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学重点总结参考范本

上传人:公**** 文档编号:552550976 上传时间:2023-07-14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9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医学重点总结参考范本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中医学重点总结参考范本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中医学重点总结参考范本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中医学重点总结参考范本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中医学重点总结参考范本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中医学重点总结参考范本》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医学重点总结参考范本(1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2021年中医学重点总结参考范本撰写人:_日 期:_2021年中医学重点总结参考范本1预防医学。是在基础学科(生物学,物理学,化学)医学和环境医学的基础上,应用并发展环境与健康效应结局的基本理论,研究自然因素和社会心理因素对机体健康作用机理和疾病发生及其分布规律的科学。2第一级预防。又称病因预防,目标是降低疾病的发病率或者脱离良好健康状态事件的发生率。3第二级预防。目标是通过早期发现来减少患病,又称临床前期预防。4第三级预防。目标是减少并发症降低死亡率或残疾又称临床期预防。5健康:躯体上心理上和社会适应上的良好状态,而不仅仅是没有疾病和虚弱的状态。6三级预防:根据疾病的发生发展过程以及健康_

2、决定因素的特点将公共卫生预防策略按等级分类实施的过程。_人与环境的关系。物质的统一性;人体结构和功能对环境的适应性。8生态系统:是指生物群落(包括微生物,动物,植物及人类)与非生物环境(空气水无机盐)所组成的自然系统。生态系统是由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和无机界四个基本组成部分构成。9食物链:一种生物被另一种生物吞食,后者再被第三种生物吞食,彼此以食物链连接起来的连锁关系称为,1生物放大作用:重金属毒物和某些难降解的毒物,随着食物链的延长,使处于高位级的生物体内的浓度比处于低位级的生物体内的浓度逐渐增多加大,这种情况叫做,2生物蓄积作用:一种生物对某种物质的摄入量大于其排出量,随着生物生命过程的延长

3、,该物质在生物体内的含量逐渐增加,称为,3生物浓缩作用。某种生物摄取环境中的某些物质或化学元素后,在生物体内的某个部位或器官逐渐浓缩起来,使其浓度大_大超过环境中原有的浓度,称为。4环境污染:有害物质(物理化学生物学等因子)进入环境后,污染物的数量浓度持续时间超过了环境的自净能力,使环境质量恶化,可对人群或生物造成的直接或间接或潜在的危害称为,5根据污染物进入环境后其理化性质是否改变可将污染物分为一次污染亦称原生污染和二次污染亦称次生污染。6自净作用。污染物进入环境以后,由于物理化学生物学的作用。使污染成分不断稀释,扩散分解破坏,环境又恢复到污染前的状态,环境的这种功能成为,7生物富集作用:污

4、染物在环境中的迁移,尤其是向生物体内转移往往使生物体宁日污染浓度逐渐提高,这种现象成为,8环境对人体健康影响的基本特征。作用广泛和途径多样性;对机体危害的复杂性;低浓度长期作用;环境污染物的多变性和综合性。9环境污染对人体健康的危害。急性危害;慢性危害;致癌作用;致突变作用;致畸作用;对免疫功能的影响。1水俣病-慢性汞中毒;痛痛病-慢性镉中毒。2敏感人群:把这类易受环境损伤的人群称,3环境因素的联合作用。相加作用;独立作用;协同作用;拮抗作用。4在制定环境质量标准时应当首先考虑保护高危人群或高敏感人群,这样才能保护整个人群。5对流层:正常气温垂直递减率0.65度/100ml,容易形成云雨雾雪.

5、平流层:有厚度约为10km的臭氧层。_天然环境中,重轻离子数的比不应大于50,若比50大说明空气污浊。7煤烟型烟雾时间。污染物来自煤炭的燃烧产物及工业生产过程中的污染物;气象条件为气温低气压高风速小湿度大有雾有逆温产生;多发生于寒冷季节;河谷盆地易发生;受害者以呼吸道症状最早出现,咳嗽胸痛呼吸困难并有头疼呕吐发钳。死亡原因多为气管炎支气管炎心脏病。8光化学烟雾事件。污染物主要来自汽车尾气,经日光紫外线的光化学作用成强氧化型烟雾;气象条件为气温高天气晴朗紫外线强烈多发在夏秋季节的白天;多发生在南北维度60度以下地区;大城市内机动车辆拥挤高楼林立街道通风不畅容易发生;受害者症状眼睛红肿流泪咽喉痛喘

