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药对与配伍总结1

上传人:M****1 文档编号:552608851 上传时间:2023-09-22 格式:DOC 页数:15 大小:171.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药药对与配伍总结1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中药药对与配伍总结1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中药药对与配伍总结1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中药药对与配伍总结1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中药药对与配伍总结1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中药药对与配伍总结1》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药药对与配伍总结1(1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中药药对配伍 第一章 解表药一辛温解表药1. 麻黄配桂枝:发汗解表力强。主治风寒表实无汗。2. 麻黄配杏仁:善宣肺降气而平喘止咳。主治喘咳气逆,证属风寒束肺者尤宜。3. 麻黄配石膏:清肺平喘透表热。主治肺热咳喘。4. 桂枝配白芍:收散并举,调和营卫,散风敛营,解肌刊登。主治风寒表虚有汗。5. 细辛配干姜,五味子:温燥中有敛润,既善温肺化饮,又不耗气伤阴。主治寒饮咳喘日久。二 辛凉解表药1. 蝉蜕配胖大海:清宣肺气,开咽利音力强。善治风热或肺热之咽痛音哑。2. 菊花配枸杞子:补肝肾明目力强。善治肝肾亏虚之视物昏花。3. 生葛根配黄芩,黄连:既清热燥湿解毒,又透热升阳止泻。主治湿热泻痢初起。4.

2、柴胡配黄芩:清解半表半里之邪热效强。主治少阳寒热往来。 第二章 清热药 一清热泻火药1.石膏配知母:清热泻火,滋阴生津力强。既治热病气分高热证,又治肺胃火热伤津证。2.知母配黄柏:清热降火坚阴。治阴虚火旺效佳。3.知母配川贝母:既滋阴润肺,又清热化痰。善治阴虚劳嗽,肺燥咳嗽。4.栀子配淡豆豉:清散郁热除烦力强。治温病初起,胸中烦闷及虚烦不眠效佳。5.栀子配茵陈:清热利湿退黄力强。治湿热黄疸效佳。二清热燥湿药1.黄连配木香:清热燥湿解毒又理气止痛。治湿热泻痢腹痛,里急后重每用。2.黄连配吴茱萸:既清热泻火燥湿,又疏肝和胃制酸。治肝火犯胃,湿热中阻之呕吐泛酸。3.黄连配半夏,栝楼:既泻火化痰又消散

3、痞结。治痰火互结之结胸证效佳。4.黄柏配苍术:既清热且燥湿,走下焦。治湿热诸证,特别是下焦湿热证。三清虚热药1青蒿配白薇:既善退虚热,凉血热,又兼透散。既治阴虚发热,小儿疳积(兼表邪尤宜),又治营血分有热及阴分伏热等证。2.青蒿配鳖甲:既善清退虚热,又能滋阴凉血,治阴虚发热每用。3.地骨皮配桑白皮:既清肺火,又利尿导热邪从小便出,且润肺脏而不苦泄伤阴。故治肺热咳嗽每用。4.白薇配玉竹:既滋阴又透表。治阴虚外感。 第三章 泻下药 一攻下药1.大黄配芒硝:既善泻下攻积,又善润软燥屎,还善清热泻火。治实热积滞,大便燥结,坚硬难下效佳。2.大黄配巴豆,干姜:巴豆得大黄,其泻下之力变缓而持久,大黄得巴豆

4、,寒性可去,加之温中散寒之干姜,助散寒之力。善治寒积便秘。 第四章 祛风湿药1羌活配独活:走里达表,散风寒湿力强。治风湿痹痛无论上下皆可。2.桑寄生配独活:既祛风寒湿,又强腰膝。治风湿痹痛,腰膝酸软者佳。3.豨签草配臭梧桐:既祛风湿,通经络,治风湿痹痛筋脉拘麻;又降血压,治高血压。风湿痹痛肢麻又兼高血压者用之最宜。 第五章 芳香化湿药1.苍术配厚朴,陈皮:燥湿力强,且能行气。寒湿中阻,脾胃气滞者尤宜。2.厚朴配枳实:燥湿,消积,行气之力均强。主治湿浊中阻,或食积停滞,脾胃气滞所致的脘腹胀满,以及痰浊阻肺之咳喘,胸满,腹胀。3.藿香配佩兰:善化湿和中,解暑刊登,凡湿浊中阻,无论兼寒兼热,有无表证

