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素质与教师专业成长 (2).doc

上传人:夏** 文档编号:552622949 上传时间:2022-10-15 格式:DOC 页数:14 大小:35.5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教师素质与教师专业成长 (2).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教师素质与教师专业成长 (2).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教师素质与教师专业成长 (2).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教师素质与教师专业成长 (2).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教师素质与教师专业成长 (2).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教师素质与教师专业成长 (2).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师素质与教师专业成长 (2).doc(1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教师素质与教师专业成长一、阻碍教师专业成长的因素随着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化,教师专业成长的问题日益凸显。作为走向专家型、学者型教师的一种必然选择,专业成长越来越引起教育界有识之士的关注。然而,在许多中小学,对教师专业成长的认识几乎还是一片空白。一些教师从教实践十几年、几十年,专业水平非但没有提高,反而呈弱化和缩水的趋势,仍存在只增教龄不增水平的现象。究竟是什么阻碍了农村中小学教师的专业成长?难道是广大中小学教师不想成为优秀教师吗?非也。和一线教师聊天,常听到这样的议论:看一看那些名师的事迹,我们热血沸腾,可一回到自己的“田野”,又一头雾水。到底是什么阻碍了教师的专业成长?是这样那样的

2、主客观环境,决定了他们的行为方式和人生轨迹。1、工作环境不尽如人意,是阻碍中小学教师专业成长的根本内因。一些中小学教师,面对不尽如人意的工作境遇,或遇到不同程度的打击,放弃了专业成长的理想,放弃了成为一名优秀人民教师的追求,放弃了安贫乐道的精神苦旅。在平时工作中,他们对遇到的问题不去进行深入思考,没有教学研究意识,习惯靠惯性工作、生活。在沉重的生活、工作负担下,他们放弃了对新的教育思想、新的教材内容、新的教学手段的钻研学习,往往浅尝辄止。一年四季忙碌于常规性事务中,不思锐意进取,惰性黯然滋长,教学热情越来越低,最终教师这一岗位仅仅成了谋生的职业手段,而非为之奋斗终生的壮丽事业。2、团队互助工作

3、环境缺失,是阻碍中小学教师专业成长的根本外因。一是受机构改革的冲击,中小学的教师编制只减不增,教师结构出现断档,25岁以下的年轻教师可谓少之又少,以至于一些地区的学校形成“哥哥姐姐教高中,叔叔阿姨教初中,爷爷奶奶教小学”的办学窘境。二是新一轮学校布局调整之后,出现了众多的“麻雀学校”,形成了有限教师办无限教育的局面,教师疲于应对各种事务,无暇顾及专业成长。三是城乡教师的不对称流动,造成大量农村中小学骨干教师流失,使得农村优秀师资更加稀缺。如今,一些农村中小学的师资仅能满足开齐、开足课程的需要。教师同伴互助的氛围难以实现,而这正是教师专业成长的先决条件。而且,由于办学条件限制、没有足够的现代化教

4、学手段、教师没有机会学习使用互联网查资料、制作课件,无缘接触国内外先进教学理念、优质教育信息资源等,很难形成有利于教师专业成长的大环境。“外面的世界真精彩,这里的世界很无奈”。久而久之,有些中小学教师成了井底之蛙,集体走向平庸。3、中小学教师缺少过多的外出培训、学习机会。即使有机会,要么由于经费或名额问题,要么培训不切合实际而流于形式,使得专业成长成为一句空话。二、心理素质与教师的专业成长教师的职业决定教师工作的繁重、复杂和艰辛程度,决定了教师比其它许多行业的人员面对更为繁多和沉重的压力,由此而引起的心理应激不断威胁着教师的身心健康。部分应付压力的能力、经验不足的教师,易被压力击倒,发生身心障

5、碍或身心疾病。(一)教师承受着来自各方面的心理压力教师承受的压力首先来自教师角色的社会期待。教师在社会中扮演着培养年轻一代健康成长的重要任务,负有重大的社会责任。因此,社会对教师的角色期待呈现多样化、高要求的特点。其次,教学工作方面,伴随着教材内容的加深加广,教学评估制度的建立,班级人数的增加,考试竞争、名次竞争、升学竞争的日益剧烈,教师的教学强度和难度不断增大,由此带给教师种种无形与有形的沉重的压力。还有,教育工作方面,开放社会的一些不良风气的冲击使教育工作难有实效。教师一番苦心的长期的校内教育,轻易被校外某一不良现象或家长的某一不良言行所冲击而抵消。这是当前最为困扰和折磨教师的现实问题,使