6、息咳嗽呼吸困难头疼胸闷皮肤潮红心脏功能障碍肺功能衰竭尤其是有心脏病和肺部疾病患者,受害最严重。9总悬浮颗粒物:是指颗粒直径0.1-100um的包括液体固体或液体和固体结合存在悬浮于空气介质中的颗粒物,是评价大气质量常用指标1可吸入颗粒物:是指颗粒直径小于等于10um的颗粒物质,它是被人体吸入呼吸道细支气管乃至肺泡,与人体健康的关系更为密切,更能反映出大气质量与人健康的关系。2氮氧化物的二次污染包括:臭氧;过氧酰基硝酸酯;醛类。3居室中二氧化碳浓度应保持在百分之0.07一下,最高不应超过百分之0.14一氧化碳日平均最高允许浓度为1mg/m3.二氧化硫0.155地球上天然水源分为降水,地表水和地下

7、水。6介水传染病的流行特点。水源一次大污染后,可出现爆发流行,绝大多数病例的发病日期集中在该病的最短和最长潜伏期之间,但如水经常受污染,则病例可中年不断;病例的分布与供水范围一致,绝大多数患者都饮用相同水源的历史;一旦对污染源采取治理措施,加强饮用水的净化和消毒后,疾病的流行能迅速得到控制。7水俣病发病机制。乙醛生产过程中的无机汞转化成甲醛汞污染水体后,通过水生食物链进入人体,在胃酸作用下生产氯化甲基汞,经肠道吸收率可达95100百分之。吸入血液的甲基汞与红细胞内的血红蛋白结合,透过血脑屏障进入脑_,损害最严重的是小脑和大脑特别是枕叶脊髓后束和末梢神经。8饮用水的卫生要求:流行病学安全;感官性

8、良好;化学组成对人体有益无害;水量充分,取水方便9水的净化:混凝沉淀(双电曾作用,吸附架桥作用)过滤1加氯量和接触时间。加氯量包括需氯量和余氯量两部分。需氯量是指用于杀灭细菌和氯化有机物所需耗氯量,为了抑制水中残存细菌的繁殖,管网中尚需维持少量剩余氯,规定,接触30min后游离性余氯不低于0.3mg/l2镉污染:长期摄入小剂量的镉,可引起肾小管损害为主的肾功能障碍,表现为低分子蛋白和蛋白尿,尿中磷酸盐氨基酸和糖增加;肾小管上皮细胞由退化到坏死,官腔扩大间质纤维化,肾动能受损后引起的维生素d代谢障碍,进而影响钙代谢和骨骼的病变。主要临床表现:早期腰背痛膝关节疼继而发展致肩,脚,髋骨关节等部位,最

9、终全身疼痛,止痛药无效,患者亦在轻微外伤下发生多发性骨折,甚至在咳嗽喷嚏也易引起骨折。四肢弯曲变形,脊柱受压缩短变形,骨软化和骨质疏松,行动困难。3地方病的基本特征。病区内该病的发病率,患病率都显著高于非病区,周围非地方病区很少没有该种疾病的发生;非病区健康人口进入该地方病区也可患同类疾病属于高危人群;从地方病区迁出的健康者不会再换该种地方病,原有患者症状不自爱加重有可能减轻;地方病病区的某些易感动物也可以罹患同类疾病;地方病病区的自然环境存在着引起该病的自然因素;彻底根除地方病病区自然环境的致病因子,地方病bingq9可以转化为健康地区。4碘缺乏病idd主要临床表现形式:地方性甲状腺肿;地方

10、性克汀病。防治措施:一级预防措施,在缺点地区实施全民补碘;二级预防措施,加强防治检测;预防补碘副作用,碘过敏碘中毒。5地方性氟中毒临床表现及分型。氟斑牙氟骨症。6必需氨基酸模式。各种膳食蛋白质中必需氨基酸的含量相对比值。_人体蛋白质中_多种氨基酸按不同的数量比例组合而成,并不断代谢更新,其中8-9种在哺乳动物体内不能合成或合成量不足,必须有食物供给否则不能满足机体需要故称必须氨基酸。8蛋白质营养价值评价:食物中蛋白质含量;蛋白质消化率;蛋白质生物学价值;蛋白质净利用率9限制氨基酸:在各种膳食蛋白质中根据人体的需要及比例其相对不足的氨基酸。_人体热能消耗主要:基础代谢;体力活动;食物特殊动力作用

