质量通病及预防措施

上传人:人*** 文档编号:552624047 上传时间:2023-04-10 格式:DOC 页数:41 大小:116.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质量通病及预防措施_第1页
第1页 / 共41页
质量通病及预防措施_第2页
第2页 / 共41页
质量通病及预防措施_第3页
第3页 / 共41页
质量通病及预防措施_第4页
第4页 / 共41页
质量通病及预防措施_第5页
第5页 / 共4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质量通病及预防措施》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质量通病及预防措施(4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编制单位:湖北楚雄建筑有限公司编 制 人: 审核人:监理单位:十堰市宏超监理有限公司审 核 人: 日 期:二00七年十月八日前 言建筑工程质量通病是易个长期的、涉及面广的而又迫切需要解决的重要环节,质量通病重在预防,一旦产生质量通病,甚至酿成事故,即使尚可补救,但已造成损失,留下缺憾,事后处理,实属无奈,亡羊补牢,终究不是上策。住宅工程质量直接关系到广大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提高工程质量,消除各类质量通病,改善居住环境和居住功能,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基本要求,提高工程质量已成为我们施工单位的重任。我公司对于堰中蔬菜批发市场二期工程质量通病在施工中事先采取周密的预防措施,做到未雨绸缭,防患于未然,

2、确保工程质量。第一章 主体结构工程质量通病及预防措施一、 模板工程质量通病及预防措施1. 轴线位移 通病现象:柱、墙实际位置与建筑轴线位置有偏移预防措施:a. 模板轴线测放后,组织专人进行技术复核验收,确认无误后才能支模。b. 墙、柱模板根部和顶部必须设可靠的限位措施,如采用现浇楼板混凝土上预埋短钢筋固定钢支撑,以保证底部位置准确。c. 支模时要拉水平、竖向通线,并设竖向垂直度控制线,以保证模板水平、竖向位置准确。d. 根据混凝土结构特点,对模板进行专门设计,以保证模板及其支架具有足够强度、刚度及稳定性。e. 混凝土浇筑前,对模板轴线、支架、顶撑、螺栓进行认真检查、复核,发现问题及时进行处理。

3、f. 混凝土浇筑时,要均匀对称下料,浇筑高度应严格控制在施工规范允许的范围内。2. 粱模板通病现象:粱身不平直、粱底不平及下挠、粱侧模炸模、局部模板嵌入柱粱间、拆除困难。防治措施:a. 支模时应遵守边模包底模的原则,粱模与柱模连接处,下料尺寸一般应略为缩短。b. 粱侧模必须有压脚板、斜撑、拉线直后将粱侧钉固。粱底模板4M时按规定起拱,当设计无具体要求时,起拱高度宜为全跨度的13。c. 混凝土浇筑前,模板应充分用水浇透。3. 柱模板 通病现象:炸模、断面尺寸鼓出、漏浆、混凝土不密实,或蜂窝麻面、偏斜、柱身中间柱模偏位。防治措施:a. 根据规定的柱箍间距要求加固;b. 成排柱模支模时,应先两端柱模

4、,校直与复核位置无误后,顶部拉通长线,再立中间柱模;c. 四周斜撑要牢固;d. 浇筑砼时,速度不宜过快,一次浇灌高度不得超过40,振捣不宜过分。4. 板模板 通病现象:板中部下挠,板底混凝土面不平。防治措施:a. 楼板模板厚度要一致,搁栅木料要有足够的强度和刚度,搁栅面要平整。所有搁栅均刨至统一尺寸;b. 支顶要符合规定的保证项目要求;c. 模板按规定起拱。二、 混凝土工程质量通病及预防措施1. 蜂窝产生原因:振捣不实或漏振;模板缝隙过大导致水泥浆流失,钢筋较密或石子相应过大。预防措施:按规定使用振捣器。停歇后再浇捣时,新旧接缝范围要小心振捣,模板安装前应清理模板表面及模板拼缝处的浆,才能使接

5、缝严密。若接缝宽度超过2.5mm,应予填封,地板钢筋过密时应选择相应的石子粒径。2. 露筋产生原因:主筋保护层垫块不足,导致钢筋紧贴模板,振捣不实。预防措施:钢筋垫块厚度要求符合设计规定的保护层厚度,垫块放置间距适当,钢筋直径较小时垫块间距宜密些,使钢筋下沉挠度减少;使用振捣器必须待混凝土中气泡完全排除后再移动。3. 麻面产生原因:模板表面不光滑;模板湿润不够;漏涂隔离剂。预防措施:模板应平整光滑,安装前把粘浆清除干净,并满涂隔离剂,浇捣前对模板要浇水湿润。4. 孔洞产生原因:在钢筋较密的部位,混凝土被卡住或漏振。 预防措施:对钢筋较密的部位应分次下料,缩小分层振捣的厚度;按照规程使用振捣器,

