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第八单元《语文园地八》教学设计及反思(教案)

上传人:大米 文档编号:552609731 上传时间:2023-04-30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136.6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第八单元《语文园地八》教学设计及反思(教案)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第八单元《语文园地八》教学设计及反思(教案)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第八单元《语文园地八》教学设计及反思(教案)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第八单元《语文园地八》教学设计及反思(教案)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第八单元《语文园地八》教学设计及反思(教案)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第八单元《语文园地八》教学设计及反思(教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第八单元《语文园地八》教学设计及反思(教案)(1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第八单元语文园地八教学设计及反思教学目标:1、 积累把握文章主要内容的方法,引导学生联系本单元的课文学习,在课内外阅读时灵活运用不同 的方法理解文章内容。2、 能在积累中借助课题理解课文主要内容,并发现不同类型的文章题目的独特之处,进而适当修改 自己的习作题目。3、 通过对比想象,体会“饱经风霜”“深处”用在不同地方的别样画面,并将画面用文字表达出来。 4、利用多媒体课件欣赏柳公权的“柳骨”,积累楷书书写要点,并多加练习,产生对书法的兴趣。 5、借助资料理解名人名言,在名句积累中进一步了解鲁迅先生。教学策略:1、交流平台积累把握文章主要内容的方法,引导学生联系本单元的课文学

2、习,在课内外阅读时,要注意灵活 运用不同的方法理解文章内容。2、语句段运用通过对比,想象画面,学会表达;欣赏各类题目,领悟题目的妙处;学以致用,修改自己的习作。 3、书写提示、日积月累“书写提示”中的玄秘塔碑(局部)是柳公权楷书代表作之一,对其书法的欣赏有利于学生 积累书写楷书的方法,并产生对书法的兴趣。“日积月累”节选了四句鲁迅先生的名言,通过朗读练 习和交流,体会名言的深刻含义,在名句积累中进一步了解鲁迅先生。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课时 2 课时第 1 课时课时目标1、 在学习课文后,交流把握文章主要内容的方法。2、 引导学生发现不同类型的文章题目的独特之处,进而适当修改自己的习作题目。3

3、、 通过对比想象,体会“饱经风霜”“深处”用在不同地方的别样画面,并将画面用文字表达出来。 教学流程:一、游戏导入趣味多,此曲只应天上有1、分类游戏。师:我们学过非常多的课文,但同学们还记得这些课文讲的主要内容吗?今天,我们做一个关于课文 的游戏,请同学们将课文进行分类。课件出示分类游戏:课件出示:人物动物有趣历史白鹅 陶罐与铁罐 少年闰土 猫我的伯父鲁迅先生 草虫的村落开国大典 母鸡 草船借箭 去年的树【设计意图】成功的课堂应是一幅慢慢展开的画卷,师生共同执笔,添光加彩。游戏导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 趣,将师生置于一个平等的学习氛围中,更有利于学生大胆交流。2、引出新课。师:同学们能够如此正确

4、的将课文分类,是因为我们把握了文章的主要内容,知道了课文写的是什么, 接下来,我们就一起来探讨你们都是用什么方法来理解课文内容的。二、方法积累活运用,为有源头活水来1、如何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预设:生 1:先了解每个部分主要讲的是什么,再把各个部分的主要意思连起来,就能把握主要内容,如小 英雄雨来。生 2:关注文章的题目,就能知道文章的主要内容了,就像观潮一课一样。生 3:还可以抓关键语句,比如乡下人家一文写了“乡下人家,不论什么季节,不论什么时候, 都有一道独特、迷人的风景”,从这里,我知道了这篇文章就是写乡下人家的独特、迷人的。 生 4:还可以结合写作背景,我们这个单元学习的鲁迅先生的文章

5、,结合当时的社会背景,就能读出 鲁迅先生对黑暗社会的憎恨。2、小结。(1) 师:的确,把握文章主要内容的方法非常多,同学们非常善于积累,这些方法的积累可以更好 地服务于阅读和习作。在今后的课内外阅读中,我们要灵活运用这些方法理解文章内容,掌握作者表 达的情感。(2) 过渡:有些同学谈到,只要看到课题就可以知道作者的写作方向,这就是文章的眼睛。下面, 我们就一起走进这些眼睛中,体会它们的独特之处。【设计意图】裴斯泰洛齐很重视“知识与知识的运用”。教师教授的方法最终是要让学生自己掌握,并在日常 实践中灵活运用。多种方法的掌握能让学生在阅读的海洋中遨游,在习作中才会有源源不断的活水注 入。三、课文多

