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语文上学期分类专项训练三古诗词与阅读北师大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八年级语文上学期分类专项训练三古诗词与阅读北师大版(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分类专项训练(三)(古诗词与阅读) (时间:90分钟 满分:100分)题号一二三四得分一、默写(8分)1,可以为师矣。2,思而不学则殆。3知之者不如好之者,。4尽信书,。5,春风不度玉门关。6卷地风来忽吹散, 。7 ,到黄昏、点点滴滴。8成语“剪烛西窗”形容老友聚谈,这个成语出自李商隐的诗句 , 。9关于雨的古诗词有很多,请你写出三句。_二、古诗文阅读(一)阅读下面唐诗,回答问题。春夜洛城闻笛(唐李白)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10贯穿全诗的线索是。11“此夜曲中闻折柳”一句不说听了一支“折柳曲”,而说在乐曲中听到了“折柳”,其原因是什么?12全诗表达了作
2、者什么样的情感?(二)阅读下面古词,回答问题。渔家傲 秋思范仲淹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 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 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13.“塞下秋来风景异”中的“异”字,突出了“塞下秋景”的哪些特点?(2分)_14.这首词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2分)_(三)阅读下面文言选段,回答问题。【甲】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
3、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柳宗元小石潭记【乙】道州城西百余步,有小溪。南流数十步,合营溪。水抵两岸,悉皆怪石,欹(q)嵌盘屈,不可名状。清流触石,洄悬激注。佳木异竹,垂阴相荫。此溪若在山野,则宜逸民退士之所游处;在人间,则可为都邑之胜境,静者之林亭。而置州以来,无人赏爱;徘徊溪上,为之怅然!元结右溪记15解释下列加点的词。(2分)(1) 以其境过清 ( ) (2) 不可名状 ( )16翻译下列句子。(4分)(1)斗折蛇行,明灭可见。(2)佳木异竹,垂阴相荫。17甲乙两文各从什么角度写出了水怎样的特点?(4分)甲文:乙文: 18甲乙两文在写法上有什么共同点?试举一例说明。(2分)三、现代文阅读(28
4、分)(一)阅读下面文章,完成文后题目。灾难中,我们并肩而立陆 侠5月12日14时28分,这一刻让整个中国为之伤恸。汶川大地震,这场波及大半个中国、影响数亿人的灾难,已经造成了万余人遇难。每一个数字的背后都是一个鲜活的生命,每一个生命的逝去都是我们共同的哀伤。而遇难者的数量,还在不断增加。我们不能挽回灾难,但面对突如其来的灾难,万众一心、举国救援的一幕幕,汇集成令人动容的感人画面,凝聚成撼动人心的精神力量!这一刻,人们看到了中国的应急速度一在汶川地震后不到半个小时,胡锦涛总书记立即作出重要指示,要求尽快抢救伤员,保证灾区人民生命安全。l 6时,民政部从西安中央救灾物资储备库紧急调拨5000顶救灾
5、帐篷支援四川灾区;中国地震局启动一级预案,l80人的救援队伍迅速集结飞往灾区;中国红十字会总会紧急向灾区调拨救灾物资这一刻,人们记住了总理的泪水。“只要有一线希望,我们就要尽全部力量救人,废墟下哪怕还有一个人,我们都要抢救到底。”不顾余震危险,温家宝总理星夜兼程,抵达地震灾区都江堰市,在临时搭起的帐篷里指挥救灾。当他踩着泥泞,攀上瓦砾,看到抢险人员解救两个被困在废墟下的孩子时,流下了热泪:“听爷爷的话,一定要挺住。”这一刻,为了灾区人民的生命,救援行动以分秒计算,援助人员成倍增加。道路损坏,桥梁全部倒塌,车辆无法通行,但挺进汶川的救援之旅没有停步,成都军区700多官兵冒雨日夜前行,济南军区救援
6、部队凌晨徒步开进这一刻,500多次余震把400多万成都市民逼上了街头,但5月12目的成都之夜,是充满温情和关爱的特别之夜。当夜,威都街头无数个献血点和医疗站,前来献血的人排队站满整条街这一刻,成灌高速路上,数百辆出租车拉着应急灯奔赴都江堰灾区。没有人给他们一分钱,更没有任何人有过要求和命令。出租车司机却甘愿冒着莫大危险前往灾区救援这一刻,唐山市组织了医疗队和抢险队从抗震纪念碑启程,赶赴四川灾区没有人希望灾难发生,但灾难来临之际,往往考验着一个国家的国民素质。在猝不及防的灾难面前,更需要心与心的关怀和交融这是战胜灾难的强大精神力量,是中华民族千百年来百折不挠的奥秘所在。曾经有过同样伤痛的唐山人,
