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 针 疗 法 治 病 机 理 初 探》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火 针 疗 法 治 病 机 理 初 探(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ji 火针疗法治病机理初探火针疗法源远流长,在数千年的历史发展过程中不断得到历代医学的总结 和完善,最终成为一种独特有效的治疗方法。经粗略统计,火针已能治疗内、 外、妇、儿、皮肤、五官等临床各种疾病近百种,但是我们常常在治愈了一些 疾病后连自己也不知道为什么能够治好的道理。到目前为止,尚未有人从现代 医学的角度去解释火针治病的机理,这说明我们对其作用原理研究的远远不 够,其中很多还缺乏现代化的检验手段来加以验证。因而我们有意识加强对此 方面的观察与研究,并从整个机体对于疾病反应的转机上来解释火针的疗效。 与此同时还查阅了现代医学的有关资料,在力争与国际接轨的同时进一步充实 和完善火针治病机理,
2、现探讨如下。一单纯痛觉激醒作用针灸医师时常选用针具刺激人体体表比较敏感的部位,如口唇、鼻尖、指 尖等来急救一些昏厥的病人。象临床中常使用的醒脑开窍协定方就是例证。此 外我们也常常听到有些精神不振、头晕、头痛的病人经针灸治疗后告诉我们:“感觉精神爽快,头目清醒。”这就是由于针刺的痛觉激醒作用所致。而火 针除具有针刺的痛觉激醒作用外,还有局部灼伤的刺激,故临床的痛觉激醒作 用较前者更强、更持久。二痛觉刺激的重叠作用已有资料表明因针刺或灸治所引起的疼痛可以通过皮肤的感觉神经向脊髓发出冲动, 与内脏的炎性冲动通过同一根神经的通路传至大脑皮层的痛觉中枢。由于这两 种冲动混在一起,针灸所引起的疼痛必然会影
3、响内脏炎性冲动的传达,使疼痛 中枢全部或部分不能再感受到来自内脏炎性刺激的痛觉冲动。我们知道,火针 的刺激量远远大于毫针,再加上病人对火针的注意力也远远超过毫针,即除了 有通过皮肤的感觉神经经过脊髓传至大脑皮层疼痛中枢强烈信号外,再加上精 神因素的作用,因而火针的止痛效果也明显优于毫针。如临床上我们用毫针治 疗三叉神经痛未效时,再于同样的穴位上施以火针,常可取得较好的疗效。三第二优势兴奋灶的原理大部分针灸医生在治疗各种神经痛或带有疼痛症状的疾病时通常有以下4 点体会。1、疼痛的严重程度与留针的时间、艾灸的壮数成正比,即痛得愈厉害,留针 的时间愈长,艾灸的壮数也越多。只有这样才有可能取得理想的疗
4、效。2、疼痛得越厉害,针灸的刺激量也越大。就是人们所说的疼痛的轻重与针 刺的刺激量大小和艾灸火柱的旺盛成正比。3、新病人的治疗疗程短,可有“立竿见影”之效,而久病的病人疗程相对要 长。4、对于痛症的病人我们在取穴时不一定要采用“以痛为腧”的方式去止痛。如牙痛时临床医生常取合谷穴;腰背痛时取委中穴;胃脘痛时取足三里等 等。依照乌赫托拇斯基(前苏联生理学家)提出的“第二优势灶”现象来把上述 的四项经验总结一下:当疼痛发生时,在中枢神经系统内形成一个兴奋灶,在针灸治疗中所发生 的刺激也可在中枢神经系统内建立另一个兴奋灶。假如第二个兴奋灶的强度超 过第一个兴奋灶的话,那么第一个兴奋灶的兴奋性将被抑制,
5、而且将它的“兴奋 性”也牵引过来,由于前者的兴奋灶被抑制和“牵引”了过去,所以神经痛也就消 失了。同理,疼痛程度越严重,则留针的时间和艾灸的壮数等也越增加。其原理就在疼痛的兴奋灶的强度如果很大的话,那么另一个兴奋灶的强度 必须比它更强才能将它抑制和“牵引”过去。这样我们就可以解释在病人刚刚得 病时,由于中枢神经系统内形成的兴奋灶还较弱、较浅,所以新病人只要经过 一至数次的治疗即可痊愈,而久病的患者则需要多次的治疗方可痊愈就是缘于 上述道理。由于火针对机体的刺激量远远大于毫针,其在大脑皮层形成的兴奋灶的强 度也远远超过毫针,因而它对第一个兴奋灶的抑制与“牵引”作用也较之强,故 临床中治疗各种疼痛