5、均可。4.砂仁配木香:化湿理气,调中断痛力强,凡湿滞食积,或夹寒所致脘腹胀痛即可投用,兼脾虚者当配伍健脾之品。 第六章 利水渗湿药1.茯苓配猪苓:利水渗湿力强。治水湿内盛或兼脾虚者。2.滑石配生甘草:既清利暑湿,又利水而不伤津。主治暑湿身热烦渴。 第七章 温里药1.附子配干姜:回阳救逆及温中之力大增。治亡阳证及中焦寒症效佳。2.附子配细辛,麻黄:善补阳刊登散寒,治阴虚外感风寒功著。3.肉桂配附子:补火助阳,散寒止痛力强,治肾阴虚衰,脾肾虚衰及里寒重症均可投用。4.吴茱萸配补骨脂,五味子,肉豆蔻:既温补脾肾亡阳,又涩肠止泻,还散寒燥湿和中,治脾肾阳虚之久泻。5.丁香配柿蒂:既温中散寒,又降气止呃

6、,治虚寒呕吐,呃逆效著。 第八章 理气药1.橘皮配半夏:燥湿化痰力强,凡痰湿滞中停肺均可择用。2.枳实配白术:既补气健脾,又行气消积祛湿,治脾虚气滞夹积夹湿有功。3.香附配高良姜:既温中散寒,又疏肝理气,且善止痛。治寒凝气滞,肝气犯胃之胃脘胀痛效佳。4.川楝子配延胡索:行气活血止痛力强。善治血瘀气滞诸痛。5.薤白配栝楼:既化痰散结,又宽胸通阳。治痰浊闭阻,胸阳不振之胸痹证。6.乌药配益智仁,山药:三药相合,补肾缩尿力强,又不甚燥热,治肾虚遗尿尿频。 第九章 消食药1.神曲配麦芽,山楂:既消多种食积,又健胃和中。但见食积不化或消化不良即可投用。三药常炒焦用,习称焦三仙。2.莱菔子配苏子,白芥子:

7、既温肺化痰,又降气止咳平喘,且消食除胀通便,治寒痰咳喘有效,兼食积便秘者尤宜。 第十章 驱虫药1.槟榔配常山:两药相合,寒热并施,相反相成,既有较强的祛痰截疟之功,又可减少常山涌吐之副作用,善治疟疾久发不止。 第十一章 止血药1. 大蓟配小蓟:合用效力增强,治血热出血诸证及热毒疮肿。2. 白及配三七:两药相合,止行并施,止血力增强而不留瘀。可治多种出血,内服外用皆宜。3. 白及配乌贼骨:两药相合,不仅止血力强,且增进溃疡愈合。治胃,十二指肠溃疡之吐血,便血效佳。4. 蒲黄配五灵脂:无论生用或炒用均能活血止痛,化瘀止血。善治血瘀胸胁心腹诸痛及血瘀出血。5. 艾叶配阿胶:既养血止血,又散寒暖宫调经

8、。治崩漏带下属血虚有寒之证。 第十二章 活血祛瘀药1. 川芎配柴胡,香附:既疏肝解郁,又理气活血。治肝郁气滞之胸闷胁痛,痛经及月经不调证可投。2. 郁金配石菖蒲:既化湿豁痰,又清心开窍。治痰火或湿热蒙蔽清窍之神昏癫狂,癫痫。3. 郁金配白矾:具较强的清除心经痰热之力。治痰热蒙蔽心窍之癫痫发狂及痰厥证。4. 牛膝配苍术,黄柏:清热燥湿力强,且善走下焦。善治下焦湿热之足膝肿痛,痿软无力及湿疹,湿疮。 第十三章 化痰止咳平喘药 一化痰药1.旋覆花配代赭石:寒温并用,降肺胃之逆气力强。治气逆呕恶,喘息效佳。 第十四章 安神药一 重镇安神药1. 磁石配朱砂:重镇安神力增。善治烦躁不安,心悸失眠。 第十七

9、章 补虚药一 补气药1. 人参配附子:大补大温,益气回阳。治亡阳气脱效佳。2. 人参配蛤蚧:补肺益肾而定喘嗽。治肺肾两虚,动辄气喘甚效。3. 人参配麦冬,五味子:益气养阴,生津止渴。治气阴两虚之口渴多汗,以及消渴常用。4. 黄芪配柴胡,升麻:补中益气,升阳举陷。为治中气下陷,脏器脱垂诸证所常用。5. 甘草配白芍:缓急止痛力强。治脘腹或四肢挛急疼痛。中药药对190种 目录一、相须药对A1二、相须药对B4三、相反药对4(一)扶正祛邪相反药对4(二)寒热相反药对6(三)升降相反药对6(四)润燥相反药对7(五)散敛相反药对7(六)其他相反药对7四、相使药对7五、十八反、十九畏药对8一、 相须药对A药对

