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数乘分数教学设计.doc

上传人:s9****2 文档编号:552585293 上传时间:2024-01-22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19.0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分数乘分数教学设计.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分数乘分数教学设计.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分数乘分数教学设计.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分数乘分数教学设计.doc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分数乘分数教学设计.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分数乘分数教学设计.doc(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分数乘分数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45-46页的例4、例5及相应的“试一试”,完成随后的“练一练”和练习九第1-5题。教学目标:1.通过操作活动使学生理解分数乘分数的算理,从而掌握计算方法。2.培养学生动手操作的能力和观察推理能力。3.养成计算仔细、书写规范的良好的学习习惯。教学重点:理解分数乘分数的算理,掌握计算方法。教学难点:理解分数与分数相乘的意义。教学准备:师:4张长方形纸生:4张长方形纸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1.师:我们学校暑假期间粉刷了部分教室(出示粉刷墙壁的画面),提出问题:装修工人每小时粉刷这面墙的1/2,4小时可以刷多少?2.学生列式解答:1/24=2问:为什么

2、用乘法计算?3.刚才我们解决了4小时粉刷多少的问题,那么1/4小时可以粉刷这墙的几分之几?怎样列式?为什么这样列?4.揭示课题:1/21/4看看这道算式有什么特点?“分数乘分数”。(板书课题)如何计算呢?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新内容。二、动手操作,探究算理1.师:下面我们一起来探讨分数乘分数怎样计算。拿出准备好的长方形纸,用它表示这面墙,先涂出1小时粉刷的面积,涂出这张纸的几分之几?学生动手操作,交流是怎样涂的。2.师:求1/4小时粉刷这面墙的几分之几,就是求1/2的1/4是多少。小组讨论一下,1/2的1/4应该怎样涂?小组汇报:把涂出的1/2部分再平均分成4份,涂出其中的1份。3.师:从纸上

3、可以看到,1/2的1/4占这张纸的几分之几?(1/8)我们可以得到1/21/4=1/8。根据涂色的过程,你能说说是怎样得到的吗?4.学生讨论,交流汇报,教师小结:我们先把这张纸平均分成2份,1份是这张纸的1/2,再把这1/2平均分成4份,也就是把这张纸平均分成了24=8份,1份就是这张纸的1/8。所以,1/21/4=11/21/4=1/8(板书)。三、迁移延伸,猜想法则1.提出问题:3/4小时粉刷这面墙的几分之几?师:怎样列式?1/23/4表示什么?(表示1/2的3/4是多少)你能涂色表示1/2的3/4吗?2.学生动手操作,交流计算方法和思路:与前面一样,也是把这张纸分成24=8份,不同的是取

4、其中的3份,可以得到1/23/4=11/23/4=3/8(板书)。3.猜一猜:观察上面2个算式,猜想一下分数与分数相乘是怎样计算的?学生猜想得出:分数乘分数,应该分子乘分子,分母乘分母。四、动手操作,验证猜想谈话:这个猜想很有价值,对不对呢?我们还要举一些例子来验证。1、出示例5的填空题和长方形图。2、结合题意提问。3、操作验证:(1)提出要求:(2)学生操作活动,一生板演,师巡视-(3)组织交流,证实猜想是正确的。五、比较归纳,得出法则1、引导学生仔细观察例4、例5四道算式:提问:在这些算式中,你发现积的分子、分母与两个因数的分子、分母各有什么关系?2、在学生独立思考基础上,再在小组里交流。

5、3、在交流中归纳总结方法;分数和分数相乘,用分子相乘的积作分子,分母相乘的积作分母。六、试一试1、学生尝试解答,指名板演,核对时说一说怎样想的?2、明确:计算过程中,能约分的,要先约分再算出结果。七、方法推广。1、出示:请用分数和分数相乘的方法计算下面各题2、提示:整数都可以看成分母是1的分数。3、学生尝试解答完成填空。指名板演。4、追问:分数与分数相乘的计算方法适用于分数与整数相乘吗?为什么?5、说明:分数乘法也可以像下面的这样计算,教师示范:6、小结:今后计算分数乘法时,照上面的样子去做,而不必把整数改写成分母是1的分数,这样比较简便。八、巩固练习,深化提高1、完成“练一练”学生独立完成,

6、四名学生板演。交流时选择部分题目,让学生说一说计算过程。注意书写格式。2、完成练习九第1题3、完成练习九第3题学生独立判断,分析错误原因,并进行订正。4、完成练习九第4题学生先直接在书上写出得数,再引导学生比较每组的两道题,说说计算的过程有什么相同和不同的地方。九、总结本节课学习了分数乘分数,你有什么收获?我们是怎么得到这个计算方法的?十、课堂作业:练习九第2题、第5题。课后反思让学生充分体验还是落实基础知识?整节课的大部分时间都是学生的探索、讨论活动:先让学生从情境问题,在解决现实问题的同时为后面的研究提供讨论的素材,有了研究素材后抽象出数学问题,让孩子们继续研究讨论提出猜想,最后在举例检验

