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东莞市七年级下学期语文期中考试试卷

上传人:hs****ma 文档编号:552513972 上传时间:2023-11-12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36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广东省东莞市七年级下学期语文期中考试试卷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广东省东莞市七年级下学期语文期中考试试卷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广东省东莞市七年级下学期语文期中考试试卷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广东省东莞市七年级下学期语文期中考试试卷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广东省东莞市七年级下学期语文期中考试试卷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广东省东莞市七年级下学期语文期中考试试卷》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广东省东莞市七年级下学期语文期中考试试卷(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广东省东莞市七年级下学期语文期中考试试卷姓名:_ 班级:_ 成绩:_一、 积累运用 (共2题;共14分)1. (9分) 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河中石兽沧州南一寺临河干,山门圮于河,二石兽并沉焉。阅十余岁,僧募金重修,求二石兽于水中,竟不可得,以为顺流下矣。棹数小舟,曳铁钯,寻十余里无迹。一讲学家设帐寺中,闻之笑曰:“尔辈不能究物理。是非木杮,岂能为暴涨携之去?乃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湮于沙上,渐沉渐深耳。沿河求之,不亦颠乎?”众服为确论。一老河兵闻之,又笑曰:“凡河中失石,当求之于上流。盖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水不能冲石,其反激之力,必于石下迎水处啮沙为坎穴。渐激渐深,至石之半,石必倒掷坎穴中。如是

2、再啮,石又再转。转转不已,遂反溯流逆上矣。求之下流,固颠;求之地中,不更颠乎?”如其言,果得于数里外。然则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据理臆断欤?(1) 解释下面句中划线的词。阅十余岁_竟不可得_(2) 翻译下面语句。尔辈不能究物理。是非木杮,岂能为暴涨携之去?(3) 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本文的主要内容及包含的道理。 (4) 在寻找石兽的问题上,庙僧和讲学家犯了什么错误?为什么只有老河兵提出了正确的方法?2. (5分) (2019八上江门月考) 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 陋室铭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

3、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1) 下列各组句子中,划线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 . 有仙则名/莫名其妙B . 宜乎众矣/因地制宜C . 晋陶渊明独爱菊/无独有偶D . 香远益清/精益求精(2) 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3) 下列下面对文章内容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写出了陋室环境的清幽恬静。B . “调素琴”与“无丝竹”,前者悦耳,暗示自得其乐,独善其身的陋室生活;后者是作乐俗音,作者无法与之同流合污。二者从正反两面描写的是同一情操,

4、并不矛盾。C . 文中举诸葛庐、子云亭的例子,是为了说明陋室不陋的道理。D . “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表现了作者对知识分子的歌颂,对无学问之人的鄙薄。二、 句子默写 (共1题;共9分)3. (9分) (2011江西) 填补下列名句的空缺处或按要求填空。(1) 落红不是无情物,_。(2) _,却话巴山夜雨时。(3) 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_。(4) _,夜泊秦淮近酒家。(5) 辛弃疾的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堪称“壮词”:既有“沙场秋点兵”的壮阔场面,更有“_,_”为国建功、报效君王的雄心壮志,也有“可怜白发生”的悲壮情怀。(6) 仁人志士往往心怀天下。范仲淹有“先天下之忧而忧”的抱负,陆

5、游有“位卑未敢忘忧国”的思想,杜甫有“_,_”的愿望。(用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的句子回答)三、 诗歌鉴赏 (共1题;共3分)4. (3分) (2015七下扬州期末) 阅读下面的古诗。清平乐【南唐】李煜别来春半,触目愁肠断。砌下落梅如雪乱,拂了一身还满。雁来音信无凭,路遥归梦难成。离恨恰如春草 , 更行更远还生。【注】春半:即半春,春天的一半。砌下:即台阶下。(1) 这首词中“砌下落梅如雪乱”一句,“乱”字用得很巧妙,请你说说原因。(2) 词中划线句,历来为人称道。请从修辞角度作简单赏析。四、 现代文阅读 (共2题;共27分)5. (17分)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我为什么而活着对爱情的渴望,对知识的