6、教师产生心理冲突和压力感。再有,当前教师的劳动报酬与其劳动对社会发展的促进价值不相适应的事实,导致教师产生强烈的不公平感。教师的安居问题、医疗条件等都不甚理想,这种劳动价值与劳动所获有所背离的现状构成困扰教师的最现实的压力源。此外,文人相轻的传统人际交往障碍,进修提高的机会难得,生活圈子的狭小等等,也都在影响着教师心理的平衡。(二)中小学教师心理问题(1)偏执性认知障碍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上海市中小学课程改革和教材改革均如火如荼地开展了起来。市区中小学得天时、地利、人和之便,无论是课程改革还是教材改革,皆得风气之先。但农村中小学就不同了,许多教师,特别是中老年主要科目教师,由于年龄结构偏大

7、,知识结构偏老,使这类教师的认知结构已经十分僵化,知识偏狭得惊人。虽然教学上十分勤恳,但时感力不从心。以前,许多年一直把语文、数学当成必修课,每周几节雷打不动的,现在忽地千树万树梨花开,既要教新的发达地区版,还要教选修课、活动课,把原来那种自以为摸透了教材和学生的一切问题,加上若干年前得过先进之类的评价等诸多优越感一扫而空,又限于精力和时间,这类教师打心眼里不太愿意和不太善于再学习,只是迫于某些切身利益的考虑,才不很情愿地参加上级组织的各种培训和进修。他们不知道也并不想知道自己所教学科的新进展,认为不可能有什么新花头,即使实际的教学效果明显地比别人差,也统统怨恨于学生的今不如昔。(2)厌恶自己

8、职业的情绪十七世纪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曾说过:教师是太阳底下最崇高的职业。中国唐代文学家韩愈也曾说过: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中国近代教育家陶行知更说过: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伟人们的这些至理名言曾经深深地感染和影响过几代教师队伍。但无庸讳言,到目前为止,农村中小学部分教师,尤其是青年教师厌恶自己所从事的这个职业的情绪还存在着,且为数不在少数。这些教师一开始是因为某种原因被迫从事教师这个工作的,没有终生从事这个职业的思想准备和心理动因,再加上分配到农村中学,特别是一些地处偏僻、交通不便的初级中学,环顾校园,破旧不堪,心中先凉了半截。没有自己心目中纵情驰骋的绿茵场、一展歌喉的卡

9、拉OK、窗明几净的就餐环境、舒适惬意的工作场合、潇洒宽松的人际关系等优良的软硬环境。原先心理上的动力不足加上现实不适,从而形成了一种厌恶自己职业的情绪:一进校门,脸就转阴;一进教室,眼睛就瞪;一见学生,浑身没劲,经常发无名之火,对学生吹胡子瞪眼,拍台打凳,嗓门大似喇叭。为了应付考试,布置大量作业,把教师自己的劳动转嫁给学生,并以此为乐。(3)多种角色转换的心理困难中小学教师,承担了许多角色,这些教师在学校里工作勤勤恳恳,以老牛拉破车的精神,早出晚归,奉献着自己的年华。学校里是教师的角色,家里是丈夫、父亲、儿子的角色,太多的角色、太多的艰难、太多的劳作、太多的付出,使这些教师艰辛多于欢愉,苦涩多

10、于幸福,怎么能不产生心理问题呢?(三)教师良好的心理素质(非认知因素方面)主要表现:对教育教学工作的兴趣,勇于进取,勤奋向上;性格开朗,自我悦纳,胸怀坦荡;情绪稳定,自信乐观,有轻松愉快的心境,善于自解;有健康的心理,健全的人格,面对挫折,有较强的承受能力;正确处理人际关系,发扬合作精神;乐于交流,有较强的适应性。教师应该具有较高的心理成熟度、较强的心理承受能力、较稳定的心理状态和较强的自我调节能力。教师心理健康对于教育教学质量、学生健康成长具有重要作用。教师不健康的心理状态必然导致不适当的教育行为,对学生心理产生不良影响。事实和研究均表明,教师心理健康素质是教师综合素质的核心要素,是教师整体

11、素质和教育教学质量提高的基础与保障。研究表明,教师的心理健康水平直接影响学生的心理健康和社会性、人格品质的发展。只有心理积极、健康的教师,才能在教室中创造一种和谐与温馨的气氛,使学生心情愉快、如沐春风;而自身情绪紧张、烦躁、忧郁的教师,常常使教室形成一种紧张与压抑的气氛,使学生惶惑不安、如坐针毡。教师的心理情绪问题及其导致的不适宜教育行为常常会直接伤害学生的自尊心、自信心,使学生过度焦虑、压抑或抗拒、逆反,因而严重影响学生人格、情感的健康发展,并极易导致学生丧失学习兴趣和积极性,丧失学习与行为努力的动机与进取心,因而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过程和效果。(四)教师心理素质自我提高的途径教师心理素质提高