6、特殊部位采用35小直径振捣棒仔细振捣。5. 缝隙及夹渣产生原因:施工缝没用按规定进行清理核浇浆,特别是台阶面及墙根处。预防措施:在墙模施工缝面位置开100mm100mm出“口”模板,以清除杂物,墙模板脚应留200mm200mm模板,墙按1000mm设置。浇筑混凝土前应全面检查,清除模板的杂物和垃圾。6. 墙底部缺陷(烂脚)产生原因:模板下口缝隙不严密,导致漏水泥浆,或浇筑前没有先浇灌足够50mm厚以上水泥砂浆。预防措施:模板缝隙宽度超过2.5mm应予填塞严密,特别防止侧板吊差;浇筑混凝土前先浇筑50100mm厚的水泥砂浆。7. 粱柱结点处(接头)断面尺寸偏差过大产生原因:柱头模板刚度差,或把安

7、装柱头模板放在楼层模板安装的最后阶段,缺乏质量控制和监督。预防措施:安装粱模板前,先安装粱柱接头模板,并检查其断面尺寸、垂直度、刚度,符合要求方允许接驳粱模板。8. 楼板表面平整度差。产生原因:振捣后没有用拖板、刮尺抹平;斜水部位没有用符合尺寸的模具定位;混凝土未达 终凝就在上面行人和操作。预防措施:浇捣楼面应提倡使用拖板或刮尺抹平,跌级要使用平直、厚度符合要求的模具定位;混凝土达到1.mpa后才允许在混凝土面上操作。9. 轴线位移,螺孔、埋件位移产生原因:模板支撑不牢,埋件固定措施不当,浇筑时收到碰撞引起。预防措施:基础混凝土是属于厚大的构件,模板支撑系统要予以充分考虑混凝土捣至螺孔底时,要

8、进行复线校对,及时纠正。浇筑混凝土时应在螺孔周边均匀下料,对重要的预埋螺检尚应采用钢架固定。必须时二次浇筑。10. 混凝土表面不规则裂缝产生原因:一般是淋水保养不及时,湿润不足,水分蒸发过快或大构件温差收缩,没有执行有关规定。预防措施:混凝土终凝后立即进行淋水保养;高温或干燥天气要加麻袋草袋等覆盖,保持构件有较久的湿润时间。11. 缺棱掉角产生原因:投料不准确,搅拌不均匀,出现局部强度低;或拆模板过早,拆模板方法不当。预防措施:指定专人监控投料计量准确;搅拌时间要足够;拆模应在混凝土强度能保证其表面及棱角有不应在拆除模板而受损坏时方能拆除。拆除时对构件棱角应予以保护。12. 钢筋保护层垫块脆裂

9、产生原因:垫块强度低于构件强度;放置钢筋时冲力过大。预防措施:垫块的强度不得低于构件强度,并能抵御钢筋放置时的冲击力,当承托较大的钢筋时,垫块中应加钢筋或钢丝增强;垫块制作完毕应浇水养护。13. 塑性沉降裂缝产生原因:在施工过程中,砼在塑性阶段无任何强度时,有一基础和砼自身沉降,模板胀动或砼表面出现较厚泌水情况时发生的。这种裂缝,一般较宽且深,对于沿着水平筋出现在这种纵间裂缝,是引起钢筋锈蚀的一个主要原因,对结构存在一定的不安全隐患。防治措施:控制砼的水灰比,加强振捣,对模板及支撑刚度加强。14. 塑性收缩裂缝产生原因:在砼即将凝固前,当多余水从混凝土表面以极快速的速度蒸发掉形成的,以及砼在硬

10、化期间成硬化后在表面尚出现的裂缝。防治措施:a. 在炎热环境中降低表面的温度。b. 施工用料采用中粗砂,石子的粒径采用5-31.5,砼掺加减水剂,减小砼施工用料的收缩。c. 浇筑后及早进行覆盖表面,及早洒水养护。15. 温差应力产生的裂缝产生原因:在施工期间引起的温度裂缝,一般是由于水泥水化热或因环境温度过高引起的,一般于结构截面垂直。防治措施:a. 可用钢筋来加强,配置分部均步的细钢筋。b. 采用低水化热的水泥。c. 采用冷却措施和散热办法使浇筑温差控制在20。16. 因配钢筋不当引起的开裂产生原因:钢筋保护层太薄,上层钢筋网空隙太大,数量较少,钢筋被踩踏下沉,支撑拆除过早等原因引起的裂纹。