6、追求,对人类困难痛彻肺腑的怜悯,这三种纯洁而无比强烈的激情支配着我的一生。这三种激情,就想飓风一样,在深深的苦海上,肆意地把我吹来吹去,吹到濒临绝望的边缘。我寻求爱情,首先因为爱情给我带来狂喜,它如此强烈以致我经常原以为了几小时的欢愉而牺牲生命中的其他一切。我寻求爱情,其次是因为爱情可以解除寂寞-那是一颗震颤的心,在世界的边缘,俯瞰那冰冷死寂、深不可测的深渊。我寻求爱情,最后是因为在爱情的结合中,我看到圣徒和诗人们所想像的天堂景象的神秘缩影。这就是我所寻求的,虽然它对人生似乎过于美好,然而最终我还是得到了它。我以同样的热情追求知识,我渴望了解人的心灵。我渴望知道星星为什么闪闪发光,我试图理解比

7、达格拉斯的思想威力,即数字支配着万物流转。这方面我获得一些成就,然而并不多。爱情和知识,尽其可能地把我引上天堂,但是同情心总把我带回尘世。痛苦的呼唤经常在我心中回荡,饥饿的儿童,被压迫被折磨者,被儿女视为负担的无助的老人以及充满孤寂、贫穷和痛苦的整个世界,都是对人类应有生活的嘲讽。我渴望减轻这些不幸,但是我无能为力,而我自己也深受其害。这就是我的一身,我觉得值得为它活着。如果有机会的话,我还乐意再活一次。(1) 作者说“这三种激情,就像飓风一样,在深深的苦海上,肆意地把我吹来吹去,吹到濒临绝望的边缘”,如何理解这句话的含意? (2) 罗素为什么说人是“值得活”的?是结合全文简要分析。 (3)

8、“我以同样的热情寻求知识”,从文中看作者追求知识的哪些方面? 6. (10分) (2017八上成都期中) 阅读下列文章,回答小题。田野上的白发刘益善母亲50岁后,头发日渐白了。先是两鬓,后采是额前,再后来满头芦花,让我们感到心痛。父母都不愿离开家,家里有猪鸡水牛,有房子和责任田,上高中的小弟还要人照顾,患不治之症的父亲不能劳动,里里外外都是母亲一人操持,她头发还有不白的么?4月的一个晚上,我搭同事的便车回老家,想看看父母和小弟。到家时已是晚上11点多了,家里没人,门上挂了锁。奇怪,这么晚了,父母到哪去了呢?天气乍暖还寒,夜风吹过,身上有阵阵凉意。朝远处田野望去,怎么回事呀?空旷的田野上有灯火闪

9、烁,不时有阵阵敲盆的声音传来,我信步朝田野走去。到了田边,我像被人使了定身法一般,呆立在夜色里。只见母亲一手提着脸盆,一手握根棒子,敲击着,发出当当的声响。母亲在田埂上蹒珊地转悠,田埂角上放着盏马灯,灯火如豆。田里是平整的秧圃,依稀可见撒下的稻种已经抽出嫩芽。母亲身上披了件破棉袄,手里不停地敲击着。我叫丁声母亲,母亲见是我,停丁下采,脸上溢着慈祥的微笑。在母亲停下的当儿,有一群黑乎乎的东西冲向秧圃。母亲一见,立刻又敲起来,那黑乎乎的便遣散而去。母亲说+今年是少有的奇怪,撒下的稻种一个晚上便被老鼠吃得精光。没有办法,大家只好日夜在田边守着。母亲告诉我,父亲被姐姐接去了,小弟住校,星期天才回,她已

10、经在田边守了三个昼夜了。母亲和我说话,手里还在敲盆,沿着田埂蹒珊而行。我跟在她后面,心里沉沉的。母亲,您该休息了,把田退了吧!您劳作了一辈子,难道不谊享一事福么?我知道,我是劝不动母亲的,她离不开她的田野。平时我们劝她,她都说:你们不要管了,这田是不能退的,我做一天算一天,也好照料你爹和你弟。那个夜晚,我陪着母亲在田野上敲盆赶鼠。母亲的身影在田埂上晃动着,夜色里,只有母亲的白发看得清楚。夜风吹着,母亲的白发在田野上飘拂,飘拂,飘拂出我一脸泪花,飘拂出我又一段回忆。父亲病倒时,正是乡下大忙季节。母亲忍着悲痛,半夜里起来拔好秧,运到水田里。一早回家服侍父亲吃药,再赶到田里插秧。一大块白晃晃的水田里

