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金融支持农业产业化的问题与建议.docx

上传人:壹****1 文档编号:552511427 上传时间:2024-01-17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19.8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3年金融支持农业产业化的问题与建议.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2023年金融支持农业产业化的问题与建议.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2023年金融支持农业产业化的问题与建议.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2023年金融支持农业产业化的问题与建议.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2023年金融支持农业产业化的问题与建议.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23年金融支持农业产业化的问题与建议.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3年金融支持农业产业化的问题与建议.docx(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金融支持农业产业化的问题与建议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十一五期间的重要历史任务,其重点是现代农业,而现代农业的重点又是农业产业化。金融是现代经济的核心,现代农业的持续健康开展离不开金融的强力支持。为全力支持现代农业的开展,做好金融效劳工作,近日,笔者深入农村,结合农业产业化情况对江西XX县区进行了一次专题调查。 一、县域农业产业化现状 赣南次中心城市和赣州南部核心经济区的XX县区,是XX省通向经济特区广东的南大门,该境总人口30万,其中农业人口25万,占83.3%。近年来,该县各级政府和农业产业化战线的广阔干部群众紧紧围绕XX市委、市政府确定的农业产业化开展战略,结合本地实际,认真贯彻落实,创

2、造性地开展工作,有力地推进了农业产业化进程,取得了显著成效。 1、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实力显著增强。一是企业数量、规模不断壮大,综合效益显著提高。该县202223年底共有市级以上龙头企业7家,202223年企业总产值达4900万元,实现销售收入4800万元,企业平均销售收入为690万元;二是带动能力明显增强。202223年龙头企业共联系带动农户2.4万户,约占全县农户总数的40%,其中,以合同、订单形式直接带动农户1.2万户,农户从产业化经营中增加收入达2022万元,同比增长9.2%,户均增长2500元,同比增长8%。同时,龙头企业吸纳和安置农村劳动力就业人数达4821人,同比增长23%;三是品

3、牌化建设有了新突破。通过绿色食品的认证1个,全国无公害产品认证3个,省级3个。如“恒泰花生、“龙南腐竹和无公害蔬菜等已在市、省内外有了一定的知名度,影响力不断扩大。 2、主导产业及其区域化布局根本形成。据调查,目前该县根本形成了脐橙、无公害蔬菜、花卉苗木、蚕桑、生猪等区域性特色产业。据该县农业部门统计,202223年全县脐橙面积到达7万亩、生猪饲养量42.47万头、无公害蔬菜种植面积7.32万亩,花卉苗木4153亩、工业原料林11.8万亩,蚕桑面积2023万亩。 3、农业招商有了新突破。该县依托丰富的农业资源优势和良好的招商创业环境,积极开展农业招商活动。202223年,该县共引进农业招商引资

4、工程15个,签约资金47900万元,实际进资202320230万元,其中202300万元以上外资工程2个,实际进资520230万元。 4、农业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开展迅速。该县大力推动农业合作组织建设,提高农民组织程度,不断完善利益联结机制,千方百计促进农民增收,全县出现了合作社、协会等多种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蓬勃开展的好势头。202223年底,全县拥有比较标准的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34家,全县合作经济组织有会员5663人,比上年增长23.4%,辐射带动农户4560多户。 5、农业产生化开展环境进一步优化。该县各级政府高度重视农业产业化开展,县、乡政府成立了农业产业化开展领导小组,县委、县政府专门

5、下发了关于进一步解放思想 加快县域经济开展 构建和谐新龙南的39条,对农业产业的经营、开展新型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壮大开展产品营销窗口、开展农产品品牌建设等方面的政策进行优化完善。同时,县财政从2023年起每年拿出近202300万元资金支持农业产业化开展。 二、制约农业化开展的因素 1、“农字号龙头企业规模偏小,竞争力和带动力较弱。一是全县龙头企业尤其是市级以上农业龙头企业偏少,没有一家国家级、省级龙头企业。二是企业加工能力不强,产品附加值不高。该县7家市级以上龙头企业只有一家是加工型企业,而且是以粗加工为主,精、细加工企业没有一家。此外,农民专业合作社资本金偏低,启动资金薄弱,自身开展缓慢,内

6、部制度不健全,日常管理不标准。 2、县域金融支持乏力,企业融资十分困难。一是国有商业银行调整经营战略,在县域实施了分支机构的市场退出,县及县以下营业网点大幅减少。如该县农行2022年底以前撤消了农村所有乡镇营业机构,现只保存了县城4个营业机构。农村信用社也在近十年前撤消了九连山、安基山、黄沙等垦殖场和管委会的营业机构。国有商业银行的信贷资金向大城市、大企业、大客户、大工程集中,县域机构只能办理小额质押、个人消费、票据贴现等低风险金融业务。邮政储蓄银行把农村大量资金抽走存放央行获取利润,二是农村信用社对县域经济的支持心有余力而缺乏。由于农村信用机构多年积累的历史问题较多,资金短缺,包袱沉重,肩负

