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下学期语文模拟卷(六)

上传人:博****1 文档编号:552540125 上传时间:2023-05-23 格式:DOC 页数:17 大小:85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三下学期语文模拟卷(六)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高三下学期语文模拟卷(六)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高三下学期语文模拟卷(六)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高三下学期语文模拟卷(六)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高三下学期语文模拟卷(六)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三下学期语文模拟卷(六)》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三下学期语文模拟卷(六)(1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高三下学期语文模拟卷(六)姓名:_ 班级:_ 成绩:_一、 选择题 (共2题;共4分)1. (2分) (2017高一下包头月考) 下列各句中划线成语的使用,错误的一项是( )A . 24日凌晨意大利中部发生6级以上地震,地震给意大利三个大区造成严重损毁,灾区大量建筑坍塌,满目苍痍。B . 在学术研究中出现聚讼纷纭的现象并不奇怪,这种争论有利于研究工作的深入开展,也有利于学术观点自由表达。C . 在王宝强曝光个人离婚事件后,各种小道消息络绎不绝 , 网友们不断搜索并发布以往他和妻子马蓉一起参加活动的图片和记录。D . 看着她站在灯光下落落大方的样子,我怎么也难以把她和十年前那个和人说话都会脸红的

2、腼腆姑娘联系起来。2. (2分) (2015高一上孝感期中)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 . 2015年6月1日,北京市控制吸烟条例正式实施,其控烟力度被认为是目前国内与世界卫生组织制定的烟草控制框架公约最为接轨的一部地方性法规。B . 韩国朝鲜日报称,借着团聚活动这股东风,韩国民主党议员文在寅呼吁尽快举行南北首脑峰会,并要求成立“朝野跨党派协商组织”,讨论统一问题。C . 湖南卫视明星亲子互动节目爸爸去哪儿自开播以来,众多粉丝除了关注五对父子的一举一动之外,也为节目组设置任务出谋划策。D . 梨不仅味道清甜,还有药用价值,它富含维生素和微量元素碘等成分就具有维持细胞组织的健康状态的

3、作用。二、 现代文阅读 (共3题;共29分)3. (6分) (2016高三上福建期中)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各题。同其他林木相比,竹子颇有一些独特之处,如虚心、有节、清拔凌云、不畏霜雪、随处而安等等。这些特点,很自然地与历史上某些审美趣味、伦理道德意识发生契合,进而被引入社会伦理美学范畴,成为君子贤人等理想人格的化身,并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发展产生深刻的影响。不仅春风得意的封建宠儿常常以竹来互相吹捧或以竹自诩,那些落泊荒野的书生和隐居“南山”、待价而沽的名士,也普遍寓情于竹、引竹自况。在这种独特的文化氛围中,有关竹子的诗词歌赋层出不穷,画竹成为中国绘画艺术中一个重要门类,封建士大夫在私园、庭院

4、中种竹养竹以助风雅,亦成为普遍风气。最早赋予竹以人的品格,把它引入社会伦理范畴的,要算礼记了。礼记祀器中说:“其在人也,如竹箭之有筠也,如松柏之有心也。二者居天下之大端矣,故贯四时而不改柯易叶。”魏晋时期政治局势反复无常,文人士子意气消沉,以阮籍、嵇康为代表的一批失意文人,为逃避现实,不与当权者合作,遁隐竹林,借竹之高标、清姿佐己之风流,在当时社会引起很大震动,对后代封建文人的行止也产生了莫大影响。可以说,敬竹崇竹、寓情于竹、引竹自况,竹林七贤乃是“始作俑者”。自此以后,中国的文人士大夫便与竹子结下了不解之缘。晋室东渡之后,文人士子大量南逃,南方秀丽的山水将他们从对现实的迷惘、懑闷中解脱出来。

5、他们纵情山水,远离尘嚣,与大自然融为一体,广袤的竹林正是他们托身、浪迹之所,竹子清丽俊逸、挺拔凌云的姿质令风流名士们沉醉痴迷。一时间,闻有好竹即远涉造访而不通名姓者有之,种竹十顷栖居林中者有之,对竹啸吟终日不辍者亦有之,王徽之、张廌、翟庄、袁粲等,是其中风流最著者;王徽之乃至声称:不可一日无此君!这一时期,文人雅士赋竹、赞竹,为竹作谱,蔚成风气。世界上最早的一部植物专谱戴凯之的竹谱正是在这种风气下以韵文的形式诞生的。但是,魏晋南北朝时期,文人士大夫所赋予竹的,是“清风瘦骨”“超然脱俗”的魏晋风度,尽管对竹的“高节”“坚贞”也偶有提及,但更多的是对竹的自然风采的礼赞,表现了这一时期文人士大夫对大

