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届湖南省株洲二中高三第五次模拟考试历史试卷(含解析).doc

上传人:大米 文档编号:552546330 上传时间:2022-11-03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12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3届湖南省株洲二中高三第五次模拟考试历史试卷(含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2023届湖南省株洲二中高三第五次模拟考试历史试卷(含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2023届湖南省株洲二中高三第五次模拟考试历史试卷(含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2023届湖南省株洲二中高三第五次模拟考试历史试卷(含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2023届湖南省株洲二中高三第五次模拟考试历史试卷(含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23届湖南省株洲二中高三第五次模拟考试历史试卷(含解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3届湖南省株洲二中高三第五次模拟考试历史试卷(含解析).doc(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23高考历史模拟试卷注意事项1考生要认真填写考场号和座位序号。2试题所有答案必须填涂或书写在答题卡上,在试卷上作答无效。第一部分必须用2B 铅笔作答;第二部分必须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作答。3考试结束后,考生须将试卷和答题卡放在桌面上,待监考员收回。一选择题(12小题,每小题4分,共计48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1西欧商品经济继续发展,王权进一步加强,司法和军事等权利已开始被中央掌控。此时的社会应处于A封建制度产生时期B封建等级制时期C等级君主制时期D君主专制时期2西周时期,统治者在分封诸侯的同时又逐渐建立了一条环形防线(如图)其主要目的是A巩固分封宗法秩序

2、B阻止周边少数民族内侵C防止殷商旧族叛乱D加强对黄河流域的控制3明代中后期,民众根据自身的喜好选择生活方式,旅游普及到普通百姓。每逢佳节众人成群结队,就近选择风景美妙之处尽情游览。这反映出,明代中后期A政府户籍管理宽松B民众个体意识增强C资本主义萌芽产生D自然经济逐渐解体4小吴经常以“日耳曼人征服”、“隶奴与农奴”、“查理马特改革”、“封建等级”等为关键词搜索有关资料。据此推测他关注的是A欧洲君主专制B欧洲封建制度C德国宗教改革D中世纪城市自治5在美国人民评选的“最受欢迎的总统”中,罗斯福常名列前茅,原因之一是他A领导美国独立B引导美国走出经济危机C维护联邦统一D倡议成立国际联盟6有学者认为,

3、重农抑商政策基本上贯穿中国古代封建帝制王朝时期,其中秦朝、汉朝、唐朝、明朝、清朝时期的重农抑商政策更具有典型性。这一观点突出反映了A封建政权加强对社会经济的干预B重农抑商政策多出现在统一王朝C重农抑商的程度与王朝兴衰相关D商业过度发展往往影响社会稳定7商代是青铜文明的繁荣时期。青铜器以礼器和兵器为主,常铸有铭文,标明器主的族氏和祭祀对象,记载商王对器主的恩赐,说明器物的用途。从材料看,商代铸造青铜器的一个重要目的在于A强化国家政权机能B扩大统治区域C突破血缘组织框架D完善宗法制度8台湾人民“涌入衙署哭声震天”,表示:“台湾已为朝廷弃地,百姓无依,惟有死守,据为岛国,遥戴皇灵,为南阳屏蔽愿人人战

4、死而守台,决不愿拱手而让台。”此事发生在以下哪一条约签订后A南京条约B天津条约C马关条约D辛丑条约9卢梭认为“自从人类察觉到一个人据有两个人食粮的好处的时候起,平等就消失了不久便可以看到奴役和贫困伴随着农作物在田野中萌芽和滋长”。这段话表明卢梭认识到A财产私有制是人类不平等的根源B专制统治致使人民贫困和遭受奴役C争夺食物是人类冲突的重要原因D奴役和贫困是伴随人类社会发展的普遍现象10商至秦汉,现有文献记录到的大瘟疫如下:商代仅记录到河南2次;周代记录到陕西5次,山东、河北各1次;秦汉记录到浙江、河南、湖北各3次,安徽2次,山东、江苏、江西、山西、湖南、贵州、广东、内蒙各1次。对大瘟疫的记录情况

