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州市高二上学期语文期中考试试卷B卷(考试)

上传人:汽*** 文档编号:552556478 上传时间:2023-07-15 格式:DOC 页数:16 大小:70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兰州市高二上学期语文期中考试试卷B卷(考试)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兰州市高二上学期语文期中考试试卷B卷(考试)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兰州市高二上学期语文期中考试试卷B卷(考试)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兰州市高二上学期语文期中考试试卷B卷(考试)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兰州市高二上学期语文期中考试试卷B卷(考试)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兰州市高二上学期语文期中考试试卷B卷(考试)》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兰州市高二上学期语文期中考试试卷B卷(考试)(1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兰州市高二上学期语文期中考试试卷B卷姓名:_ 班级:_ 成绩:_一、 现代文阅读 (共4题;共12分)1. (3分) 阅读下面一则材料,根据要求答题。前不久,在一次电视台策划会上,主任对一名实习生说,麻烦你开完会给大家订盒饭,按人头,我请客。结果该实习生认真地说,对不起,我是来实习导演的,这种事我不会做的。(1) 请用一句话概括这则材料的主要内容。不超过15字。(2) 针对实习生的做法,请拟写赞成者与质疑者的不同看法。赞成者说:质疑者说:2. (3分) (2017鹰潭模拟)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元杂剧是在金院本和诸宫调的直接影响之下,融合各种表演艺术形式而成的一种完整的戏剧形式。并在

2、唐宋以来话本、词曲、讲唱文学的基础上创造了成熟的文学剧本。这比之以滑稽取笑为主的参军戏或宋杂剧可说已起了质的变化。作为一种成熟的戏剧,元杂剧在内容上不仅丰富了久已在民间传唱的故事,而且广泛地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现实,成为广大人民群众最喜爱的文艺形式之一。元杂剧的形成是我国历史上各种表演艺术发展的结果,同时也是时代的产物。金灭北宋、元灭金的过程,同时是北方人民反抗女真贵族、蒙古贵族的过程。人民反抗民族压迫和阶级压迫的艰苦斗争,要求有战斗性和群众性较强的文艺形式加以表现;而构成戏曲艺术的各种因素到这时已经过长期的酝酿而融为一体。这样,元杂剧就在金院本和说唱诸宫调的基础上,由于现实的要求、群众的爱好,大

3、大扩大了题材和内容,展开了我国戏曲史上辉煌灿烂的一页。在元社会发生重大变化的情况下,文人也发生分化。特别是元初,民族矛盾和阶级矛盾十分尖锐,又没有恢复科举制度,中下层文人的仕进道路大大缩小了,生活水平跟着下降。除了少数依附元朝统治者的官僚外,大多数文人和广大人民同样受到残酷的迫害,因此,他们和人民的关系比较密切。部分文人和民间艺人结合,组成书会。他们一方面学习民间艺术的成就,同时又把自己的才能贡献给杂剧的创作。书会的组织,民间艺人和文人的合作,对元杂剧的兴盛起了推进的作用。宋金元城市经济的发展为杂剧的兴盛准备了充裕的物质条件。为适应统治阶级宴乐和广大市民的文化要求,南北各大城市都出现了各种伎艺

4、集中演出的勾栏瓦肆,特别是作为都城的开封、大都、杭州等地更为繁盛。同时,在农村也常常开展戏曲活动,晋南地区现存的舞台、壁画便是很好的证明。节日、庙会是农村的演出日,一些著名演员也经常到各地作场。这样就保持了戏曲在发展过程中同广大人民群众的密切联系。此外,元朝的疆域广大,交通发达,密切了国际和国内各民族之间的关系。各民族之间的文化交流,特别是北方诸民族乐曲的传播,对杂剧的兴盛也有一定的作用。一般研究者将元杂剧的发展历史分为两个时期:前期和后期。其分界线在元成宗元贞、大德年间,在此之前为元杂剧发展的前期,在此之后为元杂剧发展的后期。前期的元杂剧,是全盛时期,以大都为中心。这一时期,作家辈出,名作如

5、林。著名的作家有关汉卿、王实甫、白朴、马致远、杨显之、纪君祥、康进之、李好古、郑廷玉等。著名的作品有窦娥冤单刀会西厢记汉宫秋梧桐雨墙头马上李逵负荆张生煮海潇湘夜雨赵氏孤儿看钱奴等。前期作品反映了元代被压迫人民的愿望,揭露了社会的黑暗,把批判的矛头对准了元代的“权豪势要”,提出了元代社会需要解决的许多问题。前期杂剧还塑造了一系列敢于反抗民族压迫的人物形象,特别是杨家将、岳家军等英雄人物,寄托了作家的民族情感。另外,前期的元杂剧还有一大批爱情剧,这些剧作既提出了“愿天下有情人都成眷属”的婚恋观,反映了广大青年男女的普遍愿望,又写了一大批有关娼妓、家庭问题的作品,表达了作家对广大被压迫妇女的关注、同

