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文综地理新课标试卷分析

上传人:壹****1 文档编号:552562571 上传时间:2022-10-03 格式:DOC 页数:12 大小:90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文综地理新课标试卷分析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高考文综地理新课标试卷分析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高考文综地理新课标试卷分析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高考文综地理新课标试卷分析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高考文综地理新课标试卷分析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考文综地理新课标试卷分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文综地理新课标试卷分析(1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12年高考文综地理新课标试卷评析 李希良(温县第一高级中学)2012年高考已经尘埃落定,仔细研读2012年高考全国新课标文综卷地理试题,感觉试卷呈现出四个显著特点:一是往年必考的高频考点地球运动知识连续三年没有考,相信出乎很多老师的意料,也令许多“信誓旦旦”的老师目瞪口呆。二是水文相关的内容连续五年占据高考地理试卷的“半壁江山”,相信这令很多高三老师大跌眼镜。那么,为什么这几年的高考地理试题命题者要如此“违反常理”与我们中学教师“过不去”呢?本人揣测命题老师可能基于以下思考:在现实中有很多高三教师往往煞有其事、神秘兮兮的根据当年的一些所谓“热点”推断今年高考会考这个,会考那个,结果弄得许多

2、高三学生在高考前拼命地复习老师的这些热点,而影响了对其它知识点的复习。所以我认为命题者故意“不按套路出牌”,一个重要的考虑就是要忠告我们的高三老师,不要热衷于猜题押题,而应老老实实的按照考试大纲、教学计划搞好全面复习。三是试卷结构略有所变化:试题长度增加,如:综合题37题,由去年的两小题增至3小题,选修三个模块的问题设置也由去年的一问增加为两问,这无疑对考生的答题速度提出了新的要求。四是全卷自然地理分值大概36分,人文地理54分,选修10分(前两年中自然地理的分值远大于人文),这样的配置总体使今年试卷难度有所下降,考生容易答题,总体平均分会有上升,但考生得高分也不太容易,在主观题上会有一定区分

3、度,关键在于学生平时的训练和能力的培养以及答题的标准度。整张试卷没有偏题、怪题出现,突出了对人类面临的资源、环境与发展问题,人与环境的协调发展等主干知识的考查,但又不乏创新,体现了稳重求变,变中求新的命题思想。总的看来,今年高考试题体现了以下特点:1、 试卷突出了地理空间思维能力和综合分析问题能力的考查,充分体现了以能力立意为主旨的命题思路。从考查目标和要求上看,客观题主要考查了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的能力和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的能力,而主观题四种能力(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的能力、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的能力、描述和阐释地理事物的能力、论证和探究地理问题的能力),在卷面上都有体现,如37.(3)很好的考查

4、了学生的思辨能力即最高能力要求论证和探究地理问题的能力,所以整个试卷对能力的考查覆盖的很全面,凸显了以能力立意的命题思想。延续图像重区域图趋势,全面考查学生的读图析图能力2、 注重学科内容的整体把握,重点考查主干知识 高考命题虽然从“知识立意”转为“能力立意”,重在地理学科思维能力的考查,但是我们要清醒地认识到,能力是以知识作为载体的,离开了地理基础知识,地理学科能力也就无从谈起了。所以,从考查内容上看,试题突出了地理学科主干知识的考查。主干知识是高考的常考点,甚至是必考点,这已成为高考永恒的主旋律。试题把着眼点定位在高考的大方向上,把着力点放在对主干知识的考查上,依据考纲,紧扣教材,重点突出

5、,难点不回避。客观题主要考查了农业生产、河流水文、区域定位及气温影响因素、工业区位及变化、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主观题主要考查了工业区位与工业集聚、气候因素以及地理环境对人类的生产活动的影响;选修部分主要考查了西北甘肃敦煌旅游;北美地震、飓风灾害;上海水资源的保护等学科主干知识,而难度较大的地球运动连续三年没有出现,但并不意味着地球运动会从高考试题中永久消失,只是为了降低难度,稳步推进新课程改革的一种策略,所以这部分内容我们在以后的教学中应该给予足够的重视,不能忽视。试题既考查了地理学科的核心考点,同时做到了覆盖面尽量广,使试题更具有公正性和客观性。这些考点都是地理学科的主干知识,所考查的知识皆