5、表明,商至秦汉A统一多民族国家逐渐形成B大瘟疫从中原向南方扩散C大瘟疫发生频率逐渐加快D中原人口不断向周边迁移11钱穆国史大纲中写道:“自唐代镇兵拥立留后,积习相沿,直至五代,造成国擅于将、将擅于兵的局面由不断的兵变产生出来的王室,终于觉悟军人操政之危势,遂有所谓杯酒释兵权的故事。自此节度使把持地方政权之弊遂革。”这说明宋代早期政治变革的主要意图是A确立重文轻武的基本国策B革除唐末以来的藩镇积弊C提升官员队伍的专业素质D加强对各级武将的行政监督1212世纪,富庶的南方省份福建主要进口稻米,而在当地专门种植荔枝、柑橘和甘蔗,在北方市场上高价出售。以至于政府要求福建人种植稻米以减少对进口稻米的依赖

6、,尽管此举收效甚微。材料反映了()A区域间长途贩运较发达B市场为导向的农业发展C经济重心逐渐南移趋势D粮食供给危机日益显现二、非选择题(2小题,共52分)13(32分)国家和政府是公共的,而不是私人的,国家和政府应当为公共利益而努力,而不应当为私人利益而奋斗,是共和政治的基本含义。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美第奇家族虽然在1434年确立了对佛罗伦萨共和国的统治地位,但在这之前的几起几伏以及确立统治地位后并未销声匿迹的党派斗争,常常使他们心有余悸,对人文主义的慷慨赞助,可以争取更多的普通市民,在很大程度上确实起到了宣传、巩固自己,排斥、削弱政敌的作用。在这里召开宗教会议,云集此地的各国宗教界权

7、威人士亲眼目睹共和国文艺复兴的盛况,他们感受到了佛罗伦萨统治者治国有方,自然对其刮目相看,因而其国际地位迅速提高。家族的罗伦佐当政时期,他已不只是一个保护者,旁观者、赞助者,还是一个积极的参与者、艺术家和运动的实际领导者。(英)赫伯特美第奇家族兴亡史材料二 现在的国会以它的职权宣布并且规定:英国的人民和所有隶属于它的领土和地区上的人民,都是并且都将由此构成、缔造、建立和团结成为一个共和国和自由邦。它将由这个民族的最高权力,即国会中的人民代表和他们所任命的为人民谋福利的官员所统治,而不需要任何国王和贵族院。1649年5月19日英国国会决议材料三 在1875年期间,国民大会通过了第三共和国宪法的基

8、本原则。1875年的宪法没有包含直接指明国家制度的形式的条文。只在规定总统选举程序的一条中提到“共和国”一语。总统得到广泛的权力,直到解散第一院的权力。第二院不是通过直接投票的方式,而是由自由市代表选出的。被赋予极广泛的权力的第二院,能够阻止第一院的一切活动。马生祥法国现代化(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指出美第奇家族推动佛罗伦萨建筑活动的史实,并分析其支持文艺复兴运动的原因。(2)用一句话概述材料二决议的历史意义。指出该决议所代表的利益集团,并分析其出台的政治背景。(3)根据材料三指出“第一院”、“第二院”的含义,并说明这部宪法所确立的政体所反映的法国社会面貌。14(20分)阅读材料,回答下列

9、问题。材料 顾恺之,字长康,晋陵无锡(今江苏无锡)人,东晋时期著名的画家,出身于江南的土著士族家庭。顾恺之的仕途并不顺利,但颇有名气,其主要成就是他的绘画艺术。他是至今能够见到画迹的我国最早著名画家。在继承和发展先人现实主义优良传统的基础上,他一扫古拙呆滞的画法,用自己的画笔开拓了周瞻完美、生动活泼的一代新风。顾恺之也是我国第一个画学理论家。他主张画家“必贵观于明识”,要把思想感情与客观事物有机地联系起来,活灵活现地去刻画它们。他还认为画家功夫不到家,“有一毫小失,则神气与之俱变矣”。他还特别讲究画面的布置,画云台山记即是他作云台山图前,研究云台山图布置的一篇计划文章。他把骨法、气势、神情、韵

10、味作为作画及鉴赏的标准,四者之中,尤推神情。顾恺之的绘画理论和实践对后世影响极大。摘编自白寿彝中国通史(1)根据材料,概括顾恺之绘画理论的主要内容。(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顾恺之艺术成就取得的原因。参考答案(含详细解析)一选择题(12小题,每小题4分,共计48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1、C【答案解析】材料“王权进一步加强,司法和军事等权利已开始被中央掌控”说明王权呈现加强的趋势,属于等级君主制时期,故C正确;西欧的封建制度是从6世纪开始,到11世纪前后基本确立的一种新的社会制度,排除A;西欧封建等级制度是指西欧封建主之间依据土地占有和人身依附关系而

