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燕婷教学设计(教案)模板.doc

上传人:壹****1 文档编号:552598187 上传时间:2023-12-12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37.0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黄燕婷教学设计(教案)模板.doc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黄燕婷教学设计(教案)模板.doc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黄燕婷教学设计(教案)模板.doc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黄燕婷教学设计(教案)模板.doc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黄燕婷教学设计(教案)模板.doc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黄燕婷教学设计(教案)模板.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黄燕婷教学设计(教案)模板.doc(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教学设计(教案)模板基本信息学 科数学年 级五年级教学形式新授教 师黄燕婷单 位惠东县白花中心小学课题名称总复习第一课时“数与代数”学情分析 本节课为期末复习课,之前学生已经较好的掌握包括了认识自然数与整数,倍数与因数,找倍数,2、3、5倍数的特征,找因数,最大公因数与最小公倍数等知识点。这些知识点的概念纷繁复杂,学生对这些抽象的概念记忆起来较为困难,若单纯的以知识点的方式进行复习,学生势必会产生厌倦感。基于这一点的考虑,我在复习中将这几个知识点的复习以具体的数学问题方式呈现,给学生创造出特殊情境,使学生既易于接受又便于掌握,也使学生的综合应用能力有了不同程度的提高。教学目标1、在复习的过程中

2、进一步理解2、3、5倍数的特征,以及公因数、 公倍数、最大公因数和最小公倍数的意义。2、能够准确判断2、3、5的倍数和公倍数,能够利用最大公因数和 最小公倍数来解决一些数学问题的目的。3、通过对本节知识的巩固和加强,培养和提高学生利用已学知识解 决问题的能力。教学过程1、倍数和因数教师:(投影书本111页第1题,集合圈1)根据所示集合圈,你能说出我们要填哪些内容吗?教师:所示集合圈要求我们分别写出30以内2和3的倍数,中间的交集部分应写哪些数?教师:同学们还记得2和3的倍数的特征吗?学生1:2的倍数个位是0、2、4、6、8。学生2:各个数位上数字的和是3的倍数,那么这个数就是3的倍数。教师:谁

3、能说说30以内2的倍数和3的倍数?学生:30以内2的倍数有:2,4,6,8,10,12,14,16,18,20, 22,24,26,28,30;30以内3的倍数有:3,6,9,12,15,18,21,24,27,30(板书)教师:为了准确填写集合圈,我们应注意哪些问题?(小组讨论)学生:在分别找出30以内2和3的倍数时,应先将2和3的公倍数填在交集内,交集内的数不应在其它集合圈中重复出现。教师:2和3的公倍数有哪些?(6,12,18,24,30,用红粉笔圈出)教师:现在请同学们根据刚才所说的方法填写集合圈1。(投影显示答案)小练习:(投影显示)教师:同学们还记得5的倍数的特征,在填写的过程中你

4、有什么发现吗?学生:2和5的公倍数的末位数字为0。教师:请同学们以最快的速度完成20以内2的倍数和5的倍数及其公倍数的集合圈,完成后小组交流。(设计意图:让学生有机会再尝试一次如何填集合圈,同时也给学生提供了自己总结出 2和5的公倍数的特征的机会。)教师:同样的道理,集合圈2与集合圈1的填写方法一样,但集合圈2的内容是因数而不是倍数。(投影显示集合圈2)教师:同学们还记得找因数的方法吗?学生:从1倍开始有序的一对一对地找。教师:18(1)(18)(2)(9)(3)(6) 24(1)(24)(2)(12)(3)(8)(4)(6)(板书)教师:18和24的公因数有:1,2,3,6,8(用红粉笔圈出

5、)现在请同学们根据刚才所说的方法填写集合圈1。(投影显示答案)(设计意图:图文并茂,动手、交流、汇报、归纳等教学活动,通过对概念的梳理与巩固,进一步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增强知识间的联系。)2、最大公因数和最小公倍数教师:(投影显示书本111页第34题)按要求进行填写。(学生独立开展练习,然后组织学生进行交流)教师:刚才我们在这些练习时,基本运用的是什么方法?学生1:主要是列举的方法,先列举出各数的因数,然后可以找出两个数的公因数与最大的公因数。学生2:求公倍数也可以运用这一方法,先列举出各数的倍数,然后找出两个数的公倍数,这样就能得出两个数的最小公倍数。教师:还可以利用哪些方法直接求两个数的最小

6、公倍数?(小组合作)(设计说明:有余力的学生可以利用短除法得到两个数的最小公倍数,同时也可以得到两个数的最大公因数)(投影显示)(设计意图:这个环节通过激发出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从而水到渠成的完成了学生自主探究,小组合作的学习模式。)3、解决实际问题教师:(投影显示题目)两根木条分别长18厘米、12厘米。现在要将它们截成长度相等的小段,且无剩余,每段最长是多少厘米?(设计说明:要将每根木条截成长度相等的木条且无剩余,每段长度就应是12和18的公因数。“最长”应是12和18的最大公因数。利用短除法可得(12、18)=23=6(厘米)。)(设计意图:让学生通过不同的练习,进一步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寻

