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取生辰纲 (4)

上传人:s9****2 文档编号:552544923 上传时间:2023-12-04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19.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智取生辰纲 (4)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智取生辰纲 (4)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智取生辰纲 (4)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智取生辰纲 (4)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智取生辰纲 (4)》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智取生辰纲 (4)(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智取生辰纲教学设计方案 一、概述 1.课名:智取生辰纲,选自人教课标版初中语文九年级上册。 2.本节课所需课时:1课时。 3.智取生辰纲节自水浒传,记晁盖、吴用等人劫取梁中书生辰纲的经过。故事情节围绕着“智取”二字逐步展开,悬念一个接着一个,无论是情节结构的安排,还是人物刻画,都经得起仔细品读。通过对古典小说有名片段的学习,可以引发学生阅读古典小说的兴趣,培养学生对古代文化的热爱。同时对这篇文章精妙的结构安排,精彩的人物刻画的品读探究,可以提升学生阅读鉴赏古典小说的能力。 二、教学目标分析 知识与能力 1了解水浒传及其思想内容。 2熟悉一定数量的古代口语语汇,了解古今异义词语的区别。 3能够叙

2、述本文在结构安排上的特点。 过程与方法 1了解小说相关情节,为人物分析打下基础。 2以“斗智”为中心展开人物分析,体味人物形象的特征和命运。 3通过“改写”训练理解文章情节结构安排的妙处。 4对劫取生辰纲性质的质疑探究。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对双方斗智的分析,理解内部的团结是取胜的关键。三、学习者特征分析 学生对水浒传中英雄人物有不同程度的了解,对小说有比较浓厚的兴趣,问题在于学生阅读小说时往往只注重情节。所以在教学过程中要通过各种方法引导学生在把握情节的基础上分析文章结构、人物形象、思想内容等。四、教学策略选择与设计 1.在把握情节的基础上展开人物分析。 2.通过“改写”写作训练把据文章

3、结构安排。 3.通过质疑探究,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思考的能力。五、教学资源与工具设计 1.多媒体网络教学课件 2.多媒体网络教室 3.人教课标版初中语文九年级上册教材六、教学过程 (一)课前阅读准备 教师活动:安排学生阅读水浒传第12回至第17回。 学生活动:网上或网下阅读水浒传第12回至第17回,了解杨志的事迹和杨志性格。 设计意图:本文是节选,有必要了解小说相关的情节,这样有助于学生了解杨志的性格发展历程,也有助于了解“智取生辰纲”的前因后果以及它对水泊梁山发展的作用。 (二)情景导入 教师活动:展示郭竞雄“杨志故事和智取生辰纲”系列漫画,引导学生简述相关故事情节。 学生活动:简述杨志故事和

4、智取生辰纲相关故事。 设计意图:简述可以锻炼学生概括和表达能力,同时梳理相关故事情节,为进一步的人物分析做准备。 (三)细读课文,解读“斗智” 教师活动:提出问题,指导学生细读课文。 思考题1:晁盖、吴用等人劫取生辰纲用“智”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 思考题2:杨志最终失陷生辰纲从而“贻误”终身,是否在他身上确实无“智”可言呢? 思考题3:如杨志并非无智,那么试分析他失败的关键症结在哪里? 学生活动:细读课文,并通过合作学习分析杨志和晁盖一伙的“智”。 讨论后明确: 1晁盖、吴用等人劫取生辰纲的“智”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一智用天时。 二智用地利。 三智用矛盾。 四智用计谋。 2杨志并非无“智”。他

5、是个十分精细、警觉且有智谋的“押解官”。 3杨志既不乏智,那么他的“智”最终输给晁盖等人的“智”的关键就在杨志内部分化,而晁盖内部团结一心。 设计意图:三道思考题实际上涉及了主要矛盾的双方(晁盖等人与杨志),次要矛盾的双方(杨志与军健、老都管、虞侯),故事的主要情节,环境描写的作用等诸多方面。学生如能做出较为贴切的回答,将会有助于对小说内涵的理解。 (四)写作训练 教师活动:安排学生进行网上写作,可分为两大组进行 写作训练一:可参阅有关材料,写一篇关于杨志(或其他人物如军健、老都管)的人物评论。 写作训练二:改写课文,要求以晁盖一行“智取”为主线,将末段补叙内容插入叙述之中。 学生活动:第一组