11、形成的一种等级关系。排除B;君主专制时期是王权处于绝对领导地位,排除D。故选C。2、D【答案解析】据图中信息可知,西周的环形防线是由同姓诸侯国如“蔡、鲁、燕、晋”组成,主要分布在黄河中下游地区,这些地区比较富庶且战略地位重要,故D正确;而“巩固分封宗法秩序、防止周边少数民族内侵及防止殷商旧族叛乱”都不是材料的主旨,故ABC错误。3、B【答案解析】材料“民众根据自身的喜好选择生活方式”表明民众个体意识逐渐增强。B正确;依据所学可知,明朝未放松对人民的控制,A错误;材料未体现出雇佣关系,C错误;鸦片战争后,自然经济才逐步解体,与材料时间不符,D错误。故选B。4、B【答案解析】根据题干“日耳曼人征服

12、”、“隶奴与农奴”、“查理马特改革”、“封建等级”结合所学可知题干反映欧洲中世纪的历史现象,由此可知,小吴关注的是欧洲的封建制度,故B项正确;君主专制不能概括题干全部信息,排除A项;德国宗教改革为近代西方思想解放运动,排除C项;中世纪城市自治属于欧洲封建制度的一方面,排除D项。故选B。5、B【答案解析】罗斯福新政减轻了经济危机对美国的破坏,故B正确;A是华盛顿,排除;C是林肯,排除;D是威尔逊,排除。6、A【答案解析】根据“秦朝、汉朝、唐朝、明朝、清朝时期的重农抑商政策更具有典型性”并结合所学内容可知,秦汉唐明清时期作为中国古代的大一统王朝,封建政权更加彻底的贯彻了重农抑商政策,反映了封建王权

13、对社会经济干预的加强,故选A项;重农抑商政策贯穿中国古代封建帝制王朝时期,故排除B项;重农抑商的程度与王朝兴衰相关和商业过度发展往往影响社会稳定的说法明显不符合史实,故排除C、D项。【答案点睛】重农抑商政策的目的是维护专制主义国家政权的经济基础。因此在大一统王朝时代为了巩固统治,对重农抑商政策贯彻的往往更加彻底。7、A【答案解析】材料体现的是商代青铜器的主要功能是“礼器和兵器”,尤其是青铜铭文中记载“商王对器主的恩赐”内容,强化了国家政权机能,A正确;B与材料无关;C违背史实;D材料未涉及。【答案点睛】材料的关键信息是“记载商王对器主的恩赐”,考查学生对材料的读取和描述能力,商代铸造青铜器的一

14、个重要目的在于强化国家政权机能。8、C【答案解析】马关条约规定割让台湾给日本,引起台湾人民反割台斗争。故C正确;南京条约割让的是香港岛,不符合题意,排除A;天津条约割让的是九龙司,排除B;辛丑条约没有割让领土,以政治控制为主,排除D。故选C。9、A【答案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阅读史料,获取有效信息的能力。材料中“一个具有两个人粮食的好处的时候起,平等就消失”是解题的关键信息,说明了卢梭认为私有制是人类不平等的根源的思想观点,A符合题意。考点:西方人文精神的发展启蒙运动卢梭的思想主张【题目详解】请在此输入详解!10、A【答案解析】通过商至秦汉时期对瘟疫的记录情况来看,每个朝代所记录的范

15、围比前代更加广阔,结合古代中国发展历程可知,这些地区是逐渐被纳入中国版图的,代表了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正在逐渐形成。A正确;之前南方区域没有记载不代表以前南方没有瘟疫,而且内蒙古在山东、河北北方,B错误;因为所涉及的区域更多,因此记录的次数不代表发生的频率加快,C错误;材料反映的是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形成,中原人口不断向周边迁移材料信息不能体现,D错误。故选A。11、B【答案解析】材料信息是,北宋之所以“杯酒释兵权”是吸取了唐五代以来“节度使把持地方政权”的教训。由此可知,宋代早期政治变革的主要意图是革除唐末以来的藩镇积弊,故B正确;重文轻武的基本国策是政治变革的表现,故A错误;材料信息不能说明提升官员队伍的专业素质,故C错误;加强对各级武将的行政监督也是政治变革的表现,故D错误。12、B【答案解析】稻米是粮食作物,茘枝、柑橘和甘蔗等是经济作物,而茘枝等经济作物的价格要比稻米高,所以福建人选择种植经济作物,即使政府提倡种植粮食也收效甚微,这说明农业的种植受市场的影响,也就是市场为导向的农业发展,故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人事档案/员工关系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