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家庄市2020版七年级下学期期中语文试题(I)卷

上传人:鲁** 文档编号:552558900 上传时间:2023-01-11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6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石家庄市2020版七年级下学期期中语文试题(I)卷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石家庄市2020版七年级下学期期中语文试题(I)卷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石家庄市2020版七年级下学期期中语文试题(I)卷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石家庄市2020版七年级下学期期中语文试题(I)卷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石家庄市2020版七年级下学期期中语文试题(I)卷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石家庄市2020版七年级下学期期中语文试题(I)卷》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石家庄市2020版七年级下学期期中语文试题(I)卷(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石家庄市2020版七年级下学期期中语文试题(I)卷姓名:_ 班级:_ 成绩:_一、选择题1 .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一项是( )A周处选自南宋刘义庆编撰的世说新语。B“净”是中国戏剧的角色类型之一,指的是在戏剧中幽默、滑稽的喜剧人物。C批注是常用的读书方法,分为“注释”“翻译”和“批语”。D伤仲永的作者王安石是北宋著名的文学家、政治家。2 . 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最是晴艳的下午,八仙岭下,一艘白色渡轮,整个吐露港平铺着千顷的碧蓝,就为了。起风的日子,海吹成了千亩蓝田,无数的百合此开彼落。到了夜深,远远近近,零零落落的灯全睡去,永恒的鼾息,撼人的节奏摇动我的心潮

2、。反衬那一影耀眼的洁白 所有的山影黑沉沉都睡去迎着酣美的斜阳悠悠向大埔驶去 只留下一阵阵的潮声起伏ABCD3 . 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狂澜屏障山巅慷慨淋漓B溯气懊悔赚钱目不窥园C策勋怪诞田垄历尽心血D污哕默契祈祷深恶痛绝4 . 下列词语中加横线的字每组读音都相同的一项是A肖像惟妙惟肖咀嚼味同嚼蜡拙见相形见绌B星斗气冲斗牛沉湎勉为其难簇新一蹴而就C稽首遍稽群籍涟漪倚马可待骸骨骇人听闻D屏障屏气凝神取缔根深蒂固峥嵘铮铮铁骨二、现代文阅读阅读下文,完成后面小题乡村听风梁永刚在乡间行走,踟蹰的脚步,一次次被风指引。恰好,穿村而过。风过村庄,泥土、老井、草木与池塘,一切寻常的乡村事物,便

3、多了几分灵动和诗意。四合的暮云,张开臂膀将村庄拥入怀中,于是,一天又接近了尾声。炊烟袅袅升起,弥漫着诱人的饭香。一道残阳,把最后的光束照射在村后浓黛的山顶,金色遍地。被晚风轻抚的炊烟,远远看去,像极了一幅遒劲有力的“狂草”,虚实搭配,韵味无穷。在乡村,农人熟稔风的秉性,风什么时候来,什么时候走,农人能听到,也能看到。在打麦场上,等风扬场是常有的事儿。焦急等待中,忽见一人指着杨树梢兴奋地喊:“树梢动了,开始干活。”树梢是风与农人对话的一种方式,万物有灵,树比人更敏感,更懂风的心思。风从打麦场上吹过,用手温柔地摩挲着一地的金黄,满心欢喜地带走了麦堆里的尘土和麦糠。有风吹过,村庄便热闹起来。黄昏时分

4、,通往村庄的小道上,脚步声一阵紧似一阵,被田野拥抱过、与庄稼亲吻过、让溪水洗涤过的风,携带着泥土的芬芳扑面而来。母亲唤儿吃饭的声音,开始萦绕在村庄上空,轻盈细碎的风,便跟在孩子们的身后,悄悄地帮他们掸掉衣衫上的尘土和草屑,拂去脸上的汗珠和泥水。风也有顽皮的一面,看到戴着草帽的农人在田间锄草,也会偷偷溜到农人背后,冷不丁将草帽掀翻在地,看着农人弯腰慌忙追赶草帽而笑个不停。百无聊赖的时候,风一次次去农人家中串门,如故人般无拘无束。看见院落里落叶遍地,风便将其归拢成一堆;看见家中无人院门却敞开着,风用力一推,门“啪”的一声合住了。待到夜色沉沉,月色溶溶,劳累了一天的村庄酣然睡去,风也在万籁俱寂中,变

5、得蹑手蹑脚,唯恐惊扰了一村庄的月光。无人陪伴,风也开始有些疲倦了,眼神迷离地打量着每一户人家、每一座房子。斑驳的树影,朦胧的月色,让眼前的一切看上去影影绰绰,如一幅写意画。偶有农人晚归,窄窄小巷中,便会传出零星的犬吠。风伸个懒腰,打个哈欠,一抬手将这声响拉得老长。犬吠和风声,这对配合默契的搭档,忠诚地守护着静谧的村庄。农人们常说,庄户人家缺啥也不能缺风,要是没了风,日子就寡淡无味。风是农家院落的命脉,也是万物生长的养料。老家一带,乡村民居有一个显著的特色比邻而建的两处房屋之间,会留有一尺左右的间隙,人们称之为“风道”,顾名思义,就是专门为风留的过道。窄窄风道,人侧着身子也过不去,风却可以于其间

