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青岛市高一期中语文试卷

上传人:博****1 文档编号:552590424 上传时间:2023-07-26 格式:DOC 页数:12 大小:52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山东省青岛市高一期中语文试卷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山东省青岛市高一期中语文试卷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山东省青岛市高一期中语文试卷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山东省青岛市高一期中语文试卷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山东省青岛市高一期中语文试卷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山东省青岛市高一期中语文试卷》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山东省青岛市高一期中语文试卷(1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山东省青岛市高一期中语文试卷姓名:_ 班级:_ 成绩:_一、 选择题 (共3题;共6分)1. (2分) (2018高一下东台月考) 下列句子中划线的成语,运用恰当的一项是( ) A . 一场春雨过后,校园里的柳树冒出一片新绿,栩栩如生 , 让人不觉而生盎然之感。B . 最让我敬佩的是老人的人品,他胸无城府 , 朴实无华,心灵如蓝天一样透明,在今天这个功利浮躁的年代里,这种说真话、做真人的品质实在是难能可贵。C . 经过西方现代、后现代美学思潮熏陶的新生代作家,文学观念已经和他们的前辈南辕北辙。D . 读古人文章,困难就在于古人文不加点 , 今天的人读起来相当吃力。2. (2分) 下列各句中没有

2、语病的一项是( )A . 现在,随着科技的发展,开发出了新的装饰墙,会使我们的城市建设更美好。B . 最近荆州大量出土的文物,说明了我国古代楚王雄霸一方的传说并非子虚乌有。C . 江总书记“三个代表”的思想,高屋建瓴,内容丰富,具有深远的现实意义和重大的历史意义。D . 我们常把人生比做一次旅行,辛劳和苦难算做是我们不能不花的旅费。3. (2分) 依次在下列横线处填入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1)美俄重启关系的进程表明,虽然两国都有尽快改善双边关系的愿望,但事实上,彼此对对方的一些却难以在短时间内消除。(2)地沟油事件表明,总有人想发不义之财。食品安全的警钟一次次敲响,是有关部门不力,放任自

3、流,还是无能为力?(3)三十几年过去了,我们心中依然珍藏着那段美好的回忆,我们己经远离了那段激情燃烧的岁月。A . 成见监督即使B . 偏见监督虽然C . 成见监管虽然D . 偏见监管即使二、 文言文阅读 (共2题;共15分)4. (11分) (2018高一上哈尔滨期中)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项籍者,下相人也,字羽。初起时,年二十四。其季父项梁,梁父即楚将项燕,为秦将王翦所戮者也。项氏世世为楚将,封于项,故姓项氏。项籍少时,学书不成,去,学剑,又不成。项梁怒之。籍曰:“书足以记名姓而已。剑一人敌,不足学,学万人敌。”于是项梁乃教籍兵法,籍大喜,略知其意,又不肯竟学。项梁尝有栎阳逮,乃

4、请靳狱椽曹咎书抵栎阳狱椽司马欣,以故事得已。项梁杀人,与籍避仇于吴中。吴中贤士大夫皆出项梁下。每吴中有大徭役及丧,项梁常为主办,阴以兵法部勒宾客及子弟,以是知其能。秦始皇帝游会稽,渡浙江,梁与籍俱观。籍曰:“彼可取而代也。”梁掩其口,曰:“毋妄言,族矣!”梁以此奇籍。籍长八尺余,力能扛鼎,才气过人,虽吴中子弟皆已惮籍矣。项梁起东阿,西,比至定陶,再破秦军,项羽等又斩李由,益轻秦,有骄色。宋义乃谏项梁曰:“战胜而将骄卒惰者败。今卒少惰矣,秦兵日益,臣为君畏之。”项梁弗听。秦果悉起兵益章邯,击楚军,大破之定陶,项梁死。沛公、项羽去外黄攻陈留,陈留坚守不能下。沛公、项羽相与谋曰:“今项梁军破,士卒恐

5、。”乃与吕臣军俱引兵而东。吕臣军彭城东,项羽军彭城西,沛公军砀。项羽乃遣当阳君、蒲将军将卒二万渡漳河,救钜鹿。战少利,陈余复请兵。项羽乃悉引兵渡河,皆沈船,破釜甑,烧庐舍,持三日粮,以示士卒必死,无一还心。于是至则围王离,与秦军遇,九战,绝其甬道,大破之,杀苏角,虏王离。涉间不降楚,自烧杀。当是时,楚兵冠诸侯。诸侯军救钜鹿下者十余壁,莫敢纵兵。及楚击秦诸将皆从壁上观楚战士无不一以当十楚兵呼声动天诸侯军无不人人惴恐于是已破秦军项羽召见诸侯将入辕门无不膝行而前莫敢仰视,项羽由是始为诸侯上将军,诸侯皆属焉。(1) 下列对文中画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 及楚击秦/诸将皆从壁上观/楚战士

