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堂设问有效性(已发).doc

上传人:cl****1 文档编号:552590558 上传时间:2022-11-21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2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课堂设问有效性(已发).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课堂设问有效性(已发).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课堂设问有效性(已发).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课堂设问有效性(已发).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课堂设问有效性(已发).doc(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浅谈课堂设问有效性摘要:有效的课堂设问有利于激发学生主动探究的兴趣,为实现教与学的统一提供有力保证。关键词:课堂设问 有效性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指“通过教学活动,学生在学业上有收获、有提高、有进步。具体表现在:学生在认知上,从不懂到懂,从少知到多知,从不会到会;在情感上,从不喜欢到喜欢,从不热爱到热爱,从不感兴趣到感兴趣。” 余文森 课程与教学论 福建出版社 2007年版 第87页这是一种现代教学理念,同时也是一种教学实践活动。新一轮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为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提供了策略支持,例如积极探索“减负增效”的有效途径,广泛开发利用校内外教育资源,大力营造有利于学生健康成长的社会环境等等。这

2、些策略都是以遵循教学规律为前提,以期实现教和学的有效统一。一时间,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成为引领未来课堂发展方向的关键,很多一线教师开始在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上展开了积极探索。宋代教育家朱熹曾说:“读书无疑者,需教有疑;有疑者,却要无疑,到这里方是长进。”在众多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策略中,课堂提问不容忽视,课堂问题设置的有效性也就成为是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关键之一。有效的课堂设问有利于将静态的知识动态化,激发学生主动参与的兴趣,解决学生的当下问题,为长远教学目标的实现做好铺垫。但在实际教学中,很多课堂设问存在种种问题,如课前的准备不够充分,课堂设问过于随意,问题的顺序设置不够得体,寻求问题答案是忽略学

3、生的主体性等等。如何使课堂设问相对有效,笔者提出以下点以供参考。一、设置的问题主要来源于学生。 语文学习讲究“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学”的目的是通过“思辨”以利于“行”,而“问”则是沟通“学”与其目的的桥梁。的确,每一篇的课文学习目标的实现都是建立在问与答的基础上。传统的语文课堂上,解决的问题主要来源于教师课前准备。这样的问题有利于整体控制教学进度,保证学生对课文的基础理解,但却忽略了学习者的差异以及主动求知的兴趣。教师课前准备的设问无论怎样精彩也不能涵盖文章表现内容的所有方面,而学生想从文章中得到的知识也必然不尽相同。张载经学理窟.义理中所言“须是自己求。己能寻见义理,

4、则自有旨趣,自得之则居安矣”。最有利于学生自身理解文章的问题应该是其阅读后有感而发,有悟而问。在阅读中,文字入乎耳,旨趣情感箸乎心,问由此而生。而每一问的悟出,学生必然会对其进行独立的思考,然后在同学集体解答和教师的点拨下不断完善答案,加深自己对文章的理解。如果说设问引导课堂是提高课堂有效性的必要手段,那么让学生解决来源于自身的问题则是课堂设问有效的先决条件。二、教师的个问要有谨慎性和全导性。学生自主设疑,在教师引导下自行解决问题是关键的一点,但除精心筛选学生提出的问题外,教师更要有全局把握、高于学生的问题,以便引导学生进一步探究,使对文章的解读更上层楼。为保证问题的质量,首先教师要在对文本进

5、行了专题的探究之后,把握文章的重难点,选取有价值的问题设问。设计的问题要既明确易懂无歧义,又能突出知识的重点,同时斟酌具体词语,做到言简意赅,问得准确而精妙,坚决杜绝随意而问。其次,教师的问题要有全导性,有一定的深度,应该致力于让学生发现原来他们的解读还不够深入,文章还有更深层次的问题有待他们在今后的学习中发现并解决。只有这样,才能将学生的主体性和教师的主导性有机结合起来,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三、各问题之间应形成一定的梯度。好的提问方式应该是力图把注意力放在激发学生的思维过程上,而不应该急促地迈向结果。周彬老师在课堂密码中提出“梯度”理论,提醒教师课堂提问中顾及不同问题间的思维层次,要符合学