7、在互联网贴吧里的深情留言代表了所有人的心声:“告诉灾区人民:我们和你们在一起。”是的,我们在一起。灾难固然让我们伤痛,但也让我们空前团结。灾难中,每一位受灾群众都不孤单,因为我们是血脉相连的大家庭,我们在一起,心心相连,手手相扣,并肩而立。(选自2020午5月14日人民日报,略有改动)19联系上下文,具体评析下面加点词语的作用。(4分)不顾余震危险,温家宝总理星夜兼程,抵达地震灾区都江堰市,在临时搭起的帐篷里指挥救灾。500多次余震把400多万成都市民逼上了街头,但5月l2日的成都之夜,是充满温情和关爱的特别之夜。20文末画线句说:“这是战胜灾难的强大精神力量,是中华民族千百年来百折不挠的奥秘
8、所在。”你认为这个“奥秘”是什么?(3分)21这篇文章令人感动,请从本文主体部分的选材和结构两个方面作简要分析。(4分)选材:结构:22根据你的所见所闻,请给文章补写一个在“这一刻”发生的与灾区人民并肩而立的事例。(30字左右)(3分)这一刻,(二)阅读议论文辩证看压力,完成文后题目。(13分)辩证看压力邵景均人生在世,大都喜欢活得自由自在,恐怕极少有人愿意为他人所逼、受环境所迫。但是,外界压力是客观存在的,一般来说不受人的主观意愿支配,具有某种必然性。换个角度,用发展的、辩证的观点看,外界压力也有可能是人们获得发展与成就的机遇和先导,并不一定都是坏事。从历史上看,生存压力带给人类发展进步。在
9、恶劣环境下,有巢氏“构木为巢以避群害”;在病痛之下,燧人氏“钻燧取火以化腥臊”;在饥饿之下,神农氏“制耒耜,教民农作”。可见,外在压力迫使人类学会了盖房子、煮食物、种粮食。人类社会能有今天这样发达的科学技术、生产方式,在很大程度上与人类克服外来压力的奋斗过程相关。对于做学问来说,压力之下能产生出重大成就。这样的例子,古今中外有很多。史载:“文王拘而演周易;仲尼厄而作春秋;屈原放逐,乃赋离骚;左丘失明,厥有国语。”曹植的七步诗,更是在以死相逼的巨大压力下产生的。曹植富于才学,受其父曹操赏识,然而却遭其兄曹丕忌恨。曹丕称帝后,一日召曹植,命他于七步之内成一诗,否则处死。曹植于悲愤之下,写成了著名的
10、七步诗:“煮豆燃豆萁,豆在釜中泣。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这首面对生死而成就的诗,不但保住了曹植的性命,也为中国文坛留下一篇千古佳作。毋庸讳言,如果没有外界的种种压力,许多人生活的基本轨迹就是循规蹈矩、安于现状,而不是改变现状、推陈出新。铁人王进喜当年说过:“井无压力不出油,人无压力轻飘飘。”有了压力,就有了革命、创造、发明与发愤的动力,就有了创作和改变的愿望与毅力。压力能够使人明确前进的方向。真正的强者,善于从顺境中找到阴影、从逆境中找到光亮,时时校准自己前进的目标。压力能够让人生发出超常的毅力。被动和逆境给人宝贵的磨炼机会,使人更能坚强不屈,表现出坚韧的美德。因此,压力能够激发出人们平常
11、难以显现的智慧和创造力。不同的人面对压力会有不同的态度,当然结果也就大不相同。同样面对苦难和不幸,有的奋力抗争,成了强者、智者、英雄;有的则被压垮,成了乞丐、懦夫、失败者。如同巴尔扎克所说“不幸是天才的进身之阶、信徒的洗礼之水、能人的无价之宝、弱者的无底深渊”。面对压力,我们应以积极的态度去对待,抓住机遇,有效应对,使压力变动力,从而激发出创造美好生活的巨大潜力。(人民日报2020年4月8日第7版)23.通读全文后,你认为这篇文章的中心论点是什么?请用文中的原句回答。(3分)_24.细读第段,请找出本段的分论点。(2分)_25.文章第段划线的句子起什么作用?(2分)_26.第段划线的句子主要运
12、用了什么论证方法?请结合文章内容说说运用这种论证方法的好处?(3分)_27.谈谈你对第段中划线句子的理解。_分类专项训练(三)(古诗词与阅读)1温故而知新2学而不思则罔3好之者不如乐之者4不如无书5羌笛何须怨杨柳6望湖楼下水如天7梧桐更兼细雨8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9示例: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 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 渭城朝雨亦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10闻11这“折柳”二字既指曲名,又不仅指曲名。折柳就是离别的同义词。它能唤起一连串具体的回忆,激荡起人们蕴藏在心底的乡情。12这首诗抒写了离别行旅之苦。在这样一个春天的晚上,远离家乡的诗人听着这样支饱含离愁别绪的曲子,怎能不起思乡之情呢?13.天冷、声杂、城孤。 14.思乡之情。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