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过程设计.doc

上传人:cn****1 文档编号:552615948 上传时间:2023-08-05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22.5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教学过程设计.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教学过程设计.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教学过程设计.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教学过程设计.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学过程设计.doc(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教学过程设计 问题与情景 教师展示课件,教师提出问题,学生独立思考并口答。设计意图 活动一:1.整式乘法有几种形式? 2.乘法公式有哪些? 教师展示课件,教师提出问题,学生独立思考并回答。 利用学生学生学习过的知识入新课,让学生体验到知识的连续性,同时也为本课的学习打下伏笔。 活动二:计算下列个式: (1)3x(x-1)= _ (2)m(a+b+c) = _ (3)(m+4)(m-4)= _ (4)(x-3)2=_ (5)a(a+1)(a-1)= _ 并根据计算的算式填空: (1) 3x2-3x=_ (2) ma+mb+mc=_ (3) m2-16=_ (4) x2-6x+9=_ (5) a3

2、-a=_ 教师展示课件,教师提出问题,学生独立思考并口答。 引导学生观察,比较并引出因式分解的概念 选择新旧知识的切入点,创设情景,让学生感受分 解因式是整式乘法的逆向运用,培养他们逆向思维的能力。 遵循从具体到抽象的原则 ,让学生经历从具体实例中抽象出概念的活动,从而顺利地掌握重点。 活动三: 判断下列各式哪些是整式乘法?哪些是因式分解? (1).x2-4y2=(x+2y)(x-2y) (2).2x(x-3y)=2x2-6xy (3).(5a-1)2=25a2-10a+1 (4).x2+4x+4=(x+2)2 (5).(a-3)(a+3)=a2-9 (6).m2-4=(m+4)(m-4) (

3、7).2 R+ 2 r= 2 (R+r) 教师提出问题,引领学生思考并请一名学生回答。学生思维受阻时,可以交流观点,从中获得启发。 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初步体会利用分解因式解决相关问题的简捷性. 通过罗列一些似是而非、容易产生错误的对象让 学生辨析,促使他们认识概念的本质、确定概念 的外延,从而形成良好的认知结构。 问题与情景 师生行为 设计意图 活动四:规律总结 分解因式与整式乘法是互逆过程. 分解因式要注意以下几点: 1.分解的对象必须是多项式. 2.分接的结果一定是几个整式的 使学生对知识的掌握上升为一种能力,并纳入已有的认知结构,利用知识发生迁移,成为新的知识的生长点与固着点。

4、乘积的形式. 3.要分解到不能分解为止. 活动五:课后练习 1.若a=101,b=99,求a2-b2的值. 2.若x=-3,求20x2-60x的值. 3.1993-199能被200整除吗?还能被哪些整数整除? 学生先独立完成。 教师引导学生思考、 讨论、交流,教师给予适当的点拨 通过练习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和掌握数学基础知识;又训练、培养和发展学生的基本技能和能力。 既有利于学生巩固所学内容又让不同层次的学生得到相应的发展。 问题与情景 师生行为 设计意图 活动六:小结与复习 什么是因式分解? 与以往知识有那些联系? 你有什么收获? 学生总结,互相补充,教师总结本节课的核心内容。 在小结时教师应重点关注: 1、对知识的归纳、总结、整理能力。 2、感悟知识的生成过 程,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让学生总结本节课中概念的发现过程,运用概念分析问题的过程,养成学生学习总结学习的良好习惯。唯有总结反思,才能控制思维操作,才能促进理解,提高认知水平,从而促进数学观点的形成和发展,更好地进行知识建构,实现良性循环。 布置作业: 教材41页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