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新余市2020年高一上学期语文期中考试试卷(II)卷

上传人:m**** 文档编号:552553748 上传时间:2023-07-10 格式:DOC 页数:16 大小:775.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江西省新余市2020年高一上学期语文期中考试试卷(II)卷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江西省新余市2020年高一上学期语文期中考试试卷(II)卷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江西省新余市2020年高一上学期语文期中考试试卷(II)卷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江西省新余市2020年高一上学期语文期中考试试卷(II)卷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江西省新余市2020年高一上学期语文期中考试试卷(II)卷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江西省新余市2020年高一上学期语文期中考试试卷(II)卷》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江西省新余市2020年高一上学期语文期中考试试卷(II)卷(1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江西省新余市2020年高一上学期语文期中考试试卷(II)卷姓名:_ 班级:_ 成绩:_一、 选择题 (共1题;共6分)1. (6分) (2019高三上长春模拟)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世说新语是一部“诗性之书”。此书通篇体现了和谐与包容,有一种海纳百川的大气度、大风流,作者的目光是别有赏会的那种,但凡体现了人的主观能动性、主体创造性以及自我超越性,作者无不报以同情的理解,予以真心的欣赏和传神的描绘,这使得无论何时何地的读者,只要开始阅读这本书,总会产生一种的亲切感,进而走进一个的史诗性画卷。它又犹如一部“沙之书”,洋溢着一种独特气息。从整体上看,它的结构是一种既以时序为经、人物为纬,

2、又以三十六门叙事单元为纲、具体事件为目的双重“网状结构”。这样就使文本形成了一个无论是在历史维度还是在文学维度都遥相呼应、气脉贯通的“张力场”。每则故事基本都有一个中心人物,作者的意图,大概可能是想一个具体人物中心,组成一条相对独立的“故事链”,以此呈现人物的音容笑貌的目的。条目与条目之间, , 既留下了大量的“空白”,又可独立欣赏。对此有人 , ( )未尝没有受其影响。(1) 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项是( ) A . 作者的意图,大概是想围绕一个具体人物为中心,组成一条相对独立的“故事链”,以此呈现人物的音容笑貌。B . 作者的意图,大概是想以一个具体人物为中心,组成一条相

3、对独立的“故事链”,以此呈现人物的音容笑貌。C . 作者的意图,大概可能是想以一个具体人物为中心,组成一条相对独立的“故事链”,以此呈现人物的音容笑貌。D . 作者的意图,大概是想以一个具体人物为中心,组成一条相对独立的“故事链”,以此呈现人物的音容笑貌的目的。(2) 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 后世小说如水浒传儒林外史的布局结构“虽云长篇,颇同短制”B . 但后世小说如水浒传儒林外史“虽云长篇,颇同短制”的布局结构C . 后世小说如水浒传儒林外史“虽云长篇,颇同短制”的布局结构D . 但后世以“虽云长篇,颇同短制”布局结构的小说水浒传儒林外史(3) 依次填入文中

4、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 A . 近在咫尺波诡云谲藕断丝连不以为意B . 咫尺天涯波诡云谲拖泥带水不以为然C . 咫尺天涯波澜壮阔拖泥带水不以为意D . 近在咫尺波澜壮阔藕断丝连不以为然二、 现代文阅读 (共3题;共27分)2. (6分) (2018高三下凯里开学考)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儒墨法三家在大致相同的时代,从不同的社会地基上破土而出,均成长为体系宏大、影响深远的理论学说,其各自的理论本位是不同的。具体说来,脱胎于殷周家族血缘社会的儒家政治学说,关注血缘传承,看重礼仪祖制,守护家族利益,理论上归结到以社稷为本位,反映着当时仍居统治地位的世袭贵族阶层的思想理念。稍迟诞生

5、的墨家学说,反映着当时社会众多小生产者的利益诉求,理论上以下层民众为本位。法家学说代表着正在成长中的权势阶层的利益追求,韩非进一步打造出了为权势君主个人服务的政治思想体系,理论上以权势君主为本位。儒家因为要守护当时主流社会贵族阶层世代传承的家族利益,所以需要倡导以血亲关系为根据的差等有别的仁爱观,需要尊崇祖宗制定、世代承袭的礼仪制度;也需要提倡祖宗崇拜、先圣崇拜:在社会治理上坚持德主刑辅,用人上主张亲亲尊尊;儒家认可有条件的天命观,对鬼神的存在未置可否,也无非是要表明家族传承的天意神圣,并使人们对先祖的灵魂保持某种敬畏。墨家以下层民众为本位,因为小生产者没有稍微雄厚的物质财富可供享用,也没有世

