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版教材 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师(三级)课后习题 第一章.doc

上传人:s9****2 文档编号:552608686 上传时间:2023-08-07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59.9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新版教材 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师(三级)课后习题 第一章.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新版教材 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师(三级)课后习题 第一章.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新版教材 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师(三级)课后习题 第一章.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新版教材 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师(三级)课后习题 第一章.doc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新版教材 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师(三级)课后习题 第一章.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版教材 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师(三级)课后习题 第一章.doc(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师(三级)课后习题第一章 人力资源规划1、 简述人力资源规划的内容以及与组织规划的关系。答:1.内容:战略规划:对人力资源开发和利用的大政方针、政策和策略的规定。 组织规划:对企业整体框架的设计。 制度规划:保证人力资源总规划目标实现的重要保证。 人员规划:对企业人员总量、构成、流动的整体规划。 费用规划:对企业人工成本、人力资源管理费用的整体规划。2.组织规划是人力资源规划的一部分,人力资源规划在企业规划中起决定性作用。2、 简述企业组织机构的概念、组织机构设置的原则和企业组织结构的类型。答:1.企业组织机构是保障其生产经营活动正常进行所设置的各类职能和业务部门的总称。2.原

2、则:任务目标原则分工协作原则统一领导、权力制衡原则权责对应原则精简及有效跨度原则稳定性与适应性相结合原则。3.类型:直线制职能制直线职能制事业部制3、 简述企业组织机构与组织结构图绘制的方法。答:框图一般要画四层,从中心层计算,其上画一层,其下画两层,用框图表示。功能、职责、权限相同的机构(岗位或职务)的框图大小应一致,并在同一水平线上。表示接受命令指挥系统的线,从上一层垂下来与框图中间或两端横向引出线相接。其高低位置,表示所处的级别。命令指挥系统用实线,彼此有协作服务关系的用虚线。具有参谋作用的机构、岗位的框图,用横线与上一层垂线相连,并画在左、右上方。4、 简述工作岗位分析的内容、作用和程

3、序。答:1.内容:在企业单位中,每一个工作岗位都有它的名称、工作条件、工作地点、工作范围、工作对象以及所使用的工作资料。在完成岗位调查取得相关信息的基础上,首先要对岗位存在的时间和空间范围作出科学的界定,然后再对岗位内在活动的内容进行系统的分析,即对岗位的名称、性质、任务、权责、程序、工作对象和工作资料,以及本岗位与相关岗位之间的联系和制约方式等因素逐一进行比较、分析和描述,并作出必要的总结和概括。在界定了岗位的工作范围和内容以后,应根据岗位自身的特点,明确岗位对员工的素质要求,提出本岗位员工所应具备的,诸如知识水平、工作经验、道德标准、心理品质、身体状况等方面的资格和条件。将上述岗位分析的研

4、究成果,按照一定的程序和标准,以文字和图表的形式加以表述,最终制定出工作说明书、岗位规范等人事文件。2. 作用:工作岗位分析为招聘、选拔、任用合格的员工奠定了基础。为员工的考评、晋升提供了依据。是企业单位改进工作设计、优化劳动环境的必要条件。是制定有效人力资源规划,进行各类人才供给和需求预测的重要前提。是工作岗位评价的基础,而工作岗位评价又是建立健全企业单位薪酬制度的重要步骤。3. 程序:一、 准备阶段1. 根据工作岗位分析的总目标、总任务,对企业各类岗位现状进行初步了解,掌握各种基本数据和资料。2. 设计岗位调查的方案。明确岗位调查的目的确定调查的对象和单位确定调查项目确定调查表格和填写说明

5、确定调查的时间、地点和方法3. 做好员工的思想工作,说明该岗位调查的目的和意义。4. 根据岗位分析的任务、程序,分解成若干工作单元和环节,以便逐项完成。5. 组织有关人员学习和掌握调查的内容、熟悉调查的具体步骤和方法。二、 调查阶段根据调查方案,对岗位进行认真细致的岗位研究。三、 分析总结阶段本阶段是岗位分析最后的关键环节,首先,要对岗位调查的结果进行深入细致的分析,最后,再采用文字图表等形式,作出全面的归纳和总结。5、 简述劳动定额水平的概念和衡量方法。答:1.劳动定额水平是在一定的生产技术组织条件下,行业或企业规定的劳动定额在数值上所表现的高低松紧程度。2.衡量方法:用实耗工时来衡量用实测

6、工时来衡量用标准工时来衡量用现行定额之间的比较来衡量用标准差来衡量6、 简述劳动定额定期与不定期修订的内容和方法。答:1.劳动定额定期修订内容:新产品的定额新产品小批试制后要转入成批生产时专业生产或成批轮番生产的产品,修订间隔期一般是1年老产品、标准件以及质量较好较高、工时定额比较稳定的时间标准,可以每年定期修订一次由于定额制定质量不高,水平参差不齐,可以先进行内部调整,这种调整也应列入定期修订的计划内2. 劳动定额不定期修订内容:产品设计结构发生变动原材料材质、规格变动工艺方法改变设备或工艺装置改变劳动组织和生产组织变更个别定额存在明显不合理3. 修改定额的方法简易修改法b-零部件的实耗工时

