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年扶贫开发工作总结.doc

上传人:枫** 文档编号:552531135 上传时间:2022-12-23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2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县##年扶贫开发工作总结.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县##年扶贫开发工作总结.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县##年扶贫开发工作总结.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县##年扶贫开发工作总结.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县##年扶贫开发工作总结.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县##年扶贫开发工作总结.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县##年扶贫开发工作总结.doc(1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县XX年扶贫开发工作总结 现在,我就*县扶贫开发工作开展情况总结如下: 一、扶贫开发工作现状 近年来,在省委、省政府和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在各级各部门的关心支持下,我们紧扣“主基调”、实施“主战略”,坚守“两条底线,始终把“扶贫开发”作为“第一民生工程”,大力推进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扶贫开发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从2011年至2015年,全县4个贫困乡全部“减贫摘帽”,92个贫困村全部出列, 8.33万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与市同步率先在全省消除绝对贫困。 但是,从全县贫困现状来看,目前,高寨、宅吉、禾丰、南江4个贫困乡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为8931元、9253元、9724元、9849元

2、,分别比全县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1308元相差2377元、2055元、1584元、1458元;31个贫困村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均在7000元以下;通过精准识别,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在2300元至4300元之间的低收入农户有20850户、66054人,全县扶贫工作依然艰巨。 二、2016年大扶贫工作开展情况 (一)精准识别推进情况。紧紧围绕农村低收入农户,按照“两公示、一公告”,全面完成20850户、66054人的建档立卡低收入农户的精准识别工作,扎实抓好责任链、任务链为主要内容的扶贫攻坚指挥调度平台,切实将全县所有的低收入农户全部录入扶贫云信息管理系统,确保各项惠农政策在信息平台中精准化、

3、具体化。充分利用大数据、云计算,随时进行动态分析,查找原因,研究扶持措施,落实帮扶责任人,检验帮扶效果,真正实现扶真贫、真扶贫。 (二)“十大行动推进情况。今年,我县紧紧围绕省委、省政府“1+10”配套文件精神,扎实推进精准扶贫工作。一是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方面。统筹推进“四在农家美丽乡村”创建,全年计划总投资6。06亿元实施“六个小康”建设,目前,完成投资1。704亿元,占计划的28.1%。开工建设农村小康房2500户,占计划3500户的71。4;狠抓小康水建设,实施耕地灌溉面积8000亩,加快推进2万人的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双流镇三合标准化保供蔬菜基地水源工程建设项目、龙岗镇水资源开发利用分别完

4、成70、80%;启动实施165。9公里农村小康路建设,改造南江大峡谷至王选段乡村道路建设;开工建设67个农村小康电建设,重点新建或改造我县农村电网安全隐患的中低压线路,持续保持同网同价;推进农村小康讯建设,实施光纤接入网络覆盖到村级行政单位,实现光纤宽带用户占比达到90;小康寨建设稳步实施。二是易地扶贫搬迁方面。扎实做好“十三五”易地扶贫搬迁对象精准识别“回头看”工作,开工建设、高寨、禾丰、南龙4个乡镇318户1301人的易地扶贫搬迁工程。三是产业扶贫方面.以7个省级高效农业园区为重点,大力实施以茶叶、经果林为主的生态补偿修复工程和生猪、蔬菜、草地畜牧业等增收项目.2016年,新建茶叶1。5万

5、亩、经果林1。42万亩,实施蔬菜基地14万亩,新增种羊3000只,培育农家乐67家,新组建农民专业合作社12个.加强农村劳动力的职业技能培训,目前已培训3100人,就业409人。大力发展电商产业,电商产业园已入驻9家电商企业,通过搭建县和村两级服务网络,实现了“网货下村”和“农产品进城”双向流通。四是教育精准扶贫方面.优先发展教育精准扶贫,落实民族乡贫困乡普通高中免学费和中等职业学校三年免学费政策,90名家庭困难学生获得扶贫专项补助,补助资金18。784万元。五是医疗健康扶贫方面。加快医疗健康扶贫,实施新农合“门诊+住院+大病统筹”模式,制作了*县精准医疗扶贫就医证,解决低收入农户因病返贫、因

