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三上语文《古诗三首--饮湖上初晴后雨》公开课教案教学设计【一等奖】-.docx

上传人:夏** 文档编号:552562289 上传时间:2022-11-09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25.4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部编三上语文《古诗三首--饮湖上初晴后雨》公开课教案教学设计【一等奖】-.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部编三上语文《古诗三首--饮湖上初晴后雨》公开课教案教学设计【一等奖】-.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部编三上语文《古诗三首--饮湖上初晴后雨》公开课教案教学设计【一等奖】-.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部编三上语文《古诗三首--饮湖上初晴后雨》公开课教案教学设计【一等奖】-.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部编三上语文《古诗三首--饮湖上初晴后雨》公开课教案教学设计【一等奖】-.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部编三上语文《古诗三首--饮湖上初晴后雨》公开课教案教学设计【一等奖】-.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部编三上语文《古诗三首--饮湖上初晴后雨》公开课教案教学设计【一等奖】-.docx(1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古诗三首 饮湖上初晴后雨本教案为省级小学语文优质课评比一等奖一、教学目标(一)认识“亦”“宜”2个生字,读准多音字“抹”,会写“饮”“初”2个生字。(二)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三)能运用结合注释、联系生活、想象画面等方法,体会“晴”“雨”西湖的美景,想象诗中描写的景色,体会诗人热爱祖国河山的感情。二、教学准备教学课件、田字格板贴,收集有关诗人的资料,了解写诗背景。三、教学过程(一)谈话揭题,印象西湖1.由俗语“上有天堂,下有苏杭”导入,谈对西湖的初印象。2.了解诗人苏轼。现代诗人艾青说,西湖是“月宫里的明镜,不幸失落人间”。在他的眼中,西湖是一面明镜;古代诗人白居易也曾挥笔写下“湖上春

2、来似图画,乱峰围绕水平铺”。在他的眼中,西湖又似一幅图画。诗人苏轼眼中的西湖又是什么呢?(引导学生说说对苏轼的了解)3.揭题解题:走进苏轼笔下的饮湖上初晴后雨。(1)齐读诗题,学写生字“饮”和“初”。(2)再读诗题,说说从诗题中获得了哪些信息。(3)三读题目,引导正确停顿。(4)小结:了解诗题是学习古诗的第一步,苏轼写诗信手拈来,跟大家写日记似的,常常在题目中介绍一些写诗时的背景。(二)交流预学,走近西湖1.自由朗读诗歌。要求:读得字字清楚,句句顺口。有能力的同学试着读出节奏感、韵律感。2.检查反馈。(1)学生提醒读音。(2)着重提醒音近字“亦”“宜”和多音字“抹”。(随机指名朗读古诗)(3)

3、齐读古诗。(4)指导读出节奏。3.提出要求,初识西湖。苏轼经常把通俗的语言非常直接地放入诗中。如“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平白如话,却妙极!写西湖的这首诗也是如此,不难理解。(引导学生通过看注释、问同学逐字琢磨)(1)学生按要求自学。(教师巡视,指导)(2)着重理解“潋滟”。猜猜“潋滟”这个词可能跟什么有关,“水光潋滟”又是什么意思。(3)在诗人的笔下,你看到了一个怎样的西湖?(三)细读诗句,走进西湖1.学习“晴天的西湖水光潋滟的画面”。(1)出示第一句诗,齐读。(板书:晴)(2)回忆生活中看到过的“水光潋滟”的画面。(3)播放水光潋滟的小视频,学生欣赏。(4)出示画面,想象说话。中

4、午,在阳光的照耀下,西湖就像_傍晚,夕阳西下,西湖水面金光闪闪,又像_(5)齐读诗句。晴天西湖水光潋滟的景色是如此之美,难怪苏轼会说(引读)“水光潋滟晴方好”。(6)换词理解“方”,再次有感情地读诗句。2.学习“雨天的西湖山色空蒙的画面”。(1)出示第二句和西湖雨图。(板书:雨)彼时日出此时雨瞧,一场小雨悄然而至。(2)理解“空蒙”。想象自己就是诗人,泛舟湖上,细雨霏霏,眼前的山是什么样的?(朦朦胧胧的,像蒙上了一层轻纱)这就是诗人笔下“空蒙”的感觉。(3)体会置身烟雨朦胧的西湖之上的奇妙感觉,再次入情入境地朗读。(4)理解“亦”。结合三字经“彼虽幼,身已仕;尔幼学,勉而致。有为者,亦若是”和