6、袭的利益需要守护,更多关注的是现实社会的生存与交往,因而要反对奢靡、节用节葬,要破除等级,无差别地兼爱,利人利他;要倡导“非攻”;墨家宣扬鬼神的存在,认为天的意志不可违逆;社会治理上主张崇尚教化,尚贤使能,则反映着下层民众对家族出身的漠视。法家韩非构建了以权势君主个人为本位的“法、势、术”相结合的政治学说。在韩非看来,人的本性都是利已的,君主就要利用人们的利己之心,以物质利益为诱饵,以隐秘的权术为手段,监督臣属和天下人遵照所颁布的法规行事:他反对先圣崇拜、不信鬼神,推崇权势与暴力,就是为了保证权势君主个人意志的伸张。思想根系是三家学说种种不同观念产生的渊源和形成的缘由,也是它们相互划分的根本依

7、据。墨出于孔,尽管双方在圣人观、天命观等方面有相近的理念,但因思想立足点相异,因而构成了不同的学派;荀子在人性观方面与孔孟理念相违,但因为坚守与孔孟相同的理论本位,所以仍不失儒家的本色;韩非虽然师承了荀子的许多思想,但因他构建了为君主个人服务的政治思想,其理论本位移易,因而变成了专制色彩明确的法家,理论本位对整个学说的决定意义可见一斑。儒家以社稷为本位,提出的政治主张要顾及家族的血缘传承与礼仪文明的接续,同时又要应对变化着的社会现实,其思想理念必然瞻前顾后。因为这种双维度的价值选择,所以中庸就成了最恰当的方法,这种方法是理论本位及其价值理念的必然选择。相比而言,墨家少有传统的包袱,把“百姓人民

8、之利”作为最后的落脚点,顾及的是天下民众的利益。与儒墨不不同的是,法家政治方案只关注现世君主,在一个点上着力,因而其主张和方案往往是激进的,行为是偏激的。(选自冯立鳌儒墨法三家观念差异的根源,有删节)(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 A . 儒家和墨家都倡导仁爱、兼爱,在这点上这两种学说观点是相同的,而法家则不同,它推崇暴力。B . 儒家提倡祖宗崇拜、先圣崇拜,而墨家和法家都反对先圣崇拜,反映了这两家学说对家族出身的漠视。C . 在社会治理上,儒家坚持德主刑辅,墨家主张崇尚教化,而法家则以利益和权术使天下臣民按法规行事。D . 儒家执守中庸之道,墨家以天下民众为落脚点,法家只

9、为现世君主服务,其主张和行为都是激进和偏激的。(2) 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文章第一段开门见山提出儒墨法三家之所以观念不同,其根本在于三家不同的理论本位。B . 文章第二段阐述了儒墨法三家不同的政治观念、治国理念、人才观、鬼神观等及其形成原因。C . 文章最后两段论述了儒墨法三家间的内在联系,评价了它们不同的政治主张和执政方案的优劣。D . 阐明儒墨法三家思想学说之间相互依存的逻辑联系及其之间的本质区别,是本文论证的重点。(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如果小生产者有雄厚的物质财富可供享用,有世袭的益需要保护,就不会有反对奢侈、节用

10、节葬等观念的形成。B . 墨出于孔,并在圣人观、天命观等方面双方有相近观念,如果不是各自的理论本位不同,也许就不会形成不同的学派。C . 荀子虽然在人性观等方面与孔孟有相反的理念,但因为与孔孟有相同的思想立足点,所以仍为儒家的代表人物之一。D . 韩非利用人性中的利己之心,为权势君主构建了“法、势、术”相结合的执政方略,而不顾及天下民众的利益。3. (9分) (2019高二上乾安期末)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材料一:8月10日,基于以动互联网和云平台的中央气象台智能网格预报服务平台正式上线。国家气象中心天气业务内网建设小组历时一年研发,将智能网格预报产品无缝接入中央气象台决策服务APP移

