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贵港市平南县2022-2023学年化学九上期中联考试题含解析.doc

上传人:新** 文档编号:552515005 上传时间:2022-11-27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15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广西贵港市平南县2022-2023学年化学九上期中联考试题含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广西贵港市平南县2022-2023学年化学九上期中联考试题含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广西贵港市平南县2022-2023学年化学九上期中联考试题含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广西贵港市平南县2022-2023学年化学九上期中联考试题含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广西贵港市平南县2022-2023学年化学九上期中联考试题含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广西贵港市平南县2022-2023学年化学九上期中联考试题含解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广西贵港市平南县2022-2023学年化学九上期中联考试题含解析.doc(1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22-2023学年九上化学期中模拟试卷注意事项:1 答题前,考生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清楚,将条形码准确粘贴在考生信息条形码粘贴区。2选择题必须使用2B铅笔填涂;非选择题必须使用05毫米黑色字迹的签字笔书写,字体工整、笔迹清楚。3请按照题号顺序在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试题卷上答题无效。4保持卡面清洁,不要折叠,不要弄破、弄皱,不准使用涂改液、修正带、刮纸刀。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0小题,共20分)1下列有关物质的用途,既利用了其物理性质又利用了其化学性质的是( )A用液氧作为助燃剂B用铜制作导线C用金刚石切割玻璃D用二氧化碳灭火2下列实验室中的

2、交流,属于化学变化的是A锥形瓶:“同学们不爱惜我,我被摔碎了”B氯化钠:“我在水中游啊游,然后我就消失了”C酒精灯:“帽子哪里去了?我的燃料越来越少了”D澄清石灰水:“我在空气中放置一段时间后变浑浊了”3关于物质燃烧的现象描述正确的是A红磷在空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白雾B镁带在空气中燃烧,发出耀眼的白光,生成黑色固体C细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火星四射,生成四氧化三铁D硫在氧气中燃烧,发出蓝紫色火焰,生成无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4化学的学习使我们学会了从微观的角度认识宏观现象,下列对宏观现象解释不正确的是( )A干冰升华分子的体积变大B闻到远处花香分子在不断地运动C水变为水蒸气体积变大分子间间隔增大D氧化

3、汞受热分解分子在化学变化中可以再分5规范的实验操作是实验成功的保证。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A检验CO2气体 B量取8.6mL液体C检查装置气密性 D滴加液体6下列符号中数字“2”所表示的含义正确的是 ( )ACa2+中的“2”表示钙元素的化合价为+2价BH2中的“2”表示二个氢原子CCO2中的“2”表示一个二氧化碳分子中含有2个氧原子DH2SO4中的“2”表示一个氢分子7下列仪器对应的名称正确的是()A长颈漏斗B试管夹C滴瓶D蒸发皿8第31届夏季奥林匹克运动会,将于2016年8月5日21日在巴西的里约热内卢举行,采集圣火的方式是在赫拉神庙前利用凹面镜集中阳光来引燃火种,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4、 )A阳光为火种的燃烧提供了热量,使其达到着火点B火炬燃烧时,化学能转化为热能和光能C强风和大雨下火炬仍可以保持燃烧,是因为火炬燃烧的不受燃烧的条件影响D火炬内装的燃料丙烷(C3H8)属于化合物9下列说法涉及到化学变化的是A酒香不怕巷子深B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C泥菩萨过河,自身难保D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10下列化学用语正确的是( )AN2 两个氮原子 B4NH4 4个氨根C2Cl 两个氯分子 D2N2 两个氮分子二、填空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4分)11实验室用如图装置制取氢气,并进行氢气在氯气(Cl2)中燃烧的实验。纯净的H2可以在黄绿色的Cl2中安静燃烧,发出苍白色火焰,生成氯化氢(HC