7、a-修订前的定额工时y-平均超额的百分比a1-实际完成定额工时数a2-应出勤工时数x-修订后新的单件工时定额k-允许超额幅度7、 简述实耗工时统计汇总和劳动定额完成程度指标的统计与分析方法。答:一、实耗工时统计汇总方法1. 以各种原始记录为依据的产品实耗工时统计:按产品零件逐道工序汇总实耗工时按产品投入批量统计汇总实耗工时按重点产品、重点零部件和主要工序统计汇总实耗工时按生产单位和生产者个人统计汇总实耗工时2. 以现场测定为基础的产品实耗工时统计:工作日写实测时瞬间观察法二、 劳动定额完成指标的统计与分析方法1. 生产单一产品按产量定额计算: 单位时间内实际完成的合格产品产量产量定额完成程度指

8、标=-100% 产量定额按工时定额计算: 单位产品工时定额工时定额完成程度指标=-100% 单位产品实耗工时Q1-实际产量tn-单位产品的工时定额t1-单位产品的实耗工时2. 生产多种产品 完成定额工时总数 Q1tn劳动定额完成程度指标=- =- 实耗工时总数 Q1t18、 简述企业定员的作用、原则,企业定员的基本方法与最新核算方法。答:1.作用:合理的劳动定员是企业用人的科学标准合理的劳动定员是企业制定人力资源规划的基础科学合理的劳动定员是企业内部各类员工调配的主要依据先进合理的劳动定员有利于提高员工队伍的素质2. 原则:定员必须以保证实现企业生产经营目标为依据定员必须以精简、高效、节约为目

9、标各类人员比例关系要协调要做到人尽其才、人事相宜要创造一个贯彻执行定员标准的良好的内外部环境定员标准应适时修订3. 基本方法:按劳动效率定员 计划期生产任务总量定员人数=- 劳动定额定额完成率出勤率 每种产品年总产量单位产品工时定额定员人数=- 年制度工日8定额完成率出勤率(1-废品率)按设备定员 需要开动设备台数每台设备开动班次定员人数=- 工人看管定额出勤率按岗位定员按设备岗位定员 共同操作的各岗位生产工作时间的总和定员人数=- 工作班时间-个人需要与休息宽放时间按工作岗位定员(按单人操纵的设备岗位定员的方法)按比例定员(如炊事员、保育员、医务人员等)定员人数=员工总数定员标准(百分比)按

10、组织结构、职责范围和业务分工定员(管理人员、工程技术人员)4. 最新核算方法:用数理统计定员管理人员用概率推断定员医务人员用排队论定员工具保管员用零基法定员二、三线员工9、 简述人力资源费用审核的方法与程序。答:一、方法(一) 审核人工成本预算的方法1. 注意内外部环境变化,进行动态调整(注意关注国家的工资指导线、社会的消费者物价指数和企业的工资市场水平调查)。2. 将本年度的费用预算和上年度费用预算,以及上年度费用结算和当年已发生的费用结算情况统计清楚,然后比较分析,从预算与结算的比较结果,分析费用使用趋势。再结合上年度和当年生产经营状况及下一年预期的生产经营状况状态进行分析。3. 预算人工

11、成本在企业经营预算的额度,以保证企业的支付能力和员工利益的实现。(二) 审核人力资源费用预算的方法1. 认真分析人力资源管理各方面活动及其过程,然后确定在这些活动及其过程中,都需要哪些资源、多少资源给予支持(如人力资源、财务资源、物质资源)。2. 这些费用预算与执行的原则是“分头预算、总体控制、个案执行”,公司根据上年度预算与结算的比较情况提出一个控制额度。大部分有人力资源部门掌握,项目之间根据余缺,在经过批准程序后可以调剂使用。二、 程序1.在审核费用预算时,首先要检查项目是否齐全,尤其是子项目。同时要注意国家有关政策的变化,是否涉及人员费用项目的增加或废止。特别是应当注意企业在调整人力资源的某种政策时,可能会涉及人员费用的增减问题,在审核费用计算时应使其得到充分体现,以获得资金上支持。2.在审核费用预算时,应当关注国家有关规定和发放标准的新变化,特别是哪些涉及员工权益的资金管理、社会保险等重要项目,以保证在人力资源费用预算中得以体现。10、 简述人力资源费用控制的作用与程序。答:1.作用:人力资源费用支出控制的实施是在保证员工切身利益、使工作顺利完成的前提下使企业达成人工成本目标的重要手段。是降低招聘、培训、劳动争议等人力资源管理费用的重要途径。为防止滥用管理费用提供了保证。2. 程序:制定控制标准人力资源费用支出控制的实施差异的处理。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心理学 > 医学现状与发展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