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省会宁二中2023学年高二生物第二学期期末综合测试模拟试题(含解析).doc

上传人:pu****.1 文档编号:552555275 上传时间:2024-03-15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191.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甘肃省会宁二中2023学年高二生物第二学期期末综合测试模拟试题(含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甘肃省会宁二中2023学年高二生物第二学期期末综合测试模拟试题(含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甘肃省会宁二中2023学年高二生物第二学期期末综合测试模拟试题(含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甘肃省会宁二中2023学年高二生物第二学期期末综合测试模拟试题(含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甘肃省会宁二中2023学年高二生物第二学期期末综合测试模拟试题(含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甘肃省会宁二中2023学年高二生物第二学期期末综合测试模拟试题(含解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甘肃省会宁二中2023学年高二生物第二学期期末综合测试模拟试题(含解析).doc(1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23学年高二年级下学期生物模拟测试卷考生请注意:1答题前请将考场、试室号、座位号、考生号、姓名写在试卷密封线内,不得在试卷上作任何标记。2第一部分选择题每小题选出答案后,需将答案写在试卷指定的括号内,第二部分非选择题答案写在试卷题目指定的位置上。3考生必须保证答题卡的整洁。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一、选择题:(共6小题,每小题6分,共36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1供体的胚胎移植到受体后,游离的胚胎在发育过程中形成胎盘与受体相连,并通过胎盘与受体的血液进行物质交换。以下说法错误的是A受体的作用是为供体胚胎提供发育的条件B受体与胚胎血型应相同,否则会发生免疫排斥反应

2、C受体和供体的遗传物质不需要相同D胚胎的遗传特性不受受体影响2下列对种群的数量变化的描述中,正确的是A种群数量变化就是“J”型增长或“S”型增长B外来入侵物种进入一个新环境中必定表现为“J”型增长C在理想条件下,影响种群数量增长的因素主要是环境容纳量D种群数量变化不仅受外部因素的影响也受自身内部因素的影响3酵母菌的细胞呼吸途径如图所示。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A过程和在酵母菌细胞的细胞质基质中进行B有氧条件下,过程中既有H的产生又有H的消耗C无氧条件下,丙酮酸转变为酒精的过程中伴随有ATP的合成D根据石灰水混浊程度可以检测过程、中的C02产生情况4在质壁分离与复原实验中,显微镜下依次观察到洋葱鳞片叶

3、外表皮细胞的三种状态,如图所示。分别测量甲、乙、丙细胞的长度A和原生质层长度B,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细胞液浓度甲乙丙B细胞液浓度丙乙甲C由甲到乙,B/A(%)值变大D丙的B/A(%)数值最大5下列是几个放射性同位素示踪实验,对其结果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提供3H标记的氨基酸给细胞,粗面内质网上的核糖体和游离核糖体均将出现放射性B给水稻提供14CO2,则14C的转移途径大致是:14CO214C3(14CH2O)C给水稻提供C18O2,则产生18O2必须依次经历光合作用、有氧呼吸、再一次光合作用D小白鼠吸入18O2,则在其尿液中可以检测到H218O,呼出的二氧化碳也可能含有18O6研究人员将猴胚胎细

4、胞(a)中的细胞核取出,移植入一雌猴的去核卵母细胞(b)中,得到重组细胞(c),经培养获得胚胎并移植到另一雌猴(d)体内进一步发育,获得克隆猴(e)。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e的细胞内的全部基因都来自a,b不提供基因Bc经一系列增殖和分化形成e的过程中,细胞核起控制作用Cd为胚胎发育提供遗传物质和其他适宜条件De的形成过程中没经过受精作用,其体细胞中无同源染色体二、综合题:本大题共4小题7(9分)下图表示光照强度对不同叶龄大豆幼苗叶片吸收CO2量的影响。请分析回答: (1)分析图中3月龄苗的大豆,限制B点的环境因素可能是_,若光照强度在2000单位持续60s,再黑暗处理180s,该叶片_ (填“能”

