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凝土结构中册

上传人:cn****1 文档编号:552533799 上传时间:2024-02-22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29.9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混凝土结构中册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混凝土结构中册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混凝土结构中册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混凝土结构中册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混凝土结构中册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混凝土结构中册》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混凝土结构中册(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画布置图,并画等腰三角形影响线,并按比例画出各个集中力位置值y , 最大值1。i=By P Sy 【Y =14(乘 以标准值得出设计值),折减系数B给 出或 0.9】D = D P / P T=1/ia (rin+Q)g=n174ama(G +G ) 【a起重量小于等于10t取0. 12: 15- 50t 取 0.1,大于 75t 取 0.08】。一、楼盖连续梁连续板不利荷载布置:跨 内最大正弯矩,本跨活载然后隔跨布 置;某跨跨内最大负弯矩,本跨不布 置,左右临跨布置然后隔跨。求某支 座绝对值最大的副玩具或支座左右截 面最大剪力,应在左右两跨布置然后 隔跨。1、连续梁、板的内力计算:(1) 调

2、幅法的步骤:用线弹性 方法计算,并确定荷载最不利布置下 的结构控制截面的弯矩最大值M。 采用调幅系数B降低各支座截面弯矩, 既计算值按下式计算:M=(1-B)M。 其中B不宜超过0.2。结构的跨中截 面弯矩值应取弹性分析所得的最不利 弯矩值和按下式计算值中的较大值: M=l 02M 1/2(Mi+Mr) , M 按简支梁 计算的跨中弯矩设计值0 M左右为支座 截面弯矩调幅后的设计值。调幅后, 支座和跨中截面的弯矩值均应不小于 M0的1/3。各控制截面的剪力设计 值按荷载最不利布置和调幅后的支座 弯矩由静力平衡条件计算确定。(2) 系数法: 等跨连续梁承受均布荷载时:M=a (g+q)l 2;

3、V=a (g+q)l。受集中 荷载时:M二 ifa (G+Q)l ; V=0a n(G+G)。 n为跨内荷载个数。n v 连续双向板跨中最大弯矩:棋盘式 布置。支座最大负弯矩:满布活荷载。2、双向板作用g+q/2时:边区格一一三边固 定、一边简支;角区格两邻边固定、 两邻边简支;内区格四边固定。作 用土q/2时,均按四边简支。二、单层厂房3、吊车荷载 P =(G +G +G )/2-P 【G 大车重量,kG 1小车重量,g取10m/s2】2,kT =D T/P max 4、风荷载x,k分为两段:室外地坪到柱顶、柱顶 以上。 先求计算高度h二室外地面到柱 顶距离,10m时u =1, 15m时1.

4、 14。内 插法求出卩。q (左)二u U 3 B【u体形系数,z B计算宽度】sq (右)同理 乘对应值。分别乘Y =1. 4得出设计值。【答案结尾要有方向】 同样,内插檐口高度处的u。檐 口下为h ,以上为h。W (W上有横线)二(u +U1 ) h + (u2 +U )h【u 均 为正值,题中给出的正负均为受力方 向】W(横线)二y W5、剪力分配法计算步骤: 先在排架柱顶附加不动铰支座以阻止水平位移,并求出不动铰支座 的水平反力R;撤销附加不动铰支座, 在此排架柱顶加上反向作用的R;将 上述两个状态叠加,以恢复原状,即叠 加上述两个步骤中求出的内力就是排 架的实际内力。6、牛腿 牛腿的

5、破坏形态:弯曲破坏,剪切破坏(纯剪破坏、斜压破坏、斜拉破坏) 局部受压破坏。牛腿设计主要内容:确定牛腿的 截面尺寸(宽度与柱同宽,高度满足斜 截面抗裂要求、构造要求);承载力 计算(局部承压要求、构造要求)配 筋构造。三、框架结构7、竖向荷载作用下使用分层法和 二次弯矩分配法计算。(1)条件:结构没有水平位移; 某楼层的竖向荷载只对本层框架梁 利用弯矩平衡求各节点弯矩,梁 弯矩和=-柱弯矩和,且梁之间按线刚 度分配。 若求层间位移,Au二V / LD。i ii及与其相连的楼层柱产生内力。适用范围(2)分高度分除比层匀,柱的线刚度折减09;底层柱的传递系数为 1/2,其他各层拄传递系数为 1/3

