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考00031心理学_自考笔记自考小抄自考资料

上传人:pu****.1 文档编号:552603145 上传时间:2023-05-29 格式:DOC 页数:14 大小:295.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自考00031心理学_自考笔记自考小抄自考资料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自考00031心理学_自考笔记自考小抄自考资料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自考00031心理学_自考笔记自考小抄自考资料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自考00031心理学_自考笔记自考小抄自考资料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自考00031心理学_自考笔记自考小抄自考资料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自考00031心理学_自考笔记自考小抄自考资料》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自考00031心理学_自考笔记自考小抄自考资料(1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心理学第一章 概论第一节 心理学的概念一、什么是心理学心理学是研究人的行为和心理活动的规律的科学。二、心理学的科学性质心理学作为一门科学,是自从1879年德国学者冯特(W.Wundt,18321920)受到自然科学的影响,建立心理实验室,使之脱离思辨性哲学成为一门独立学科开始的。单选心理学是一门科学,其准确的属性是兼有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的性质。第二节心理学的历史发展与流派单选科学心理学诞生的标志是1879年德国冯特建立世界上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单选“格式塔”是德文“gestalt”的译音,其含义是整体。第三节心理学的主要分支一、心理学的理论领域(一)实验与认知心理学(二)人格与社会心理学(三)

2、发展心理学(四)心理测量学(五)生理心理学二、心理学的应用领域(一)临床与咨询心理学(二)教育与学校心理学(三)工业与组织心理学(四)广告与消费心理学(五)法律与犯罪心理学单选对学习困难、适应困难或具有某种问题行为的完整版请QQ:1273114568 索取中小学生,进行诊断和辅导的心理学分支学科属于应用领域。简答什么是临床心理学?它与咨询心理学有什么区别?临床心理学涉及对心理障碍者的评估、诊断与治疗,同时涉及轻度行为和情绪问题的处理。主要工作方式包括面谈、实施心理测验和提供集体或个人心理治疗。咨询心理学与临床心理学相近似,主要区别在于它面对的心理障碍者症状较轻,不仅是做出诊断,相对的更具有指导

3、方面的意义,如一些家庭咨询、婚姻咨询和职业指导。第四节心理学的研究方法一、观察法二、测验法简答什么是心理研究的测验法?使用时应注意什么问题?测验法是指使用特定的量表为工具,对个体的心理特征进行间接了解,并做出量化结论的研究方法。使用时应注意:(1)测验目的及适用性;(2)遵循规定的实施方法。三、实验法名词解释实验法是在控制条件下对某种行为,或者心理现象进行观察的方法。论述某教师在甲班试用新的教法,在乙班用传统教法,一学期后进行比较,以验证新教法效果。在试验期间,他既不告诉学生,也不告诉班主任,不允许班主任参与任何工作。你认为该教师做得对吗?请用实验法理论加以分析。(1)该教师的做法是对的。(2

4、)实验法是在控制条件下对某种行为或者心理现象进行观察的方法。在实验研究时必须考虑到自变量、因变量和控制变量。(3)教师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排除自变量以外的其他可能影响实验结果的变量作用,即控制实验研究中的控制变量。单选按照研究目的有计划地严格控制或创设条件去主动引起或改变被试的心理活动,从而进行分析研究的方法是实验法。单选在实验过程中,由实验者操纵刺激条件或实验条件以引起被试反应的因素是自变量。四、调查法单选教师想了解学生对作文的态度,让学生填写了问卷,与部分学生座谈,与个别学生谈话,找到了问题及原因。他用的是调查法。第五节学习心理学的意义和作用简答学习心理学的意义和作用。(1)认识内外世界;(

5、2)调整和控制行为;(3)直接应用在实际工作中。第二章意识与注意第一节意识的性质一、什么是意识名词解释意识指个人运用感觉、知觉、思维、记忆等心理活动,对自己内在的身心状态,和环境中外在的人、事、物变化的觉知。二、意识的状态(一)可控制的意识状态(二)自动化的意识状态单选一个人有时候对自己的行为似乎有所意识,但又不太清晰,这种意识状态属于自动化的意识状态。(三)白日梦状态(四)睡眠状态第二节注意一、注意与意识的关系注意和意识既有联系又有区别。首先,注意不等同于意识。一般说来,注意是一种心理活动或“心理动作”,而意识主要是一种心理内容或体验。其次,注意又和意识密不可分。注意的分配和紧张程度的不同,