11、,只有母亲孤单的身影在移动。随着母亲身影的移动,水田里嫩绿的秧苗一行行地立起来,整齐匀称,像块绿色的地毯。母亲是高明的织工,织着绿色;母亲是勤劳的春蚕,吐着绿丝。我赶回家帮母亲插秧,到田边时,一块大田,母亲已插完一大半。她太累了,体力不支,已不是弯腰在田里移动,而是双膝跪在泥水里,艰难地爬行。母亲的衣裤没一处干的地方,浑身是汗渍泥水。母亲跪在田里插完一行,又插一行。我含着泪水冲到田里,喊着:妈,您不该这样拼命!母亲见是我,想站起来,努力了两次却未站起。我一把抱起母亲,感到母亲已瘦得皮包骨头。母亲脸上仍是慈祥的微笑,白发被汗水湿透了,沾在额上脸上脖予上。我为母亲拂了拂头发,一阵风吹来,白发在田野

12、里飘拂起来。母亲说:抢季节要紧啦,这秧早插一天,就能多收一成。我没说话,把母亲进回家,就跑到田里,没命地插起秧来。我累得腰酸背痛,但一想到母亲的白发在眼前飘拂,想到母亲跪在田里的身影,便觉得不累了,腰也不酸了。我一口气插完大田的秧,哭了母亲离开我们三年了,但我忘不了母亲的白发。她的青丝变白发,是岁月的辛劳所染。母亲的白发,装点着故乡的田野,温暖了我的心灵。啊,母亲的白发哟,还在田野上飘拂么!(1) 简要说说文中的母亲是一位什么样的母亲。 (2) 母亲的白发,让“我”“感到心痛”。文中叙述了哪两件让“我”心痛的事? (3) 结合语境,对下列句子作简要赏析。随着母亲身影的移动,水田里嫩绿的秧苗一行

13、行地立起来,整齐匀称,像块绿色的地毯。她太累了,体力不支,已不是弯腰在田里移动,而是双膝跪在泥水量,艰难地爬行。(4) 下列对文中语句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段中“后来满头芦花”一句用乡村常见的芦花来形容母亲的,白发,突出母亲头发斑白的特征,切合母亲农妇的身份。B . 段中“空旷的田,野上有灯火闪烁,不时有阵阵敲盆的声音传来”一句看似闲笔,实则为后文的情节发展作了铺垫。C . 段中“在母亲停下的当儿,有一群黑乎乎的东西冲向秧圃”一句,既写出了老鼠的猖獗,又侧面表现出母亲的辛劳。D . 段中以“母亲的白发哟,还在田野上飘拂么!”一句结束全文,言有尽而意无穷,含蓄地抒发了作者浓浓

14、的思乡之情。(5) 本文着力描写母亲的白发,请简要分析“白发”在文中有哪些作用。 五、 命题作文 (共1题;共1分)7. (1分) (2017七上福州期中) 人间最纯真的感情莫过于亲情,你从呱呱坠地一直到现在,有许多亲人伴随你的成长:爸爸、妈妈、爷爷、奶奶、外公、外婆、姑姑、舅舅在与他们的交往中,一定有许多事情凝聚着浓浓的亲情。请你以“我和_”为题,写一篇文章。要求:(1)文章结构完整,记事有真情实感,叙事详略得当;(2)体裁为记叙文;(3)字数不少于600字。第 1 页 共 1 页参考答案一、 积累运用 (共2题;共14分)1-1、1-2、1-3、1-4、2-1、2-2、2-3、二、 句子默写 (共1题;共9分)3-1、3-2、3-3、3-4、3-5、3-6、三、 诗歌鉴赏 (共1题;共3分)4-1、4-2、四、 现代文阅读 (共2题;共27分)5-1、5-2、5-3、6-1、6-2、6-3、6-4、6-5、五、 命题作文 (共1题;共1分)7-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初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