7、猜想后形成共识,得到分数乘分数的计算法则,理解算理,由于学生的自主探索,化费了大量时间,最后整节课拖了5分钟课。本节课时间安排已经很紧凑了,但时间还是没能合理安排。这一现象不仅使我想到:在平时的课堂教学中,我更注重的是怎样让孩子们参与学习的过程,如何让孩子们在探索中学习,很少考虑作业时间如何安排,经常让学生课后或中午去完成,加重了学生的负担。那么,我们是让孩子们停下探究的脚步参与练习,草草收场去完成作业,还是让孩子们每节课都有探索、拓展的机会呢?到底,我们的数学课该怎么两全其美呢?!说教材“分数乘分数”这节课的教学内容是苏教版小学数学六上第三单元第45-46页的例4、例5及相应的“试一试”,完

8、成随后的“练一练”和练习九第1-5题。这部分内容先教学分数与分数相乘的计算方法,再通过比较,引导学生把分数与分数相乘的计算方法推及分数与整数相乘,帮助学生形成对分数乘法相对完整的认识。例4先让学生借助直观图形,初步理解1/2的1/2、1/2的3/4含义;再让学生联系示意图所显示的结果和分数乘法的意义,列出相应的乘法算式,算出两个分数相乘的积,建立分数与分数相乘的计算方法的初步猜想。例5让学生验证猜想,在操作探究中进一步理解分数乘分数的意义,启发学生以直观的方式探索分数乘分数的计算结果。然后组织学生观察例4、例5中几道题目的计算过程和结果,比较分析,归纳出分数和分数相乘的计算方法。其后,通过填空

9、形式启发学生用分数与分数相乘的计算方法计算整数与分数相乘,把计算方法推及分数与整数相乘,促使学生从整体上把握分数乘法的计算方法,建立合理的认知结构。最后,教材举例介绍了计算分数乘法时更为简单的一种约分方法,简化计算过程。教学目标:1、通过例题的直观操作,理解分数与分数相乘的意义,初步掌握分数乘分数的计算方法。2、在探究活动中,让学生运用已有知识和经验,主动进行分析、观察、猜想验证、比较、归纳的过程,进一步发展学生初步的演绎推理和合情推理能力。3、使学生通过学习进一步体会数学知识间的内在联系,感受数学知识和方法的应用价值,提高学好数学的信心。教学重点:探索并掌握分数乘分数的计算方法,能正确计算。

10、教学难点:理解分数乘分数的算理。说教法教学过程中,先复习口算,抓住学生的认知起点,为学生进一步学习分数乘法的意义和计算方法作好铺垫。新课的展开关于课的一开始是否要创设情境,在生活中很难找到原型,要创设一个恰当的情境并不容易。于是我采用刷墙的情境对例4进行改变,让学生的思考能有个基础,在探究中更好的理解了分数乘分数的算法和算理,从中也使我们体会到情境创设的重要性。理解分数与分数相乘的意义,是一个难点,因此在教学中,结合直观图,逐步的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涂色部分是整个图的几分之几?画斜线部分是涂色部分的几分之几?画斜线部分又是整个图的几分之几?在不断的追问、交流中形成完善的分数乘法的意义,获得独特体

11、验,同时建立了初步的计算方法的猜想。分析学法计算方法的得出是学生经历了猜想、验证、观察比较、概括归纳等一系列的数学思维活动后得出的,教师在活动中适时引导,学生则主动建构,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得到了发展,也体验到了数学学习的乐趣。然后完成“试一试”学生尝试解答,指名板演,核对时说一说怎样想的?明确:计算过程中,能约分的,要先约分再算出结果。在前面探究的基础上,提供空间和时间让学生自主探究,培养了学生运用已有知识和经验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师再加以介绍点拨,促使学生从整体上把握分数乘法的计算方法。由学生自己探索得到的知识,最希望得到应用。利用好教材提供的“练一练”、“改错”“比一比”等多种形

12、式的练习,让学生在练习中进一步巩固新知,并学会反思,养成检验的好习惯。课堂总结时,必要的学习小结可以帮助学生养成自我反思的习惯,提高他们自我梳理知识的能力,提升学习方法。设计意图分数乘分数是在学习了分数整数、整数乘分数,理解了分数乘法的意义后进行学习的。分数乘法在掌握了法则以后,计算并不复杂,因此在本节课中力图体现“让学生自己提出、验证计算方法,培养探究问题能力,体现算法多样化”的总体思路。本节课的设计力图以“分数乘分数”这一数学知识为载体,通过学生主动参与、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探究过程,使学生的数学认知结构建立在自己的实践经验和主动建构之上,从而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体现课程改革的精神。教学大纲上明确指出:“小学数学教学要使学生既长知识又长智慧,要遵循学生的认识规律,重视学生获取知识的思维过程。”通过学生自己动手研究,推导“分数乘分数”的计算方法,并进行展示交流。呈现多样化的算法,能较好地使学生感受到学习的成功和研究的乐趣,即使学生在理解掌握方法的现时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又利于学生形成良好的数学情感与价值观。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