6、; 计算步骤:计算弯矩分配系数;计 算各跨梁在竖向荷载作用下的固端弯将各节点的不平衡弯矩同时进行分配,并向远端传递。(3)弯矩二次分配法:由于分层 法计算单元与实际结构不符所带来的误差,我们要提高精度,最后在分层法 的基础上将各节点的不平衡弯矩在进 行一次分配,但不传递。因此二次弯矩 分配法精度更高。8、D 值法(1) 假设,求各个柱的剪力时, 假定各柱上下、都不发生角位移,即认 为梁的线刚度和柱的线刚度之比无限 除底层柱外,其余各住的上下端节点 转角均相同。(2) 计算,给出a的D值法,去掉a既反弯点法。c 公式D=a 12i /h2【i线刚度,a修正系数给出】各柱剪力 V =D V/L D

7、【i是层,j是柱】 默认底柱=2/3 ij其他1/2; y由上下 层0 梁刚度和的比值查表,无法查1 表考 试应给出或不考虑;反弯点高度y=y y。柱端弯矩 M =(1-y)V h, M0+ 二yVh;上ij下 画表:层、V、左中右柱D、L D、左中右柱V,左中右柱y,左中右 柱M(上、下)四、砌体结构抗压承载力调整系数Y :无筋 砌体截面小于03m2,A+0.7 ;配筋小于 0. 2m2,A+0.8;使用小于M5砂浆,.9; 施工中构件,1.1。9、柱的受压承载力验算(1)偏心受压 荷载:重力密度乘以柱体积为自 重荷载周标准值。或者题目给出偏心 距e和总荷载,标准值乘以1.2为设 计值。先计

8、算偏心受压 计算高厚比B =Y H/h【Y烧 结砖1.0,混凝土砖1.1,蒸压砖1. 2; H为计算高度;b为偏心方向宽度或无 偏心时短边宽度】 d=1/(1+aB2)【a砂浆强度 MM5 时 00015, 2.5 时 0.002,0 时 0.009】 d=1/1+12e/h+J(1/d )/12) 2 【无偏心时e=0】0 求截面尺寸A,并査看砂浆强度, 判断是否需要进行上面的Y调整。得 出调整后强度设计值foN = fAN则 为安全。反之不安全 u最后再按轴心受压计算 不考虑e,求短边方向2、d、N二dfAN010、局部受压承载力 无筋砌体局部受压可分为:砌体局部均匀受压、梁端支座处砌体局

9、部受 压、垫块下砌体局部受压和垫梁下砌 体局部受压。(1)梁端局部受压 f强度设计值,不考虑上面的面 积Y调整。 有效支承长度a =10V(h /f)与 实际支承长度进行比较0,取较小值。 局部受压面积A = ab,局部受 压的计算面积A =【给出,或者沿墙方向h(a+c+h)、垂直于墙h(b+2h)、角部 (a+h)h+(b+h -h)h、垂直端部 h(a+h)】 A/AM3,d=1.5-0.5A/A 反之 =0; Y =1+0.35J(A/A-1)【Y 最大值 沿墙方向2.5、垂直于墙2、角部1.5、 垂直端部1.25】 nYAfON+N则为安全。【n 一般0. 7,过梁墙梁、1.0】【局

10、部均匀受压时n =1,有效支承 长度既为支承长度】11、高厚比验算(柱、墙、带壁柱 的墙) 截面几何特征墙体面积A (包括 壁柱、窗洞除外的每一段的面积);y 为重心位置,计算方法为距离的面积1 加权平均数(各部分中心距离乘以所 占面积除以总面积),y等于剩余部分 厚度。对形心轴求惯性矩I (分别计算 每部分的I并移轴相加I=bh3/12,移 轴加上Ad2)o回转半径i= V (I/A)。折 算厚度ht=3.5i 高度H (底层加上基础至地面的500mm再乘以系数,没有取1) 2给 出,承重墙U =1,非承重墙h =240时1. 2, 90 时 1.5,内插法;u =1-04b /s 【小于0