11、动终端,标志着中央气象台智能网格预报产品服务正式跨入移动互联网和云平台时代。智能网格预报产品研发及其应用工作,是国家气象中心重点工作之一,下一步工作组会进一步明确定位,达成共识,打造以格点化实况预报产品为核心、面向预报服务的多终端应用体系,持续创新、改进完善,加强网格产品在影响预报和决策服务中的业务应用。(摘编自中国气象局网中央气象台智能网格预报产品跨入移动互联云时代)材料二:网格化预报针对每一个网格开展。与原来的定点预报相比,它在空间上更加精细,也更具针对性。以北京的预报为例,原来的预报仅以南郊观象台这一个点的气温、降水等来代表整个城市的天气情况;而通过开展网格化預报,针对北京的气象服务和天

12、气预报可以精细地反映在整座城市每个不同的网格之中。目前,部分省份甚至可以做到分钟级的天气预报;在空间上,已有十几个省份可以实现3公里分辨率、2.5公里分辨率乃至更精細化的预报。网格化預报的精细不仅体现在空间上,还反映在能以每天更高频次的更新和发布上。原来,一天的天气预报中只会涉及一种天气现象,現在网格化预报可以做到全国范围内逐3小时10天预报。随时随地,公众都能了解到自己当前所处网格是何种天气,能够清楚地了解气温、降水、风等多个基本气象要素。在原先的预报产品中,公众接触较多的就是气温、风和天气现象这3个要素,网格预报实现后,可以为公众提供更细致丰富的预报内容。当前的陆地和海洋预报产品就已细化到

13、4大类18个气象要素。(摘编自牧狐网“网格天气预报”,有删改)材料三:国家级智能网格气象预报特点:协调主客观预报融合,格点站点一致,落区格点一致协同对接国省智能网格业务流程,实现预报结果一致精细10天内基本要素逐3小时预报,3天内逐小时预报滚动24小时内逐小时滚动更新全覆盖陆面(5公里)与近海责任区(10公里)全要素基本要素+环境+海洋要素+强天气(短时)全球化年底前发布气温、温度、风的全球网格预报(资料来源于2017年8月17日光明日报)材料四: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天气预报也变得越来越智能,那么天气预报员是不是将无“用武之地”了呢?国家气象中心业务科技处副处长赵瑞在接受采访时表示:气象是个复

14、杂的系统,受诸多因素影响,例如降雨这种天气,即使水汽、湿度条件都满足了,但如果空气中没有“凝结核”,雨也下不下来。预报员的优势就在于其丰富的经验和对关键天气形势的把握。所以在智能预报的初级阶段,预报员多年的经验可以用来“培养”机器;当智能化水平越来越高、人工订正的空间越来越小时,一部分预报员将会投入枝术研发的工作中,另一部分预报员将主要转向对关键转折性天气过程的气象服务工作。因此,在短期内天气预报员并不会被完全替代。(摘编自人民日报网格化预报,服务百姓个性需求,有删改)(1)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智能网格预报服务平台正式上线后,国家气象中心天气业务内网

15、建设小组将重点转向打造更智能更高端的多终端应用体系。B . 网格预报实现后,天气预报的内容更丰富,预报也更准确,十分有利于公众对其所处网格的天气的了解,方便了他们的生活。C . 虽然天气预报愈发智能,但天气预报员并非再无用武之地,至少他们可以在智能预报初级阶段凭借多年经验“培养”机器。D . 中央气象台智能网格预报产品服务跨入移动互联网和云平台时代,这一系统已经能够全面适应各种用户对天气预报的需要。(2)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 . 前两则材料都是围绕智能网格预报服务平台进行的报道,突出介绍了网格化天气预报的优越性,对其发展表示了认可。B . 材料二和材料四都聚焦网格化预报的优势,不同的是前者侧重介绍网格化预报的精细化,后者侧重介绍天气预报员承担的工作。C . 材料三主要运用列数字的说明方法,说明了国家级智能网格气象预报在协调、协同、精细、滚动、全覆盖、全要素、全球化这七个方面的特点D . 材料四主要介绍了天气预报智能化的时代,天气预报员将发挥不可替代的作用,并对天气预报员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高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