5、l)气体。请回答下列问题。(1)写出图中有标号仪器的名称: a_;b_。(2)在点燃氢气之前,要先检验_。(3)写出氢气点燃后在氯气中燃烧的符号表达式:_。该反应的基本类型属于_。三、计算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5分)12根据如图所示实验回答下列问题。(1)甲是蒸发食盐水的实验。仪器a的名称是_;不宜用降低溶液温度的方法从食盐水中析出晶体,原因是_。(2)乙是验证质量守恒定律的实验。若实验中红磷用量太少,对实验结果_(选填“有”或“无”)影响。(3)丙是探究铁锈蚀条件及影响因素的实验。实验中不易生锈的是铁丝球_(选填序号);其中铁丝球与对比,探究目的是_。四、简答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8分)13

6、在一个堆放了一批袋装碳酸氢(NH4HCO3)化肥的小仓库里,过了一个夏天,管理员发现仓库里这种化学所特有的刺激性气味变得浓烈了。有些袋里的化肥变少了。检查发现变少了。检查发现:变少的化肥包裝袋上有少许破损.但没有发现化肥酒落在地上。化学活动小组为了探究化肥变少的原因提出了自己的猜想并设计了如图的实验。他们的实验记录如下表:实验步骤实验现象取少量碳酸氢铵固体粉末放入蒸发皿中,并将蒸发皿放在酒精灯上加热白色固体逐渐消失;_(1)碳酸氢铵受热后分解,出现实验现象的原因是_,若他们的猜想正确,实验现象应为_(2)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3)碳酸氢铵应如何保存?_(4)某固体物质受热后变化为态这种变化

7、属于(_)A 一定是物理变化B 一定是化学变化C 可能是物理变化,也可能是化学变化D 既不是物理变化也不是化学变化(5)已知常见的相对原子质量有: H-I,C-12,N-I4,O-16通过计算写出结果碳酸氢铵的相对分子质量为:_各元素质量比为:_氮元素的质量分数为(保留到0.001 ):_14以下是某同学在学习质量守恒定律时记的学习笔记,请你帮他一起整理完成:(1)在化学变化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原子的种类、元素的种类、分子的种类均不变原子的数目、分子的数目均不变原子的质量、元素的质量、物质的总质量均不变原子的种类、数量、质量均不变A B C D (2)某纯净物X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则X

8、的化学式是(_)A CH2O B C2H4 C CH4O D CH4(3)在一个密闭容器中放入甲、乙、丙、丁四种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反应,一段时间后,测得有关数据如下表,则关于此反应,认识不正确的是(_)物质甲乙丙丁反应前质量/g203220反应后质量/gx2820A 该反应的基本化学反应类型为化合反应B 反应后甲物质的质量值x15C 此反应中乙物质和丁物质的质量比为5:4D 物质丙一定是反应的催化剂(4)3.0g某纯净物完全燃烧后生成4.4g二氧化碳和1.8g水,则对该物质相关判断正确的是(_)A 该物质只含碳、氢元素B 该物质一定含有碳、氢元素,可能含有氧元素C 该物质由碳、氢、氧元素组

9、成D 该物质分子中碳原子和氢原子的个数比为1:2(5)如图为某化学反应的微观模拟示意图,下列有关该反应的说法中,正确的是(_)A 四示中x的值为4B 该反应中甲丁是化合物,乙丙是单质C 参加反应的甲、乙两物质的质量比为17:24D 反应前后氮元素的化合价没有发生改变五、探究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13分)15侯德榜是我国著名的化学家,发明了侯氏制碱法,其反应原理如下:NaCl+CO2+NH3+H2O = NaHCO3+NH4Cl,请计算:(1)氯化铵中氮元素的质量分数_。(2)生产8.4t碳酸氢钠,理论上需要氯化钠的质量_。16玫瑰花中含有香茅醇、橙花醇和丁香油粉等物质。请计算:(写出计算过程)

10、(1)丁香油酚(C10H12O2)的相对分子质量为 ;(2)丁香油酚中碳、氢、氧三种元素的质量比 ;(3)丁香油酚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为 (结果精确到0。1%);参考答案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0小题,共20分)1、D【解析】A、用液氧作为助燃剂,是利用了氧气支持燃烧的性质,属于化学性质;B、用铜制作导线是利用了铜的导电性,属于物理性质;C、金刚石切割玻璃利用了金刚石的硬度大,属于物理性质;D、二氧化碳灭火是因为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的密度大,且二氧化碳即不燃烧也不支持燃烧。所以既利用了物理性质又利用了化学性质;故选D。2、D【解析】A.锥形瓶破碎,无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此选项不符合题意;B.

