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工商行政管理的经济学意义

上传人:re****.1 文档编号:552578082 上传时间:2023-09-04 格式:DOCX 页数:34 大小:46.1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论工商行政管理的经济学意义_第1页
第1页 / 共34页
论工商行政管理的经济学意义_第2页
第2页 / 共34页
论工商行政管理的经济学意义_第3页
第3页 / 共34页
论工商行政管理的经济学意义_第4页
第4页 / 共34页
论工商行政管理的经济学意义_第5页
第5页 / 共3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论工商行政管理的经济学意义》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论工商行政管理的经济学意义(3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307处修改的经济学意义(上)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2009年4月27日发出通知,规定从6月1日起,使用修改后作为企业登记基础性规范的内资企业登记提交材料规范和内资企业登记文书规范。这次修改幅度很大,其中,仅内资企业登记文书就作了307处修改。此规范下发后,并没有成为社会热点,评论极少,舆论的注意力似乎都被不久后发生的邓玉娇事件吸引了。依笔者看,这次修改的意义重大,是应当引起关注的。修改影响了多少户次的企业。我们知道,在中国经营企业,必须先进行工商登记,否则就是“无照经营”,这要受到严厉处罚的。在经营中涉及登记事项的变动,要做工商的变更登记,否则就是违法。即使停止经营,也要做工商登记,去注销

2、自己的企业。每个企业登记之前要做名称预先核准,由此算来,一个企业从出生到消亡,至少要做3次以上的工商登记。截至2008年底,中国大约有927.96万户内资企业,根据估算,中国企业的平均寿命约3-8年,取中位数5.5年,由此计算,在这段时间里,做工商登记的企业至少有2783.88万户,平均每年近506.16万户,这是最保守的数字。实际上,经营中还要对登记事项作变更登记。根据分析,每年作变更登记的企业约占注册企业数的1/5,5.5年间作变更登记的企业户数就是1020.76万户,平均每年185.59万户。和前面的年平均数相加,每年使用登记文书的企业户数在691.75万户。通过这样的计算我们就清楚了,

3、这次修改文书和提交材料规范,算上作变更登记的,每年会影响的691.75万户企业的登记。这次修改,登记提交材料规范的修改率是94.64%,登记文书修改了307处,这些修改反映了市场环境的激烈变动和工商部门对市场的理解和自身的适应性调整。经济学理论说明,企业登记的目的是为了减少交易成本,使交易相对人可以更好地理解对方,省去调查对方企业登记事项已经表明的事项。由于市场经济是竞争经济,竞争的好处是可以充分利用资源,达到资源的有效配置,同时也致使市场环境不断变化。因此,适时调整作为企业登记基础性规范的上述两个规范,就成为工商部门达成“减少交易成本”这一企业登记目的的重要政策工具。当工商部门通过修改两个规

4、范使企业登记进一步适应了市场,例如如果修改后的提交材料规范更加合理,登记文书更加易于理解,则每年就有691.75万户企业在登记的同时得到了市场适应性的、规范性的优化。说的更明确一些,我们可以算一笔帐。按照保守的估计,企业办理一次登记至少需要20元的管理成本(例如交通费用,不是登记费用),这样每年691.75万户的企业登记,仅管理费用就是1亿3千8百万。企业登记得到了市场适应性、规范性的优化,等于说这一个多亿的使用得到了优化,这等于工商部门间接地为社会提供了优质的企业资源。进一步,我们说企业登记的目的是为了减少交易成本,如果每年691.75万户的登记得到优化,例如通过规范使登记的可靠性增加,就为

5、社会提供了更可信的交易对象,所涉及的交易成本也必然大大下降。小结:工商行政管理通过优化有关的规范,使企业通过登记得到了市场适应性的、规范性的优化,这等于工商部门间接地为社会提供了优质的企业资源。监管和服务在经济学意义上得到了统一。2.307处修改的经济学意义(下)王丽韫近来心情很好。她是A市工商局注册科长。使用新登记文书以来,经营范围中的许可经营项目和一般经营项目是分开填写的,这大大减轻了她的工作量,而以往,检查经营范围中是否有遗漏的许可经营项目,是她审核登记申请书最为费力的内容,“这儿是最容易出问题的”,王丽韫过去常常这样想。王丽韫的感受是有道理的。对这次内资企业登记提交材料规范和内资企业登

