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创造性思维》优秀教案.doc

上传人:ni****g 文档编号:552491698 上传时间:2022-08-23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21.0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谈创造性思维》优秀教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谈创造性思维》优秀教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谈创造性思维》优秀教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谈创造性思维》优秀教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谈创造性思维》优秀教案.doc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谈创造性思维》优秀教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谈创造性思维》优秀教案.doc(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9、谈创造性思维教学目标1学习课文的论证方式及其方法。2.认真赏析本文语言,体会设问的作用。3.理解富有创造力的人与缺乏创造力的人之间的区别,并领会创造性思维在实际生活中的重大意义。课时安排:二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 导入题西林壁:“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说明什么?对同一事物在不同的观察角度下会有不同的理解和感受。由此可见,事物的正确答案并不是唯一的,这是为什么呢?带着这个疑问我们一起来学习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二、 自学指导(一)-预习与交流1、朗读课文,圈画文中生字词,并解释词义。汲(j)取:吸取。推敲:比

2、喻斟酌字句,反复琢磨。根深蒂(d)固:比喻根基深厚牢固,不可动摇。孜孜()不倦:勤奋努力,不知疲倦。锲(qi)而不舍:比喻有恒心、有毅力。锲,雕刻。不言而喻():不用说就可以明白。喻,明白。一事无成:什么事情都做不成。轻而易举:形容事情容易做,不用费力。2、了解有关议论文的文体知识。(1)议论文:以议论为主要表达方式,对事物的本质及其规律进行分析、论证,以表达作者的思想、观点和见解的文章。议论文的三要素:论点、论据和论证。论点:作者在文章中所表达的观点和主张。论据:证明论点的材料、依据。论证:用论据来证明论点的过程。(2)、常见的论证方法举例论证:列举确凿、充分、有代表性的事例证明论点。道理论

3、证:使用人们公认的定理公式以及古今中外的名言警句等来证明观点。对比论证:拿正反两方面的论点和论据来对比,在对比中证明观点。比喻论证:用人们熟知的事物作比喻来证明观点。三、 自学指导(二)-合作与探究(一)、整体感知(学生四人一组讨论交流,老师巡视各组,参与学生讨论。)1、本文主要论述了什么问题?本文主要论述了“怎样才能拥有创造力”的问题。2、议论文常见的结构是怎样的?本文的结构如何划分?为了解决这个问题,请同学们首先找出本文中两个过渡段。过渡段一,第四段:过渡段二,第九段:议论文常见的结构:提出论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本文的结构划分为:第一层为1-3段,第二层为-12段,第三层为第3段。、文

4、章的中心论点是什么?论点的提出有什么特点?论点:寻求第二种答案,或是解决问题的其他路径和新的方法,有赖于创造性的思维。特点:由一道有趣的图形选择题引出论点,十分巧妙自然。(二)、深层探究速读课文,思考并讨论下列问题:1、文章是怎样开头的?这样写有何作用?文章以一个有趣的问题开头。作用:吸引读者的阅读兴趣,由此引出“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的观点。原因是“由于看图形的角度不同,四种答案全部都正确”。推而广之,“生活中解决问题的方法并非只有一个,而是多种多样。”、创造性思维有哪些必需的要素?为了证明这些要素,作者列举了哪些事例?创造性的思维需要具备知识、运用知识的能力、“探求新事物,并为此而活用知

5、识的态度和意识”“持之以恒地进行各种尝试”这四点。举例有两处:谷登堡发明印刷机和排版术,罗兰发明游戏机。3、结合课文谈谈做一个富有创造力的人,关键在哪里。保持好奇心。探求新思路。发展小灵感。4、本文运用了哪些论证方法?例证法:谷登堡的事例(第7自然段);罗兰布歇内尔的事例(第自然段)都是从自然科学方面设例。引证法:第5自然段和第1自然段。5、产生创造性思维有哪些必需的要素?用了什么论证方法论证?要素:学识渊博,精通各种知识,并能灵活运用。必须有探求新事物,并为此而活用知识的态度和意识。持之以恒地进行各种尝试。为论述这一道理,作者主要采用了举例论证的方法。6、如何才能成为一个富有创造性的人?“要

6、经常保持好奇心,不断积累知识”;“不满足于一个答案,而去探求新思路,去运用所得的知识”;“一旦产生小的灵感,相信它的价值,并锲而不舍地把它发展下去”。五、拓展延伸作者认为,任何人都拥有创造力,关键是要经常保持好奇心,不断积累知识;并且不满足于一个答案,探求新思路,运用知识;还要锲而不舍地发展灵感。做到这些,每个人都会成为富有创造力的人。你对这段话中的哪一个观点最感兴趣?你能举出生活中的一两个事例来证明它吗?第二课时一、 新课导入上节课我们已经得知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同时也了解到创造性思维在实际生活中的重大意义。那么这一节课就来共同讨论本文的语言特色。二、自学指导-合作与探究(一)、语言品析

7、请同学们默读课文,找出文中所有的设问句,体会其表达效果。文章开篇对四种图形的选择,如“你是怎么回答的呢?你若选择的是B”“那么,D又怎么样呢?这是唯一”第4段段尾:“那么,创造性的思维必须具备哪些条件呢?”第段:“这种创造性的思维是否任何人都具备呢?是否存在富有创造力的人和缺乏创造力的人的区别呢?”上面三例均有引发读者思考的作用,后两例还有承接、过渡的作用。(附:设问是一种无疑而问、自问自答的修辞手法。作用:提醒注意,引发思考;突出某些内容,使文势有变化,起波澜;在结构上起承接、过渡的作用,使文章结构紧密,条理清楚。)(二)、写作特色1、用自己的话说说本文的写作在哪些方面给你留下了深刻印象。提出论点,逐层论述的思路;道理论证、举例论证、对比论证的运用;议论文语言特点:逻辑严密,多用设问。2、四人一小组,探究交流本文写法上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充分利用了事实论据,有力地证明了论点事实是证明论点的最有力的武器。引用的成语、典故颇多,增加了文章的语言的气势议论文的语言在该简练处简练,该生动处生动。原则是始终为论点服务。二、 拓展延伸1、“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已成为我们的思维定式,学过本文后,联系你的生活经历谈谈对它的理解。2、发明创新小故事:鲁班发明锯子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公司方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