6、同学参阅网上有关文章,选取新奇角度,写一篇人物评论。第二组同学根据要求改写文章。 设计意图: 人物分析是小说学习的一个重要环节,如果把人物分析与写作训练结合起来,不仅能保证分析的深度,而且可以训练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改写即从晁盖、吴用一方的角度叙述“智取”故事。然后通过与原文的比较,学生可以充分体会到原文叙述角度的优势。这样,不仅锻炼了学生改写写作的能力,也可以通过实践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叙述角度对叙述效果的影响。 (四)质疑探究 教师活动:组织学生网上讨论探究“智取生辰纲”的性质,是劫富济贫的壮举,还是出于人性贪婪的抢劫。 学生活动:学生参阅相关资料,讨论探究“智取生辰纲”的性质。 设计意图:

7、水浒的作者和几百年来的大多数阅读者都对劫夺生辰纲事件及参与其中的人物抱以肯定的态度,赋予赞赏的笔墨。但一直认为的并一定就是对的。通过讨论探究,可以培养学习敢于质疑的精神和辩证分析的能力。 七、教学评价设计 阅读语段,完成习题。 水浒从这三个人的不同遭遇中刻画了三个人的性格。不但如此,水浒又从这三个人的不同的思想意识上表示出三个人之不同遭遇的必然性。杨志一心想做官,“博个封妻荫子”,结果是赔尽小心,依然落得一场空。林冲安分守己,逆来顺受,结果被逼得无处容身。只有鲁达,一无顾虑,敢作敢为,也就不曾吃过亏。对于杨志,我们虽可怜其遭遇,却鄙薄其为人;对于林冲,我们既寄以满腔的同情,却又深惜其认识不够;

8、对于鲁达,我们却除了赞叹,别无可言。水浒就是这样通过了绚烂的形象使我们对于这三个人发生了不同的感情。不但如此,水浒又从这三个人的思想意识上说明了这三个人出身于不同的阶层。杨志是“三代将门之后,五侯杨令公之孙”,所以一心不忘做官,只要有官做,梁中书也是他的好上司。林冲,他有正义感,但苟安于现状,非逼到走投无路,下不来决心。至于鲁达,无亲无故,一条光棍,也没有产业,光景是贫农或手艺匠出身的而由行伍提升的军官。但在描写这三个的性格时,处处都扣紧了他们的阶级成份。 1给划“”的词语注音。 鄙薄( ) 绚烂( ) 封妻荫子( ) 苟安( ) 行伍( ) 2解释文中成语 封妻荫子:_ 安分守己:_ 逆来顺

9、受:_ 敢作敢为:_ 走投无路:_ 3文中“光景”这一词语用得妥当不妥当?请说明理由。 答:_ 4文中另有一个词语用得不妥当,将该词语找出并加以改正。 答:_,这一词语应改为_。 5文中“如此”和“如此”分别指代什么? 答:“如此”指代_ “如此”指代_ 6本文作者说“杨志一心想做官”“博个封妻荫子”。结合智取生辰纲一文举例证明作者的这一观点。 答:_ 参考答案: 1bb xun yn gu hng 2封建时代官吏的子孙因为先代的官爵而受封。 原指安于命定的本分或安于现状。现在一般指规矩老实、守本分。 对恶劣的环境或无理的持遇采取忍受的态度。 形容做事勇敢,无所畏惧。 无路可走、比喻处境极端困难,找不到出路。 3妥当。因为这里“光景”表示“估计”的意思。 4“发生”。应改为“产生”。 5如此指代“水浒从这三个人的不同遭遇刻画了三个人的性格”。 如此指水浒从“三个人的不同的思想意识表示出三个人之不同遭遇的必然性”。 6宋朝的高官蔡京的女婿大名府留守梁世杰要把价值十万贯的财宝(生辰礼物)送给蔡京,派杨志押送。杨志为了安全地完成这件差事,以便得到梁世杰的赏识,从而升官发财,博得封妻荫子,一路上不停地责骂、催促,甚至鞭打手下的军健,逼他们冒着炎热酷暑赶路,甚至不让军健歇息、喝水,不让他们买酒解渴。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初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