6、自由穿行。在城市小区里,负责园林绿化的物业人员,曾经煞费苦心地在楼间的狭窄空地上种下树木,施肥、浇水、打药,几年过去了,成活的寥寥无几。一次,父亲进城。送父亲走时路过那片冷清的空地,我问父亲:为什么这块地树木栽种不活,是土质问题,还是缺少什么肥料?父亲背着手来回转悠了一圈,回答道:啥也不缺,就是缺风。的确,在高楼的层层包裹下,能有这么一小片泥土已属难得,密不透风的空间里,哪儿还有风的穿插立足之地呀!一株得风的树木,就像被母亲充盈乳汁喂养的婴儿,不愁长不大。春风来了摇一摇,夏风来了晃一晃,每摇晃一次,草木的根系就往土里钻一点儿,钻来钻去,一株草木就在风中长出了尊严,挺起了胸膛。一株草可以是故乡,

7、一粒麦可以是故乡,一抔黄土也可以是故乡,哪怕是飘过村庄上空的一缕风,都沾满了故乡的味道。在游子的心里,风是故乡最生动的意象,也是精神的向往和归宿。当浪迹天涯的游子经历了舟车劳顿,终于站在故乡的村口时,第一个上前迎接的便是风。荣耀也好,落魄也罢,风不在乎,也不计较,用古老淳朴的厚道和热情,帮每位归乡的人拂去满脸的风尘与心底的忧伤。归乡者无须言语,心有灵犀的风便会带你走街串巷,找寻一度失落的记忆和久违的亲人。其实,风一年四季都在村口等着远行的人呢,它的心里明镜一般,从村庄走出去的人,有一天累了、烦了,就会被村庄拉回来。风,比人更了解自己的村庄。乡村听风,一遍遍默念着故乡的恩泽与深情5 . 第段写出

8、了乡村的风的什么特点?请结合有关句子进行分析。6 . 请从文章中找出最能概括第段内容的句子。7 . 结合语境,根据括号里的要求赏析下列语句。(1)被晚风轻抚的炊烟,远远看去,像极了一幅遒劲有力的“狂草”,虚实搭配,韵味无穷。(怎样理解“虚实搭配”?)(2)风从打麦场上吹过,用手温柔地摩挲着一地的金黄,满心欢喜地带走了麦堆里的尘土和麦糠。(从修辞角度)8 . 作者通过“乡村听风”,抒发了怎样的思想感情?阅读阿慧的炸豆,完成小题。天上是金黄的太阳,地上是金黄的豆田。数千亩黄豆在豫东平原成熟,没有遮拦的那种黄,每一片豆叶都似纯金的。露水一夜间打落金片似的豆叶,豆叶就在豆棵下打了卷、褪了色。那叶面的金

9、色被太阳光收了,凝固在豆荚里,黄豆就黄得耀眼了。农人们在豆地南头儿占好自己的田垄,就像运动员占好自己的跑道,人和镰刀都酝酿着黏稠的梦。掉光了叶子的豆棵、豆荚如紧密的鞭炮,从头坠到根,蓄意沉甸甸地爆裂。镰刀反射太阳的光芒,豆棵在农人的脚边齐齐倒下。割掉豆棵的田地,灰秃秃一片平坦。两个女娃从村子走进田地,黄衣的是姐姐,红衣的是妹妹,慵懒的土地就有了色彩和灵动。姐妹俩一进豆地就低头寻找,找到一粒黄豆就放进搪瓷茶缸,叮当响了一声,叮当又响一声,小姐俩在豆的音乐里喜悦。黄豆吸饱了晨露和潮湿的地气,胖胖地躺在那里,乖得如睡着的小娃娃。小姐妹爱惜地把它们捡起,粒粒裹带女娃的牵挂。奶奶患了严重的眼疾,眼睛红肿

10、成一条细缝。夜夜枕边有炸豆的声响,奶奶似闻到黄豆的醇香。奶奶说:“有碗豆芽汤喝,该多好啊!”可是,豆还没有脱粒归仓。小姐俩就端起茶缸来到豆地,眼见各自茶缸里的豆粒,像太阳一样越升越高。突然,小妹锐利地一声尖叫,茶缸咚地掉在地上,豆粒惊恐地蹦跳,纷纷逃入草叶。一条蛇盘成腐败豆叶的颜色,小妹懵懂地扒醒它幽暗的梦。那蛇迅速伸展阴冷的身子,曲曲弯弯去追红衣小妹。小妹惊梦般逃向地头,那里有棵高 大的苦楝树。小姐姐扭头发现小妹的危险,她大叫着追蛇。蛇昂起尖脑袋,麻花着软身子,追逐妹妹,小妹惊叫得不成样子,田野的空气忍不住战栗。小姐姐举起茶缸砸向蛇头,蛇疼得一抽,辨不清方向,冲向路边水沟。小姐妹背靠苦楝树,