7、的职责与自身能力不相匹配,致使农信社支持“三农经济开展过程中力不从心。三是正规金融让位留下了民间金融开展的空间。由于国有商业银行不断调整经营战略,大量撤并营业机构,上收贷款审批决策权,金融效劳严重缺乏,使金融机构在“三农开展中没有发挥应有的作用,“三农资金要求得不到满足,给民间金融让出了借贷市场,助推了民间金融活泼。据反映,该县有21家涉农企业,年需资金5600万元,但企业自有资金和信贷资金仅占28%左右,其资金全部来自民间借贷。由于民间金融属于国家金融宏观调控之外,金融监管难以涉及,易发经济纠纷,难以成为支农的重要力量。此外,金融机构仍以传统的存、贷、汇业务为主,金融创新和效劳滞后,不能满足

8、农村经济开展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需要。 3、政策落实不到位,支持效果不理想。有些企业反映一些地方政府因农业产业化企业上缴所得税不多等原因而不重视涉农企业的开展;有些企业反映在税收、土地、用水用电等方面还有一些优惠政策没有真正落实;还有些企业反映政府支持农业产业的资金不少,但投入分散,扶持效果受到影响。 三、金融支持农业产业化的建议 1、健全农村金融供给体系,着力破解农村“贷款难的问题。资金是经济的血液,没有资金,经济就没有开展。农业银行、农业开展银行和农村信用社要在农村经济中充分发挥主渠道和生力军作用,既要因地制宜、因行制宜,全面开展支农业务,又要互相配合,通力协作,众志成城,在“三农开展中

9、力求有地位、有作为、有效益。要与时俱进地创新农村金融产品,尽力满足涉农信贷业务需求。邮政储蓄银行要尽快结束“只存不贷的局面,力保农村资金不外流,全力开展小额信贷,效劳产业化,助力新农村。同时,要逐步推广村镇银行、农村资金互助社和小额贷款公司等金融组织,切实满足农业中小龙头企业的金融需求。此外,要选准支农载体,把支持农产品商品基地建设作为开展主导产业的关键来支持,重点加大对省级以上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的支持力度,提高农产品附加值,延伸产业链,着力推进现代农业的快速开展。 2、人民银行要加强“窗口指导,进一步发挥信贷政策对金融创新的引导作用。加强调查研究,指导和鼓励农村金融机构在贯彻执行货币从紧的政

10、策下,积极调整和优化信贷结构,创新信贷效劳手段,灵活适用货币政策工具,加大信贷支农力度,并完善支农再贷款授权管理方法,用好用活授权、授信,力促农业产业化健康开展。 3、发挥民间金融作用,全力支持农业产业化。民间金融是指自然人、非金融企业和组织从事的,并以借贷为主要融资方式的金融活动。它具有操作简便、灵活、快捷等优点。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促进了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转变。近年来,现代农业的集约化、规模化经营和农业产业化的开展速度较快,对资金的需求越来越大。对此,各级政府、银监等部门必须通力合作,采取积极措施,去弊变利,引导民间金融标准开展,充分发挥民间金融的积极作用,着力破解县域经济和中小企业临时性

11、融资困难。 4、着力改善农村金融生态环境,努力疏通农村信贷政策传导渠道。一是国家、各省市县要尽快组建政策性农业保险公司,并建立中央、地方财政支持农业再保险体系,切实按照保险“国十条、中央“一号文件等关于农业保险的各项政策要求,积极主动推进农业保险业务开展。二是完善全国性和区域性农业风险监测机制;三是健全涉农企业信用担保体系;四是要建立农业贷款收益补偿机制和风险补偿机制,对涉农业务要给予税收优惠,对农业贷款实行财政贴息政策,发挥财政资金的撬动作用;五是充分发挥保险对农业和金融信贷的补偿保障作用,并运用财政、税收、金融和再保险等经济手段支持和促进农业保险开展;六是健全和完善包括农业龙头企业在内的信用担保体系;七是营造良好的信用环境,地方政府要改变地方保护主义,维护金融债权,防止乱收费现象发生,切实降低贷款本钱,减轻农村金融经营压力,着力打造“人人守信的良好气氛,以良好的金融环境来引导和鼓励涉农金融机构加大支农力度,全力支持现代农业开展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第1页 共1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人事档案/员工关系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