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新课程标准)初中语文七年级下册2.7土地的誓言同步测试B卷

上传人:桔**** 文档编号:552595793 上传时间:2023-03-20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255.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初中语文七年级下册2.7土地的誓言同步测试B卷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初中语文七年级下册2.7土地的誓言同步测试B卷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初中语文七年级下册2.7土地的誓言同步测试B卷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初中语文七年级下册2.7土地的誓言同步测试B卷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初中语文七年级下册2.7土地的誓言同步测试B卷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初中语文七年级下册2.7土地的誓言同步测试B卷》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新课程标准)初中语文七年级下册2.7土地的誓言同步测试B卷(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人教版(新课程标准)初中语文七年级下册2.7土地的誓言同步测试B卷姓名:_ 班级:_ 成绩:_一、 基础知识 (共6题;共26分)1. (4分) (2017七上路南期末) 给下列划线的字注音。_莅临嗔怪狡黠羞怯2. (2分) 结合句意,下列划线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 . 江南的雪,可是滋润美艳之至了。(美艳之至:美丽、艳丽达到了极点。)B . 他也就目光灼灼地嘴唇通红地坐在雪地里。(目光灼灼:形容目光明亮。)C . 晴天又来消释他的皮肤。(消释:释然。)D . 在日光中灿灿地生光。(灿灿:光彩鲜明耀眼。)3. (5分) (2017九上杭州月考) 根据下面的内容,拟写信的正文。字数不超过

2、100字。家住杭州大江东产业集聚区的黄先生在网上订购了一件男式上衣,位于杭州市服装街8号店的商家发货时,误发了一件女式毛衣给他。就此情况,请你以店家的身份拟写一封处理此事的信给黄先生。4. (5分) 指出下列句子所用的修辞手法。画眉在树林边婉转地唱歌:锯术厂后边草地上,普鲁士兵正在操练。这些字帖挂在我们课桌的铁杆上,就好像许多面小国旗在教室里飘扬。他讲的似乎挺容易,挺容易。5. (5分) 文章的原题是“记忆中的云南跑马节”,课文改题为“云南的歌会”,想想:编者这样改有道理吗?6. (5分) “杞人忧天”这个成语比喻什么?二、 阅读理解 (共2题;共42分)7. (17分) (2019浙江模拟)

3、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列小题。 笔墨童年余秋雨在山水萧瑟、岁月荒寒的家乡,我度过了非常美丽的童年。千般美丽中,有一半,竟与笔墨有关。那个冬天太冷了,河结了冰,湖结了冰,连家里的水缸也结了冰。就在这样的日子,小学要进行期末考试了。破旧的教室里,每个孩子都在用心磨墨。磨得快的,已经把毛笔在砚石上舔来舔去,准备答卷。那年月,铅笔、钢笔都还没有传到这个僻远的山村。磨墨要水,教室门口有一个小水桶,孩子们平日上课时要天天取用。但今天,那水桶也结了冰,刚刚还是用半块碎砖砸开了冰,才抖抖索索舀到砚台上的。孩子们都在担心,考试到一半,如果砚台结冰了,怎么办?这时,一位乐呵呵的男老师走进了教室。他从棉衣襟下取出

4、一瓶白酒,给每个孩子的砚台上都倒几滴,说:“这就不会结冰了,放心写吧!”于是,教室里酒香阵阵,答卷上也酒香阵阵。我们的毛笔字,从一开始就有了李白余韵。其实岂止是李白。长大后才知道,就在我们小学的西面,比李白早四百年,一群人已经在蘸酒写字了,领头那个人叫王羲之,写出的答卷叫兰亭集序。我上小学时只有四岁,自然成了老师们的重点保护对象。上课时都用毛笔记录,我太小了,弄得两手都是墨,又沾到了脸上。因此,每次下课,老师就会快速抱起我,冲到校门口的小河边,把我的脸和手都洗干净,然后,再快速抱着我回到座位,让下一节课的老师看着舒服一点。但是,下一节课的老师又会重复做这样的事。于是,那些奔跑的脚步,那些抱持的

