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山东省泰安市中考部编人教语文试题及参考答案解析及答案

上传人:工**** 文档编号:552560544 上传时间:2024-01-31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25.8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1年山东省泰安市中考部编人教语文试题及参考答案解析及答案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2021年山东省泰安市中考部编人教语文试题及参考答案解析及答案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2021年山东省泰安市中考部编人教语文试题及参考答案解析及答案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2021年山东省泰安市中考部编人教语文试题及参考答案解析及答案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2021年山东省泰安市中考部编人教语文试题及参考答案解析及答案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21年山东省泰安市中考部编人教语文试题及参考答案解析及答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1年山东省泰安市中考部编人教语文试题及参考答案解析及答案(1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21年山东省泰安市中考部编人教语文试题及参考答案解析及答案 山东省泰安市2021年中考语文试题 第卷(选择题,共48分) 一、(18分,每小题3分) 1下列各句中加点字的字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大自然雕(dio)刻的奇峰、怪石、瀑布,豢(jun)养的飞禽、走兽、小虫和几千年来农人为后代种植的大树,于他无用,都等于没有看见。 B鸟儿将窠巢安在繁花嫩(ni)叶当中,高兴起来了,呼朋引伴地卖弄清脆的喉咙,唱出宛转的曲子,与轻风流水应和(h)着。 C这是某种令人惊骇(hi)而不知名的杰作,在不可名状的晨曦中依稀可见,宛如在欧洲文明的地平线上瞥(pi)见的亚洲文明的剪影。 D那朵红莲,被那繁密

2、的雨点,打得左右攲(j)斜。在无遮蔽(b)的天空之下,我不敢下阶去,也无法可想。 2下列各句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读书费时过多易惰,文采藻饰太盛则娇,全凭条文断事乃学究故态。 B国家公祭日之长鸣警钟震聋发聩,那些装睡梦游的罪恶灵魂无处遁形。 C这三种感情就像飓风一样,在深深的苦海上,肆意地把我吹来吹去,吹到频临绝望的边缘。 D小城镇的文庙十有八九坍塌破败,只剩下断壁残垣,埋没于蓬蒿荆棘之中,成为鸟兽栖聚之地。 3下列各句中加的成语运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A假使语言文字能够完全传达情意,假使笔之于书的和存之于心的半斤八两,丝毫不爽,这是不是文学上所应希求的一件事? B他们怏怏不乐地在阿蒙森的

3、胜利旗帜旁边插上英国国旗一面姗姗来迟的“联合王国的国旗”。 C对于叔叔回国这桩十拿九稳的事,大家还拟定了上千种计划,甚至计划到要用这位叔叔的钱置一所别墅。 D阳光使这位身披白色披风的巨人变化多端:融雪处裸露出大山黧黑的骨骼,有如刀削一般,棱角与层次毕现,富有雕塑感。 4下列各句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中国哲学自始就关注人,其体系中的学以成人,不仅是成就全面发展的人格,更多的是成就一种技艺。 B全唐诗作为一本唐诗合集,编校于清代康熙年间,收录了约二千二百余名诗人的四万八千九百余首诗作。 C研制团队采用了主动悬架设计并开展了内场下陷脱困,通过主动悬架构型的变化,实现了“祝融号”的抬轮和蠕动。 D

4、从面对现实、面向未来的层面出发,中美双方确认了各自政府的优先事项、彼此的红线及可能的合作领域。 5下列各句中标点符号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 A赫耳墨斯和雕像者选自伊索寓言(人民文学出版社1981年版)。 B古语说得好,“如释重负”;俗话亦说的是,“心上一块石头落了地”。 C当时我并不想到他们为什么年年要演戏?现在想,那或者是春赛,是社戏了。 D“快来呀!”杰里冲着我大喊他是我最好的朋友,“就因为你过去生病,所以就要当胆小鬼?这没道理。” 6下列对有关文化知识和文学常识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 A西游记是中国古典文学中最富有想象力的作品之一。小说以孙悟空降妖除魔为主线,讲述了许多情节曲折、扣人