11、.7取0.7】;2s 验算整片墙高厚比H=系数H(给出系数或直接取H), 2=H/h u u 2满足要求。0 t H 时 H =1H ; 2H s H 时 H=0.4s+0.2H;sWH 时 0.6s。02= H/h u u 2满足要求【如果0是无壁1 柱2高厚比那么只需 验证整片墙高厚比且h=h】t画布置图,并画等腰三角形影响线,并按比例画出各个集中力位置值y , 最大值1。i=By P Sy 【Y =14(乘 以标准值得出设计值),折减系数B给 出或 0.9】D = D P / P T=1/ia (rin+Q)g=n174ama(G +G ) 【a起重量小于等于10t取0. 12: 15-

12、 50t 取 0.1,大于 75t 取 0.08】。一、楼盖连续梁连续板不利荷载布置:跨 内最大正弯矩,本跨活载然后隔跨布 置;某跨跨内最大负弯矩,本跨不布 置,左右临跨布置然后隔跨。求某支 座绝对值最大的副玩具或支座左右截 面最大剪力,应在左右两跨布置然后 隔跨。1、连续梁、板的内力计算:(1) 调幅法的步骤:用线弹性 方法计算,并确定荷载最不利布置下 的结构控制截面的弯矩最大值M。 采用调幅系数B降低各支座截面弯矩, 既计算值按下式计算:M=(1-B)M。 其中B不宜超过0.2。结构的跨中截 面弯矩值应取弹性分析所得的最不利 弯矩值和按下式计算值中的较大值: M=l 02M 1/2(Mi+

13、Mr) , M 按简支梁 计算的跨中弯矩设计值0 M左右为支座 截面弯矩调幅后的设计值。调幅后, 支座和跨中截面的弯矩值均应不小于 M0的1/3。各控制截面的剪力设计 值按荷载最不利布置和调幅后的支座 弯矩由静力平衡条件计算确定。(2) 系数法: 等跨连续梁承受均布荷载时:M=a (g+q)l 2; V=a (g+q)l。受集中 荷载时:M二 ifa (G+Q)l ; V=0a n(G+G)。 n为跨内荷载个数。n v 连续双向板跨中最大弯矩:棋盘式 布置。支座最大负弯矩:满布活荷载。2、双向板作用g+q/2时:边区格一一三边固 定、一边简支;角区格两邻边固定、 两邻边简支;内区格四边固定。作

14、 用土q/2时,均按四边简支。二、单层厂房3、吊车荷载 P =(G +G +G )/2-P 【G 大车重量,kG 1小车重量,g取10m/s2】2,kT =D T/P max 4、风荷载x,k分为两段:室外地坪到柱顶、柱顶 以上。 先求计算高度h二室外地面到柱 顶距离,10m时u =1, 15m时1. 14。内 插法求出卩。q (左)二u U 3 B【u体形系数,z B计算宽度】sq (右)同理 乘对应值。分别乘Y =1. 4得出设计值。【答案结尾要有方向】 同样,内插檐口高度处的u。檐 口下为h ,以上为h。W (W上有横线)二(u +U1 ) h + (u2 +U )h【u 均 为正值,题中给出的正负均为受力方 向】W(横线)二y W5、剪力分配法计算步骤: 先在排架柱顶附加不动铰支座以阻止水平位移,并求出不动铰支座 的水平反力R;撤销附加不动铰支座, 在此排架柱顶加上反向作用的R;将 上述两个状态叠加,以恢复原状,即叠 加上述两个步骤中求出的内力就是排 架的实际内力。6、牛腿 牛腿的破坏形态:弯曲破坏,剪切破坏(纯剪破坏、斜压破坏、斜拉破坏) 局部受压破坏。牛腿设计主要内容:确定牛腿的 截面尺寸(宽度与柱同宽,高度满足斜 截面抗裂要求、构造要求);承载力 计算(局部承压要求、构造要求)配 筋构造。三、框架结构7、竖向荷载作用下使用分层法和 二次弯矩分配法计算。(1)条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