6、情和赞扬。前期元杂剧还有众多表达故国之思和宣扬神道观念的作品,它们从不同的侧面表现了作家对现实的态度和精神世界。后期作品由于作家离亡国时间较长,社会相对安定,作品对社会干预批判的力度大大地削弱,许多作家站在统治者的立场上提出解决社会问题的途径,作品说教因素增加,爱情剧作多写儿女缠绵之情,增加了伦理道德色彩。许多文人创作只是模仿前人,照谱填词,所写多为案头之曲,难以演出。后期杂剧在艺术上没有多大的发展,作品或追求语言的华丽典雅,或沿袭前人的旧套,特别是杂剧在南方的生存受到了极大的方言的限制,失去了地利,因而衰落就不可避免地出现了。(1) 下列对元杂剧形成及兴盛原因的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7、 )A . 在金灭北宋、元灭金,北方人民反抗女真贵族、蒙古贵族的过程中,需要战斗性和群众性较强的文艺形式来表现人民反抗压迫的斗争,元杂剧正符合这一需要。B . 元初没有恢复科举制度,中下层文人的仕进道路缩小,且大多受到残酷的迫害,促使部分文人和民间艺人结合,组成书会,这一合作推进了元杂剧的兴盛。C . 元杂剧表演在当时南北各大城市十分繁盛,同时,在农村也常常开展戏曲活动,比如节日、庙会,著名演员也经常到各地作场。D . 元朝疆域辽阔,交通发达,促进了国际和国内各民族之间的文化交流,北方各民族乐曲的传播促进了元杂剧的兴盛。(2) 下列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 . 元杂剧有两大直接源头

8、金院本和诸宫调,它是一种比较完整的戏剧形式,它的形成是融合各种表演艺术形式的结果。B . 宋金元代城市经济繁荣,因为出现了伎艺汇集的勾栏瓦肆,所以出现了符合统治阶级和广大市民不同层次的文化要求的演出。C . 元代部分文人一方面学习民间艺术的成就,同时又把自己的才能贡献给杂剧的创作,这也是元杂剧兴盛的原因之一。D . 元杂剧前期的作品既有批判社会现实的,又有歌颂英雄人物的,还有反映广大青年男女普遍愿望的爱情剧等,种类较多。(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 元杂剧是一种成熟的戏剧,它在内容上不仅丰富了民间传唱的故事,而且广泛地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现实,这比之以滑稽取笑为主

9、的参军戏有着本质的区别。B . 元杂剧前期作品反映了被压迫人民的愿望,揭露了社会的黑暗,并把矛头指向“权豪势要”,可见元代思想文化统治比较宽松,作家创作比较自由。C . 一般认为元杂剧的发展历史分为前后两个时期,以元成宗元贞、大德年间为分界线,前期是元杂剧发展的全盛时期,作家辈出,名作如林。D . 元杂剧的形成与元代尖锐的民族矛盾、文人的生存状况、城市的发展、民族间的来往都密不可分,可见元杂剧只是时代的产物。3. (3分)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题目。抽烟的父亲韦名父亲烟瘾特大。母亲说,嫁给父亲一辈子,就没见父亲睡过一个安稳觉,他一个晚上不起来抽三五支烟保准天不会亮,放在白天,常常是烟一根连一根

10、,父亲管叫节约柴火。母亲去世后,父亲进城里来住,父亲的烟瘾还是很大,常常抽得满屋子乌烟瘴气。夏天家里开空调,父亲只好自个儿每隔十几分钟就从舒舒服服的屋子溜出去,到阳台上去过瘾。对着炙人的太阳,叼着烟的父亲那陶醉的样子,真像是拾了金元宝。烟抽多了,痰自然多。父亲咳得相当厉害。可对着光彩照人的抛光砖铺就的地板,父亲不敢像在家里一样随地吐痰,父亲于是老跑卫生间。因为父亲有这老改不掉的不良习惯,在城里,我一般不敢带父亲出门。父亲来住了三几个月,老嚷这边不舒服那里不痛快。那天,刚好我有空,我想带父亲去医院检查身体。医院离家较远,坐公共汽车要一个小时。出门前,我又交代父亲不能在公共汽车上抽烟吐痰。父亲一听