6、自然的崇敬和向往。作为一种社会风范的竹,在这一时期尚未产生以及被普遍接受。及至中唐以后,尽管竹子作为一种自然的灵物,其天姿秀色仍被普遍欣赏,但它的某些特点如虚心、有节、根固、顶风傲雪、四时不改柯易叶等等,开始被强调并引入社会伦理范畴,最终演化成为封建文人士大夫思想意识中有德行的君子贤人的化身。这明显地反映在中晚唐时期的文学作品之中,白居易在养竹记一文里首次总结出竹的“本固”“性直”“心空”“节贞”等高尚情操,将竹比作贤人君子;刘岩夫在植竹记里则更将封建文人士大夫所共同钦慕的“刚”“柔”“忠”“义”“谦”“贤”“德”等等品格赋予竹子;此外,“亲慈子孝”“尊敬长者”等伦理规范也或先或后赋予了慈竹(

7、子母竹)和筇竹(扶老竹)。从此,竹子在中国封建文人士大夫的精神体系中确立了不可动摇的地位,并通过种竹养竹、咏竹画竹等等追求风流雅致的行径,一代一代传承并不断丰富和发展。(摘编自汉字趣编之十二)(1) 下列有关“竹”的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 . 竹子后来被视为君子贤人等理想人格的化身,它的某些独特之处与这些君子贤人的某些审美趣味、伦理道德意识有契合之处。B . 礼记祀器中说的“其在人也,如竹箭之有筠也”,是古代典籍中赋予竹以人的品格,把竹子引入社会伦理范畴的文字记载。C . 戴凯之的竹谱是世界上最早的一部植物专谱,也是文人雅士赋竹、赞竹,竹文化发展到鼎盛时期诞生的竹谱专著。D .

8、魏晋南北朝时期,文人士大夫所赋予竹的是“清风瘦骨”“超然脱俗”的魏晋风度,表现出了文人士大夫对大自然的崇敬和向往。(2) 下列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 . 魏晋时期以阮籍、嵇康为代表的一批失意文人,遁隐竹林,借竹之高标、清姿佐己之风流,是为了逃避现实,不与当权者合作。B . 王徽之、袁粲等人纵情山水、远离尘嚣,以广袤的竹林为托身、浪迹之所,是因为竹子清丽俊逸、挺拔凌云的姿质令他们沉醉痴迷。C . 作为一种社会风范的竹,其虚心、有节、根固、顶风傲雪、四时不改柯易叶等特点被强调并引入社会伦理范畴,是中唐以后的事。D . 白居易的养竹记总结出竹的高尚情操,刘岩夫的植竹记将封建文人士大夫所

9、共同钦慕的品格赋予竹子,使竹文化更具内涵。(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 从春风得意的封建宠儿到那些落泊荒野的书生和隐居“南山”、待价而沽的名士寓情于竹、引竹自况来看,爱竹源于他们的性格。B . “竹林七贤”敬竹崇竹、寓情于竹、引竹自况,对后代封建文人产生了莫大影响,中国的文人士大夫与竹子结下不解之缘与之有关。C . 竹子最终演化成为封建文人士大夫思想意识中有德行的君子贤人的化身,并反映在文学作品中,有一个由外表到内在的转化过程。D . 将“刚柔忠义”等品格赋予竹子,将“亲慈子孝”“尊敬长者”等伦理规范赋予了慈竹和筇竹,表明竹子在中国封建文人士大夫的精神体系中就

10、确立了牢固的地位。4. (10分) (2016高二上商丘期中)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六十岁说陈忠实45年前读初中二年级时,我在作文课上写下平生的第一篇短篇小说。这篇大约三千字的小说习作是第一次文学创作,不再属于此前作文的意义。我对文学创作的兴趣由此萌发。这种兴趣持续了45年,至今依旧新鲜而恭敬。即使“文化大革命”扫荡一切作品和作家的时候,这种兴趣仍然没有转移或消亡,转变为一种隐蔽性的阅读。我说过我的人生的有幸和不幸,正是从在作文本上写作第一篇小说起始的:正是这一次完全出于兴趣性的写作,奠定了文学在我人生历程中的主题词。近年来,多种媒体和多路记者几乎无一不问及我的人生感悟和文学创作的感悟。我也几乎

