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韶关市新丰一中2023学年高三最后一卷生物试卷(含解析).doc

上传人:re****.1 文档编号:552503438 上传时间:2023-05-09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167.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广东省韶关市新丰一中2023学年高三最后一卷生物试卷(含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广东省韶关市新丰一中2023学年高三最后一卷生物试卷(含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广东省韶关市新丰一中2023学年高三最后一卷生物试卷(含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广东省韶关市新丰一中2023学年高三最后一卷生物试卷(含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广东省韶关市新丰一中2023学年高三最后一卷生物试卷(含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广东省韶关市新丰一中2023学年高三最后一卷生物试卷(含解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广东省韶关市新丰一中2023学年高三最后一卷生物试卷(含解析).doc(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23学年高考生物模拟试卷请考生注意:1请用2B铅笔将选择题答案涂填在答题纸相应位置上,请用05毫米及以上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将主观题的答案写在答题纸相应的答题区内。写在试题卷、草稿纸上均无效。2答题前,认真阅读答题纸上的注意事项,按规定答题。一、选择题:(共6小题,每小题6分,共36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1在某自然生态系统中,人们为了保护鹿而大量捕杀鹿的天敌-狼。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狼从鹿获得的能量最终来自该生态系统中生产者固定的太阳能B鹿和狼之间的信息传递对鹿不利,使该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受到破坏C消灭了狼,鹿的种群数量能一直持续增长D大量捕杀狼,使该生态系统的第一、第二

2、营养级间的能量传递效率大于20%2细胞通过分裂来增加数量,不同分裂方式的过程中细胞进行的生理活动有所不同。下列与细胞分裂有关的叙述,错误的是( )A动物细胞有丝分裂间期需要完成DNA和中心体的复制B有丝分裂保持了细胞在亲子代之间的遗传性状的稳定性C同源染色体的联会和分离,只发生在减数分裂过程中D减数分裂维持了生物亲子代体细胞中染色体数目的恒定3尺蛾的体色(黑色和浅色)由一对等位基因控制。20世纪50年代以后,英国开始实行煤烟控制计划,大气环境污染得到了治理。下图是1960年-1990年间地衣、黑化蛾及SO2的量变情况,据图分析正确的是( )A树干上地衣数量的增加是地衣主动适应环境的结果B黑化蛾

3、种群内基因频率的改变在世代间具有连续性C大气中SO2含量的减少直接导致了黑化蛾比例的下降D环境改变使控制蛾体色的基因频率发生不定向的改变4大豆中含有大豆异黄酮,其分子结构与人体雌激素相似,进入人体后能发挥微弱的雌激素效应。下列有关大豆异黄酮作用的推测,错误的是( )A能与人雌激素受体特异性结合B可缓解雌激素水平降低者的症状C可能作用于下丘脑的雌激素受体D会引起垂体分泌更多的促性腺激素5下列有关物质跨膜运输的叙述,正确的是A巨噬细胞摄入病原体的过程属于协助扩散B固醇类激素进入靶细胞的过程属于主动运输C神经细胞受到刺激时产生的Na+内流属于被动运输D护肤品中的甘油进入皮肤细胞的过程属于主动运输6下

4、列关于传统发酵技术应用的叙述,正确的是A利用乳酸菌制作酸奶过程中,先通气培养,后密封发酵B家庭制作果酒、果醋和腐乳通常都不是纯种发酵C果醋制作过程中发酵液pH逐渐降低,果酒制作过程中情况相反D毛霉主要通过产生脂肪酶、蛋白酶和纤维素酶参与腐乳发酵二、综合题:本大题共4小题7(9分)研究人员发现某野生稻品种甲7号染色体上具有抗病基因H,12号染色体上具有耐缺氮基因T,而华南籼稻优良品种乙染色体相应位置均为隐性基因。将甲、乙杂交,F1自交,用PCR方法检测F2群体中不同植株的基因型,发现不同基因型个体数如表。HHHhhhTTTttt127160549749(1)耐缺氮性状的遗传遵循_定律,判断的依据

