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色恼人眠不得的下一句是什么.doc

上传人:壹****1 文档编号:552526675 上传时间:2023-12-16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18.0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春色恼人眠不得的下一句是什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春色恼人眠不得的下一句是什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春色恼人眠不得的下一句是什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春色恼人眠不得的下一句是什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春色恼人眠不得的下一句是什么.doc(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春色恼人眠不得的下一句是什么这是春夜怀人之作。诗人没有正面写对人的怀念,而是通过香尽漏残、月移风寒,写出时光的推移,从而表明诗人徘徊之久和怀想之深。表面上是这庭院夜色搅乱了诗人的清梦,实际上是由于对远方的人强烈的思忆,使诗人感到眼前的春色倍加恼人,感情表达得含蓄、曲折而深沉。 这首诗的好处是处处紧扣着深夜,却又没有一句直接说到夜已如何,而只写夜深时的种种景象。 其实不看作者的写诗背景,单独看诗,是看不出这是怀念亲人的。但从诗词中可以感觉出,作者因为心里惦念着某事或某人,显得睡卧不安。 (二)写作手法。 这首诗主要特点是委婉含蓄。作者写夜,通篇是利用了各种物景的变化来替代的,没有直言,这体现了中

2、国诗词一贯含蓄的作风。作者写心情,用的是托词,口里说是恼春色,实际是另有所想,都是委婉含蓄的表达方式。此诗还使用了借代等手法。 (三)解说诗句。 第一句金炉香尽漏声残,单看这句,是看不出在写春夜的,夏夜,秋夜,冬夜都可以用。诗句比较普通。金炉香尽和漏声残都是形容夜已很深。古人用漏壶测算时间,一个漏壶的水快滴尽了,表示时间已经过去很多了。苏轼卜算子用过漏断人初静,也是用漏写夜,基本上诗词里写漏壶都是在写夜。 第二句翦翦轻风阵阵寒,翦,原意是指整齐的羽毛,这里是用来形容寒风料峭。这句描写风的轻寒。从这句才可以看出作者是在写春。因为夏风凉习,秋风萧杀,冬风凛冽,只有春风才轻且寒。诗的前两句合起来,是

3、先夜再春,不是先春再夜,显得比较庸俗和普通。 第三句春色恼人眠不得。这句非常不错,可以说是比较出彩的。因为诗词里写春色,一般是两种态度为主流。一是赞赏喜爱和眷恋的,一是哀叹惋惜和感慨的,其实也是爱春色,但就是提前担心它流走。王安石在这里别出心裁,表示春色恼人。为什么恼人呢,背后肯定有玄机。至于什么玄机,作者在诗里未点明。读者可以根据这句来推断,肯定是有样东西,让作者觉得比欣赏大好春色更值得用心思记挂的。那就是亲人。 第四句月移花影上栏干。虽说月移花影属于俗词俗句,但写景不错,有月有花,影动花凝。这句诗间接表明,作者是一直没睡,看着花影从庭院移到栏杆。夜更深沉,人却始终难眠。究其原因,是思念太深的缘故。 总的说来,这首诗最出彩的句子是春色恼人眠不得,余者相对来说都是比较普通的诗句。 春夜的作者简介: 王安石(1021年12月18日-1086年5月21日),字介甫,号半山,谥文,封荆国公。世人又称王荆公。汉族,北宋抚州临川人(今江西省抚州市临川区邓家巷人),中国北宋著名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改革家,唐宋八大家之一。欧阳修称赞王安石:翰林风月三千首,吏部文章二百年。老去自怜心尚在,后来谁与子争先。传世文集有王临川集、临川集拾遗等。其诗文各体兼擅,词虽不多,但亦擅长,且有名作桂枝香等。而王荆公最得世人哄传之诗句莫过于泊船瓜洲中的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2 / 2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公司方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