6、为教材的原知识或原知识的深化拓展,是平时训练题的变通创新,基本上是“源于教材”而又“高于教材”。3、延续图像重区域图趋势,全面考查学生的读图析图能力从考题的呈现方式上看,强调图像信息的判读与运用,文综地理部分共出现11个图表,充分体现了地理学科特色,重视区域图、等值线图,全面考查学生的读图、分析、提取信息,运用图表解决问题的能力。例如综合题36题分析凭祥成为我国红木家具加工基地的区位优势和说明与家具生产相关的企业在凭祥集聚的原因。37题分析图示沿海地区气候干旱的原因等,选择题的8-9题对某区域在一定时期内剩余劳动力数量,人均工资的变化分析来考查学生对工业区位变化相关问题的掌握。另外值得一提的是

7、区域定位,区域定位在选择题里难度较大,而非选择题中难度较小,但试题中区域图却有七幅,所以区域定位仍不能忽视。4、难题比例与去年相比有所下降,但试题分布比较分散。选择题1、3、4、5、10题、综合题36题中第(2)与第(3)问、37题中第(1)问、选修题中的第(1)问比较容易,虽然它们考查的知识点很多,综合性也很强,并且有些与社会热点相结合,但设题难度不大,学生只要掌握地理基本原理与分析问题的基本方法应该比较容易作答。这部分试题比重将近50。选择题2、7、8、9题、综合题36题中第(1)问、37题第(2)问以及选修题中的第(2)问属于中等难度试题。它要求学生在解读信息的基础上具有归纳、总结和排除

8、干扰的能力。这部分试题比重为30.选择题6、11题、综合题37题第(3)问难度较大,第6题既要有准确的区域定位、又要考虑地形对气温的影响、尤其是中国冬夏气温分布规律及影响因素;第11题如果等高距没利用好就得不出区间范围,如果瀑布落差72米这个条件没利用上就难以推断到底选B还是C。37题第(3)问是近年来开始主打的一种题型,需要你先判断然后再用一系列的理由去证明你的判断,所以难度较大。这部分试题比重为20.5、试题在变化中求新,凸显时代特点。试题选材关注热点,并以社会现实问题为中心(或切入点),强调理论联系实际,体现新课程理念。如:1、2、3题的农业,近年来的工业化带动城市化并导致耕地减少、粮食

9、产量下降、农村产业结构的调整,可持续发展及对策等问题的考查。在求新方面出现的新词汇,如:选择题8-9中涉及区域经济发展中剩余劳动力和人均工资的变化有关表述,给考生以现场学习和理解的机会。43题地震、飓风自然灾害,44题水资源保护等,即关注社会热点又让学生有了生活的现实感,突出了新课改学有用地理的理念,能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生活问题。另外与前两年相比较,试题的切入和立意紧密的结合近年中学地理教学课改的精神要求,以能力立意、综合考查学生对知识的应用为主。如综合37题以等值线、区域图为切入点,考查气候、农业生产、环境保护等相关知识,要求学生具有较高的学科内知识融合能力,第三问没有标准的答案,属于典型的

10、开放性试题。还有4-5题以图为载体关注某地区的暴雨及河流相关水文特征,36题从广为熟知的红木家具切入,44题饮用水水质的变化等等都体现了重视现实和热点问题,选材新颖,既考查学生地理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又考查学生对现实生活的关注程度。试题较好地体现了新课程理念,考查考生能否综合运用地理学科知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基本素养。6、工业知识所占比重增大;7、标准答案要求放低,学生答出要点即可,不要求答案的系统性,逻辑性,完整性2012年全国高考文综新课标地理试题解析第I卷(选择题 共140分)本卷共35个小题,每小题4分,共14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随着工业化、城市

11、化的飞速发展,耕地不断被挤占,但2004年以来,我国粮食总量仍连续增长。据此完成1-3题。1.近年来,我国粮食总产量连续增长的主要原因是( )来源:学|科|网A.扩大了粮食播种面积 B.加大了农业科技投入C.改进了农田水利设施 D.完善了粮食流通体系2.改革开放以来,下列粮食主要产区在全国商品粮食生产中的地位下降最为显著的是( )A.太湖平原 B.洞庭湖平原 C.汉江平原 D.成都平原3.河南省和黑龙江省都是我国产粮大省。两省相比,黑龙江省粮食商品率高的主要原因是( )A.耕地面积广 B.生产规模大 C.机械化水平高 D.人口较少【答案】1.B 2.A 3.D【解析】1.根据题干的提示“耕地不