6、病致贫问题.六是民政兜底扶贫方面。做好1。24万农村低保工作,今年我县农村低保标准提高到每人每年4300元,提标后的农村低保对象稳定实现收入达到低收入农户脱贫标准。七是财政金融扶贫方面。每年将精准扶贫纳入财政预算,今年已安排540万元县级资金用于精准扶贫到村到户。以建档立卡的低收入农户为主要对象,建立政、银、保联动扶贫新机制,县农村信用社发放农村信贷资金1.5亿元,其中:发放“特惠贷”1095万元,惠及低收入农户375户。八是民族地区扶贫方面。巩固提升高寨、禾丰、南江3个民族乡“减贫摘帽成果,加大投入力度,完成*县“十三五”少数民族事业发展规划和高寨乡1万亩精品水果种植,实施高寨乡平寨村特色村

7、寨建设、南江乡龙广村凤凰寨文化活动场建设和民族传统手工艺扶持。九是社会力量包干扶贫方面。群团、企业、社会组织等各界人士帮助贫困村完善水、电、路、讯等基础设施,全县扶贫工作形成了专项扶贫、行业扶贫、社会扶贫有机结合、互为支撑的“三位一体”大扶贫格局.十是党建扶贫方面。大力实施“领头雁工程”,加强村级党组织建设,从懂经营、会管理、发展集体经济意识强的能人中培育选拔村干部,108名村党组织书记高中(中专)以上学历占84.3。坚持把发展村级集体经济作为提升基层党组织战斗力的重要抓手,目前全县108个行政村已注册成立集体经济组织112个,并落实2000万元发展30个村级集体经济,提升了农村基层党组织带动

8、农民致富的能力。 (三)创新扶贫发展资金改革。大力推进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东“三变”改革试点,有效激活农村“沉睡资产.我县*镇村低收入农户以财政扶贫资金入股合作社参与合作养殖,创造性地推出了“一合五统一的新模式,每年每户固定分红2400元,实现了资源变股权、资金变资产、农民变股东。 三、存在的问题 (一)发展基础薄弱.一是农村基础设施欠账大,特别是我县从以前的228个小村合并为现在的108个行政村后,国家对公路基础设施的投入只是延伸到行政村,导致很多村民组至今未通硬化路,制约了农村经济的发展。二是低收入人口素质相对较低,特别是高寨等边远少数民族地区的农村人口,由于受到民族地区传统的

9、影响,文化差异大,对外交往能力弱,缺乏改善自身经济利益的能力和脱贫致富能力,导致发展相对滞后。三是因灾、因病返贫导致巩固和提高脱贫成果难度加大. (二)产业扶贫带动能力不强。一是农业产业链“链短幅窄”。我县集约化、规模化、产业化的程度不高,产业结构调整推进慢,导致贫困群众增收渠道狭窄;二是新型经营主体带动农民增收能力弱。从我县扶贫龙头企业、合作社等来看,带动力弱,其本身就需要政府扶持,对产业发展的带动辐射作用不明显。此外,易地搬迁群众产业发展滞后,导致部分搬迁群众无稳定经济来源。 (三)村支两委带领贫困农户致富能力弱。从今年5月18日至20日全县精准扶贫督查情况来看,绝大部分村支两委干部完全不

10、知晓扶贫政策,带领贫困农户致富的能力特别弱,推进精准扶贫、精准脱贫进度慢;在确定贫困户的过程中,个别村干部仍然存在“暗箱操作”、“优亲厚友”现象。 (四)县乡扶贫队伍建设不健全。由于实行目标、任务、资金和权责“四到县”后,县、乡两级由实施项目转到了决策、审批、实施和监督为一体的“负总责”体制,导致县、乡两级扶贫工作繁重、艰巨,扶贫政策及扶贫工作难以在基层得到及时有效的贯彻落实,特别是对扶贫项目实施过程的监管出现乡村断档,影响推进精准扶贫、精准脱贫进程. 四、下一步工作打算 (一)*县大扶贫工作的总体要求、基本思路和主要目标 1。总体要求。深入贯彻落实中央、省、市关于扶贫攻坚的安排部署,贯彻创新

11、、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坚持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基本方略,突出“四个切实”、“八个精准”、“五个一批”,打好“1+10”组合拳,以大数据促进大扶贫,强化考核工作机制,抓好新一轮建档立卡精准识别这个基础,狠抓“十大行动”扶贫攻坚路劲,解决好“扶持谁、谁来扶、怎么扶、如何退”的问题,实施“大数据手段+制度性框架平台+精准管理”三位一体扶贫重大举措,实行分类扶持、精准施策,精准滴灌、靶向治疗,找准致贫原因,区分贫困类型,逐村逐户制定帮扶措施,集中力量进行扶持,切实改变贫困村面貌,提高自我发展能力,确保低收入农户稳定增加收入. 2。基本思路。紧紧瞄准31个贫困村和20850户、66054