11、氯化钠溶解,新物质生成,于物理变化,选项不符合题意;C.酒精挥发,新物质生成,于物理变化,选项不符合题意;D.澄清石灰水变浑浊,有新物质生成,于化学变化,选项符合题意。故选D。【点睛】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的判断依据是有无新物质生成,此依据是解答此类题的关键。3、D【解析】A、磷在空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的白烟,没有雾,故选项说法错误;B、镁带在空气中燃烧,发出耀眼的白光,生成白色固体,放出热量,故选项说法错误;C、细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体,故选项说法错误;D、硫在氧气中燃烧,发出蓝紫色火焰,生成无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故选项说法正确;故选:C。4、A【解析】试题分析:酒精挥发是因为

12、分子的间隔变大,而不是体积发生变大。故选A.考点:分子性质5、D【解析】A、检验生成的气体是否是二氧化碳,应将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中,观察是否变浑浊,故A错误;B、为减少误差,量取8.6mL盐酸应该用10mL的量筒,故B错误;C、检查该装置的气密性的方法是:当推动注射器的活塞时,锥形瓶内的空气体积减小压强增大,把水压入长颈漏斗中,若气密性好,会形成一段稳定的水柱,长颈漏斗内液面上升;当拉动注射器的活塞时,锥形瓶内的空气体积增大压强变小,若气密性良好,则可以看到长颈漏斗的下端会产生气泡,故C错误;D、使用胶头滴管滴加少量液体的操作,注意胶头滴管不能伸入到试管内或接触试管内壁,应垂直悬空在试管口上方

13、滴加液体,防止污染胶头滴管,故D正确。故选D。6、C【解析】A、Ca2+中的“2”表示一个钙离子带2个单位正电荷;故选项错误。B. H2中的“2”表示一个氢分子中含有二个氢原子;故选项错误。C. CO2中的“2”表示一个二氧化碳分子中含有2个氧原子;故选项正确。D. H2SO4中的“2”表示一个硫酸分子中含有2个氢原子;故选项错误。故选:C。7、B【解析】A、是分液漏斗不是长颈漏斗,故A不正确;B、是试管夹,故B正确;C、是细口瓶,不是滴瓶,故C不正确;D、是研钵,不是蒸发皿,故D不正确。故选B。8、C【解析】A、凹面镜集中阳光来引燃火种,是阳光为火种的燃烧提供了热量,使其达到着火点,故A说法

14、正确;B、火炬燃烧时,化学能转化为热能和光能,故B说法正确;C、任何燃料的燃烧都受燃烧条件的影响,火炬燃料也不例外,故C说法错误;D、丙烷(C3H8)是含碳的化合物,属于有机物,故D说法正确请在此填写本题解析!点睛:燃烧的条件一共有三个:(1)可燃物;(2)氧气(或空气);(3)温度达到着火点,三者缺一不可。9、B【解析】A、酒香不怕巷子深,是分子不断运动的原因,没有新物质生成,没有涉及化学变化,故A错误;B、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故B正确;C、泥菩萨过河,自身难保,没有新物质生成,没有涉及化学变化,故C错误;D、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没有涉及化学变化,故D错误。故选B。10、D【解析】A. 化学式中元素符号右下角的数字为一个分子中原子的个数,N2 :一个分子中两个氮原子 ,错误; B. 4NH4 氨根是组成物质的基本成分,不能说个数,错误;C. 元素符号的前边加数字表示原子的个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人事档案/员工关系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