6、记文书规范的修改,笔者更感兴趣的是把“解决基层登记机关反映集中的问题”作为修改的目的之一。以往基层主要反映什么问题呢?笔者认为,主要是两大类,一类是在法定职责之外,提交材料和文书作了更多地要求。另一类是法律不明确的,提交材料和文书中有些也没有明确,王丽韫的问题属于后一类。前者是不应要求的做了要求,后者是应明确的没有明确。可喜的是,这次修改,国家工商总局企业注册局充分注意了这两类问题。例如,对前一类问题,修改两个规范的指导思想明确要“依法履行职责,落实法定要求”,这里特别强调了依法履行职责。对后一类问题,指导思想中提出“法律法规规定不明确的,在法律原则基础上,提出解决方案”。事实上,这次有相当数

7、量的修改、补充是处理此两类问题的。通过调整,全国的行政机关都会因此提高行政效率。这样说,是有理由的。行政效率和执行者有关。笔者曾经在管制制度理论及工商行政管理博弈研究一书中用纳什均衡证明,管制者的个人偏好是不能忽视的。管制者的偏好会极大的影响实际的管制结果。换一句话说,就是作为从事实际企业登记的工商人员,不会忽视对自身风险的规避。上述两类问题,都会增加登记人员的风险。超越法定职责要求企业提交材料会导致企业对登记人员的诘难,进而形成对登记人员的不良评价;法律不明确更导致登记人员仅仅靠个人的理解处理法律问题。这两种情况形成的风险,用纳什均衡可以证明,会直接导致登记人员“极其谨慎地”处理登记事项,结

8、果是效率低下。这实际上是企业登记机关长久存在效率痼疾的重要原因之一,但以往被忽略了。笔者在该书中还指出的是,纳什均衡是矛盾双方在永恒的运动中斗争的均衡结果,按照辩证唯物论的观点,这种均衡只能是暂时的。企业登记管制需要改进和发展以适应社会的进步。现在,有关部门通过修改两个规范,作了优化这件事。前面提到,这次修改,登记提交材料规范的修改率是94.64%,登记文书修改了307处,这些修改反映了市场环境的激烈变动和工商部门对市场的理解和自身的适应性调整。其中,至少在指导思想上,已经考虑了规避风险。规避风险的规定可以改变登记纳什均衡的结果,希望实践中的结果是大大提高了登记效率。小结:通过修改企业登记材料

9、和文书规范,关注到登记人员风险问题,规避风险的规范可以改变登记纳什均衡的结果,提高登记效率。3.市场是机制不是场地我们在执法实践中提到市场,有两种不同的含义会交替使用。当工商人员说,“到市场去检查”,这是指市场的物理形式,即场地。当工商人员说“市场监管”,所说的市场实际上就是经济学所指的“市场机制”。把市场看作机制是很重要的。经济学原理认为,市场定义为购买者和销售者相互作用并共同决定商品或劳务的价格和交易数量的机制。通俗地讲,市场机制是指市场体制内的供需、价格、竞争等要素之间互相联系及作用机理。为了区分其他机制,可以使用“市场机制”表示更明确的市场的经济学意义。我们监管的市场不是“场地”,而是

10、机制。到“市场上转一转、店铺里看一看”仅仅是形式上的监管,有效率的实质监管需要另外一种思路。因为,场地不在我们的监管职责内,而市场机制却是我们监管的对象,至少部分市场机制是我们监管的对象。市场机制的内涵非常丰富。对于工商行政管理人员来说,至少需要明确三点:第一,市场机制说明了经营者生产什么商品和劳务取决于供求关系,在消费者需求和经营者供给的共同作用下,经营者为社会提供了诸如服装、食品、美容等,有些时候,只要消费者购买,经营者就可能制售假冒伪劣产品。因此,在设计市场监管的长效机制时,单纯考虑经营者一方的规制并不全面。例如价格竞争一方面可以引导商家为社会提供丰富的商品,另一方面也会引导商家“低进高

11、出”。这个“低进”,就可能出问题。在阜阳奶粉事件中,一位从事奶粉批发多年的经营户曾告诉记者,经营中、低档正牌奶粉利润较薄。而一些假冒奶粉的利润很高,并且因为价格低,销售很快,所获收益也非常可观。一个约20平方米的店铺,一年下来仅奶粉一项就有五六十万元的收益,其中销售假冒奶粉可占三成以上。如果2003年8月,阜阳的张某拿着该检验报告、购买奶粉的发票、其女住院病历等证据多次请求当地工商所对超市老板的不法行为进行查处时,他们分析了奶粉的价格,发现其中的问题,向有关部门通报,在市场上制止此类劣质奶粉,或许就不会出那么大的问题,工商所的同志还可能立功呢。据统计,全国工商系统近5年查处制售假冒伪劣食品违法