12、人低收入农户,按照“123458”的工作思路,即抓住“一条主线”(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突出“两个重点(围绕改善贫困地区生产生活条件,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和提升公共服务水平;围绕增加贫困群众收入,发展产业和促进就业),实施“三个结合”(扶贫开发与区域发展相结合、精准扶贫与社会保障相结合、扶贫措施与建档立卡精准识别结果相结合),打造“四个载体”(产业扶贫、智力扶贫、金融扶贫、易地搬迁),落实“五项机制”(精准扶贫工作机制,单位包村、“扶贫专员”包户和驻村扶贫工作队帮扶机制,扶贫项目、资金管理机制,金融扶贫机制,社会参与扶贫开发机制),坚持“八个精准”(扶贫对象精准、措施到户精准、项目安排精准、资金使

13、用精准、退出机制精准、干部选派精准、考核评价精准、督促检查精准),真真正正(即:真真正正强化组织领导、真真正正加大投入力度、真真正正推动落实落地、真真正正严格考核奖惩、真真正正建强基层组织)高一格(脱贫标准水平、社会保障水平、经济发展水平、美丽乡村建设水平、基层组织建设水平)推进大扶贫攻坚工作。 3.工作目标。狠抓“六个到村到户”和“六个小康建设”,到2016年,全县建档立卡低收入人口人均可支配收入全部达4300元以上,增长幅度高于当年全县平均水平的3个百分点以上,实现贫困村集体经济收入达30万元以上;2018年,全县建档立卡低收入人口人均可支配收入全部达5300元以上,增长幅度高于当年全县平

14、均水平的3个百分点以上,实现贫困村集体经济收入达40万元以上;到2020年,全县建档立卡低收入人口人均可支配收入全部达6500元以上,增长幅度高于当年全县平均水平的3个百分点以上,实现贫困村集体经济收入达50万元以上。贫困乡村的生产生活条件明显改善,低收入农户收入大幅增加,基本公共服务水平大幅提高,全面建成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 (二)具体工作措施 1.强化组织领导。着力完善党委统一领导、党政齐抓共管、农口综合部门组织协调、相关部门各负其责的大扶贫开发工作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进一步形成重点突出、措施得力、合力攻坚、集中突破的工作格局。 2。加大资金投入.紧盯国家持续加大对扶贫工作投入的政策机遇,

15、加强衔接沟通,积极主动争取,确保更多项目进入国家和省、市规划盘子,力争项目资金比上年增长20以上,促进低收入农户稳步增收。 3。打好“六大攻坚战”。一是打好产业扶贫攻坚战。继续抓好精品水果、蔬菜、茶叶、核桃等特色产业,因地制宜、因户施策,实施乡村旅游扶贫、电商扶贫等推进产业,推动农业“接二连三”。二是打好生态扶贫攻坚战。大力实施以李子、猕猴桃、樱桃等特色经果林为主的退耕还林工程,加大生态环境保护及森林生态效益补偿基金兑现力度,着力强化护林员队伍建设,让低收入农户通过获得退耕还林补助、森林生态效益补偿、护林员报酬等途径,拓宽增收渠道。三是打好基础设施攻坚战。推进基础设施向自然村寨延伸,大力实施“

16、路、水、电、讯、寨、房”六个小康建设,着力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补齐农村基础设施这一“短板。四是打好易地扶贫搬迁攻坚战。按规划、分年度、有计划地组织居住在不易发展的石山区的搬迁对象易地搬迁集中安置,原则上以小集镇和园区安置为主,配套安置区公共基础设施和迁出区生态修复,切实解决“一方水土养不起一方人”的问题。五是打好教育精准扶贫攻坚战。扎实抓好精准扶贫建档立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普通高中、中职学校“两助三免(补)”和普通高校“两助一免(补)”资助工作,对全县未进入高中学习的初中毕业生和未被大学录取的高中毕业生要加强引导,力争全部就读职业学校,实现农村困难家庭“培训一人、就业一人、脱贫一户和“一户一技能的目标.六是打好社会保障兜底攻坚战。对无业可扶、无力脱贫的农村“两无贫困人口,按照农村低保标准实行政策性保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