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入生活润物无声.doc

上传人:pu****.1 文档编号:552566842 上传时间:2023-05-30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27.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融入生活润物无声.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融入生活润物无声.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融入生活润物无声.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融入生活润物无声.doc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融入生活润物无声.doc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融入生活润物无声.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融入生活润物无声.doc(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教 育 教 学 论 文融 入 生 活 润 物 无 声 浅谈智力障碍儿童语文教学生活化界首市特殊教育学校 李 慧融 入 生 活 润 物 无 声 浅谈智力障碍儿童语文教学生活化界首市特殊教育学校 李 慧摘 要: “生活即教育,教育即生活。”构建生活化课堂,让智力障碍学生在浓郁的生活氛围中、在人与人的自然相处中学习和运用语文知识,进行实践操作。为将来融入社会,向生活世界回归打好基础。关键词:智力障碍 生活化 创设情景 挖掘资源 融入社会美国教育家华特指出:“语文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相等”。语文教学离不开生活。培智学校新课程标准强调:培智学校的最终教育目标就是把每个智障生最大限度地融人社会,使之适应社会

2、生存于社会。培智学校的语文教材来源于生活,本身就含有生活化的语文知识,故语文教学必须走进生活,才能变得生动、具有吸引力。智障生智力低下,造成他们有意注意时间短,缺乏学习兴趣,只有生动有趣的、贴近生活的,具有一定吸引力的语文教学,才能激发智障生的学习兴趣,吸引他们参与到学习中去。因此,在培智学校里,语文教学是离不开生活的。一、创设贴近生活的教学情境。1、生活游戏活动法。善于运用故事、游戏、实物进入课堂。游戏活动法寓教育于活动中,形成一种轻松、愉快的气氛。如角色游戏“做客”,“买东西”,“过生日”等让学生进入生活情境中,在玩中学习与人交往。在教学“秋天的水果”时,利用“奇妙的口袋”,让学生到口袋里

3、摸出,加强了学生对香蕉、苹果、桔子这三种水果外形上的认识,既受到了语言方面的训练,又增长了日常生活知识。在教学语言训练球一课,我拿来各式各样的球让孩子们摸,并说出自己所摸到的球,学会了“这是什么球,我喜欢什么球”句式,收到了很好的效果。2、生活场景展示法。在课堂上创设生活情景,提高学习兴趣。如在教学语言训练“让座”时,我设计了“乘坐公共汽车”的情景,进行语言训练的同时,利用班里的课桌椅拼搭成公共汽车,讲解并示范,然后请学生进行活动,在场景展示中知道乘车常识,并让学生对 “让座”故事进行表演。这样的场景展示使学生加深了印象,大大提高了学习的效果。 3、善于运用媒体创设情境。多媒体具有直观性、形象

4、性和生活性等特点,要善于运用多媒体创设课堂情境。如秋天到了一课,运用电脑课件,制作叶子从树上落下的情景。秋叶纷飞,学生身临其境的感受到秋天已经来临的季节特点,理解了课文内容。所教的知识也更形象、更生动,让学生记住秋天落叶的生活经验。如在“各行各业”主题教学中,带学生了解、认识“警察”这一职业时,考虑到智障学生对警察了解不多,我找来黑猫警长的动画片,播放给学生看,让他们在欢快、轻松的气氛中,感受到警察的神勇,断案的机智,更重要的是让他们了解警察这种职业。二、挖掘生活化的课程资源,让语文课堂贴近生活。(一)生活环境资源的利用A、依据智障儿童的生活需求来设计生活化的教学内容。智障儿童日后要独立生存于

5、社会就必须掌握衣、食、住、行几个方向的基本常识,能够自我照顾,自我服务。因此在选择和设计适应语文课程的内容时应该以是否符合智障儿童的需要加以取舍,促进智障儿童更加顺利地融入社会生活。我校中重度儿童适应语文课程的教学主题是从生活自理、个人卫生,饮食卫生。交通工具、交通安全、休息娱乐等方面来加以选择,比较符合智障儿童的生活需求。 B编写校本教材。编写贴近生活的实用性教材。如:编写一家人一课,围绕孩子们最熟悉的亲人展开教学称谓,取得非常好的教学效果。打电话一课,教会学生如何使用电话,熟记号码,以及一些特别号码110、120、119等。让学生不仅学会了知识,更提高了生活能力。 (二)社会、家庭资源的利

6、用。(1)联系社会生活,学习语文。 社会是一道广阔的背景,更是学习语文的一片天地。生活周围每天都在发生巨大的变化,因此语文课堂应该是动态的,反思的。及时收集周围生活环境发生变化的信息,适时地充实到课堂中来。如:新的火车路线开通方便了我们;2008年奥运会在北京举行;残奥会的举办为我们残疾儿童展示能力提供了机会等等。这些都可以做为教学内容。还如:电视报纸报道的有关地震、火灾、交通事故等消息,可从中引导学生了解相关的知识。(2)联系家庭生活,学习语文。家庭是儿童学习语文的第一场所,父母是儿童的第一任启蒙老师。抓住每个学生家庭的特点巧妙设计语文教学。如:有的学生家长是卖服装的,则可以让他设计一下服装

7、广告等等。这样一来,学生的积极性高昂,家长更是倍加赞许。三、开展生活化语文课堂实践活动。 学生的成长需要学生自身的体验,智障儿童尤其如此。1、创设实践机会,把书本知识和课堂教学、现场教学有机地结合起来。如语言训练洗手帕一课,带学生到洗手池边自己洗手帕,边洗边说。教学浇花一课,带学生到操场花盆处进行现场教学,通过亲自体验,学说完整话:我给鲜花浇水等句子。这样学生的记忆更深刻。 2、课内与课外相互开放、拓展、交融。如,联系语文课堂学习超市购物一课,带学生去超市购物,学习存包,学习使用购物篮,学习到收银台付款等。如:结合打扫卫生一课的教学进行实践,把轻度智障生分为1组,中重度分为2、3组,实践的重点

8、放在2、3组上,让1组学生完成扫地 ,2组学生擦桌子,3组学生捡地上的纸屑放进垃圾筒里,教室打扫干净以后,教师进行总结表扬,让同学们体会到自己能行,鼓励他们多参与活动,在实践中培养自信。 实践证明,生活化的语文教学活动更有利于智障生的成长。利用语文教学得天独厚的条件和丰富浩瀚的汉语言文化资源,挖掘一切可用的语文课程资源。从而达到“学会学习,学会做人,学会生存”的最终学习目标,为将来能够更好地融入社会、自立于社会打下扎实的基础。参考文献:1、邢同渊主编智力障碍儿童教学法 天津教育出版社 2007年版2、教育部师范教育司智力落后儿童心理学 人民教育出版社 2003年版3、银春铭主编弱智儿童的心理与教育 华夏出版社 1993年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