5、孔子名言“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以及词语“人云亦云”加深理解。3.指导对比朗读:我们也来一次人云亦云让我们用上这个“亦”字,一起来夸夸晴雨西湖。教师:水光美!学生:山色亦美!教师:水光潋滟妙!学生:山色空蒙亦妙!教师:我看,晴是景。学生:我看,雨亦是景。教师:我看,水光潋滟晴方好。学生:我看,山色空蒙雨亦奇。(四)走近西子,情系西湖1.引出西子。晴天的西湖美得恰到好处,雨天的西湖也是妙不可言。西湖给每个人的印象都是不同的,苏轼眼中的西湖又像什么呢?(预设:西子)你是怎么知道的?(出示诗句)2.介绍西子。3.引导学生用一个词来形容西施的美。(1)指名交流。(2)教师补充拓展并朗读积累。面若桃花

6、 风姿绰约 国色天香 天生丽质4.探究比喻之妙。(1)过渡质疑。在艾青眼里西湖像一面镜子,而白居易眼中的西湖则像一幅图画。为什么在苏轼的眼中,西湖就像西子了呢?(引导学生有理有据地猜)预设:理由一:西湖和西子都美。预设:理由二:它们的名字里都有一个“西”。预设:理由三:西子不管淡妆浓抹都相宜,西湖不管晴天和雨天都很美。(2)引导对话,感受用西子比西湖的巧。(3)拓展写话:出示西湖晴雨、四季图。选择一幅钟情的西湖风光,抓住特点,描绘心中的西湖。_(何时,泛舟西湖,我看到(什么样)的西湖,想到了(什么样)的西施。(4)小结:西湖无论何时,都是好的、奇的、美的、妙的、神的,就像怎么打扮都漂亮的西子。

7、(引读:“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5)出示后人评价语,感悟苏轼比喻之妙。(出示:“道尽西湖好处”“除却淡妆浓抹句,更将何语比西湖?”)(五)回归课题,醉心西湖1.这首诗诗人仅仅是在赞美西子吗?2.创设情境,三读古诗。写下这首诗一年半后,诗人被迫离开杭州,临行前,他凝望着西子湖,依依不舍地吟诵道(女生读古诗)一别就是十六年,十六年中西子湖一次又一次地出现在诗人的梦境中,无数个不眠的夜晚他遥望着西子湖的方向,饱含深情地吟诵道(男生读古诗)十六年后,当苏轼终于重返杭州,他迫不及待地来到西子湖畔,激动地吟诵道(全体齐读古诗)3.回归课题,深化主题。题目中的“饮”,诗人饮的仅仅是美酒吗?饮的

8、还有(学生答)美景。是呀,喝着杯中美酒,赏着无边美景,他醉了。他醉,不仅仅是因为这杯中酒,更因为他的心醉了沉醉在西子湖的无限美景里。4.播放中国唱诗班的饮湖上初晴后雨。附板书:饮湖上初晴后雨晴 雨西湖 西子西子湖古诗三首 赠刘景文本教案为省级小学语文优质课评比一等奖一、教学目标(一)能正确认读“赠”“刘”等8个生字,并能正确书写“赠”“刘”等7个生字。(二)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赠刘景文,且能背诵。(三)能运用多种方法理解难懂的词意,大致理解赠刘景文的意思。二、教学准备学生查阅资料,教师准备相关图片、黑板贴。三、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揭示诗题1.介绍诗人,揭示课题。2.指导书写生字“赠”

9、和“刘”。(教师示范,边写边提示学生书写要点)3.解析课题,提出问题。(1)齐读课题。(2)读了课题,你知道了什么?(预设:这首诗是送给刘景文的。适时提示学生“赠”就是“送”,可以组词“赠送”)(3)学生根据题目质疑。(预设:这首诗是谁送给刘景文的?为什么要送这首诗?)4.简介作者,了解生平。(出示苏轼简介,重点关注苏轼所处的朝代和他取得的文学成就)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北宋文学家、书法家、画家,“唐宋八大家”之一,代表作有饮湖上初晴后雨惠崇春江晚景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等。(二)初读古诗,指导朗读1.初读古诗,读准字音。出示初读要求:自由朗读古诗,读正确,读通顺。2.指导正确朗读古诗。(1)

