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肥市高考语文模拟试卷(I)卷(考试)

上传人:ni****g 文档编号:552594361 上传时间:2023-03-05 格式:DOC 页数:16 大小:507.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合肥市高考语文模拟试卷(I)卷(考试)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合肥市高考语文模拟试卷(I)卷(考试)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合肥市高考语文模拟试卷(I)卷(考试)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合肥市高考语文模拟试卷(I)卷(考试)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合肥市高考语文模拟试卷(I)卷(考试)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合肥市高考语文模拟试卷(I)卷(考试)》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合肥市高考语文模拟试卷(I)卷(考试)(1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合肥市高考语文模拟试卷(I)卷姓名:_ 班级:_ 成绩:_一、 现代文阅读 (共3题;共41分)1. (6分) (2017高一下惠阳期中)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题。用典,也叫用事,是指人们在行文中引用(或借用)前人的言论和事迹等表达想要表达的意思。用典作为一种文学修辞,如刘勰所说的“据事以类义”、“援古以证今”,其功能主要是使文辞更为含蓄和典雅。中国古代用典修辞早就有之。在20世纪西方文论中,出现了“互文性”的说法,它大体的意思是:一个文本不可能完全是自己的创造,一定是从别的文章中引用了、化用了某些成分;或是明写,或是化在自己的文章中。其实这个说法与中国古代的用典的意思差不多。用典变成了“

2、互文性”,传统的文学修辞法变为现代的文学修辞法。那么,用典与社会文化有何联系呢?首先,用典这种文学修辞方法与社会精神文化的生成过程密切相关,换句话说,正是社会精神文化的不断生成导致了用典这种文学修辞。社会精神文化的最初的生成可能是从民间到上层的,下层的百姓在劳动的实践中,由于有感受、有需要,形成了最初的歌谣。历史已经证明,下层劳动者创作的歌谣,必然会被上层的士人看中,于是拿过去加工,成为诗歌或其他作品。这种情况一代又一代这样持续下来。而士人从下层劳动者那里“拿过来”的过程,在一定程度上就是“用典”了,他们可能增加或减少一些字句,改变一些字句,或者师其意而不师其辞这过程从广义上说,就是用典。中国

3、士人加工、改造、整理过的最早的诗歌(如诗三百),不断被后人“引用”或“化用”,创作成新的诗歌作品,这就更是“用典”了。因此“用典”是精神文化生成过程的重要一环,也可以说,社会精神文化的生成过程使“用典”成为一种文学修辞,“用典”是社会精神文化生成的产物。其次,再从社会精神文化的发展看,一方面是一代又一代的文化创造,另一方面是后一代的文化总是从前一代、前几代的文化里面继承一些成分。这继承中,必然要引用前代若干具体的资料,以说明新的文化意义,这就是典型的“用典”了。若用刘勰的话来说,文学的发展离不开“通变”两个字,“变”是根据现实状况提出新主张、写出新篇章,这是对古之变;“通”就是要学习古典,熟悉

4、古典,吸收古典,使“变”建立在“通”的基础上。那么在这“通变”中,“用典”也就自然成为创造中重要的环节了。更重要的一点是,各个时代的社会文化情况不同,士人崇尚的风气不同,这又区别出“用典”的多少、好坏等。为什么到了宋代,会出现黄庭坚为首的“江西诗派”,把“用典”推到极端,提出“夺胎换骨”和“字字有来处”的主张呢?这就与宋代士人推崇的风气有关。他们更看重书本,而看轻了生活,或者说从现实逃向书本领域。黄庭坚生活的时代,现实社会问题堆积如山,如与北方民族矛盾已经十分严重,内部纷争不断,而他们觉得他们面对的现实问题解决不了,他们逃向书本是他们与现实矛盾无法协调的产物。这样,黄庭坚看重的是杜甫和韩愈的诗

5、“字字有来处”。以上所述,说明了文学修辞中的用典的种种情况,其最深根源仍然在社会文化中。我们不能离开社会文化的状况孤立地来理解文学修辞中的种种问题。(摘编自童庆炳社会文化对文学修辞的影响)(1) 下列关于“用典”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用典作为一种文学修辞,是指人们在行文中引用(或借用)前人的言论和事迹等表达想要表达的意思,亦即刘勰所说的“据事以类义”、“援古以证今”。B . 西方文论中所说的“互文性”,指从别的文章中引用了、化用了某些成分,其意思与中国古代的用典相似。C . 用典一般有两种形式,一种是引用,直接引用前人言论和事迹,一种是化用,把前人言论和事迹化在自己的诗文里。D