6、甚至顽固性疼痛也有较好的疗效。四改善大脑皮层的调节作用现代医学认为:大脑皮层除了调节身体内部的机能活动和维持内外二环境的统一性以外, 大脑皮层还经常地调节皮层下各神经中枢的机能状态。当大脑皮层处于较高的 紧张状态时,皮层下各神经中枢受皮层的管束;当大脑皮层的机能活动降低 时,则皮层下各神经中枢就开始占优势。我们从人类或动物的睡眠及清醒状态 中就可以观察到这一现象。当人或动物处于睡眠状态时,心跳的次数减少,呼 吸运动也变成深而长的形式。此乃大脑皮层在正常状态下对呼吸中枢与心跳抑 制中枢进行抑制的结果,当大脑皮层的机能活动降低时,呼吸中枢及心跳抑制 中枢呈紧张性兴奋。相反,在人类或动物处于清醒的情
7、况下,我们就不能发现 上述的集中现象,其中的原因是当人或动物在觉醒的时候,大脑半球积极活 动,而皮层下各中枢则处于被管制状态。因此,当大脑皮层的兴奋和抑制过程 发生障碍时,首先受到影响的就是皮层下各中枢机能活动的改变,由此造成身 体内部各器官或体内的其他部分发生一系列变化,包括新陈代谢的障碍及其它 各种内脏机能失调等情况的出现。现已有越来越多的学者相信:针灸的疗效很可能是建立在大脑皮层调节作用基础上的。其原理就是针刺 可以使大脑皮层产生保护性的抑制,因而对病理过程发生良好的影响。目前已 有资料表明,针刺可以影响大脑皮质,使它对于皮层下中枢进行调节,特别是 弱刺激常常能够使机体从不正常的状态趋向
8、正常3。我们经过近两年的临床观察 发现,用火针治疗缺血性脑血管病的临床疗效(53例)优于毫针,且已经经颅 多普勒超声仪证实,而前者的针刺强度恰恰明显大于后者。由弱刺激对临床疗效产生的影响是经动物实验与临床症状的改善得出的结 论。而我们经临床实验发现火针强刺激对临床疗效产生的影响不仅仅是临床症 状得以改善,并经现代化仪器检验得以证实。以上结论孰是孰非还有待今后临 床工作的进一步验证。无论结果如何,火针治疗缺血性脑血管病的临床观察证 实了火针却有改善大脑皮层的调节作用,进而影响血管的收缩功能,达到治疗 疾病的目的。五精神因子的作用当病人接受火针治疗时,其注意力通常是集中在医生的火针针具与技术操 作
9、上,再加上火针对皮肤组织引起的痛觉与烧灼感,很大程度上分散了患者对 身体上原有病灶处的疼痛刺激与其它不适等的注意力。六皮肤局部充血烫伤的作用火针疗法是利用特制的针具在火焰上加热到很高的温度后去刺激皮肤上的 刺激点。这种灼热刺激可以在皮肤上形成局部充血或是有红、热、痛及轻微的 水肿现象,相当于临床上的I 浅口 烧伤。正是由于这种热力的刺激伤及了表 皮与真皮,甚至达到肌层,进而使该部位附近的血管扩张,血管壁的渗透性增 强,血浆由血管壁内渗出,从而使机体的应激性增强。故火针的作用机理并不 是单纯的激惹皮肤,它与皮肤的免疫作用也是分不开的。我们曾用火针治疗了 十余例类风湿关节炎的临床观察也表明,火针确
10、有使血液中抗体增强的作用。 此外,大家还明白,当皮肤受到损伤时,可以放出组织胺样物质3(因为火针治 疗本身就是对人体的一种伤害性刺激)。同时,那些变了性的组织逐步溶解, 变成异体蛋白而被身体吸收,因此人体就呈现出一般性的全身反应,如白血球 数增高、血糖量升高,血清中补体和凝集素等增加的现象。另外,经火针治疗 前后的红外热像图观察表明(注 4)火针治疗后,病变部位的平均温度升高 0.2391C,经统计学处理其变化有极显著差异(P0.001。病变部位温度的升 高表明局部血液循环的改善和局部组织代谢的加强,这种反应有利于炎症等病 理反应的消失和肌肉皮肤等正常组织的营养。因此,可以认为:火针后局部温度
11、升高所提示的血液循环与局部新陈代谢的改善,也是火针 治疗疾病的机制之一。从火针的整个治疗过程来看,可以肯定的说,火针是与 皮肤组织变化有着密切关系的。七与内脏牵涉痛的关系临床上通常将内脏引起的痛觉分为二大类。第一种是内脏真正的痛觉 当内脏器官发生强烈的痉挛和强烈的伸展时而引起的疼痛。如幽门狭窄时可以 形成疼痛,这种痛感能够使我们直接意识到是由内脏发出的。第二种是内脏牵 涉性的痛觉,即当内脏有炎症等疾病存在时,由内脏发出的炎性冲动经后根传 达到脊髓直至大脑皮层,并在大脑皮层形成刺激点。因为皮肤感受器的刺激感 受性高于内脏,故由内脏的刺激感受低的部位通过大脑皮层向皮肤的刺激感受 性高的部位形成刺激