5、手臂,那些清亮的河水,加在一起,成了我最隆重的书法入门课。如果我写不好毛笔字,天理不容。后来,学校里有了一个图书馆。由于书很少,老师规定,用一页小楷,借一本书。不久又加码,提高为两页小楷借一本书。就在那时,我初次听到老师把毛笔字说成“书法”,因此立即产生误会,以为“书法”就是“借书的方法”。这个误会,倒是不错。学校外面,识字的人很少。但毕竟是王阳明、黄宗羲的家乡,民间有一个规矩,路上见到一片写过字的纸,哪怕只是小小一角,哪怕已经污损,也万不可踩踏。过路的农夫见了,都必须弯下腰去,恭恭敬敬捡起来,用手掌捧着,向吴山庙走去。庙门边上,有一个石炉,上刻四个字:“敬惜字纸。”石炉里还有余烬,把字纸放下

6、去,有时有一朵小火,有时没有火,只见字纸慢慢焦黄,熔入灰烬。我听说,连土匪下山,见到路上字纸,也这样做。家乡近海,有不少渔民。哪一季节,如果发心要到远海打鱼,船主一定会步行几里地,找到一个读书人,用一篮鸡蛋、一捆鱼干,换得一叠字纸。他们相信,天下最重的,是这些黑森森的毛笔字。只有把一叠字纸压在船舱中间底部,才敢破浪远航。那些在路上捡字纸的农夫,以及把字纸压在船舱的渔民,都不识字。不识字的人尊重文字,就像我们崇拜从未谋面的神明,是为世间之礼、天地之敬。这是我的起点。(选文有删改)(1) 阅读全文,用简洁的语言将文章所写的主要事件补充完整。 _老师抱我洗去墨迹_乡人敬惜字纸(2) 本文语言简洁生动

7、,表现力强,给读者留下深刻印象。从不同角度赏析以下语句的表达效果。 于是,那些奔跑的脚步,那些抱持的手臂,那些清亮的河水,加在一起,成了我最隆重的书法入门课。(提示:从修辞手法的角度)过路的农夫见了,都必须弯下腰去,恭恭敬敬捡起来,用手掌捧着,向吴山庙走去。(提示:从词语的角度)(3) 文中“那些在路上捡字纸的农夫,以及把字纸压在船舱的渔民,都不识字”独立成段,有什么作用? (4) 作者余秋雨是当代著名学者和作家,读了本文,联系作者的成就,谈谈对文章结尾“这是我的起点”这句话的理解。 8. (25分) (2019七下台州期末)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一把伞的温暖混乱的暴雪忽然掩盖了北京的喧嚣。

8、我躲在温热的窗内,铭记这一刻窗外的宁静。远处施工楼盘的升降机惊扰了我的清梦。那些在大楼上慢慢蠕动的工人,像一根根坚实的火柴,用微弱的光,点燃了这个原本一如荒漠的城市。楼下新开了一家快餐店,八元一份自助餐,这是我在北京见过的最便宜的快餐店。很快,许多为经济所迫的外乡人流进了这个陌生的餐馆。我时常能看到一帮衣衫泥泞的汉子说笑着朝我所在的楼房走来。他们吃饭的样子偶尔让人感到心疼。他们兴许也觉得自己吃得太多,不大好意思,到后来起身时,也只是悄悄地舀饭,不再加菜。老板是个微胖的中年女人,圆脸大眼,看起来平易近人。她从来不会因为这些工人的饭量而黑脸皱眉。身在异乡的工人们都从心眼里感激他,暴雪盖天,仍不顾风