7、找另一种解决问题的途径,通过对比,提高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小结:任何自然数都有因数1,1是所有自然数的最小公因数,因数的个数是有限的; 任何自然数的最小倍数是它本身,倍数的个数是无限的。4、找数教师:同学们还记得5的倍数的特征吗?学生:5的倍数的末位数字为0或5。教师:(投影显示书本111页第2题)怎样找出这个数呢?学生:根据这个数是5的倍数可判断这个数的个位数字应是“0”或“5”,所以这个数可能是15或60。(设计意图:通过推理分析,自主探究,让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灵活运用。)七、巩固练习小测试卷(投影显示)1、填空题 (1)个位上是( )的数是5的倍数;个位上是( )的数是2的倍数;个位上是

8、( )的数既是2的倍数又是5的倍数。 (2)35的因数有( )个,它们是( );20的倍数有( )个,最小的倍数是( )。 (3)一个数既是12的倍数,又是12的因数,这个数是( )。 (4)232至少要加上( )是3的倍数;至少减去( )是5的倍数。 (5)用4、0、5、3中的三个数,组成能同时被2、3、5整除的数是( )和( )。(设计意图:进一步加深对概念知识的理解,提高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2、判断题(1) 一个数的个位数是2的倍数,这个数一定是2的倍数。( )(2) 12的因数只有2、3、4、6、12。 ( )(3) 因为123=4,所以12是倍数,3是因数。 ( )(4) 35的因

9、数只有5和7。 ( )(5) 一个数的倍数和因数的个数都是有限的。 ( )(设计意图:判断题进一步增强知识间的联系,更体现学生的分析判断能力。)3、 有一箱饮料,不论分给5个人,还是分给6个人,都能正好分完这箱饮料,这箱饮料至少有多少瓶?(提示:“至少”最小公倍数)4、有两条铁丝分别长18分米、24分米。现在要将它们截成长度相等的小段,且无剩余,每段最长是多少分米?(提示:“最长”最大公因数)(设计意图:提高学生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八、课堂总结 这节课我们复习了因数与倍数的有关内容,同学们,你有什么收获要和大家分享,或者有什么要提醒大家注意的?九、教学反思 “数与代数”的复习课,目的

10、就在于对“数与代数”这部分知识进行再认识,提高学生综合应用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因为是复习课,内容就应是含概念多,书中问题少,想通过仅有的几道复习题让学生们掌握所有知识点是不切合实际的,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添加了几个问题进行适当的补充。例如:在填写完2和3的倍数集合圈时,增加了填写2和5的倍数集合圈,一方面是让学生有机会再尝试一次如何填集合圈,同时也给学生提供了自己总结出 2和5的公倍数的特征的机会。在数学学习中,解决问题的方法是多种多样的,让学生尝试着用不同的方法解决。板书设计总复习 数与代数(因数与倍数) 30以内2的倍数有:2,4,6,8,10,12,14,16,18,20, 22,24,2

11、6,28,30; 30以内3的倍数有:3,6,9,12,15,18,21,24,27,30 30以内2和3的倍数有:6,12,18,24,30 18(1)(18)(2)(9)(3)(6) 24(1)(24)(2)(12)(3)(8)(4)(6) 18和24的公因数有:1,2,3,6作业或预习1、填空题 (1)个位上是( )的数是5的倍数;个位上是( )的数是2的倍数;个位上是( )的数既是2的倍数又是5的倍数。 (2)35的因数有( )个,它们是( );20的倍数有( )个,最小的倍数是( )。 (3)一个数既是12的倍数,又是12的因数,这个数是( )。 (4)232至少要加上( )是3的倍

12、数;至少减去( )是5的倍数。 (5)用4、0、5、3中的三个数,组成能同时被2、3、5整除的数是( )和( )。(设计意图:进一步加深对概念知识的理解,提高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2、判断题(1) 一个数的个位数是2的倍数,这个数一定是2的倍数。( )(2) 12的因数只有2、3、4、6、12。 ( )(3) 因为123=4,所以12是倍数,3是因数。 ( )(4) 35的因数只有5和7。 ( )(5) 一个数的倍数和因数的个数都是有限的。 ( )(设计意图:判断题进一步增强知识间的联系,更体现学生的分析判断能力。)4、 有一箱饮料,不论分给5个人,还是分给6个人,都能正好分完这箱饮料,这箱饮

13、料至少有多少瓶?(提示:“至少”最小公倍数)4、有两条铁丝分别长18分米、24分米。现在要将它们截成长度相等的小段,且无剩余,每段最长是多少分米?(提示:“最长”最大公因数)自我评价 通过复习,使学生进一步掌握倍数与因数的有关知识,达到了复习的教学目的,时间上的把握还不够紧凑!组长评议或同行评议(可选多人): 黄老师把握了教学要求,弄清重点和难点,做到有的放矢。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反复阅读课本,弄清重点章节,以及每一章节的复习重点。而且还要根据平时作业情况和各单元测试情况,弄清学生学习中的难点、疑点所在,设计好堂上的练习题,切实保证复习效果。 评议一单位:惠东县白花中心小学 姓名:冯国群 日期:2013年11月20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