6、显示了个体处在什么样的意识状态。二、注意的种类(一)不随意注意(二)随意注意单选在心理学中,有预定目的、需要一定意志努力的注意称为随意注意。(三)随意后注意第三节生物节律、睡眠与梦一、生物节律人的心理活动体现着周期性变化,这些节律称为生物节律。单选在四种典型的生物节律中,对人的心理状态影响最大的是日。日节律在人和动物身上都存在,它的主要表现为睡与醒的周期性循环,此外,也还有一些生理方面的节律变化。单选飞行时差常常导致旅行者在到达目的地后出现较长时间的身心困扰,原因在于人自身生物节律被干扰。二、睡眠与失眠(一)睡眠人的整个睡眠过程可以分为五个阶段,在不同的阶段脑电波有不同的形态变化。第一阶段为过

7、渡期,呼吸和心跳变慢,肌肉变松弛,体温下降。第二阶段为轻睡期。第三、四阶段是沉睡期,梦游、梦呓和尿床等现象多在此时出现。然后到睡眠的最后一个阶段,称为“快速眼动睡眠阶段”。单选人在整个夜晚的睡眠过程中,从慢波睡眠到快速眼动睡眠要经过数次循环,在每次循环中,快速眼动睡眠持续时间变化的特点是早期所占时间较短,后期所占时间逐渐延长。(二)失眠简答失眠的类型。按照失眠的原因,可划分为四种:(1)情境性失眠;(2)假性失眠;(3)失律性失眠;(4)药物性失眠。单选有些学生在高考前夜常常由于紧张而难以入睡,这样的失眠称之为情境性失眠。第四节意识的特殊现象名词解释催眠是一种类似睡眠又实非睡眠的恍惚状态。这是

8、在一种特殊情境下,由催眠师诱导形成的。简答人在催眠状态下通常会表现出哪些心理特征?(1)感觉麻痹;(2)感觉扭曲和幻觉;(3)解除抑制;(4)对催眠经验的记忆消失。单选在催眠状态下,有些被催眠者可能会根据催眠者的指示,去做那些在一般情况下依据社会准则不能做的事情,该催眠状态下的心理特征是解除抑制。第三章感觉与知觉第一节感觉概述一、感觉的一般概述感觉是人们的感官对各种不同刺激能量的觉察,并将它们转换成神经冲动传往大脑而产生的。二、感受性与感觉阈限感受性是指人对刺激物的感觉能力。不同的人对刺激的感受性是不同的。名词解释感觉阈限:是人感到某个刺激存在或刺激发生变化所需刺激强度的临界值。单选感受性与感

9、觉阈限之间的关系是反比关系。第二节视觉一、基本的视觉现象(一)视觉适应视觉的适应现象最常见的有明适应和暗适应两种。(二)色觉颜色感觉具有三种属性:色调、饱和度和亮度。色调是颜色的基本特征或表现;饱和度与光的强度有关;亮度指构成该颜色的全部光波的总强度。二、视觉的机制(一)眼睛单选暗适应主要是棒体细胞的功能。(二)色觉理论1.三原色说2.拮抗理论第三节听觉一、听觉刺激二、基本的听觉现象(一)声音的属性声音具有三个属性,即音强、音高和音色。音强是指声音的大小。音高是指声音的高低,最低20赫兹听到20000赫兹。音色是人能够区分发自不同声源的同一个音高的主要依据。(二)听觉的适应与疲劳(三)声音的混

10、合与掩蔽单选当两个强度相差较大的声音同时到达耳朵相混合时,我们只能感受到其中的一个较强的声音。这种听觉现象称为声音的掩蔽。三、听觉的机制(一)听觉与耳(二)听觉的理论1.位置学说2.频率匹配学说第四节知觉感觉的整合一、知觉的一般概念知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各个部分和属性的整体的反映;是在感觉的基础上产生的,是对感觉信息的整合和解释。二、知觉的特性(一)知觉的整体性论述当我们观看足球比赛时,往往把身穿相同颜色和款式服装的运动员归为同一个球队,而不会把身着不同服装的运动员归为同一球队。问:这种现象说明了知觉的哪一种特性?并阐述这一知觉特性形成的规律。(1)这种现象说明了知觉的整体

