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化旧村改造古建筑保护思考建议.docx

上传人:ni****g 文档编号:552534716 上传时间:2022-11-03 格式:DOCX 页数:4 大小:12.8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强化旧村改造古建筑保护思考建议.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强化旧村改造古建筑保护思考建议.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强化旧村改造古建筑保护思考建议.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强化旧村改造古建筑保护思考建议.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强化旧村改造古建筑保护思考建议.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强化旧村改造古建筑保护思考建议.docx(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强化旧村改造古建筑保护思考建议 内容摘要.随着经济发展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加快进程,大批村庄相继实施旧村改造或村居合并.一个村庄有形成的历史背景,而记忆村庄形成的直接载体一般是具有纪念性或一定历史意义的古建筑。在旧村改造中,要坚持规划先行,注重保护承载记忆村庄历史的古建筑,确保具有本地特色和体现北方农村风格的古建筑保留下来. 关键词:旧村改造古宅古建筑 随着经济社会发展和新农村建设的推进,大批村镇相继实施旧村改造,尤其是从上世纪八十年代末九十年代初开始,我市一些先富起来的村庄逐步对旧村进行了改造新建。那时,由于种种原因,对旧村改造缺乏整体性和长远性的规划,有的村镇在拆旧建新改善农民居住条件的

2、过程中,因大拆大建,使得一些具有乡土气息的民居和代表北方农村风格的古宅被拆除,一些具有当地特色的古建筑,如古庙、古楼也倒在了推土机下。对此,笔者在为农民居住条件得到改善而欣喜的同时,心中不免有些伤感。 一座城市有其产生的历史,一个村庄也有形成的历史背景,甚至有一个关于村庄形成的古老而美丽的故事(传说),而记忆村庄形成的直接载体一般是具有纪念性或有一定历史意义的建筑。这些建筑有的是一般性的建筑物,有的具有一定的历史价值,有的在外观造型上有一定的特色,他们都承担着记忆村庄历史发展延续的责任.在旧村改造中,如果不分青红皂白的全盘“否定,会把一些具有当地特色的代表性古建筑拆除,从而使一个村庄失去原有的

3、历史记忆和延续。笔者所在的村庄是一个比较大的村庄,有近四千口人,在上世纪九十年代初开始实施旧村改造。记得村庄有好几处具有北方典型的青砖青瓦四合院,整个院落有大门、二门,有东厢房、西厢房,有的还有院中院,有的大门两旁摆放着石狮.这些典型的古老四合院大都在六七十年或百年以上,现在想来,拆除甚为可惜。在村庄东头,有一座高大宏伟的古庙,人们都称为大庙。庙里的塑像文革时已被毁掉,而古庙却是完整的保存了下来,后来该庙当作村里的木工用房.在村子的西北角,还有一座古庙,据说淄川县志有记载,后当作学校的教室,这两座古庙在旧村改造中都被拆除,现在想来甚为可惜。 其实,任何一个村庄都有自己的历史。应该说,一个村庄从

4、它诞生之日起就有了生命。在它的发展过程中,自然会形成和留下一些被人们认可的标志性建筑,这些标志性建筑就是一个村庄的标识。如XX县区杨寨镇的古塔,散落在博山城乡结合部的古窑,一些古老村庄中有着上百年的青砖青瓦四合院,在当地小有名气的人士旧居,以及祠堂、庙宇、亭榭、古塔、古碑、古桥,古堡、古井、牌坊等。这些建筑已经成为一个村镇发展史上的地标建筑,见证着一个村镇的社会经济发展,承载和维系着一个村镇发展的历史记忆和延续。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些建筑的历史价值越来越珍贵,文化内涵也更加丰富. 虽然我市多数村庄的古老建筑和具有特色的建筑较南方省市一些村庄要少的多,有的村镇只是一座古庙、一块古碑,或一座古塔、一

5、座古楼,有的就几栋古宅、几座所谓的“破”古窑,这就更值得我们珍惜和保护.年初,笔者随单位到XX县区所属乡镇村庄调查了解旧村改造和新农村建设情况时,深切感到现在的村镇领导和群众对具有个性风格的古宅建筑的保护意识较过去明显增强。有的村庄虽然没有特殊的古老建筑,但为了让子孙后代记住过去,或作为“教育资源”,或作为承载村庄历史记忆的标志,村里就把上世纪六七十年代或八十年代的房屋留下几栋,使老房子和周边环境形成明显的对比差,以此记念,这种做法也不失为保留村庄记忆的好办法。但是,也有个别同志仍然存在思想认识上的误区,认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就是一拆了之,大拆大建,就是推倒旧房建新房、盖新楼,让农村全部实现

6、楼房化就是“城市化,思想上存有“立竿见影和“政绩”意识,以至于一些应该保留的古建筑和标志性建筑没有保留下来,造成不可挽回的损失,让人感到十分痛惜。 当然,保护古宅和具有特色的民居等古建筑并不是对旧村不进行改造,不改善农民的居住条件,而是怎样很好的保护和利用好这些建筑,发挥其应有的作用,真正成为一个村镇的标志性建筑.如XX省XX县区周庄、XX县区同里镇,XX省XX县区乌镇,XX省XX市李庄等全国知名村庄,在保护利用老宅和古建筑方面堪称典范,被列为全国历史文化村镇,也由此促进了当地经济发展,给老百姓带来很大的实惠。 随着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进程和新一轮村镇规划修编,大批村镇将实施旧村改造,城乡结合部的一些村庄面临合村并居。因此,在旧村改造之前,要坚持规划先行,搞好调查研究,认真做好旧村改造规划编制,切实把本村本镇独有的诸如古民宅、祠堂、庙宇、亭榭、古塔、古碑、古桥,古堡、古井、牌坊、古窑等古建筑列为重点保护对象,甚至一面具有独特风格承担着历史文化延续和记忆的破旧古墙也要保护好,做到以不动为主,以不拆为先。对一些老宅等古建筑的历史价值把握不准的,可暂缓拆除,能保留的就保留,能不拆的就不拆,防止因盲目拆建造成永久性的遗憾,确保具有本地特色和体现北方农村风格的古建筑保留下来,成为当地一道古朴而亮丽的风景线。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