11、小脸儿如苦楝果般白白黄黄。镰刀割去粗硬的豆棵,留下钉子似的斜尖儿。斜尖穿透小姐妹单薄的布鞋底,扎破她们白嫩的脚板。麻麻扎扎的细小伤口渗着丝丝鲜红的血。小姐姐把树下的尘土,拢起一个温软的小丘,姐妹俩的伤脚埋进面粉似的细土。带着太阳温度的细土暖洋洋地抚慰了伤痛,小妹的泪水,在柔嫩的小脸上,渐渐干成两道白印。小姐姐蹒跚地找到搪瓷茶缸,沿着蛇追赶的布满豆茬的路,她把散落的黄豆重新拾进茶缸。姐妹俩回家的脚步歪歪扭扭。拾来的豆粒,被小姐俩放进黑瓦盆,倒上清水,蒙上毛巾,她们像大人一样端坐,等待豆的长大。夜晚,姐俩坐在眼疾奶奶的床边,更像两个大人了,她们在黄豆成熟的季节里长大。瓦盆里的豆发了牙,一根根白嫩嫩

12、的豆芽,顶着黄澄澄的大脑袋,咧嘴朝小姐俩憨笑。那天,奶奶喝了三碗乳白、滚烫的豆芽汤,舒坦坦地睡了一天又一夜。醒来时,奶奶红肿的双眼消了不少肿,模糊的血丝消退了。眼清目明的奶奶,掀开盖着白毛巾的瓦盆,豆芽又长胖长高了。只是有些奇怪,有些豆芽,头上顶着透明的小白帽,有些呢,却戴着油亮亮的小绿帽。小妹在黄豆芽瓦盆里,悄悄撒了一小把绿豆,那豆芽就黄黄绿绿的了。(注)炸豆:指豆类作物成熟时,豆荚自行爆裂。豆棵:指豆类作物的秸秆。9 . 根据小说内容,说说小姐妹俩在割掉豆棵的田地里捡豆遇到了哪些危险以及解决的办法。10 . 结合语境,品味下列语句,回答括号中的问题。 农人们在豆地南头儿占好自己的田垄,就像

13、运动员占好自己的跑道,人和镰刀都酝酿着黏稠的梦。(说说加点词语的含义) 黄豆吸饱了晨露和潮湿的地气,胖胖地躺在那里,乖得如睡着的小娃娃。(请从修辞手法的角度品析句子的妙处)11 . 小姐妹“在黄豆成熟的季节里长大”,联系全文,说说她们的“长大”具体体现在哪些方面。12 . 阅读链接材料,结合本文回答问题。(链接材料1)我们也都跳上岸。阿发一面跳,一面说道,“且慢,让我来看一看罢,”他于是往来的摸了一回,直起身来说道,“偷我们的罢,我们的大得多呢。”一声答应,大家便散开在阿发家的豆田里,各摘了一大捧,抛入船舱中。双喜以为再多偷,倘给阿发的娘知道是要哭骂的,于是各人便到六一公公的田里又各偷了一大捧

14、。(链接材料2)母亲叫闰土坐,他迟疑了一回,终于就了坐,将长烟管靠在桌旁,递过纸包来,说:“冬天没有什么东西了。这一点干青豆倒是自家晒在那里的,请老爷”问题:三篇文章都写到了“豆子”,请问各自寄寓了什么感情。三、对比阅读阅读下面选文,完成下面小题。(甲)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选自醉翁亭记)(乙)孟子见梁惠王,王立于沼上,顾鸿雁麋鹿,曰:“贤者亦乐此乎?”孟子对曰:“贤者乐此,不贤者虽有此,不乐也。诗云:经始灵台,经之营之。庶民攻之,不日成之。王在灵囿,幽鹿濯濯,白鸟鹤鹤。王在灵沼,於轫鱼跃。文王以民力为台为沼,而民欢乐之,谓其台曰灵台,谓其沼曰灵沼,乐其有麋鹿鱼鳖。古之人与民偕乐,故能乐也。汤誓曰:时日害丧?予及女偕亡!民欲与之偕亡,虽有台池鸟兽,岂能独乐哉?”(选自孟子梁惠王上,有删改)(注释)经始:开始建造攻:建造王:指周文王姬昌于初鱼跃:满池塘的鱼在跳跃汤誓:尚书中的一篇,记载商汤讨伐暴君夏王桀的誓词。传说夏桀曾自比太阳,说太阳灭亡他才灭亡。此章所引是百姓沮咒夏桀的话。时日害丧:这太阳什么时候灭亡。13 . 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1)树林阴翳 _(2)太守谓谁_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初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