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某年度课改工作实施方案

上传人:夏** 文档编号:552627027 上传时间:2023-09-02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13.1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学某年度课改工作实施方案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小学某年度课改工作实施方案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小学某年度课改工作实施方案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小学某年度课改工作实施方案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小学某年度课改工作实施方案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小学某年度课改工作实施方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学某年度课改工作实施方案(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小学XX年度课改工作实施方案一、指导思想:根据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和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的精神,根据县、镇、学校教育工作总体规划和课改工作计划,参照我县我校实际,坚持“一切为提高教育质量”,充分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在上年度“三本四步”模式的基础上,以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为目标,逐步形成各教师的个性化课堂。二、XX年课改工作回顾:上年度我校在继续完善并积极稳妥地推进“三本四步”课改模式的过程中,取得了一定的实效:1、连续三年被评为目标管理先进单位;2、教育质量总评全镇第二名;3、阳光体育活动得到了坚持和发展,形式更加多样化,自编新创健康舞融入大课间,提高学生的参与兴趣和

2、锻炼积极性。4、课改与课题研究相结合,师生的学习积极性高涨,学习力得到增强,农村“学习型学校”及其管理的研究被评为县优秀课题并顺利通过结题评审。5、参赛或获奖论文20人次,说明教师参与学习、主动课改,观念在改变,教育理念亦在不断创新中。存在的问题有:1、受囿于教师年龄结构的不均衡,上半年老教师尚停留在理念更新阶段,下半年新进6位年轻老师,精力充沛,敢改敢创,课改呈现新局面,新老结合,取长补短,课改之路渐宽。2、极少数教师受多方面因素影响,尚存有固步自封思想,以为自己经验足够,能够管好课堂就行了,课改之模式未落到实处,课堂效率很低。3、课改经费未能单列及落到实处,最直接的是导致形式主义,个别教师

3、“交任务”思想较重。三、本年度工作目标:1、继续推行“三本四步”课改模式,并不断完善和修订,争取在上学期末时能人人有新招,个个创模式,致力构建教师个人特色的多彩课堂。2、中心校质量检测中,争取60%的班级科目综评排名进入前三分之一。3、年度每位教师撰写论文至少3篇并多方向投稿。4、阳光体育常态化开展,目标管理争先评优,课改工作要获得多方支持,全面推进。四、具体措施:1、课题小组不断创新观念,想方设法促进教师成为“学习型教师”,主动学习课改理念,向多方面取经,不断深化课程改革。2、切实减轻学生课业负担。要严格按照课程标准从“零起点”开展教学,不得拔高教学要求,不得加快教学进度。作业不超量,全面减

4、负不减质量。规范考试,严格按上级要求组织考试,考试内容严禁超出课程标准。3、改革评价方式。实行“等级加评语”的评价方式,采取“优秀、良好、合格、待合格”等分级评价。4、为教师加压。抓紧45分钟,向当堂要质量,教学求实效。5、为学生减负。创新作业方式,减少作业量。教师不准向学生推荐、推销或变相推荐、推销任何教辅材料。6、继续坚持每天锻炼1小时。按照国家课程方案上好体育课。安排好课间操、眼保健操或大课间活动,确保学生体育锻炼时间。7、规划各功能室的使用规定,提高资源利用率,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8、加强课堂教学行为督查,促进课改全面推进。9、兴起“公开课”“教研课”“集体备课”“赛课”,提高课研水平

5、。10、提高教师信息技术运用能力,创新教学常规管理。一、指导思想:根据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和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的精神,根据县、镇、学校教育工作总体规划和课改工作计划,参照我县我校实际,坚持“一切为提高教育质量”,充分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在上年度“三本四步”模式的基础上,以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为目标,逐步形成各教师的个性化课堂。二、XX年课改工作回顾:上年度我校在继续完善并积极稳妥地推进“三本四步”课改模式的过程中,取得了一定的实效:1、连续三年被评为目标管理先进单位;2、教育质量总评全镇第二名;3、阳光体育活动得到了坚持和发展,形式更加多样化,自编新创健康舞融入大课

6、间,提高学生的参与兴趣和锻炼积极性。4、课改与课题研究相结合,师生的学习积极性高涨,学习力得到增强,农村“学习型学校”及其管理的研究被评为县优秀课题并顺利通过结题评审。5、参赛或获奖论文20人次,说明教师参与学习、主动课改,观念在改变,教育理念亦在不断创新中。存在的问题有:1、受囿于教师年龄结构的不均衡,上半年老教师尚停留在理念更新阶段,下半年新进6位年轻老师,精力充沛,敢改敢创,课改呈现新局面,新老结合,取长补短,课改之路渐宽。2、极少数教师受多方面因素影响,尚存有固步自封思想,以为自己经验足够,能够管好课堂就行了,课改之模式未落到实处,课堂效率很低。3、课改经费未能单列及落到实处,最直接的