10、 名称 剂量 适应症 其她 麻黄 桂枝 510 g 解表发汗,合用于风寒表实证。 荆芥 防风 10g 祛风解表,合用于感冒表证。 温服后宜盖被避风半小时辛夷 苍耳子 10g 散风寒、通鼻窍,合用于鼻渊病。 葱白 豆豉 37个;10g 外感表证轻浅者。 服后避风 菊花 桑叶 10g 疏散风热,合用于风热表证。大黄 芒硝 生用10g;后下冲入10g阳明之燥热实证。 为祛邪之重剂,只宜暂用,中病即止。石膏 知母 3060g先煎;10g 清解胃热,不仅能增强清热之力,且能救阴。合用于阳明经证及胃热证。 代赭石 石膏 3045g先煎;1530g先煎 清热降逆,合用于胃热所致呕吐、吐血病证。 鲜芦根 鲜竹

11、叶 60g;30g生津清热,合用于温热病后期热伤津虚之症。 煎后裔茶、温热病后期。甘草 桔梗 35g(清炙炒用);58g 利咽喉、排痰,合用于咽喉痛,肺痈成痈期。 金银花 连翘 1015g 清热解毒,合用于外感风热;温病初期或热疮痈证。 田基黄 垂盆草 各30g/day 清热解毒,活血消肿。天癸子 土贝母 各10g 清热解读、消肿散结。 需服12个月,重者加倍。鱼腥草 野荞麦根 20g/bid(痰热咳嗽);30g/tid(肺痈患者), R: d0 y d% 清肺热、祛痰浊,合用于痰热咳嗽、肺痈病。虎杖 红藤 10g;1015g 清热解毒、活血祛瘀,合用于热盛瘀阻的外科病证。 黄连 黄芩 3g(

12、吞服)、 510g(煎服);10g 清热燥湿、泻火解毒,合用于疮毒热证、血证。专治肺胃热盛。 黄连 山栀 3g(吞服)、510g(煎服);10g 清心肝之火,合用于心肝火旺所致血证、不寐。专治心肝火旺。 黄柏 知母 各10g 治疗盆腔湿热盛、肾阴亏之证型。 鲜石斛 鲜生地 各30g 清热养阴,合用于温病中后期。煎后裔茶、温病中后期。赤芍 丹皮 各10g 清热凉血、活血散瘀,合用于血瘀血热证。 仅合用于血瘀热之轻证。皂荚 明矾1g;0.5g 减肥、祛痰、降脂,合用于痰湿过盛之肥胖病。1. 服2. 药期长,3. 需3个月以上。需控制动物脂肪的摄入量。 鲜茅根 茅花 30g;510g 清热、止血、生

13、津,味甘而不泥膈性寒而不碍胃、利水而不伤阴,合用于阴虚火旺之血证。藿香 佩兰 各10g 化湿解暑,合用于湿困脾胃、暑湿中阻之病症。 藿香 猪胆汁 丸剂吞服,10g/bid 清胆通窍,合用于鼻渊病。症状消失后需再服一周方能消去病根。 1 生姜 枳实 各10g 消痞除痰,合用于痰气郁结之胸痹。制半夏 干姜 1015g;28g 散寒化饮、降逆止呕,合用于寒饮呕吐、胃痛。石菖蒲 远志 510g(干)1020g鲜)8 R. N1 J3 V1 ?6 ) R6 T510g 宁心、化痰,合用于心虚挟痰之心悸、少寐病证。石菖蒲 制南星 1015g(干)、30g(鲜);510g 醒脑开窍、解郁化痰,合用于痰浊内闭

14、之神昏、痰湿内阻之闭经。制半夏 茯苓 1015g;15g 化饮降逆、渗湿利水,合用于痰饮上逆所致眩悸、咳喘。此药对与半夏、威灵仙药对相比,均能祛痰燥湿,彼药对长于消,用于痰饮内聚;此药对长于利,用于痰饮上逆。浮萍 木贼草 10g;6g 祛风、利水、退肿,合用于风水病。蝼蛄 蟋蟀 25只(煎服)、12只(吞服) 利水退肿,合用于鼓胀腹水。茯苓 猪苓 水湿潴留在里茯苓30g;水湿潴留在外茯苓皮30g;1015g 利水渗湿,合用于水湿潴留证。路路通 地龙 10g 清热利水、通利脉络,合用于湿热丹毒病。马鞭草 王不留行 1520g;10g 活血利水,合用于湿脚气病。石打穿 刘寄奴 1015g 清热利水、通络散结,合用于水热互结的鼓胀病。槟榔 茯苓皮 2 l* u0 B8 j/ B, Z5 w6 t6 | O+ H10g;2030g 行水退肿,合用于气滞水停之水肿病。蜈蚣 白花蛇 13g;13g(煎服)、1g(吞服)祛风、通络、除痹,合用于久痹病。1. 金钱白花蛇(白花蛇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心理学 > 基础医学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