11、。2三大产热营养素占总热值比例:蛋白质百分之10-14,脂肪203-。碳水化合物6065.3食物中毒:是指进食被致病性细菌及其毒素,真菌毒素,化学毒物所污染的食物,或误食含有自然毒素的动植物引起的以急性感染或中毒为主要临床症状特征的疾病。4食物中毒特点。潜伏期短发病急在短时间内出现大批病人,常为机体爆发;病人临床表现相似,多以急性胃肠炎症状或神经系统症状为主;发病与某种食物有关,发病范围多局限在食用该有毒食品的人群,停止食用该食品后发病很快停止;人与人之间不传染,发病曲线呈现骤升骤降趋势,一般无传染病流行曲线余波。5职业病:当职业性有害因素作用于人体强度与时间超过一定限度时,人体不能代偿其所造

12、成的功能性或器质性病理改变出现相应的临床征象,影响劳动力这类病称为,6铅中毒作用机制。卟啉代谢是铅对机体影响较为重要和早期变化之一,铅通过抑制卟啉代谢过程中一系列酶的活性,导致血红素的合成障碍,由于血红蛋白合成障碍导致骨骼内幼红细胞代偿性增生。血液中点彩网织碱粒红细胞增多。7铅中毒临床表现:1慢性中毒a神经系统:神经衰弱症候群是铅中毒早期常见症状主要表现为头疼乏力肌肉关节酸痛失眠食欲不振等,随着病情进展可出现周围神经炎有感觉型运动型和混合型表现为肢端麻木呈手套或袜套样感觉,伸肌无力握力下降,重者出现伸肌瘫痪即腕下垂。严重铅中毒可出现铅中毒性脑病,主要表现为癫痫样发作,精神障碍或脑神经受损。b消

13、化系统:口内有金属味食欲不振恶心腹胀腹隐痛腹泻便秘。口腔卫生着在门齿犬齿牙龈边有蓝黑色铅线,中等或重症出现铅绞痛。c血液系统:表现为低血色素性贫血多属轻度,周围血中可见点彩红细胞网织红细胞及碱粒红细胞增多。2急性中毒,多为消化道吸收引起,表现为口内金属味恶心呕吐腹胀阵发性腹绞痛便秘腹泻头疼血压升高面色苍白重者发生中毒性脑病出现抽搐少数高热昏迷还可出现铅中毒性肝病中毒性肾病,严重贫血。周围神经炎。8医学统计学:若将统计学的原理和方法应用到基础医学预防医学临床医学及医疗卫生事业管理中,知道资料的和分析就形成了医学统计学。9医学统计工作基本步骤。医学研究设计;收集资料;整理资料;分析资料。1医学统计

14、资料类型:计量资料(是由一组同质的数值变量值所组成的资料);计数资料(是按事物的属性特征分组清点各组的观察单位而得到的资料);等级资料(按事物的等级或者类别分组,清点各组观察单位而到得到资料称为等级资料或半定量资料)2总体:根据研究目的明确的同质的所有观察单位某种变量值的集合3样本。根据研究目的从研究总体随机抽取部分观察单位其实测值组成样本。4概率。是描述某种随机事件a发生可能性大小的度量常记作p。5频数分布_个特征:集中趋势和离散趋势。频数分布可分为对称分布和非对称分布。6参考值范围:是指同质总体中某研究指标大多数变量值的波动范围。7流行病学。是指研究人群中的疾病和健康情况的分布其影响因素并

15、研究防治疾病及促进健康的策略和措施的科学。8流行病学研究方法。观察法;实验法;理论和方法的研究。9死亡率。是指某人群在一定期间内总死亡人数与该人群同期平均人数之比。1发病率。是指在一定时期内,在可能发生病的一定人群中,发生某病新病例的频率。2罹患率:发病率的观察时间通常以年为单位,如果人群某种疾病的侵袭时间很短,观察时间包括了疾病的整个流行期,例如只有几天或几周,此时的发病率称为,3患病率。是指某些特定时间可能发生某病的一定人群中某病现患病例的频率。4观察性研究包括描述性研究和分析性研究,根据分组不同方法分析性研究分为病例对照研究和列队研究5暴露是指研究对象曾经接触过某些因素或具备某种特征。6病例的种类。有新发病例,现患病例两种。新发病例应作为首选病例类型,其优点发病时间接近暴露时间,对疾病危险因素的回忆比较准确可靠,能够缩小回忆偏倚;新病例的各种特征易保持原状;由于新近发生疾病,尚未受到各种决定生存因素的影响。现患病例是过去新发病例中的幸存者,对既往暴露的回忆易受到疾病迁延和存活因素的影响,不易判断暴露因素与疾病的时间关系,但现患病例容易获得,可以节省研究时间。7比值比:病例对照研究中表示暴露与疾病之间关联强度的指标称为,8相对危险度。是暴露组与非暴露组发病率之比。第 页 共 页 范文仅供参考 感谢浏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资格认证/考试 > 自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