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人教版六年级语文上册古诗词阅读理解专项加深练习题

上传人:m**** 文档编号:552503984 上传时间:2023-09-15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88.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部编人教版六年级语文上册古诗词阅读理解专项加深练习题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部编人教版六年级语文上册古诗词阅读理解专项加深练习题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部编人教版六年级语文上册古诗词阅读理解专项加深练习题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部编人教版六年级语文上册古诗词阅读理解专项加深练习题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部编人教版六年级语文上册古诗词阅读理解专项加深练习题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部编人教版六年级语文上册古诗词阅读理解专项加深练习题》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部编人教版六年级语文上册古诗词阅读理解专项加深练习题(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部编人教版六年级语文上册古诗词阅读理解专项加深练习题班级:_ 姓名:_ 时间:_1.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题。思念(舒婷)一幅色彩缤纷但缺乏线条的挂图,一题清纯然而无解的代数,一具独弦琴,拨动檐雨的念珠,一双达不到彼岸的桨橹。蓓蕾一般默默地等待,夕阳一般遥遥地注目,也许藏有一个重洋,但流出来,只是两颗泪珠呵,在心的远景里,在灵魂的深处。1第一节用了哪些意象?这些各自独立的跳跃着的意象与“思念”有何联系?_2第二节“蓓蕾”、“夕阳”两个用了什么修辞方法?它们的含义如何理解?_3第三节表达了什么意思?其诗意表达形式与一、二节有何区别?_2. 课外阅读。归园田居陶渊明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晨兴理

2、荒秽,带月荷锄归。道狭草木长,夕露沾我衣。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选出对该诗赏析有误的一项( )A.五、六句表面是平淡之语,但这种平谈正好映射了结尾句“但使愿无违”,使“愿无违”强调得很充分。B.这道诗用语平谈自然,朴素、自然、平淡的口语上升为诗句,使平谈的口语和醇美的诗意到了和谐的统一。C.“种豆南山下”是幽美之句,“带月荷锄归”是平淡之语;前句虚写,后句实写。全诗在平谈与幽美、实景与虚景的相互补衬下相映生辉,柔和完美。D.本诗富于情趣。“带月荷锄归”,劳动归来的诗人虽然独自一身,却有一轮明月陪伴,这是一幅美妙的月夜归耕图,洋溢着诗人心情的愉快和归隐的自豪。3. 阅读王维的使至塞上,完成下列

3、各题。使至塞上王维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注)开元二十五年(737年),唐玄宗命王维以监察御史身份出使西北边塞,慰问战胜吐蕃的河西副大使崔希逸,实际上是被排挤出朝廷。这首诗写的就是这次出使的情景。1从景物描写和表达的思想感情两个方面,说说你对“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的理解。答:这两句诗写_2用自己的话,描写“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展示的“千古壮观”。_4. 阅读古诗,完成练习。闻官军收河南河北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

4、1下列关于诗句的理解,有误的一项是()A.全诗突出写了一个“喜”字,表现了听闻捷报后欣喜、激动的感情。B.“满”字描绘出了诗人喜极而泣的样子,情感真实、感人。C.“青春作伴好还乡”中的“青春”指春天,春天的景象是明丽的,正好与“喜”的心境相匹配D.“下”说明从“巫峡”到“襄阳”是逆流而上,“向”则表明从“洛阳”到“襄阳”走的是陆路。2表现诗人一家欣喜欲狂的句子是:_。3解释字词的含义: 涕泪:_ 却看:_ 漫:_。4本诗表达了作者_的心情。5此诗中表现的诗人的感情可以用一个字来概括,就是:_。6杜甫为什么“涕泪”满衣衫呢? _。7“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中的“忽传”二字表现出_,诗人

5、“涕泪”是因为_。8“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之句,营造了一幅_的画面,表达了诗人_、_的心境。5. 古诗文阅读。新柳杨万里柳条百尺拂银塘,且莫深青只浅黄。未必柳条能蘸水,水中柳影引他长。1“水中柳影引他长”中的“引”字照应了诗中“_”一词,用了_的修辞手法来描写柳条的优美。2这首诗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情感?_6. 补全诗句,完成练习。春日胜日寻芳泗水滨,_。等闲识得东风面,_。1补全诗句。2朱熹的这首诗表面描绘了_(季节)的美丽景色,实则是一首_(咏物 哲理)诗,表达了诗人于乱世中追求圣人之道的美好愿望。3从“_”一词可以看出这是一个晴朗的好天气,从“_”一词可以知道作者是去踏青。作者在