11、一个多小时要忍这么多事,便不想去看医生。百般哄劝,父亲才同意出门。上车时,人多。我和父亲都站着。一路上,我一直担心父亲会随时忍不住抽烟吐痰。几次,我见父亲清了清喉咙,我便赶紧拉了拉父亲的衣角。父亲回头望望我,“嘿嘿”笑了一下,极不自然。终于忍到车站,父亲刚下车站稳,右手便伸进口袋掏烟。烟叼上了,父亲的陶醉又写到了脸上。突然,父亲咳了一下,我意识到父亲的一口痰便要迫不及待地飞流直下。对着满街的人群,我窘了,赶紧从口袋里掏纸巾给父亲可是,父亲还没从我手中接过纸巾,一口浓痰已经吐出来了那口浓痰却落进了父亲空了一半的烟盒子里。我愣了一下,对父亲笑。父亲望着整洁的街道,也“嘿嘿”地笑,“吐下去可惜了。”

12、父亲把沾满黄痰的半包烟扔进垃圾箱时,一脸却是讪讪的。回来时,车站里很多人在挤一辆刚靠站的公共汽车。父亲忽然拉着我朝人堆里挤。我最讨厌人家不排队没秩序乱哄哄地挤公共汽车,我冲父亲嚷:“挤啥挤!”“不挤,位子光了。”父亲不满地对我说。让年过花甲的父亲和我一道站一个多小时的公共汽车,我突然生出一丝愧疚这时,父亲已和蜂拥着的人群一起挤上了公共汽车。上了车,父亲迅速在车厢里抢座位。父亲在一张双人凳子上坐下时,还不忘用右手放在另一个座位上,为我也霸一个座位。可说时迟那时快,父亲的右手还没在座位上放稳,一个小伙子已一屁股坐到父亲的右手上,痛得父亲“哇”的一声叫唤。车一站站停,人一茬茬上,车厢内人越来越多,我

13、被挤到了车厢尾部。站在车厢尾部,我担心坐着的父亲“条件”宽松了会做出不合时宜的事来,一直张望着父亲,一颗心也一直悬着。车摇摇晃晃又到一站时,一位白发苍苍的老妇人艰难地挤进车厢。尽管老妇人友善地朝着她身边坐着的人笑,可就是没人站起来为她让座。这时,我见父亲倏地站了起来,粗着嗓门用不大标准的普通话喊老妇人:“这便(边)坐!”几乎所有的目光都投向了父亲。父亲那头几乎和老妇人一样花白的头发在车厢里异常耀眼。父亲和我站着到了家门口。父亲刚下车站稳,右手又伸进口袋掏烟。一包新买的红双喜在医院已被父亲抽了大半。烟叼上了,父亲的陶醉又写回脸上。还没听到父亲的咳嗽声,我已把纸巾递到父亲手中“爸,你这么大年纪让座

14、,想博人家喝彩”我调侃父亲。“你没见那老女人站都站不稳。我可比她硬朗多了。”“那你既然要让座,上车时何苦要抢座位”“”父亲沉默了一阵,“嘿嘿”笑,“让别人悠着坐着,还不如自己坐着。这不,我博人喝彩了!”父亲一脸的得意。父亲住了不到半年就回乡下了。父亲走时怕我误会,悄悄说:“都好,就是这憋气。”父亲指了指口袋里的烟。我一脸苦笑。(选自羊城晚报,有删节)(1) 在陪父亲去医院的过程中,“我”的心理有什么变化请分条概括。(2) 写父亲上公交车抢占座位这一情节有什么作用(3) 小说中的父亲具有怎样的特点请简要分析。4. (3分) (2017高二下曹妃甸期中)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材料一(光明):

15、中国拥有3000多家制笔企业,年产圆珠笔近400亿支,堪称圆珠笔第一大国。但令人尴尬的是,这400亿支圆珠笔笔尖上的球座体,从设备到原材料,都高度依赖进口。明明是制造业大国,为什么连小小的笔尖都无法做到完全自主研发自主生产?时间流转,尴尬的局面终于发生了变化:中国有了属于自己的圆珠笔尖。圆珠笔笔头分为笔尖上的球珠和球座体。生产一个小小的圆珠笔头需要二十多道工序。笔头里面有不同高度的台阶和五条引导墨水的沟槽,加工精度都要达到千分之一毫米的数量级。而笔头的关键部位更是要细上加细在笔头最顶端的地方,厚度仅03-04毫米。极高的加工精度,对不锈钢原材料提出了极高的性能要求,既要容易切削,加工时又不能开裂,小小“笔尖”着实考验着中国制造。科研人员们不断雕琢,精益求精,向世人展现了大国工匠应有的风采,笔尖钢的元素配比参数终于浮出水面。也正是因为他们贯彻了“工匠精神”,才能够将产品做到极致。一场关于“笔尖工艺”的硬仗,打倒了一批只会粗制滥造的企业,同时也让真正的精英们站在了行业的制高点上。中国是制造业大国,而当下,我们正努力走在成为制造业强国的路上。面对现实的挑战,我国制造业不断寻求转型升级、提质增效之路。而在转型提质的过程中,践行“工匠精神”则显得格外关键。相信在未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高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