12、断被挤占”, 粮食播种面积减少,近年来,我国粮食总产量连续增长的主要原因是加大了农业科技投入、提高粮食单位面积产量,改进了农田水利设施和完善了粮食流通体系对粮食增产影响不大。2. 材料中明确耕地减少的主要原因是工业化、城市化的飞速发展,商品粮生产地位下降最明显的的也就是工业化、城市化发展最快的,改革开放以来,位于长三角地区的太湖平原,工业化、城市化发展速度快,水平较高,大量耕地被占用为建设用地,因而在全国商品粮食生产中的地位下降最为显著。故选择太湖平原。太湖商品粮生产地位下降的了另一个原因是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发展花卉等产值更高的农业类型)。3. 粮食商品率高是指用于交换的粮食比例大,生产者自

13、己消费的少。当总产量一定(两省均是产粮大省),说明在粮食产量上差别不大,那么最大差别就应该在于自身消费。河南省是我国产粮大省同时也是我国人口大省,黑龙江省粮食商品率高的主要原因是地广人稀,人口相对较少。【考点定位】该题组考查中国农业及其不同地区的农业发展特点。图1示意流域水系分布(a)和该流域内一次局地暴雨前后甲,乙两水文站观测到的河流流量变化曲线(b),读图1完成4-5题。4. 此次局地暴雨可能出现在图1a中的( )A. 地 B.地 C. 地 D.地 5. 乙水文站洪峰流量峰值小于甲水文站,主要是因为甲、乙水文站之间( )A.河道淤积 B.河谷变宽 C.湖泊分流 D.湖水补给量减小 【答案】

14、4.D 5.C【解析】4、根据图1b中甲乙两水文站测得流量都有增加且甲测得洪峰流量早于乙水文站,可知这次暴雨带来河流洪峰先经过甲再流经乙水文站,即此次局地暴雨可能出现在图1 a中的地. 5、读图可知,由于甲乙两水文站之间的湖泊对河流的流量进行了分流,从而使得乙水文站洪峰流量峰值小于甲水文站。【考点定位】该题组考查影响河流流量变化的因素读图2,完成6-7题。6.根据图示信息可以推断( )A.1月平均气温甲城市高于乙城市 B.1月平均气温甲城市低于乙城市C.7月平均气温甲城市高于乙城市 D.7月平均气温甲城市低于乙城市7.图中甲、乙两城市分别位于( )A.关中平原,浙闽丘陵 B.江汉平原,山东丘陵

15、 C.汉水谷地,黄淮平原 D.汾河谷地,松嫩平原 【答案】6.A 7.C【解析】6.根据图中河流和铁路分布可知,图铁路沿河流而建,图铁路与河流多处相交,则可知甲城市位于河谷地区,乙城市位于平原上,两城市纬度位置很接近,但甲城市由于秦岭的阻挡,削弱了冬季风。因而1月平均气温甲城市高于乙城市,7月份两城市气温高低不能推断。7、结合上题结论和根据图中经纬度,可知甲城市位于汉水谷地,乙城市位于黄淮平原。【考点定位】该题组考查中国区域地理和气温。主要考查区域定位能力、读图能力和气温影响因素,难度较大,区分度较高。图3表示某区域在一定时期内剩余劳动力数量,人均工资的变化,以及甲、乙两类企业在该区域维持最低经济效益所能支付人均工资的变化,读图3,完成8-9题8.由图3可以推断,该区域( )A.T0年工业基础雄厚 B.T0T1年吸引的工业企业类型最多C.T1T2年经历产业结构调整 D.T2年以后工业生产衰退9.甲、乙两类企业相比( )A.甲类企业在该区域维持发展的时间更长B.甲类企业趋向廉价劳动力区位C.乙类企业进入该区域的时间更早D.乙类企业产品的附加值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营销创新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