5、是_。(2)F2群体中HH、Hh、hh基因型个体的数量比总是1:6:5,_(选填“符合”或“不符合”)典型的孟德尔遗传比例。研究人员推测“F1产生的雌配子育性正常,而带有H基因的花粉成活率很低。”请设计杂交实验检验上述推测,并写出支持上述推测的子代性状及数量比_。(3)进一步研究发现品种乙7号染色体上有两个紧密连锁在一起的基因P1和P2(如图),P1编码抑制花粉发育的毒性蛋白,P2编码能解除该毒性蛋白作用的保护性蛋白。品种甲7号染色体上无基因P1和P2。据此可知,F1带有H基因花粉成活率低的原因是P1在_分裂过程中表达,而P2在_细胞中表达。P1和P2被称为自私基因,其“自私性”的意义是使_更

6、多地传递给子代,“自私”地维持了物种自身的稳定性。8(10分)冰叶日中花是一种原产非洲的植物,长期逆境胁迫下,其光合作用能够从C3途径(卡尔文循环)可以变为CAM途径(图一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1)适宜条件下,冰叶日中花通过C3途径进行光合作用,白天气孔处于_状态,CO2与_结合进入卡尔文循环,卡尔文循环发生的场所是_。(2)长期在高温、缺水、高盐等逆境胁迫下,冰叶日中花进行CAM途径,白天气孔关闭,CO2来源于_和_。逆境胁迫下进行CAM途径的意义是_。(3)图二是长期在两种条件下生长的冰叶日中花某一天的光合曲线图,表示C3和CAM光合途径分别是_曲线与_曲线。9(10分)胡萝卜素是一种

7、常用的食用色素,可分别从胡萝卜或产生胡萝卜素的微生物体中提取获得。利用红酵母发酵,是提取天然-胡萝卜素的方法之一。二者流程如下:(l)筛选产胡萝卜素的红酵母时,可选用_法进行接种(答出一种即可),通过对其菌落的_进行观察,初步确定某一菌株是否为红酵母菌株。(2)碳源的种类对-胡萝卜素的产量有着一定的影响,有关研究结果如下表:碳源麦芽糖蔗糖淀粉-胡萝卜素含量(mgL-3)325283368据表分析,最佳碳源是_。若要进一步探究最佳氮源,可以用蔗糖为碳源,分别用_进行实验,检测并比较-胡萝卜素含量。(3)从胡萝卜中提取胡萝卜素时,干燥过程应控制好温度和_,以防止胡萝卜素分解;萃取过程中在加热瓶口安

8、装回流冷凝装置,为了防止_(2)图中X过程表示_,其目的是_。10(10分)鳞翅目昆虫家蚕的性别决定方式为ZW型。家蚕体表有斑纹和无斑纹由位于常染色体上的基因A、a控制。斑纹的颜色深浅受基因B、b影响。在育种实验中,以纯合无斑纹品种甲为母本,纯合深斑纹品种乙为父本进行杂交,F1全为无斑纹。F1雌雄交配,F2性状分离比情况如下表:无斑纹深斑纹浅斑纹雌性611雄性620请分析回答以下问题:(1)在有斑纹和无斑纹的性状中,_为显性。已知斑纹由色素分子堆积产生,可推测A基因控制合成的酶能够催化色素分子_(填“合成”或“分解”)。(2)B、b基因位于_染色体上。F1雄性个体的基因型为_。F2中无斑纹家蚕

9、基因型共有_种。(3)雄蚕产丝量高、丝质好。生产实践中利用A、a和B、b两对基因设计杂交组合,可以根据子代体表斑纹特征把雌性和雄性区分开。选择基因型为_的雌蚕与基因型为_的雄蚕杂交,子代中性状为_的个体即为雄蚕。11(15分)小麦是我国重要的粮食作物,种植面积极为广泛。现有不抗锈病的小麦(基因型ee基因位于7号染色体上)与抗锈病的纯合四体小麦(7号染色体有4条,其上共有4个相关抗锈病基因)进行有性杂交,完成下列问题:(1)四体小麦的形成是_变异的结果。欲确定抗锈病的小麦是四体,最简捷的方法是:选取小麦的_(填“分生区”或“伸长区”)材料制成装片,进行_找到_期细胞,观察_。(2)杂交产生的三体