6、 . 在中国,用典修辞早已有之,然而在西方,直到上个世纪才出现,比中国晚了很多。(2) 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 . 历史已经证明,下层劳动者创作的歌谣,必然会被上层的士人看中,拿过去加工,从而成为诗歌或其他作品,所以,士人的创作就是不断加工、改造、整理的过程。B . 诗经不断被后人“引用”或“化用”,创作成新的诗歌作品,这也说明了用典是社会精神文化生成的产物。C . “江西诗派”把“用典”推到极端,提出“夺胎换骨”和“字字有来处”的主张,这与宋代士人崇尚重书本、轻生活的风气有关。D . 社会精神文化的发展离不开继承和创造,而且二者密切相关,继承是创造的基础,创造是继承

7、的变化发展;这当中“用典”是重要环节。(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宋代士人之所以逃向书本,是因为他们生活的时代现实社会问题很多,而且他们觉得他们面对的现实问题无法解决。B . “用典”这种文学修辞与社会文化渊源很深,与社会精神文化的生成、发展,与各时代不同的社会风气及士人崇尚的不同风气密切相关。C . 用典是一种重要的文学修辞,在文学创作中发挥着积极的作用,也引起了中外文论家的重视,所以文学创作应多用典。D . “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这句诗中的“塞上长城”是化用南朝大将檀道济被宋文帝冤杀时所说的“乃坏汝万里长城”一语,这就是用典,委婉含蓄地表

8、达了作者壮志未酬的悲愤之情。2. (10分) (2017高一上桂林期末)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材料一:战狼2017年7月27日晚8点01分正式上映:上映4个小时过亿,25小时过3亿,46小时过5亿,上映5天突破12亿人民申。上映第一周周末以合计1.27亿美元的全球票房成为全球票房榜的冠军影片。8月11曰凌晨,票房(含服务费)突破40亿元,打破2016年周星驰执导的30喜剧电影美人鱼此前创下的33.92亿元记录,打破国产电影历史最高票房纪录。截至8月18日,战狼II在中国市场的累积观影人次也正式达到了1.4亿,成功超越了泰坦尼克号北美市场观影人次1.38亿的记录,荣登“单一市场观影人次”全球

9、榜首。截至8月19日16点10分,国内累计票房已经破了50亿大关。海外票房100多万美元,全球票房已超过蜘蛛侠:英雄归来全球票房成功跻身全球TOP100票房影片榜,也是亚洲电影首次入榜,打破了好莱坞电影对该榜的垄断。材料二:吴京说,影片一开始那一场一镜到底的海中打戏,他差点淹死在海水中。因为他来海南多次,每次潜水都是带着氧气下潜的,但这次拍戏不能带氧气,为了下沉快,他还背了4公斤铅块沉倒是沉得快,可想换口气时却上不到海平面上,差点淹死!”单这一个镜头,就拍摄了将近半个月时间,吴京总共跳水26次。在第一次尝试“水下一镜到底”的拍摄时,他泡了13个小时没上岸。为了让爆炸现场真实,最近的时候,吴京距

10、离炸药只有1米。在拍摄过程中,吴京流血、受伤更是稀松平常的事。被钢板砸伤手臂,在高空管道上不慎摔倒,被碎石擦伤眼睛,手腕被卷进铁链对于像战狼II这样一部动作戏而言,无论做多少防护还是难免会受伤,但吴京坚持全部亲自上阵。吴京说他喜欢真实地拍,先爆炸,然后这边拿着吹风机一吹,那种感觉眼睛里露出来的无论是惊慌还是专注,是不一样的。这种真实的东西是比较难弄,这么多年中国观众被好莱坞的大片给堆积起来了观影经验,观众可是骗不了的,还是要用诚意,用真实来打动。(搜狐网)材料三:“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当你在海外遭遇危险,不要放弃!请记住,在你身后,有一个强大的祖国!”影片结尾,在镜头缓缓推近的一本中国护照旁,

11、印着这样一段话。支撑这段话的,是近年来中国一次次从危险环境中成功撤离本国公民的振奋人心的故事:2010年,海地地震,中国政府包机将48名同胞安全送回祖国;2011年,利比亚动乱,中国政府协调派出91架次民航包机、12架次军机艘货轮、1艘护卫舰,租用35架次外国包机、11艘次外籍邮轮和100余班次客车,短短8天,35860名同胞全部安全撤离;2015年,也门战乱,中国派出3艘军舰,撤出中国公民613人令世界惊叹不已的高效有序的国家行动,成为中国国力增强的有力印证。一位澳大利亚网友在某电影评分网站中给战狼留言写道:“令我震撼的是,中国军人不仅救走了中国公民,还同时救走了那些没有人理会、习惯了受人排