6、无不一以当十/楚兵呼声动天/诸侯军无不人人惴恐/于是已破秦军/项羽召见诸侯将/入辕门/无不膝行而前/莫敢仰视B . 及楚击秦/诸将皆从/壁上观楚战士/无不一以当十/楚兵呼声动天/诸侯军无不人人惴恐/于是已破秦军/项羽召见/诸侯将入辕门/无不膝行而前/莫敢仰视C . 及楚击秦诸将/皆从壁上观/楚战士无不一以当十/楚兵呼声动天/诸侯军无不人人惴恐/于是已破秦军/项羽召见/诸侯将入辕门/无不膝行而前/莫敢仰视D . 及楚击秦诸将/皆从壁上/观楚战士无不一以当十/楚兵呼声动天/诸侯军无不人人惴恐/于是已破秦军/项羽召见诸侯将/入辕门/无不膝行而前/莫敢仰视(2) 下列关于本文文化常识的表述不当的一项是

7、( ) A . 史记是西汉司马迁编写的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有本纪、世家、列传、表、书五种体裁,共130篇,这部书被鲁迅称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B . 诸侯,古代中央政权所分封的各国国君的通称,周代分公、侯、伯、子、男五等,后代也喻指掌握军政大权的地方长官,如“不求闻达于诸侯”。C . 徭役,旧时官府指派成年男子义务性的无偿劳动,包括修城、铺路、防卫乡里、戍守边疆等,“发闾左谪戍渔阳”既属此类。D . 季父,叔父。古代兄弟姊妹间长幼排序为伯、仲、叔、季,伯是老大,仲是第二,叔是第三,季是第四。古时常用于表字或对人的敬称。(3)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8、. 项梁在吴中郡有大规模的徭役或大的丧葬事宜时,经常做主办人,并暗中用兵法部署组织宾客和青年,借此来了解他们的才能。B . 项羽家世代都是楚国的大将,他的祖父被秦国将领王翦杀害,为了报仇,他从小就不喜欢读书和舞剑,而是喜欢兵法。C . 项梁感到项籍很不一般的原因是项籍身高八尺有余,力大能举鼎,才气超过常人,即使是吴中当地的年轻人也都很惧怕他。D . 成语“破釜沉舟”就出自以上文段。项羽的具体做法是率领全部军队渡过黄河,把船只全部凿沉,把锅碗全部砸破,把军营全部烧毁,只带上三天的干粮。现比喻下定决心,不顾一切干到底。(4) 翻译文中划线的句子。 其季父项梁,梁父即楚将项燕,为秦将王翦所戮者也战胜

9、而将骄卒惰者败。今卒少惰矣,秦兵日益,臣为君畏之5. (4分) (2016高二上湖南月考)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归去来兮,田园将芜胡不归?既自以心为形役,奚惆怅而独悲?悟已往之不谏,知来者之可追。实迷途其未远,觉今是而昨非。舟遥遥以轻飏,风飘飘而吹衣。问征夫以前路,恨晨光之熹微。乃瞻衡宇,载欣载奔。僮仆欢迎,稚子候门。三径就荒,松菊犹存。携幼入室,有酒盈樽。引壶觞以自酌,眄庭柯以怡颜。倚南窗以寄傲,审容膝之易安。园日涉以成趣,门虽设而常关。策扶老以流憩,时矫首而遐观。云无心以出岫,鸟倦飞而知还。景翳翳以将入,抚孤松而盘桓。已矣乎!寓形宇内复几时?曷不委心任去留?胡为乎遑遑欲何之?富贵

10、非吾愿,帝乡不可期。怀良辰以孤往,或植杖而耘耔。登东皋以舒啸,临清流而赋诗。聊乘化以归尽,乐夫天命复奚疑!(1) 下列句中划线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 . 悟已往之不谏 , 知来者之可追谏:劝谏。B . 三径就荒,松菊犹存就:接近。C . 引壶觞以自酌,眄庭柯以怡颜眄:斜视,这里有“随便看看”的意思。D . 策扶老以流憩,时矫首而遐观策:拄着。(2) 下列表述与分析,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A . 开篇破空而来,喊出久郁心中的志向:“归去来兮!”再回首在官时日,作者用“心为形役”的痛苦自责之词,作了精辟的总结。B . 小舟遥遥,衣袂飘飘,写尽归田的欢愉,与“惆怅而独悲”的在官心境形成鲜明对