10、小麦(7号染色体有3条),在减数分裂同源染色体联会时,任意两条染色体正常配对,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正常分离,而另一条随机移向细胞任意一极。若上述杂交子代与不抗锈病小麦杂交,后代基因型及比例是_,表现型及比例是_,并画出相应遗传图解。_参考答案(含详细解析)一、选择题:(共6小题,每小题6分,共36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1、A【答案解析】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动调节能力,食物链中的生物是相互依赖、相互制约的,一种生物数量的变化会导致其他生物数量随之发生相应的变化;生态系统中的信息传递能够调节生物的种间关系,以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题目详解】A、在自然生态系统中,流经某生态系统的总能量

11、为该生态系统中生产者固定的能量,狼作为捕食者从鹿获得的能量,最终也是来自于该生态系统中生产者固定的太阳能,A正确;B、任何一个物种都不是单独进化的,狼可以根据鹿留下的气味去捕食鹿,淘汰鹿群中的弱者,同样鹿群也能够依据狼留下的气味或行为特征躲避猎捕,淘汰狼群中的弱者,二者相互促进共同进化;狼与鹿之间通过信息传递可以调节种间关系,对二者都有利,从而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B错误;C、在自然生态系统中,由于资源、空间、食物等条件是有限的,任何种群数量不可能一直持续增长,C错误;D、食物链中相邻营养级的传递效率是长期自然选择的结果,不会因某营养级数量大量减少而发生改变,D错误。故选A。2、D【答案解析】细

12、胞分裂间期主要完成DNA的复制和有关蛋白质的合成,有丝分裂保持了细胞在亲子代之间的遗传性状的稳定性;减数分裂是进行有性生殖的生物,在产生成熟生殖细胞时进行的染色体数目减半的细胞分裂。在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只复制一次,而细胞分裂两次。减数分裂的结果是,成熟生殖细胞中染色体数目比原始生殖细胞的减少一半。【题目详解】A、动物细胞的有丝分裂过程中,两组中心体移动到细胞两极形成纺锤体,因此在细胞分裂间期除了进行DNA的复制和有关蛋白质合成外,还需完成中心体的复制,A正确;B、有丝分裂的重要意义,是将亲代细胞的染色体经过复制(实质为DNA的复制)之后,精确地平均分配到两个子细胞中。由于染色体上有遗传物质

13、DNA,因而在细胞的亲代和子代之间保持了遗传性状的稳定性,B正确;C、减数分裂是进行有性生殖的生物,在产生成熟生殖细胞时进行的染色体数目减半的细胞分裂,有丝分裂是体细胞增殖的方式,同源染色体的联会和分离,只发生在减数分裂过程中,C正确;D、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共同维持生物亲子代细胞染色体数目的恒定,D错误。故选D。3、B【答案解析】分析题图可知,20世纪50年代后,英国开始实行控制计划,大气中二氧化硫的含量下降,二氧化硫降低后,树干上地衣数量增加,黑化蛾容易被天敌发现捕食,因此黑化蛾频率降低。【题目详解】A、环境条件的改变对地衣进行了选择,而不是地衣主动适应环境,A错误;B、遗传物质发生的变化是

14、可以遗传的,B正确;C、直接导致了黑化蛾比例的下降的是环境条件变好,污染减少,C错误;D、环境改变使控制蛾体色的基因频率发生定向的改变,D错误。故选B。4、D【答案解析】性激素的分级反馈调节:下丘脑通过释放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来促进垂体合成和分泌促性腺激素,促性腺激素则可以促进性腺的活动,合成和释放性激素,当性激素达到一定浓度后,这个信息又会反馈给下丘脑和垂体,从而抑制两者的活动,这样性激素就可以维持在相对稳定水平。【题目详解】A、由于大豆异黄酮发挥微弱的雌性激素效应,能与人雌性激素受体特异性结合,A正确;B、由于大豆异黄酮,其分子结构与人雌性激素相似,进入人体后能发挥微弱的雌性激素效应,故可缓解雌性激素水平降低者的症状,B正确;C、由于雌性激素可通过反馈调节作用于下丘脑,故可能作用于下丘脑的雌性激素受体,C正确;D、大豆异黄酮进入人体后能发挥微弱的雌性激素效应,通过反馈调节会引起促性腺激素分泌量减少,D错误。故选D。5、C【答案解析】【分析】本题考查细胞的物质输入与输出,具体涉及了被动运输(包括自由扩散和协助扩散)、主动运输和胞吞等方式,意图考查学生对相关知识点的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人事档案/员工关系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