10、指名读生字,随机正音,关注后鼻音的生字。(2)在学生读正确的基础上,结合学生的朗读,随机指导读好停顿,并让学生在诗中画出停顿。(如果学生在读的过程中有困难,老师适时范读)(3)指名读古诗,适时评价。(评价内容:正确流利,声音响亮,注意停顿,富有韵律感等)(4)齐读古诗。(三)整体感知,理解诗意1.结合具体诗句,判断诗歌所描写的季节。指名回答这首诗描写的是哪个季节,并说说是从哪些地方发现的,引导学生关注诗的第一、二句。2.结合图片,借助注释,理解“荷尽”和“擎雨盖”。(1)(出示“荷花盛开”和“荷叶衰败”两幅图,进行对比)第一句诗对应的是哪一幅图里的景象,从哪里可以知道?理解“荷尽”。(板书:结

11、合图片)再读诗句,理解“擎”的意思。(板书:借助注释)三读诗句,理解“氅雨盖”的意思。结合学过的课文荷叶圆圆。出示句子:小鱼儿说:“荷叶是我的凉伞。”小鱼儿在荷叶下笑嘻嘻地游来游去,捧起一朵朵很美很美的水花。说说荷叶像什么,能用来做什么。(理解“擎雨盖”就是指荷叶)过渡语:虽然荷花已经凋谢,荷叶也已经枯萎,但是残菊还在傲霜斗寒。(2)对比“已无”和“犹有”,突出菊花傲霜斗寒的形象,在读中理解诗句。出示第一、二句诗,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读出画面感。说说苏轼是想送给刘景文什么。(预设:勉励)3.理解“橙黄橘绿”。(1)秋天的景色真是美不胜收啊!你们见过哪些秋天的美景?(出示几幅秋景图)你们瞧,瞧

12、这金桂飘香,瞧这层林尽染,瞧这果实累累!秋天所有的景色,都能用诗中的一个词语来概括,那就是“橙黄橘绿”。(配图展示)除了借助注释、结合图片,我们还可以通过联系生活、想象画面的方法来理解词语。(板书:联系生活想象画面)(2)在诗人看来,秋天是生机勃勃的,一年中最美好的时节,莫过于橙黄橘绿的秋天了。(配图出示全诗)想象画面,有感情地齐读古诗。(四)了解背景,感悟诗情1.讲故事。苏轼为什么要写这样一首诗送给刘景文呢?想不想听老师讲故事?(讲故事:当时刘景文已经50多岁了,却还没有受到朝廷的重用,所以他整日闷闷不乐;苏轼就写了这首诗用来勉励刘景文,希望他能珍惜美好的时光,不要意志消沉。)过渡语:听完了

13、故事,相信大家对这首古诗一定有了更深的理解;请四人小组进行交流。2.小组交流,说说诗意。出示要求。(1)结合课堂上学到的理解词语的方法,用自己的话说说整首诗的意思。(2)想一想,古诗题目是赠刘景文,苏轼是想送给好友刘景文什么呢?(3)小组汇报交流结果。(根据学生的回答,适时板书:勉励)3.小结学法,再读古诗。(1)通过借助注释、结合图片、联系生活、想象画面等多种方法,理解难懂的词语,理解诗意。(2)再次有感情地齐读古诗。4.尝试背诵,及时评价。出示挑战背诵规则,指名背诵,及时评价。第一关,看关键词背诵;第二关,看相关图片背诵;第三关,配乐背诵。(五)学习生字,书写指导1.出示“橙”和“残”,学生自主进行观察,找出两个字的共同点。(复习左右结构的书写要点)2.教师范写,边写边提示关键笔画,学生书空,学生练写。3.出示相应的评价标准。(书写正确,左窄右宽,关键笔画位置正确)4.学生根据评价标准进行自评、订正。附板书:赠刘景文借助注释勉励结合图片联系生活想象画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研究报告 > 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