11、比,一“问”一“恨”,显归意之坚,归心之切。C . “松菊犹存”似说坚贞芬芳的节操仍在,“出岫”之云,“倦飞”之鸟,犹言做官本来无心,“流憩”“遐观”“盘桓”,其实是作者遗世独立生活的写照。D . “富贵非吾愿,帝乡不可期”,作者表明自己的人生态度:既不愿奔走以求荣华富贵,也不期望得到皇帝的器重赏识,而是回归田园,乐天知命享余生。三、 默写 (共1题;共10分)6. (10分) (2016高二上天水月考)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长恨歌中用从正面和侧面两个角度来写杨玉环的美的句子是:_ , _。陈情表中李密表现自己忠孝难能两全,左右矛盾的四句是:_ , _;_ , _。蜀相中引用典故来表达

12、感情的四句诗是:_ , _。_ , _。四、 现代文阅读 (共1题;共10分)7. (10分) (2017上高模拟) 阅读下列材料,完成小题。史学家吕思勉先生陈吉龙六岁,他就开始读经书、学八股;八岁起开始接触史学,启蒙者是他的母亲。后来在父亲指导下,他从头至尾点读完了纲鉴易知录,后来又花了半年时间,点读了编年体通史通鉴辑览,对中国历史有了一个概略的了解。与此同时,他还跟母亲学习了说文解字。他就是著名史学家吕思勉先生。1894年,甲午战争爆发,先生十一岁,已开始读报,关心时事。1898年戊戌变法,风云人物康有为、梁启超成了他心目中的楷模。他读梁启超、康有为等人的文章、著作,思想上受了很大影响。他

13、十五岁开始阅读正史,或抄录或点读,极其认真,且阅读速度惊人,能日读十四卷,每读书必从头至尾看完。十六七岁间,其父按苏常一带读书人家教子弟读书的常用方法,要他将四库全书总目提要通读一遍,以便在做学问之初,可知整个学问的概况及分类,知道天下学问有哪几种,每种源流派别如何,对学术史作一鸟瞰。他读得很认真,花了两年多时间,将经、史、子三部全部读完,只是集部读了一半。在父亲的指导下,他又阅读了日知录廿二史札记等书,着重学习怎样阅读史书及写作札记的方法。后来在经学名家丁桂征先生的指引下,他又花了三四年功夫,将有关小学的书及十三经注疏精读一遍,使经学、文字学成为治史的得力工具。1904年,他在邑人创设的“读

14、书阅报社”听了元史专家屠寄先生的一次讲座,深受影响,开始研读辽金元史,从此爱好民族问题的研究。那年他二十三岁,首次读遍了“二十四史”。先生每读书必用朱笔圈识,或眉批,或将材料抄录,加题识或按语,分类保存,在此基础上写成读书笔记。待有心得,意见成熟,即写成札记、论文或专著。如此五十年如一日,形成了先生扎实的治学功力及精切严谨的学风和文风。1925年“五卅”惨案之后,上海圣约翰大学爱国师生为悼念被杀害工人举行罢课,并在校内下半旗志哀,以示对帝国主义的抗议。美籍校长卜芳济竟蛮横地将当时的国旗拉下,踩在地上。于是全校师生愤而离校,并谋创光华大学。张寿镛先生任校长,知名学者如钱基博、胡适等激于爱国热忱,

15、纷纷执教光华。当时已应沪江大学之聘的先生,看到光华初创,便决定赴光华任教,为中国人自己办的大学出一把力,争一口气。从此,几与光华终生相伴。他进光华后,每周上课十多节,先后开过中国通史、中国民族史、文字学等十余门课程。他常穿深色长衫或袍子,戴一副深色近视眼镜,谦逊、质朴、睿智而又自信,具有东方学者的风度和气质。他的课极富魅力,很多受业学生认为听他讲课是一种享受。他上课时带几本古籍上堂,先以刚劲挺拔的书法板书一二段提纲,然后边踱方步边缓缓讲授,言词清晰,语气平和,引经据典,脱口而出。先生虽自称是个专门读书的人,但他历来反对死读书。他认为读书不能脱离实际,学问在空间,不在纸上。1937年7月7日,抗日战争爆发。同年11月29日常州沦陷。当时他对女儿说:“我已年过半百,决不向日本人低头!”他虽然生活清苦,但是立身持正,志节凛然。那时候常州,城门口有日本兵的岗哨,行人经过时要脱帽,他“遂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高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