5、、“不能”)正常生长。当光照强度为_单位时叶片的光合速率不受苗龄的影响,_月龄苗适于在遮阴条件下生长。(2)如果在适宜反应条件下,用白光照射离体的大豆的新鲜叶绿体一段时间后,突然改用强度与白光相同的绿光照射,则短时间内细胞中C5的含量变化是_ (填“上升”或“下降”或“基本不变”)。大田种植大豆时,“正其行,通其风”的主要目的是通过_提高光合作用强度以增加产量。研究发现沙尘天气影响大豆生长,分析认为:首先,沙尘蔽日直接影响叶绿体中的_产生,其次沙尘堵塞大豆叶片气孔,影响光合作用的_阶段。(3)大豆种子萌发早期某阶段测得CO2释放量比O2吸收量多,这说明_,此阶段细胞内丙酮酸被分解的场所是_8(

6、10分)下图为患甲病(显性基因A,隐性基因a)和乙病(显性基因B,隐性基因b)两种遗传病的系谱。请据图回答:(1)甲病的遗传方式是_遗传。(2)若3和8两者的家庭均无乙病史,则5和12的基因型分别是_、_。若9与12近亲结婚,子女中患病的可能性是_。(3)若乙病是白化病,对3、4、9和10进行关于乙病的基因检测,将各自含有白化或正常基因的相关DNA片段(数字代表长度)用酶E切割后电泳法分离,结果如下图。则:长度为_单位的DNA片段是来源于白化病基因。假设某地区人群中每10000个人当中有1个白化病患者,若让个体d与该地一个表现型正常的人结婚,则他们生育一个患白化病的概率是_。9(10分)如图为

7、某家族甲、乙两种遗传病的系谱图。甲遗传病由一对等位基因(A、a)控制,乙遗传病由另一对等位基因(B、b)控制,这两对等位基因独立遗传。已知4携带甲遗传病的致病基因,但不携带乙遗传病的致病基因。请回答下列问题:(1)甲病的遗传方式是_,3的基因型为_。 (2)若3和4再生一个孩子,为同时患甲、乙两种遗传病男孩的概率是_。(3)若1与一个正常男性结婚,则生下一男孩患乙病的概率是_。10(10分)干扰素是动物或人体细胞受到病毒侵染后产生的一种糖蛋白,可以用于病毒的感染和癌症,但在体外保存相当困难。如果将干扰素分子上的一个半胱氨酸变成丝氨酸,那么在-70的条件下,可以保存半年。有人设想利用奶牛乳腺生物

8、反应器来生产出这种耐保存的干扰素。请回答有关问题:(1)耐保存干扰素的生产过程,实质是对现有蛋白质进行改造的过程,它必须通过_来实现。(2)从人类cDNA文库中分离获取干扰素基因,经定点突变后即可作为目的基因。cDNA文库中的基因在结构上的特点是_。(3)构建基因表达载体时,需将目的基因与奶牛_基因的启动子等调控组件重组在一起,然后通_等方法,导入奶牛的_中,再将其送入生理状况适宜的母牛子宫内,使其生长发育成转基因奶牛。通过对成熟奶牛分泌的乳汁进行_(填方法名称),可以确定目的基因是否成功表达。 (4)有人得到如图所示的含有目的基因的表达载体,但其不能在宿主细胞中表达目的基因的产物,分析目的基

9、因不能表达的原因是_。11(15分)许多大肠杆菌的质粒上含有lacZ基因(内含EcoR的酶切位点),其编码的产物半乳糖苷酶在Xgal和IPTG存在下,可以产生蓝色沉淀,使菌落呈现蓝色,否则菌落呈现白色。基因工程中常利用该原理从导入质粒的受体细胞中筛选出真正导入重组质粒的细胞,过程如下图所示。请据图回答:(1)获取目的基因时,可以从_中直接提取。(2)限制酶EcoR的识别序列和酶切位点是-GAATTC-,Sma的识别序列和酶切位点是-CCCGGG-。图中目的基因被切割下来和质粒连接之前,需在目的基因的右侧连接相成的末端,连接的末端序列是_。(3)在构建基因表达载体的过程中,除了目的基因外,还必须