5、心弦的故事。 B望岳中的“齐鲁青未了”描绘了泰山横跨齐鲁,青色的峰峦连绵不断的景象。齐鲁,春秋时的两个诸侯国,泰山以南为齐国,泰山以北为鲁国。 C红星照耀中国,又名西行漫记,是忠实描绘中国红色区域的第一本著作,1937年在伦敦首次出版。该书作者是美国记者埃德加∙斯诺。 D剧本,是戏剧演出的文本依据,主要由剧中人物的对话、旁白、独白和舞台说明组成。其中,舞台说明是剧作者根据排练需要,提供给导演的说明性文字。 二、(12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中国画不强调“光”,这并非不科学,而是注重表现长期观察的结果。拿画松树来说,以中国画家看来,如没有特殊的时间要求(如朝

6、霞暮霭等),早晨8点钟或中午12点,都不是重要的。重要的是表现松树的精神实质。(1)像五代画家荆浩在太行山上描写松树,朝朝暮暮长期观察,画松“凡数万本,始得其真”。(a)过去见一位作者出外写生,两个礼拜就画了一百多张,这当然只能浮光掠影,不可能深刻认识对象,更不可能创造意境。如果一位画家真正力求表现对象的精神实质,那么一棵树,就可以唱一出重头戏。记得苏州有四棵古老的柏树,名叫“清”“奇”“古”“怪”,经历过风暴、雷击,有一棵大树已横倒在地下,像一条巨龙似的,但是枝叶茂盛,生命力强,使人感觉很年轻的样子。经过两千多年,不断与自然搏斗,古老的枝干坚如铁石,而又重生出千枝万叶,使人感觉到它的气势和宇

7、宙的力量。(b)一棵树、一座山,观其精神实质,经过画家思想感情的夸张渲染,意境会更鲜明;木然地画画,是画不出好画的。每一处风景都有其各自不同的特色,如同人的性格差异一样。(2)四川人说:“峨嵋天下秀,夔门天下险,剑阁天下雄,青城天下幽。”这话是有道理的。我们看颐和园风景,则是富丽堂皇,给人金碧辉煌的印象。(c)一个山水画家,对所描绘的景物,一定要有强烈、真挚、朴素的感情,说假话不行。(d)有的画家,没有深刻感受,没有表现自己亲身感受的强烈欲望,总是重复别人的,就谈不到意境的独创性。 肯定地说,画画要有意境,否则力量无处使,但是有了意境不够,还要有意匠;为了传达思。想感情,要千方百计想办法。意匠

8、即表现方法、表现手段的设计,简单地说,就是加工手段。齐白石有一章“老齐手段”,说明他的画是很讲究意匠的。(3) 意境和意匠是山水画的两个关键,有了意境,没有意匠,意境也就落了空。杜甫说“意匠惨淡经营中”,又说“语不惊人死不休”。(4)诗人、画家为了把自己的感受传达给别人,一定要苦心经营意匠,才能找到打动人心的艺术语言。 7选文第一段围绕“意境”展开论述,下列内容没有论述到的一项是( ) A意境的创造B意境的鲜明C意境的演变D意境的独创 8“写恋爱故事,就不一定非把隔壁卖豆腐的王二也写上去;画虾,可以一笔水都不画,能表现出水的感受就行。”如果把这句话放在选文中,最恰当的一处是( ) A(1)处B

9、(2)处C(3)处D(4)处 9下列对选文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中国画的独特之处在于注重表现长期观察的结果,强调表现事物的精神实质。 B选文写到不同风景有不同的特色,意在说明不同风景会带给人不同的印象和感受。 C齐白石有一印章“老齐手段”,说明他的画是很讲究意境的。 D如果没有意匠,诗人和画家就找不到打动人心的艺术语言。 10选文中四处画线的句子,能给我们写作以启示,对此理解不准确的一项是( ) A(a):不停地写作,不断地表现,才能把握写作对象的精神实质。 B(b):把握事物的精神实质,融人自己的情感和感受,才能写出好文章。 C(c):有了强烈、真挚、朴素的感情,才能有深刻全面的认识,