6、这个过程中看到了“_”(诗句),由此发出赞叹:_,_。7. 阅读古诗,完成练习。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1这首小诗的作者是_代的_,是写给_的。2这首诗用“草色遥看近却无”来描写早春,给人以无穷的美感和趣味。请把该句所呈现的景象描绘出来。_。3全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_。4“草色遥看近却无”这句诗写出了早春草色的什么特点?_。5请用优美的语言描绘出“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所展示的画面。_。8. 阅读下面的诗歌和图片,完成练习。十五夜望月唐王建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1“尽”的意思

7、有:完;死亡;达到极端;全部用出;用力完成;全,都;所有的。“今夜月明人尽望”中“尽”的意思是_(填序号)。“取之不尽”中“尽”的意思是_(填序号)。2用自己的话说说“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描绘的画面,然后写下来。_3“月”一直是文人墨客喜欢吟咏的景物,诗人借月抒怀,有“月落乌啼霜满天,_”,有“峨眉山月半轮秋,_”。4下列对古诗的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人尽望”说明月夜的景色很奇特,引起众人的关注。B.诗歌的前两句描写了幽静清凉的秋景,表明诗人对秋景情有独钟。C.全诗围绕“桂花”来写,写出了花香的浓郁,表达了诗人陶醉于自家庭院的思想感情。D.诗人表面上是在写秋思不知道落在何处

8、,实际上是在抒发自己内心的情感5观察古诗下面的插图作品松间明月长如此,指出此图与十五夜望月的意境和表达的情感的不同之处。_9. 古诗理解。春雪唐韩愈新年都未有芳华,二月初惊见草芽。白雪却嫌春色晚,故穿庭树作飞花。1下面理解有误的一项是()A.诗中写的是在冬天所看到的景色。B.一个“都”字,写出了人们盼望春色的急切心情。C.“初惊”写出“见草芽”时新奇、惊讶、欣喜的情态,极其传神。D.前句“未有芳华”,一抑;后句“惊见草芽”一扬。跌有致,波澜起伏。2“白雪却嫌春色晚”一句用了_的修辞方法,写出了白雪_10. 诗词阅读。卜算子送鲍浩然之浙东宋王观水是眼波横,山是眉峰聚。欲问行人去那边?眉眼盈盈处。

9、才始送春归,又送君归去。若到江南赶上春,千万和春住。(1)本词上、下片各写了什么?请作简要概括。_(2)上片“眼波横”“眉峰聚”的比喻有什么新巧、动人之处?“眉眼盈盈处”的丰富含意是什么?_(3)下片四句用了三个“春”字,表达了词人怎样的情意?_11. 阅读下面的古诗,完成练习。咏柳(唐)贺知章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1填空。(1)“咏柳”中“咏”的意思是_。(2)“丝绦”一词本义是_,在本诗中指的是_。(3)诗人把“二月春风”比作_。2你最喜欢诗中的哪一句?写下来,并写出意思。诗句:_意思:_12. 阅读古诗,完成练习。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天街小雨润如

10、酥,草色遥看近却无。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1这首诗的作者是_,_朝人。2关于本诗的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A.这首诗是写给水部员外张籍的,他在兄弟辈中排行十八,故称“张十八”。B.这是一首律诗,它表达了作者对友人的思念之情。C.这首诗的风格清新自然,语言通俗易懂。D.这首诗的后两句写诗人对早春的喜爱和赞美。3判断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是否恰当,恰当的打“”,不恰当的打“”。(1)“润如酥”写出小雨细腻的特点,雨飘洒在皇城的街道上,又滋润着春草,仿佛悄悄地告诉人们:春天来了。(_)(2)“最是一年春好处”是说早春是一年中最好的时节,一年之计在于春,应该抓住早春时节早作打算。(_)(3)

11、前两句写早春景色,以“小雨”“草色”为描写对象,小雨滋润小草,而小草使小雨更亮、更湿润,两者相得益彰。(_)(4)“绝胜烟柳满皇都”是作者想象之景,他憧憬着那满城杨柳郁郁葱葱的暮春。(_)4“草色遥看近却无”这句诗写出了早春草色的什么特点?诗人为什么说初春的草色“绝胜烟柳满皇都”?_13. 阅读下面的古诗,完成下列各题。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两首其一黑云翻墨未遮山,白雨跳珠乱入船。卷地风来忽吹散,望湖楼下水如天。其二放生鱼鳖逐人来,无主荷花到处开。水枕能令山俯仰,风船解与月徘徊。注释:放生鱼鳖:北宋时杭州的官吏曾规定西湖为放生地,不许人打鱼,替皇帝延寿添福。水枕:躺在船中。 风船:指的是飘荡在风里的船。 解:懂得。1古诗一:四句诗分别写了四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