美,供人们休闲度 假、观光游览和仿古览胜等。

1998 年6 月四川省人 民政府以川府函[1998]60 号批准为省级风景名胜区 其规划于 2000 年8 月编制完成,该风景名胜区规划 面积27200hm2,但至今未得到批复,本次评价仍以 《成都市龙泉花果山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中相关内容 作为依据风景名胜区规划为以下景区:龙泉湖景区:面积4650hm 2,以龙泉湖为主体的湖 泊山林景观,主要景点有高洞石刻、苏家沟摩岩墓、钓 鱼岛、桃花岛、嫦娥岛、动物岛、兰花岛等百工堰景 区:面积1920 hm2,城市近郊公园;主要景点有螺 丝岛、琵琶岛、木鱼山摹岩造像等24宝狮湖景区:面积2620 hm2,湖泊山林景观;主要 景点为宝狮湖、长松寺、龙凤树、清音溪摹岩造像等 石经寺景区:面积1450 hm2,以宗教文化为主;主 要景点有石经寺、五台山等狮子岩景区:面积10780 hm2,以山林景观为主; 主要景点有将军顶、川主庙、娘娘庙、九道拐、大柏树、 乌龟石等阳光城景区:面积680 hm2,以山。

下载提示
相似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