12、从外部条件看可通过政策、管理等加以改善,如加强职前、职后培训,为教师创造宽松愉快的工作环境,社会给予更多的关注等,但通过自我学习、自我心理调节塑造健康心理品质,是承担教师角色、提高自身素质的根本途径。1、热爱教育,悦纳自我热爱是最好的老师。教师不仅是一个职业,而是一个需要甘于奉献的事业。对学生真诚的爱,既是教师良好心理素质的一种表现,也是一种重要的教育力量,亲其师,方能信其道。热爱自己的教育岗位,所授学科,不断进取,不断学习先进科学,先进文化,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学水平和能力,要给学生一杯水,自己要做长流水。能够自我接纳,一个能够善待自我、尊重自我的人才能更好地理解、接纳和善待学生。2、磨砺意志,

13、塑造性格教学是一种精神消耗,教师的劳动特点是周期长,见效慢,极其复杂而艰巨。教师若没有坚韧的意志和优良的性格是不可能取得成功的。教师的意志品质和性格还直接影响着学生的意志品质和性格的形成,学生在接受知识的过程中,也是其个性品质形成时期,教师通过一定的教育内容、教育方法以及教师本人的人格特征、言行举止等对学生施加影响。因此,教师应该自觉地磨砺意志,矫正不良性格,提高自身心理素质。3、关注心理健康,学会自我调节当前,考试升学的巨大压力,难释的教育教学重负,前所未有的社会要求与竞争压力使教师经常处于巨大的精神压力之下,容易产生职业倦怠和心理疲劳,较普遍地存在着烦躁、忧郁、紧张、焦虑等不良情绪。从职业

14、道德规范看,人们对于教师的德性要求显然来得更为严格。被奉为“至圣先师”的孔子就常常担心自己“德之不修,学之不讲,闻义不能徙,不善不能改”,后者如孟柯强调“教者必以正”,要求教师“独善其身”;董仲舒提出“善为师者,即美其道,又慎其行”等等,如此种种,为我国历代教师规定了基本的职业操守,成为社会评定衡量教师的主要依据。然而,随着市场经济的冲击,教师偶像地位的渐趋失落,造成了教师内心的惆怅、彷徨和失落。倘若不能很好地进行自我调节,常会出现情绪不稳定甚至失控。教师的职业特点需要教师具有稳定的情绪和自控能力。具体方法有:一是合理释放“宣泄法”。这是一种通过适当渠道把胸中的郁闷释放出来。当你为一件事所困扰

15、时,不要闷在心中,而要把它讲给你所信任的人听。这既可以使情绪得到缓解,又可以从对方那里得到忠告,从而更快地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二是情绪转移法。转换情景,转移注意,改变心境。三是暗示微笑法。笑能消除精神和神经的紧张。当你自感情绪欠佳或精神紧张时,可以和亲朋好友娱乐一番,讲几句话,笑上一阵,利用积极地心理暗示改变心情。四是升华转化法。这是调节情感的最高形式。就是将因为某些挫折或困扰而引起的消极情绪转化为具有社会价值的行动,将挫折化为动力,将压抑变为激励,把全部精力投入到教育事业之中,能使人忘却烦恼,给自己带来愉悦等等4、提高自我修养,寻求人格完善“学高为师,身正为范”,历代的教育家提出的“为人师表

16、”、“以身作则”、“循循善诱”、“诲人不倦”等,既是师德的规范,又是教师良好人格特征的体现。教师通过自我学习、自我修养、自我提高,将规范、准则内化为一种自我的要求,通过自我修炼充实生活、丰富体验,陶冶情趣、拓宽加厚文化底蕴、完善自己的人生,成为一个具有丰富的人性和现代文明素养,热爱自然、热爱生命、热爱生活的现代人。对于教师自身来说,教师应该成为自己的创造者,他能思索自己的存在,并赋予其以独特的意义和方向;他要有感受生活意义的能力,能够主动驱除各种外在的遮蔽,而体验到自我生存的内在意义,从而获得主动积极的发展,不断完善自己,获得成长,真正在育人过程中实现育己。二、教学反思与教师的专业成长朱国红,山东济南市市中区教研员,34岁的她,多次获市区教学评比一等奖,20多篇论文省市评比一等奖,多篇论文全国评比一二等奖。可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