7、是导致形式主义,个别教师“交任务”思想较重。三、本年度工作目标:1、继续推行“三本四步”课改模式,并不断完善和修订,争取在上学期末时能人人有新招,个个创模式,致力构建教师个人特色的多彩课堂。2、中心校质量检测中,争取60%的班级科目综评排名进入前三分之一。3、年度每位教师撰写论文至少3篇并多方向投稿。4、阳光体育常态化开展,目标管理争先评优,课改工作要获得多方支持,全面推进。四、具体措施:1、课题小组不断创新观念,想方设法促进教师成为“学习型教师”,主动学习课改理念,向多方面取经,不断深化课程改革。2、切实减轻学生课业负担。要严格按照课程标准从“零起点”开展教学,不得拔高教学要求,不得加快教学

8、进度。作业不超量,全面减负不减质量。规范考试,严格按上级要求组织考试,考试内容严禁超出课程标准。3、改革评价方式。实行“等级加评语”的评价方式,采取“优秀、良好、合格、待合格”等分级评价。4、为教师加压。抓紧45分钟,向当堂要质量,教学求实效。5、为学生减负。创新作业方式,减少作业量。教师不准向学生推荐、推销或变相推荐、推销任何教辅材料。6、继续坚持每天锻炼1小时。按照国家课程方案上好体育课。安排好课间操、眼保健操或大课间活动,确保学生体育锻炼时间。7、规划各功能室的使用规定,提高资源利用率,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8、加强课堂教学行为督查,促进课改全面推进。9、兴起“公开课”“教研课”“集体备课

9、”“赛课”,提高课研水平。10、提高教师信息技术运用能力,创新教学常规管理。一、指导思想:根据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和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的精神,根据县、镇、学校教育工作总体规划和课改工作计划,参照我县我校实际,坚持“一切为提高教育质量”,充分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在上年度“三本四步”模式的基础上,以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为目标,逐步形成各教师的个性化课堂。二、XX年课改工作回顾:上年度我校在继续完善并积极稳妥地推进“三本四步”课改模式的过程中,取得了一定的实效:1、连续三年被评为目标管理先进单位;2、教育质量总评全镇第二名;3、阳光体育活动得到了坚持和发展,形式更加多样化

10、,自编新创健康舞融入大课间,提高学生的参与兴趣和锻炼积极性。4、课改与课题研究相结合,师生的学习积极性高涨,学习力得到增强,农村“学习型学校”及其管理的研究被评为县优秀课题并顺利通过结题评审。5、参赛或获奖论文20人次,说明教师参与学习、主动课改,观念在改变,教育理念亦在不断创新中。存在的问题有:1、受囿于教师年龄结构的不均衡,上半年老教师尚停留在理念更新阶段,下半年新进6位年轻老师,精力充沛,敢改敢创,课改呈现新局面,新老结合,取长补短,课改之路渐宽。2、极少数教师受多方面因素影响,尚存有固步自封思想,以为自己经验足够,能够管好课堂就行了,课改之模式未落到实处,课堂效率很低。3、课改经费未能

11、单列及落到实处,最直接的是导致形式主义,个别教师“交任务”思想较重。三、本年度工作目标:1、继续推行“三本四步”课改模式,并不断完善和修订,争取在上学期末时能人人有新招,个个创模式,致力构建教师个人特色的多彩课堂。2、中心校质量检测中,争取60%的班级科目综评排名进入前三分之一。3、年度每位教师撰写论文至少3篇并多方向投稿。4、阳光体育常态化开展,目标管理争先评优,课改工作要获得多方支持,全面推进。四、具体措施:1、课题小组不断创新观念,想方设法促进教师成为“学习型教师”,主动学习课改理念,向多方面取经,不断深化课程改革。2、切实减轻学生课业负担。要严格按照课程标准从“零起点”开展教学,不得拔

12、高教学要求,不得加快教学进度。作业不超量,全面减负不减质量。规范考试,严格按上级要求组织考试,考试内容严禁超出课程标准。3、改革评价方式。实行“等级加评语”的评价方式,采取“优秀、良好、合格、待合格”等分级评价。4、为教师加压。抓紧45分钟,向当堂要质量,教学求实效。5、为学生减负。创新作业方式,减少作业量。教师不准向学生推荐、推销或变相推荐、推销任何教辅材料。6、继续坚持每天锻炼1小时。按照国家课程方案上好体育课。安排好课间操、眼保健操或大课间活动,确保学生体育锻炼时间。7、规划各功能室的使用规定,提高资源利用率,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8、加强课堂教学行为督查,促进课改全面推进。9、兴起“公开课”“教研课”“集体备课”“赛课”,提高课研水平。10、提高教师信息技术运用能力,创新教学常规管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国内外标准规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