11、无一例外地首先向他们解释,我不大使用感悟、悟道一类词,我喜欢启示。即人生历程中得到的启示,文学创作中思想和艺术的启示。正是这些启示,提升着我对历史和现实的思想穿透能力,也提升着我对文学和艺术本真的体验,完成一次又一次创造理想。在这个漫长的艺术探索过程和人生历程中,有两次自我把握和两次反省成为关键性的选择和转折。一次把握是在1978年之初,当中国文学复兴的春潮涌动的时候,我正在灞河水利工地任副总指挥。我在完成了家乡的这个工程之后离开了,调入文化馆。我那时候对我的把握是,文学创作可以当作事业来干的时代终于出现了。第二次把握是l982年。这一年我从业余写作进入专业写作。我曾在一篇文章中写到过当时的直

12、接的唯一的感觉,即进入我的人生最佳生存状态。我几乎在得到专业创作条件的同时,决定回归老家,一是静下心来回嚼二十年的乡村工作和生活,进入写作;二是基于对自己知识的残缺性的估计,需要广泛读书需要充实更需要不断更新,这都需要一个可以避免纷扰的安静环境来实现。我选择了老家农村。直到白鹿原完成,正好十年。这两次把握,一次是人生轨道的转换,一次纯粹属于自身生存环境的选择。两次反省。一次是l978年秋天。当新时期文学如雨后春笋般从解冻的文坛发生时,我很鼓舞也很冷静。冷静是出于对自身具体情况的判断。我以为排除“文革”中那些“极左”思想不难,而要荡涤自有阅读能力以来所接受的“极左”的非文学的观念不易。我选择了读

13、书,借来了一些世界经典作家的经典作品,以真正的文学来摒弃思维和意识中的非文学观念,目的仅仅只有一点,进入文学的本真。这次反省大约持续四个月,到1979年春天,我获得了文学创造和艺术表现的强烈欲望。我把文学当作事业来干的行程开始了。第二次反省发生在上世纪80年代中后期,即白鹿原写作的准备阶段。我那个时候的思维是最活跃的一段。尤其是文学创作理论中的人物心理结构举说,引发了我对自己以往创作的颠覆。自我的不满意以至自我否定,同时就孕育着膨胀着一种新的艺术创造理想。这种痛苦的反省完全是自发的,发生在白鹿原的准备和后来的整个写作过程中,这对我来说是一个关键。多年以后的今天回过头来看,在人生的两个重要阶段上

14、,我把握了自己,主要是以自身的实际做出的选择。在艺术追求的漫长历程中,在两个重要的创作阶段上,进行两次反省,对我不断进入文学本真是关键性的。如果说创作有两次重要突破,首先都是以反省获得的。可以说,我的创作进步的实现,都是从关键阶段的几近残酷的自我否定自我反省中获得了力量。我后来把这个过程称作心灵和艺术体验剥离。没有秘密,也没有神话,创造的理想和创造的力量,都是经过自我反省获取的,完成的。仅仅在半月之前的一个上午,我完成一篇五千字的散文,在原下老家一个人兴奋不已。仅仅在十天前一个晚上,读完畅广元教授的一本文化文学批评专著,进入一种最欣慰的愉悦。四天前的那个下午,我写完一篇万余字的短篇小说,竟然兴

15、奋不已。两天前的晚上,在杨凌参加杨凌文联成立的会场里,见到残疾人作家贺绪林,听说他的一部三十万字的长篇即将由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我感动而又感奋,同样愉悦。这样,我几十年来不断重复验证自己,文学创作才是我生存的最佳气场。直到我走进朋友们营造的这个隆重而又温馨的场合,我依然不能切实理解六十这个年龄的特殊含义,然而六十岁毕竟是人生的一个最重要的年龄区段。按照我们传统文化和传统习俗的意思,是耳顺,是感悟,是悟道,是忆旧的年龄。这也许是前人归纳的生命本身的规律性特征。我不可能违抗生命规律。但我现在最明确的一点是,力戒这些传统和习俗中可能导致平庸乃至消极的东西。我比任何年龄区段上更强烈更清醒的意识是,对新的知识的追问,对正在发生着的生活运动的关注。这既是作为一个作家的生命意义所在,也是我这个具体作家最容易触发心灵中的那根敏感神经的颤动的。我唯一恳求上帝的,就是给我一个清醒的大脑。而今天所有前来聚会的朋友和我的亲人,就是怀着上帝的意愿来和我握手的。相关链接:陈忠实,当代著名作家、茅盾文学奖获得者,代表作白鹿原,于2016年4月29日因病去世,享年73岁。本文是陈忠实在60岁时写的一篇回顾自己45年漫长创作历程的文章,带有自传的性质。为了创作白鹿原这部反映新中国成立前中国农村波澜壮阔历史的史诗巨作,陈忠实蛰居乡间十年,他孤守原下一隅,以板凳坐得十年冷的定力,饱含激情,走访乡民,查阅史料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高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