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氏之子第1课时

上传人:M****1 文档编号:552560536 上传时间:2022-10-08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55.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杨氏之子第1课时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杨氏之子第1课时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杨氏之子第1课时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杨氏之子第1课时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杨氏之子第1课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杨氏之子第1课时(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年 级五年级科目(册)下册语文授课人课 题10 杨氏之子单元第三单元教学目标1.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2.学习本课生字新词。参考注释,理解句子的意思,体会杨氏之子的聪颖机智。教学重点参考注释,理解句子的意思,体会杨氏之子的聪颖机智教学难点参考注释,理解句子的意思,体会杨氏之子的聪颖机智课时划分1课时第 一 课 时课 题10 杨氏之子课型新授课教学目标1.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2.学习本课生字新词。参考注释,理解句子的意思,体会杨氏之子的聪颖机智。教学重点参考注释,理解句子的意思,体会杨氏之子的聪颖机智教学难点参考注释,理解句子的意思,体会杨氏之子的聪颖机智教学准备课件教 学 过 程教学

2、环节及用时教 师 行 为学 生 行 为设计意图一、故事导入,感受幽默教师行为 3 分钟学生行为 2分钟一、故事导入,感受幽默师:我们每天都在用语言进行交流,精练得当的语言,能使我们有效地与人勾通,机智巧妙的语言,能帮助我们摆脱可能出现的尴尬局面,幽默风趣的语言,能愉悦我们的身心,活跃我们的生活。有这么一个故事,大家想听吗?(教师绘声绘色讲述)古时候,梁国杨家有个孩子,才九岁,很聪明。孔君平去拜见他的父亲,他父亲不在,就把孩子叫出来。杨家孩子为他摆设了果品,果品中有杨梅。孔君平指着杨梅让杨家孩子看,说:“这是你家的水果。”杨家孩子马上回答说:“从来没有听说孔雀是您家的家禽。”同学们,你对故事中两

3、个人说的话有什么感受?反馈:学生的回答。感受幽默。激发兴趣。二、初读课文,读懂大意教师行为 3 分钟学生行为 1 2分钟1.导语:今天,我们一起来这个故事。如果把刚才老师讲的原原本本写下来,就是白话文。我们现代人写的文章,用白话,叫白话文,这么多年来我们学习的课文除了古诗外,也都是白话文。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课文,是古人写的,古人写的文章,用的是文言,叫文言文。刚才老师讲的故事,如果用文言写下来,会是什么样子呢?请大家打开课本第10课杨氏之子(板书)。听情景动画。2.自由朗读课文,读准生字的音,读通句子。3.指名朗读课文。(1)着重强调以下字的读音:惠 曰 禽 诣(2)引导学生读准停顿:梁国/杨氏

4、之子/九岁,甚/聪慧。孔君平/诣其父,父/不在,乃/呼儿出。为/设果,果/有杨梅。孔/指以/示儿曰:“此是/君家/果。”儿/应声答曰:“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4.参考注释,自学课文。要求:将注释中重点词语的解释再次批注在文中,据此理解句子的意思。5.让学生就不理解的字词提出问题。让学生通过同学之间的讨论自己获取答案,如果学生能够作出回答,教师则应追问学生是怎么知道的。学生无法回答,教师可以适当点拨提示,让学生明白字词义。有些字词义可以与学生熟知的成语熟语等相联系,以加深理解,如,“此”可以与“原来如此”联系;“闻”可以与“百闻不如一见”联系。6.指名说说每个句子的意思。1 听情景动画,自

5、由朗读课文,读准生字的音,读通句子。2 个别朗读课文。3 参考注释,自学课文。4 就不理解的字词提出问题。5 学生通过同学之间的讨论自己获取答案6 说每个句子的意思。使学生在读中感知,在读中感悟,熟读成诵,从而丰富语文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三、讨论交流,领悟幽默教师行为 2 分钟学生行为 11分钟三、讨论交流,领悟幽默1.这个故事最精彩、最吸引人的是什么?2.你喜欢孔君平说的话,还是喜欢杨氏之子说的话?为什么?板书: 杨氏之子 杨梅孔君平 孔雀(“杨梅”是一种水果,其中的“杨”与姓杨的“杨”没有关系。孔君平故意将它们联系起来,开玩笑地说:“这是你家的水果。”这样说话,因为没有道理而显得风趣

6、幽默,也非常亲切。杨氏的儿子,用“从来没有听说孔雀是您家的家禽”来应答,妙趣横生。幽默风趣的一说一答,使见面的场面非常轻松愉快。杨氏之子只有九岁,却能迅速领会孔君平表达的内容和技巧,显示出他的聪明机智和应对能力。)讨论交流讨论交流学习其结构、语言及写法,体会作者所表达的情感四、延伸拓展教师行为 1分钟学生行为 4分钟生活中不乏精妙的语言,你听说过类似的故事吗?(学生交流学生交流文本与实际相结合深化主题五朗读全文教师行为 半 分钟学生行为4分钟请同学们朗读全文朗读全文作 业 布 置板 书 设 计1.背诵课文。2.搜集幽默故事、古今笑话,想想它们在语言上有哪些特点。杨氏之子 杨梅孔君平 孔雀教 后 反 思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工作计划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