11、防治措施:a. 钢筋网的间距不能太大,局部应增加构造钢筋。b. 在浇筑砼时钢筋整理,专人值班,被踩踏下沉的钢筋应复原。三、 钢筋工程质量通病及预防措施1. 钢筋加工通病现象:钢筋下料长度不准箍筋歪斜扭曲,绑扎间距不均,钢筋贴模板,负筋下榻等。预防及纠正措施:a. 指派熟练工人操作钢筋机械,定期校核调直机的计量部件。b. 加工箍筋时一次性加工个数不宜过多。c. 粱板及墙柱钢筋绑扎时,先划线,后绑扎,严格按线绑扎。d. 严格用按规定厚度的具有足够强度的混凝土垫块将粱板钢筋垫起,墙柱钢筋的保护层垫块绑扎牢固。e. 板面负筋要用固定马凳垫起,数量要足够,绑扎要牢固,避免踩踏。2. 钢筋电渣压力焊现象:

12、a. 焊接接头的轴线偏移大于0.1d或超过2;b. 接头弯折角度大于4。防治措施:a. 钢筋端部歪扭不直和不直部分在焊前应采用气割或矫正,端部歪扭的钢筋不得焊接。b. 两钢筋夹持于夹具内,上下应同心;焊接过程中上下应保持垂直和稳定。c. 夹具的滑杆和导管之间如有较大间隙,造成夹具上下同心时,应修正后再用。d. 钢筋下送加压时,顶压力应适当,不得过大。e. 焊接完毕后,不能立即卸下夹具,应在停焊后约2min再卸夹具,以免钢筋倾倒。四、 砌筑工程1. 砌体工程通病现象:水平灰缝厚薄不均,垂向缝隙有通道、死缝、墙面粗糙、顶砖倾斜角度不够。预防措施:a. 砌筑工程开始前先立皮数杆。b. 根据皮数情况确

13、定板面C15混凝土厚度,一般为100mm高左右。c. 底层砌块应预排。d. 正反手墙面多余的砂浆应随砌随清理。e. 顶砖延后2天砌筑,并双面勾缝。2. 预留孔洞通病现象:孔洞漏留、留洞不准。预防措施:a. 图纸会审应对预留孔洞的数量、位置和尺寸认真审核。b. 对预留洞,在结构施工前必须按有关方提供有关资料进行施工,避免再打凿孔洞损害工程主体结构。3. 砌砖墙体裂缝通病现象:a. 在纵墙的两端,通过窗口的两个对角发生的斜裂缝,其方向向沉降较大一变倾倒,由下向上。b. 在窗口墙的上下对角处成对的出现水平裂缝,沉降大的一边裂缝在下,沉降小的一遍裂缝在上。c. 纵墙中央的顶部和底层窗台处促现竖向裂缝,

14、上宽下窄。预防措施:a. 设计上合理设置沉降缝并应有足够的宽度。b. 加强基础整体性,加强上部结构的刚度,提高墙体抗剪强度。c. 施工中注意不要把沉降缝浇筑在一起,保证宽度符合设计要求。d. 砌体施工严格按照规范留槎,加设拉结筋,提高砂浆饱满度,保证砖层间粘接。e. 地基软弱部位应按规定进行处理后方可进行基础施工。f. 对于墙体产生的裂缝应先做好观察工作,视裂缝性质及严重成都,由设计部分提出是否加固。g. 将基层充分润湿后再进行底层抹灰,在检查底层抹灰无空鼓,无裂纹时,再进行中层和面层抹灰。4. 砌块墙体裂缝通病现象:a. 圈粱底墙体水平裂缝。b. 内横墙和纵墙尽端阶梯形裂缝。c. 竖缝和底层

15、窗台下有竖向裂缝。d. 砌块周边裂缝。防治措施:a. 配制砂浆的原材料必须符合要求,设计配合比应有良好的和易性和保水性。b. 不准使用刚出厂的热砌块,砌块出厂存放30天以上,待砌块收缩基本稳定后再使用。c. 砌筑前应清除砌块的表面污物,保持砌块湿润。d. 纵横墙相交处,按砌块模数字,一般每隔二皮加一道26水平拉结筋或网片。e. 设计上考虑采取一些增强房屋整体刚度的措施,如窗洞口处加设水平钢筋;在房屋四周大角、楼梯间角处,沿房屋全高设置构造柱。f. 按规定设置伸缩缝,伸缩缝内不得留有砖、木、垃圾等硬物。五、 外墙门窗质量的控制1. 在门窗安装前,先用配合比为1:2:6(HB砂浆改性剂:水泥:中砂)的聚合水泥砂浆修正预留洞口,使其与门窗框四周的时间隙为10。2. 门窗框四周按内歪墙抹灰方法分别收口,使窗台的内外高差的不小于10,且内沿高度不小于30,歪窗台做1:6排水破,在门窗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