6、样题目新,绝知此事要躬行1、男生读第一组题目,女生读第一组题目上小气泡里的内容。 课件出示第一组内容:课件出示:少年闰土狼牙山五壮士军神(1)师:第一组题目分别写的是一篇怎样的文章,大家还记得吗?预设:生:少年闰土写了鲁迅先生与闰土儿时的几件趣事;狼牙山五壮士写了五位革命战士为了革命 事业在狼牙山英勇牺牲的故事。(2) 师:所以,这些文章都是用(生齐说)主要人物作题目。(3) 师:这是第一组课题的特点,同时这也是我们把握课文主要内容的一个小技巧,此类文章,只 要看到题目,就可以知道文章有哪些主要人物。同学们还知道哪些文章的课题也具有这样的特点呢? 预设:生:我的伯父鲁迅先生晏子使楚扁鹊治病2、

7、课件出示第四组课题。过渡:文章除了用主要人物作题目,还有更有趣的题目。课件出示:在牛肚子里旅行 “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慢性子裁缝和急性子顾客(1) 全班齐读此组课题。(2) 你认为这组课题有趣吗?为什么?在牛肚子里旅行用旅行的地点作题目,“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用父母对作者写的诗 的观点为题;慢性子裁缝和急性子顾客用文中人物的性格作题目。3、学法迁移。过渡:我们掌握了两种不同类型的题目,那你能说说下面这两组课题的特点吗?课件出示:1、竹节人 桥 芦花鞋2、开国大典 “诺曼底”号遇难记 草船借箭(1) 学生相互交流讨论,归纳两组课题的特点。(2) 交流。预设:生:第一组是用文章的重要事物作

8、题目;第二组课题非常大气,都是历史上的大事。4、师总结。看看这些题目,再回想我们曾经写过的作文题目,是不是太粗糙了呢?希望同学们将今天学习到 的课题类型运用在自己的作文题目中,让自己的作文更加生动。【设计意图】题目是一篇文章的眼睛,不同的眼睛具有不同的特点,如何写好这个眼睛,就要学生自己体会。 因此,在此部分教学中,采取“先扶后放”的教学方法,让学生举一反三,触类旁通,把握不同题目 的特点。但“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让学生修改自己的作文题目,将知识运用于实际, 又从实际上寻得真知。四、词语意境展画面,千树万树梨花开1、过渡:不同的题目也有不一样的风景,同一个词语用在不同的地方也会构

9、成不同的画面,请同学 们读读下面的词语,说一说,你想到了什么?课件出示:饱经风霜的脸 饱经风霜的老屋 饱经风霜的大树2、生交流。预设:生 1:读到“饱经风霜的脸”时,我仿佛看到了我的伯父鲁迅先生里车夫的脸,那张脸因风吹日 晒,因食不果腹,因遭受社会压迫,变得黑漆漆的,满是皱纹沟壑,刻画着岁月的年轮,反映着当时 社会的黑暗。生 2:当“饱经风霜的老屋”出现在眼前时,我想到了总也不会倒的老屋。课文中的老屋因为时 间的磨砺,如今摇摇欲坠,那是年龄的展现,是岁月的沉淀。生 3:“饱经风霜的大树”让我联想到了去年的树的另一种结局,那棵树坚守着与鸟儿的约定, 面对伐木工,顽强抵抗;面对风吹雨打,勇敢生长;

10、面对电闪雷鸣,拼搏向上。这是一棵饱经风霜的 树,也是一棵勇敢、坚强的树。3、师小结。(1) 在“饱经风霜”一词中,老师带领同学们看了三张不同的图片。在我们平时的写作中是不是也 可以斟酌词句呢?将最合适的词语,最想表达的画面用文字记录下来。(2) 布置作业。师:老师这还有一组词语,请同学们选择一个你最有感觉的词语,将它带给你的画面用一段话写下来,记录下这美丽动人的场景。课件出示:树林的深处 秋天的深处 心灵的深处【设计意图】学生是一部正在撰写的书,一幅正待着色的画,一首正在谱写的曲。面对同一个问题,学生的回 答会千差万别。在词语给予不同画面的教学上,我们要尊重学生的个性化,让学生自己想、自己说,