12、反射,于是该脊髓神经节所支配的皮肤领域内发生疼痛或 形成知觉过敏带,即人们常称的“海特氏带”。例如心绞痛时往往被认为是手臂 内侧、腋下或二肩所引起的疼痛。在医学界中常利用内脏与体表皮肤之间的相 互关系来影响脊髓上同一段神经所支配的内脏,使它产生血管扩张或减少疼痛 的疗效。这一机理在针灸疗法中应用得更早,如华佗夹脊穴治疗心绞痛、肝胆 区疼痛、哮喘等胸腹腔的疾患就是很好的例证。另一个例子就是根据内脏痛觉 反射在皮肤上所表现的疼痛部位常常是针灸治疗的选穴所在。如胃部疾患常在 中脘穴附近发生疼痛与不适,而该穴又恰恰是针灸治疗胃脘部疾患时主要刺激 点。反之,临床上因胃脘部疼痛而进针中脘穴的,大都能收到较
13、好的疗效。众所周知,针灸的止痛作用在国际上已得到认可,火针的止痛作用也经过 了几千年的临床验证。而火针选穴方法中最常用的就是“以痛定腧”,如腰痛取 肾腧、三焦腧;痛经取中极、关元;急性胃肠炎取中脘、天枢、大肠枢、小肠 枢等,取穴大都位于疼痛局部,说明火针治疗痛症也与内脏牵涉痛有着密切的 关系。八对血液成分的调节作用血液循环在维持人体各个器官与组织的正常生理运动及防止疾病的侵袭方 面居于十分重要的地位。各个内外因素的刺激可以影响血液成分的改变,国内 外以有很多报道已证实了这种改变可以通过针灸的作用得到调整,如对红细 胞、白细胞、血小板、血沉、血糖、血钙等均有较明显的调整作用。(5)为了证实火针是
14、否对外周血液成份有调整作用,我们在门诊及病房共观察 了 130 例患者在火针治疗前后的血象,发现有如下变化。1、白血球:火针前白血球数值正常者,针刺后增减不一,经统计学处理无显著性差异 (该组共观察了 30例)。白血球高于正常值者,经火针治疗后有较明显的改 变,经统计学处理P 0.05,有显著性差异(这组病人共90例,治疗组60例, 对照组 30 例)。这一点与以往报道的用火针针刺后可引起各类炎症性白细胞总 数减少的结果是一致的,但不象有些报道那样,能使之大减。大家知道,白血 球是血液中有形成分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机体的卫士,其中的中性粒细胞属于 吞噬细胞系统,是机体发生急性炎症时的主要反应细胞
15、。火针后,除了局部的 血液供应增强外,还可促进白细胞的渗出和提高其吞噬机能,进而帮助炎症的 消退,并使炎症局限化,不致蔓延到全身各处。由此,我们就能解释为什么传统医学常用火针治疗人体的疮痈疖肿、丹 毒、脱疽、臁疮腿等感染性疾病。前苏联学者在解释针灸疗法的作用转机部分时曾有以下结论:中枢神经系统能够通过介质(由神经末梢产生而进入血液内的物质)来 调节白细胞的吞噬机能。针刺后可引起交感神经的兴奋,交感神经活动的加强 可使机体的吞噬机能亢进。大脑皮层能对白血球的吞噬机能进行调节。对 皮肤进行中等强度以上的刺激可以很显著的加强吞噬机能。 当机体处于急性 炎症与其它某些病理状态时,可使白血球对于神经的敏
16、感性增强几千倍。用上 述机理也同样可以解释经火针治疗后能对增高的白细胞总数使之恢复到正常的 调整作用。( 5)。2、血小板血小板在止血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6)。在正常情况下,血液在血管内畅流,由于血管壁完整,血小板不被 激活,凝血因子处于不活动状态,血小板可以填补血管内皮的间隙,使内皮完 整化。而在血管壁受损后,通过神经反射,血管立即发生收缩,局部血流变得 缓慢。这样,不仅起到初步止血作用,而且为血小板粘附血管内皮下胶原组织 创造了条件。与此同时,从损伤的内皮中释放一种活性物质一一二磷酸腺苷(ADP),它 有促进血小板聚集的作用。随之,血小板本身也释放出ADP和血栓素(TXA2),使聚集更加牢固,迅速形成了所谓白血栓,可将微血管的创口完全 堵塞,起到止血的作用。同时,血管内膜下的胶原和血小板聚集、释放,亦提 供了凝血因子的活化条件,最后形成红色血栓。这种血栓坚固,不易脱落,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