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上的人际交往.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网络上的人际交往.doc(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网络上的人际交往评课稿本节课具有以下特点:1、三维教学目标的确定是在对课程标准准确把握,特别是对学情正确分析、对教材透彻理解的基础上的集中概括。所以,对本节课的教学具有指导性,教学活动是围绕着目标进行的。每一个环节都有明确的目标,目的性非常强。2、本节课是在先进的教学理念指导下的教学,体现了新课程理念下的民主、平等的对话教学,凸显了学生的主体、教师的主导,教师把课堂让给学生,在教师的点拨、启发、和引导下,学生通过说、看、交流、讨论积极参与到教学中来,为每一个学生的学习提供了平等参与学习活动的平台,课堂气氛和谐、融洽。同时,学生学习情境的创设及问题的提出具有开放性和启发性,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能力。
2、例如:根据小波的案例分析,学生讨论后所得的启示。“启示”这个问题的提出具有开放性。3、能够科学、合理地选择和处理学习内容与学习资源,关注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例如:导课用学生最为熟悉的、生活中都在运用的聊天界面进行导课-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引起了学生情感上的共鸣,拉近了与学生的距离。4、在教学效果上,本节课的教学,学生通过大量的感性材料感悟、体验以及案例和情境材料的分析,最后生成知识,结论都是从学生的见解中得出的,知识是生成的而不是灌输的。教学效果良好。学生学有所得-得知识、得能力、得方法。其中,本节课的最大亮点在于:师生保持了有效的互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把教学看成是师生交
3、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没有交往与互动就不存在教学。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教师是学生学习的指导者、组织者、合作者、教师在其中的作用主要体现在引导、组织、鼓励、唤醒。本节课自始至终都体现了师生之间的互动。第一环节:小调查环节,大量的感性材料有来自学生的同时也有教师所作的准备,其中还包括教师的个人博客。这种互动丰富了教学内容,使第一个环节变得厚实和丰富。同时拓展了学生的视野,开拓了学生的思路,为解决重难点作了铺垫。第二个环节:情景分析、学生议一议,采用小组合作的形式。教师积极参与到其中,认真听取学生的见解及时点拨,实现教学相长。第三个环节:发挥网络的优势,同样教师把自己置身于教学之中。教师首先讲述自己在日常生活中是如何发挥网路优势的。教师自己对网络的有效利用对学生产生了正确的导向作用。这种正确的价值导向,有利于学生在自己的日常生活中做到趋利避害,发挥网络的优势为自己、他人、社会服务。从而达到本节课的教育目的。本节课的不足之处:教师有时所提问题欠准确。在处理第一个环节时,教师向学生展示自己的个人博客-目的在于告诉学生网络的好处。但是,由于教师所提问题欠准确,学生的回答与教师的目的出现了差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