12、案件案值逾21亿元,每年为消费者挽回经济损失为7个多亿元。而一次三鹿奶粉事件,仅三鹿一个公司召回的700吨奶粉的价值至少在3500万元,全国其他企业和与此有关的各种损失可能会远远超过几十个亿。如果我们通过工商所的巡查和分析,逐级掌控重要商品(关于买卖)的机制异常变化,就有可以发现市场机制异动的蛛丝马迹,发现大面积出现的问题,就可以及时采取措施制止普遍性的违法。一次成功的市场机制控制,其经济价值是不可估量的,更何况其社会价值和政治影响。控制了市场机制,你就撬起了沉重的监管。这样,工商部门就可以成功地掌控市场,控制倾向性的问题,成为分析研究和掌控的部门,而脱离了具体的责任。第二,市场机制说明了经营

13、者如何生产取决于不同经营者之间的竞争。为了对付价格竞争和取得最大利润,经营者的最佳方法便是采用效率最高的生产方式,以便将成本降到最低点。这种竞争往往并不考虑对第三者的负面影响。对这种并称为外部性的负面影响,工商部门需要有所作为,法律赋予了我们职责和手段。在商品质量上,目前值的注意的是分析商品数量和价格的关系,通过分析发现质量问题,这样就可以掌控趋势,防止出现大的事故。例如,在一定的市场价格下,为什么有些螃蟹颜色好看、鲜亮,是不是用甲醛浸泡,因为正常价格的螃蟹不是这个样子;在一定的市场价格下,猪肉的瘦肉率为什么这样高,是不是在饲料里添加了瘦肉精;奶粉为什么这样便宜?等等。因此,利用信息化手段,工

14、商部门对当地正常价格的观察比对,以及建立异常价格的说明理由法律制度,是制止大规模质量问题出现的基本手段。但是,我们目前还没有建立起来这样的内部观察分析和没有这样的法律诉求。食品安全法也没有做这方面的工作。第三,为谁生产主要取决于生产要素市场上的供给与需求,在现代社会,核心生产要素是货币供给量,向市场提供多少货币是由中央银行控制的。因此,工商部门的有效市场监管是一种催化剂,它可以使中央的宏观调控更加有效。此外,生产要素市场决定了工资、地租、利息和利润的水平,不同地区差别很大,这种差别又要求各地工商行政管理要有自己的特性式监管。虽然把市场理解为机制并不能告诉我们如何处理问题,但我们毕竟知道了面对的

15、是什么。把市场理解为场地还是机制,形成长效监管的思路可不一样。如果工商人员把对市场的理解仅仅停留在商场、超市、集市这类场地上,恐怕会有些问题。把市场理解为场地,就会把监管人员是否到达场地作为监管是否到位的标志;把市场理解为场地,监管的视野也会局限于场地内。于是“市场上转一转、店铺里看一看”就成为巡查的常规方式,“各种手续齐全”、“能亮照经营”、“正常营业”等就成为高频的巡查记录用语。长此以往,工商人员在市场监管中或疲于奔忙,或了然无味,市场监管在一些基层工商所或更多地成为一种体力劳动。把市场理解为机制,即使在基层,市场监管也是一件复杂的事情,它更多的是脑力劳动,而不是体力劳动。监管人员是否到达

16、场地,仅仅是了解市场机制状态的手段,而不是监管是否到位的标志;到商场、超市、集市去检查,从长效监管的角度看,为的是收集信息进行分析,因为,市场机制是看不到的,它需要分析才能明白其中的状态。因此,工商人员需要知道市场的正常状态是什么,需要分析市场是否偏离正常状态、偏离的幅度,相应监管措施的力度和反应速度。把市场理解为机制,还会使监管的视野远远超过市场的地域范围,会站在国家经济发展的角度处理监管中的问题。市场机制有它自身的规律,作为监管者需要通过学习了解市场机制,这样才能一方面顺应市场机制,另一方面通过优化的监控维护市场机制的,才能实现周伯华局长提出的改变过去运动式、突击式的监管方法,构建市场监管长效机制的要求。笔者认为,市场长效机制的建立,必须符合市场机制,这就需要研究与此相关的问题。例如企业主体发展的数量和质量与市场贡献的相关关系;研究竞争和垄断关系;研究广告规律;研究商标质量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商业计划书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