12、挤的非洲人。”这份人道主义与国际主义精神,同样有其现实依托。在也门撤离行动中,中国军舰搭载巴基斯坦等10国公民225人平安撤离。护佑同胞撤离,参与世界维和,持续投入护航,面对一系列新时期的新任务,中国军人以血性与担当践行着“中国军队始终是维护世界和平的坚定力量”的铁血誓言。(人民日报评战狼:中国军人铮铮铁骨已超越西方个人英雄主义)材料四:在朱日和联合训练基地,举行了庆祝建军90周年阅兵,铁流滚滚、鹰击长空,大国重器排山倒海,解放军将士意气风发,人民军队改革重塑后的全新亮相,展现向世界一流军队进发的强大气势。和朱日和阅兵一样,战狼也正是以刚健的姿态、英雄的血性、爱国的热忱,激发出了强大的共鸣。从

13、实战的沙场,到银幕的战场,上演的都是英雄颂歌、铁血传奇。虽然吴京饰演的原特种兵冷锋,因个人原因被开除军籍,但“一日为战狼,终身为战狼”,当所在的非洲某国爆发内战,他和其他人一起全力保护中国公民和无辜百姓顺利掀离战区。燃烧的热血,最让人沸腾战狼中主角凌厉的拳脚间所体现出的强烈责任感,大无畏的英雄主义精神,充满了阳刚之美。冷锋式的果敢、硬朗,打出了动作片应有的刚猛血性,向全世界展现了中国式的超级英雄而祖国这个关键词,更是激起了很多人心中的爱国热情。有网友感叹:原来爱国主义也可以这么震德焚幕!我们前不久发表的任仲平文章中,有这样的句子:“伟大队伍孕育伟大精神,扫除萎靡不振与精神衰败,塑造生机勃勃、强

14、健刚毅的精神气质,唤起整个民族顽强奋斗、自强崛起的伟力和雄风。”从朱日和到“战狼”,呼唤的正是这样的一种雄毅刚劲的时代气质。(人民日报:战狼为啥火得“不像话”)战狼就是一部爱国主义旗帜高高枫杨的大片,冷锋再有虎胆,若无强大的国家机器作龙威,再怎么只身犯险,也无非是个人英雄主义在抖威风。该片好就好在,在枪林弹雨中,在一幕幕刺激眼球、震动耳膜的视听奇观里,俨然是个体和集体在相亲相爱,在深情相拥。(凤凰网评)祖国强大了,中国崛起了,中国人为自己国家感到自豪,这个民族自豪感、爱国的这种情绪,这把干柴在每个人心里面已经晒得透透的,我只是往里扔了一些火柴,然后就是漫天的大火。所有的观众的爱国情绪才是真正的

15、这部戏的成功之处。(吴京)(1) 下列针对上述材料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材料一报道战狼创票房新高的新闻时,无+论是介绍放映的时间还是票房收益等都十分精确,体现了新闻报道的准确性特征。B . 材料二中报道了吴京带铅块下潜差点淹死、危险的镜头也亲自上阵并多次受伤,这表明他践行了他自己的观点,“要用诚意,用真实来打动观众”,体现了一个称职的电影人的敬业精神和拼劲。C . 材料三列举近年来中国一次次从危险环境中成功撤离本国公民的振奋人心的故事,是交代战狼II影片结尾中一本中国护照旁印着的那段话的背景,同时歌颂了中国军人的血性与担当,洋溢着强烈的民族自豪感。D . 材料四将朱日和阅兵式和战狼II相提并论,旨在用战狼II反衬庆祝建军90周年阅兵式展现的军人的刚健的姿态、英雄的血性、爱国的热忱,激发出了强大的共鸣。(2) 下列对上述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 A . 材料一提到美人鱼泰坦尼克号蜘蛛侠:英雄归来等影片,是说这些影片都比不上战狼,没什么看头。B . 从表达方式来看,材料一以说明为主,材料二以叙述为主,材料三夹叙夹议,材料四以议论为主,分别向读者介绍了战狼的票房收益、出品人、导演、编剧以及主演吴京为影片做出的努力、影片的故事背景和取得巨大成功的重要原因。C . 结合材料三的内容,我们可知,面对一系列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高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