10、才能打动人。 D(d):总是重复别人说过的话,写出来的文章一定没有个性和独创性。 三、(12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河中石兽 沧州南一寺临河干,山门圮于河,二石兽并沉焉。阅十余岁,僧募金重修,求二石兽于水中,竟不可得,以为顺流下矣。棹数小舟,曳铁钯,寻十余里无迹。 一讲学家设帐寺中,闻之笑曰:“尔辈不能究物理。是非木杮,岂能为暴涨携之去?乃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湮于沙上,渐沉渐深耳。沿河求之,不亦颠乎?”众服为确论。 一老河兵闻之,又笑曰:“凡河中失石,当求之于上流。盖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水不能冲石,其反激之力,必于石下迎水处啮沙为坎穴。渐激渐深,至之半,石必倒掷坎穴中

11、。如是再啮,石又再转。转转不已,遂反溯流逆上矣。求之下流,固颠;求之地中,不更颠乎?”如其言,果得于数里外。然则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据理臆断欤? 11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阅十余岁。 阅:经过 B求之下流,固颠。 固:坚固 C求之地中,不更颠乎? 颠:颠倒 D如其言,果得于数里外。 如:依照 12下列句子补写出的省略成分错误的一项是( ) A(僧)以为顺流下矣。B(坎穴)渐激渐深。 C如是再啮(石兽),石又再转。D求之(于)下流。 13下列对选文的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 A寺僧“求二石兽于水中”而未得,是因其未深思熟虑而盲目行动。 B“物理”只能被讲学

12、家掌握,所以讲学家有了嘲笑别人的资本。 C讲学家认为石兽“湮于沙上”,是因为他空谈事理,“据理臆断”。 D选文第三段连用两个“必”字,写出老河兵富有经验且自信。 14下列对选文的赏析错误的一项是( ) A选文四处问句皆为反问句,加重了语气,引发了思考。 B选文语言平易,简洁生动,善在叙述中制造波澜,平而不板,寓意于事。 C选文末句运用了议论的表达方式,表明了作者的观点。 D选文详写老河兵的推断,说明他抓住了水性的特点才作出了正确判断。 四、(6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宋诗,完成下面小题。 过零丁洋 文天祥 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 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惶恐滩头说惶恐,

13、零丁洋里叹零丁。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15对这首诗的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诗人开篇回顾了个人身世和自己的抗元斗争经历,以星光的暗淡寥落暗示个人心境的凄凉落寞。 B颔联使用比喻,形象地说南宋国势衰微如风中柳絮,个人一生坎坷如雨中浮萍,抒写了国破家亡的悲哀。 C颈联巧借两个地名,语意双关,既表明作者被俘所经之地,又渲染了形势的险恶和境况的危苦。 D整首诗构思巧妙,寓意深刻,情味十足,是诗人用鲜血和生命谱写的理想人生赞歌,读来令人荡气回肠。 16对这首诗尾联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 A尾联是剖心明志之言,集中体现了诗人忠贞不屈的爱国精神。 B尾联中“汗青”代指史册,含蓄表达出诗人舍生取义的坚定信念。 C尾联情感由悲而壮,语调由郁而扬,抒发了诗人为国捐躯的豪情。 D尾联中诗人决心向死,不惜此身,展现出大义凛然的民族气节。 第卷(表述题,共102分) 五、(17分) 17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的空缺部分。(7分) (1)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_。(孟子三章) (2)_,若出其里。(曹操观沧海) (3)万里赴戎机,_。(木兰诗) (4)_,归雁入胡天。(王维使至塞上) (5)角声满天秋色里,_。(李贺雁门太守行) (6)_,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范仲淹岳阳楼记) (7)了却君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初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