11、 最后再通过“写”来提高写作水平。第 2 课时课时目标1、 欣赏柳公权的“柳骨”,并产生对书法的兴趣。2、 积累名人名言,在名句积累中进一步了解鲁迅先生。教学流程:一、复习旧知引新课,诗非易作须勤读1、检查作业。(1) 师: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写作的多种方法,还在运用中“看”了几张美丽的图片。大家将剩下的 图片变成文字了吗?我们一起来欣赏一下。(2) 指名学生,将其作业放在实物展示台中展示。预设:生 1:“树林的深处”在一片静谧的树林中,葱葱茏茏的枝叶遮住了刺眼的阳光,只有斑斑驳驳 的日影照耀在地面的黄叶上。“吱”一声虫鸣打破了这片寂静,显得这片树林更加幽静了。 生 2:“秋天的深处”“一场秋雨一

12、场寒”,几场秋雨过后,校园里的绿色越来越少了,树叶几乎 都投入了大地妈妈的怀抱,偶尔还有几片叶子不忍离开大树的关怀,在枝头随风摇摆。同学们早已穿 上棉衣,打招呼时空中多了几团白雾,操场上嬉戏的同学少了,教室里,依然一片欢声笑语。 生 3:“心灵的深处”昨晚,我睡得很晚,早上强行被妈妈从被窝中拽起,带着朦胧的双眼坐上 公交车。隐约中,我看见一位老奶奶站在我的身旁,但我实在太困了,不愿忍受站立的颠簸。于是, 没有给老奶奶让座。突然,司机一个急刹车,老奶奶站得不稳跌倒了,我赶紧扶起老奶奶坐在我的位 子上。同时,我感到很惭愧,如果我早一点让座,老奶奶一定不会摔跤。这是我心灵深处发出的谴责。 2、导入新

13、课。同学们写得可真好,一个简单的词语,却给了我们一幅幅别样的画面。但是老师发现,许多同学 本子上的画面可不怎么美。今天,我们就一起来欣赏大书法家柳公权的作品,看看他是怎样让自己的 “本子”变得美不胜收的。【设计意图】通过复习旧知导入新课,虽没有音乐之动听,也没有图片的精美,但对上节课的学习内容进行了 巩固。利用实物展示台,展示学生的作业,既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引导不会写作的学生借鉴他人写作 手法,又为下一环节的“书写提示”做了铺垫。二、楷体书法养心性,偷得浮生半日闲1、 欣赏书法 :课件出示柳公权玄秘塔碑(局部)。2、 书法家介绍:柳公权是唐代著名的书法家。他的楷书用笔方圆并施,点画棱角分明,结

14、构精妙。人们常说的“颜 筋柳骨”之“柳骨”,即形容其书法瘦硬挺拔,骨力遒劲。玄秘塔碑是其楷书代表作之一。 课件出示:柳公权(778865),字诚悬,汉族,京兆华原(今陕西铜川市耀州区)人。唐朝中期著名书法 家、诗人,兵部尚书柳公绰之弟。柳公权的书法以楷书著称,初学王羲之,后来遍观唐代名家书法,吸取了颜真卿、欧阳询之长, 融汇新意,自创独树一帜的“柳体”,以骨力劲健见长,后世有“颜筋柳骨”的美誉。与颜真卿齐名, 人称“颜柳”,又与欧阳询、颜真卿、赵孟頫并称“楷书四大家”。传世碑刻有金刚经刻石玄秘 塔碑冯宿碑等,行、草书有伏审帖十六日帖辱向帖等,另有墨迹蒙诏帖王献之 送梨帖跋传世。柳公权亦工诗,全唐诗存其诗五首,全唐诗外编存诗一首。3、书写总结。(1)同学们根据刚刚欣赏的名家作品,结合柳公权的介绍,说一说我们在写楷体字时要注意什么? 预设:生:要方圆并施,棱角分明。也就是一笔一画写清楚。(2)这是写字时的笔画技巧,还有其他需要注意的吗?可以结合我们平时的写字经验说一说。 预设:生:要注意坐姿,头正、身平、肩开、足安。还要注意写字的距离,身体距桌子一拳,手距离笔尖一 寸,眼睛距纸面一尺远。(3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