10、有_和_、复制原点和标记基因等。(4)转化过程中,大肠杆菌应先用_处理,使其成为_细胞。(5)菌落中颜色为白色的是_(填序号),原因是_。(6)菌落中的目的基因是否表达,可采用的分子检测办法是_。参考答案(含答案详细解析)一、选择题:(共6小题,每小题6分,共36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1、B【答案解析】供体提供的胚胎在受体内进行发育,所以受体提供的是发育的条件,而不提供基因等遗传因素,二者的胎盘结构之间有血屏障,不混融在一起,所以不必担心会发生免疫排斥。【题目详解】A、受体为供体的胚胎提供发育的条件,故A正确; B、受体和胚胎二者的胎盘结构之间有血屏障,不混融在一起,所以不必担心

11、会发生免疫排斥,故B错误; C、受体不一定需要与供体具有相同的遗传物质,故C正确; D、受体不会改变胚胎的遗传特性,故D正确。本题需选择错误的,故答案为B。2、D【答案解析】在理想条件下,种群数量增长呈“J型曲线;正常情况下,自然界中一定空间存在一定的环境容纳量,种群数量增长会呈“S曲线。【题目详解】A.“J”型和“S”型增曲线均是数学模型的一种表现形式,表示了种群数量和时间的关系,种群数量的变化包括增长、波动、稳定、下降等,A错误;B.一个外来物种种群进入一个新环境,虽可能具有顽强的生命力,但种群数量增长受外界环境的影响,当环境不适合其生长时,外来入侵物种不会表现出“J”型增长,B错误;C.

12、在理想条件下,出生率和死亡率是影响种群数量增长的主要因素,C错误;D.在自然界中,决定种群数量变动的基本因素是出生率和死亡率,以及迁入和迁出等,同时气候、天敌、食物、传染病的影响是影响种群数量的外部因素,D正确。故选D。【答案点睛】本题考查种群数量变化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能运用所学知识与观点,通过比较、分析与综合等方法对某些生物学问题进行解释、推理, 做出合理的判断或得出正确的结论能力。3、C【答案解析】过程表示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的第一阶段,场所在细胞质基质,过程表示无氧呼吸的第二阶段,场所在细胞质基质,A正确;有氧条件下,过程表示有氧呼吸的第二、第三阶段,第二阶段有H的产生,第三阶段有H

13、的消耗,B正确;无氧条件下,无氧呼吸只有第一阶段产生能量,合成ATP,丙酮酸转变为酒精的过程属于无氧呼吸第二阶段,不合成ATP,C错误;过程都能产生C02,相同时间产生的C02量不同,因此根据石灰水混浊程度可以检测过程、中的C02产生情况,D正确。【答案点睛】解答本题关键能理清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的过程,特别要注意C选项,无氧呼吸第二阶段不会产生ATP。4、D【答案解析】由图可知:丙的质壁分离程度甲乙,细胞在发生质壁分离和复原过程中,水分子都是双向移动的。成熟的植物细胞有一大液泡。当细胞液的浓度小于外界溶液的浓度时,细胞液中的水分就透过原生质层进入到外界溶液中,由于原生质层比细胞壁的伸缩性大,当

14、细胞不断失水时,液泡逐渐缩小,原生质层就会与细胞壁逐渐分离开来,既发生了质壁分离。B表示原生质层长度;A表示细胞长度,(%)的值越大,说明原生质层长度越大,质壁分离程度越小,反之,(%)的值越小,说明质壁分离的程度大。【题目详解】AB、看图可知:丙的质壁分离程度甲乙,则细胞液浓度乙甲丙,AB错误;C、由甲到乙原生质层长度减小,(%)的值减小,C错误;D、甲乙丙中,质壁分离程度最小的是丙,则丙的(%)的值最大,D正确。故选D。【答案点睛】本题考查了细胞质壁分离和复原实验的有关知识,对于此类试题,需要考生注意的细节较多,如实验的原理、实验采用的试剂及试剂的使用方法、实验现象等,需要考生在平时的学习过程中注意积累。5、C【答案解析】本题是放射性同位素示踪技术在生物研究中的作用,梳理高中阶段生物科学研究所用的放射性方法,结合选项分析解答。【题目详解】A、氨基酸是合成蛋白质的原料,而核糖体是合成蛋白质的场所,因此提供3H标记的氨基酸给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人事档案/员工关系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