9、寒,走一段艰难的路来这儿吃饭。餐馆店面太小,容纳不过二十人。工人们向来都是坐在店铺对面的空地上吃饭,他们尽可能地腾出位置,希望能给这位善良的老板留住新来的顾客。暴雪当天,女人扛来了一把大红伞。饭前,工人们从施工地上抱来了工具,将伞焊在了露天的餐桌中央。女人去附近的商店买了包烟,每人发了一支。工人们笑了,坐在红色的大伞下,喝酒聊天。第二天中饭时,狂风吹断了伞骨,飞扬的白雪迅速激怒了新来的客人。女人一面抹着油手从店铺里赶出来,一面弯着笑脸道歉。几个老实的工人搁下碗筷,转身去了楼盘工地。白雪依旧飘洒,他们来去需要约摸半个时辰。客人不断涌入餐馆,此刻正是吃饭的时间。店里的工人不停叫喊,缺了老板,显然忙

10、不过来。可老板不能脱身,她此刻正紧紧地稳着那把摇摇欲坠的大伞。不到片刻,女人的额头上渗出了细密的汗珠,在狂风中举伞可比打菜累多了。旁边两个吃晚饭的工人说,大姐,我来吧,你进去打菜。女人尴尬地笑笑,说了声谢谢。新来的客人很快找到了座位,他们对工人的举动很是不解。一位外套稍微洁净的工人说,让我来吧,我衣服干净些。举伞的工人互相看了看各自的衣服,笑了。他们迅速退开,将这个艰巨的任务交给了这位衣衫最为整洁的工人。顾客一面吃饭,一面抬头打量这位肤色黝黑的工人。工人虽然一直无奈地低着头,却始终不愿松开双手。他像一个站岗的哨兵,紧握着手里的钢枪。赶去楼盘的工人们很快回到了餐馆。此刻安坐伞下的顾客们,终于明白

11、发生了何事。他们端起自己的碗筷,自觉退到了大楼的屋檐下躲雪。轰隆隆的机鸣声震动了寂寥的冬天。我坐在窗内,目不转睛地盯着那把被放倒的红伞。这把脆弱的大伞,为忙碌在天寒地冻里的人们撑起了一片短暂的温暖。(1) 你如何理解标题的含义。 (2) 第自然段主要用了什么人物描写方法?突出了女老板怎样的精神品质? (3) 揣摩划线句子“新来的客人”的心理活动,用第一人称写出来。 (4) 最后一段在全文起什么作用? (5) 赏析下列句子。 狂风吹断了伞骨,飞扬的白雪迅速激怒了新来的客人。三、 综合应用 (共2题;共7分)9. (2分) (2017八上龙湖期末) 仿照划线句子,在横线上再续写出两个句子来,要求内

12、容相近,句式相同。读书是一个奇妙的过程,可以使软弱的性格变得坚强 , 可以使卑微的生命变得高尚 , _,_。10. (5分) 阅读下面两则材料,写出你的探究结果。材料一;东北王张作霖有一次给日本人题字,落款“张作霖手黑”,他的秘书在旁小声提醒,应是“手墨”而不是“手黑”。张作霖眼睛一瞪,故意当着日本人的面大声斥道:“墨字下带土,土地也能送给日本人吗?”材料二:天平上/国土的一粒细沙/比头颅更重韩作荣塞上曲四、 小小写作 (共1题;共5分)11. (5分) 【写法借鉴】作者在写景中多次穿插了富有寓意的议论。如结尾处作者希望保留一部分废墟的议论,就是告诫人们不要忘记历史的悲剧,不要忘记现实的召唤,表现了作者忧虑的心情,同时也给读者留下了无限的思索空间。【片段仿写】请你仔细观察日出景象,用生动形象的语言进行描写并穿插议论。第 1 页 共 1 页参考答案一、 基础知识 (共6题;共26分)1-1、2-1、3-1、4-1、5-1、6-1、二、 阅读理解 (共2题;共42分)7-1、7-2、7-3、7-4、8-1、8-2、8-3、8-4、8-5、三、 综合应用 (共2题;共7分)9-1、10-1、四、 小小写作 (共1题;共5分)11-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初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