6、生的认知规律。这个规律就是由浅入深、由表及里、由难到易,如学记中所言“善问者如攻坚木,先其易者,后其节目。”同时要注意把握问题梯度间的跨度和衔接,如孔老夫子所言“不愤不启,不悱不发”,跨度不能太小也不能太大,不能让学生不跳就够得到桃子,也不能把他们置于怎样跳也够不到的境地。轻易吃到桃子会使学生养成懒于思考的消极学习习惯,长期吃不到桃子又会是学生渐渐失去了积极性。并不是课堂要解决的问题来自学生就一定会引起学生的兴趣,如果问题的顺序设置忽略了学生的认知规律,使得学生“有话难言”、害怕“言之不当”影响老师的课堂效果,那么这些课堂设问就是效率低下甚至无效的。学生可能从行文思路、文章意图、意象使用等方面

7、提出种种问题,但这些问题本是散乱的。作为教师,首先应该在对文本进行深度解读后按照学生的认知规律合理安排它们,深入浅出,同时使这些问题难易适中,各个问题间形成一定的梯度,真正有助于学生通过自己的解读解决问题。四、在寻求问题答案时教师既不能“越俎代庖”,也不能不作为。“有效的教学在于形成一种使学生似懂非懂、一知半解、不确定的问题情境,在矛盾、疑惑、惊讶中引起学生的求知欲和学习兴趣。” 徐元清 浅谈课堂提问的艺术 设问研究 2008年第8期 第38页课堂教学中在寻求问题答案时,教师应该抛弃“空头支票”,把主动权交给学生,给学生一个解说和辨析的机会,既使他们强化言必有据的印象,又使他们加深对文章的理解

8、。问题提出后,学生的思考是不可代替的生长过程,它需要耐心的等待。置学生的认知规律于不顾,在教学中迫不及待的将问题的答案和盘托出,或者明显的暗示学生顺着自己的思路走,剥夺了学生思辨的权利,必然使学生丧失了对问题探究的兴趣和热情。但教师也不是课堂的旁观者,一旦学生自身果真不能解决面临的问题,教师及时地指导或适度示范又是必要的。教师的指导要富有针对性、可行性并易于操作,让学生循路识真。教师的“举一”,是学生“反三”不可缺少的环节。所以在这堂课上寻求问题答案时,教师可以试着用这样一些话语点拨,但不能下定性的结论。当然,思维训练后还可以把一些权威观点最大限度的呈现给学生,拓宽学生的知识视野,让学生的思维

9、宽而有度。4、评价学生答案时注重积极评价,热情鼓励。“学生问答是学生参与课堂活动并展现自己思维成果的学习方式之一,而教师对学生问答的评价是提问环节的重要内容,也是课堂教学的本质要求,但当前的语文课堂教学出现了教师对学生答问评价淡化的现象。” 许一礼 论语文教学中课堂答问评价的应用策略 东方青年教师2011年 第4期 受传统教学模式影响较深的教师,常常把自身当作课堂教学的主体,把设定的答案作为评价学生答案的唯一标准,课堂上对学生的态度也围绕答案是否正确变化。“答对”的同学如释重负地坐下,“答错”的同学垂头丧气地站着,常常是一个高深的问题学生站成了排。这种现象一方面使学生上课时丧失了主动寻求问题答

10、案的积极性,战战兢兢,甚至惧怕教师的目光,另一方面也助长了懒于动脑思考的学生的惰性,他们会以“反正回答了也是错误的”来“安慰”自己。随着教学理念的更新,情况有了好转,教师开始在课堂上积极评价,热情鼓励学生。但也大多数教师也只是在公开课上为了避免冷场而作秀,日常课堂上还是我行我素,结果限制了学生思维范围,对于培养学生主动探究的意识也极为不利。因此对待课堂上学生的主动参与,教师应该以各种方式积极给于不同层次的学生不同的评价和鼓励, 帮助学生树立信心,不断参与到问答中,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参考文献:1 余文森 课程与教学论 福建出版社2007年版2 刘祜译 卡耐基著 人性的光辉 中国城市出版社2006年1月版3 周彬 课堂密码对课堂教学的深度思考 华东师大出版社2009年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