11、性。(2)形成知觉整体性的规律主要有:接近性:距离上相近的物体容易被知觉组织在一起。相似性:凡物理属性相近的物体容易被组织在一起。连续性:凡具有连续性或共同运动方向的刺激容易被看成一个整体。封闭性:人们倾向于将缺损的轮廓加以补充使知觉成为一个完整的封闭图形。良好图形:具有简明性、对称性的客体更易被知觉。(二)知觉的选择性单选人在知觉事物时,从复杂的刺激环境中将一些有关内容抽出来组织成知觉对象,而其他部分成为背景,反映了知觉的选择性。(三)知觉的理解性(四)知觉的恒常性单选知觉恒常性通常包括三类:大小恒常性、形状恒常性和颜色恒常性。三、几种复杂的知觉及其机制(一)深度知觉1.来自刺激方面的深度线

12、索单选平行的铁轨向远方延伸时,看起来趋向于相交,因此,在画面上两条直线越趋向接近,就表示距离越远,这是线性透视在起作用。2.来自视觉线索本身的深度线索简答用适当的知觉知识解释立体电影的原理。立体电影是利用双眼视差的知觉现象使人获得深度知觉而制作的。双眼视差指由于两个眼睛位置不同,同一物体投射到两眼的图像存在差异;大脑把两个眼睛的不同信息结合起来使人知觉到一个具有深度的立体。立体电影是将两种稍有差异的图像分别同时呈现给两个眼睛,引起了立体的视觉效果。(二)运动知觉(三)时间知觉第五节社会知觉一、社会知觉的一般概念社会知觉是指个人在社会环境中对他人的心理状态、行为动机和意向做出推测与判断的过程。二

13、、社会认知的过程论述有人曾做过这样一个实验:让两组大学生分别看一张女童的照片。其中一张长相丑陋,另一张长相甜美;照片下面有同样一段文字,说明该女童有些过失行为;然后,请大学生对女童的日完整版请QQ:1273114568 索取常行为作出推测性描述。结果发现,长相丑陋的女童,大学生倾向于认为她平时就是一个“问题儿童”;长相甜美的女童,大学生则认为其平时行为良好,纵有过失也情有可原。请结合此实验分析人的社会认知过程。(1)社会认识过程分为两个子过程:搜集、选择信息,整合信息;(2)人要做出社会判断,必须要获取足够的信息;社会信息的搜集和选择,受到主客观因素的制约;(3)把信息放在一起,对被知觉者进行

14、判断和推测,以便形成关于人或事的完整印象,这是整合信息;(4)社会信息整合过程中存在几种效应:首因效应、近因效应、晕轮效应、社会刻板印象;(5)该实验主要涉及首因效应、晕轮效应。简答社会认知的过程。(1)信息的搜集与选择;(2)信息的整合过程。论述日常生活中,有时候我们会以貌取人,或者根据不同职业、年龄、性别、籍贯等去推测与判断他人的性格、能力等等,以至于发生错误。试根据完整版请QQ:1273114568 索取这些现象分析社会认知信息整合过程中的几种效应。(1)案例中体现了两种效应:晕轮效应、社会刻板印象。(2)晕轮效应:人们对他人的认识判断首先主要是根据个人好恶得出,然后再由此推论认识对象的

15、其他品质。“以貌取人”是晕轮效应的表现。(3)社会刻板印象:人们对社会上某一类人产生的比较固定的看法,也是一种概括而笼统的看法,依据职业、性别、籍贯等有关因素,对人形成看法是社会刻板效应的表现。名词解释首因效应指人们在对他人总体印象的形成过程中,最初获得的信息比后来获得的信息影响更大的现象。第四章记忆与学习第一节记忆概述一、记忆的概念记忆是在头脑中积累、保存和提取个体经验的心理过程。二、记忆的基本过程简答用信息加工观点阐述记忆的基本过程。记忆包括三个基本过程:(1)编码信息进入记忆系统;(2)保持信息在记忆中储存;(3)提取信息从记忆中提取出来。三、记忆的类型(一)陈述性记忆和程序性记忆单选篮球比赛中,对于如何组织进攻、传球、上篮的记忆属于程序性记忆。(二)情景记忆和语义记忆单选对与一般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