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学员的长远利益——乡村骨干教师培育站导师工作的实践与思考.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为了学员的长远利益——乡村骨干教师培育站导师工作的实践与思考.doc(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为了学员的长远利益乡村骨干教师培育站导师工作的实践与思考 (江苏省南京市秦淮区教师发展中心,210002) 摘要:乡村骨干教师培育站导师在对学员进行培训时,要突出主体,让人人成为主角;注重引领,让学员开阔眼界;立足课堂,让教研把准关键;体现方法,让教研形成套路;强调积累,让写作自然而然;着眼发展,让学习举一反三。这一切都是为了学员的长远利益。 关键词:乡村骨干教师培育站教学研究论文写作 作为导师团成员,笔者参加了xx年南京市乡村初中数学骨干教师培育站工作。回顾一年来的工作,笔者深切感受到:乡村教师有纯朴的感情、虚心好学的态度、积极进取的精神,有通过培育站的学习取得突出进步的强烈愿望,因而在学习
2、过程中表现出了高度的自觉性与主动性。 这里,笔者梳理几个典型的实践案例,总结培育站导师工作的若干经验:突出主体、注重引领、立足课堂、体现方法、强调积累、着眼发展一切都是为了学员的长远利益。 一、突出主体,让人人成为主角 因为培训对象是活生生的人,所以培训工作要“以人为本”。学员是培训的主体,让每一位学员都成为培训活动的主角是培训取得良好效果的基础和需要。 例如,研课是常见的教研活动方式,听课与评课是重要的学习过程。尤其是在区域研课活动中,通过同伴互助,向身边的榜样学习,更能取得积极的效果。但是,当下的听、评课活动大多为少数人示范、多数人被动观摩,少数人点评、多数人被动听讲的活动形式。示范者展示
3、了其最好的一面,给出的是最后的结果;观摩者较多的是欣赏,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对于示范者为何这样做,如何能想到,无从了解);在此基础上的评课交流由于缺乏前期的深刻思考,容易流于表面。 教育研究与评论中学教育教学/xx年第9期本刊特稿其实,深化听、评课的有效策略就是让人人都成为整个活动的主角。笔者在培训工作中这样设计研课活动的过程:首先,通过问卷、访谈、研讨等形式充分调研,注意听取学员的意见与建议,确定研课主题和目标,拟定研课活动计划;其次,在明确研课主题和目标的基础上,要求学员人人备课,并且限时上传备课材料,以供前期交流学习,修改教案;再次,选定上课时间地点,提前一天抽签确定上课教师;第四,提
4、前30分钟召开课前会议,下发听课观察表,布置听课任务,让听课教师带着任务去学习;最后,开展评课与后续的反思追踪。 二、注重引领,让学员开阔眼界 相对而言,乡村教师工作之地位置偏僻、交通闭塞,这使得他们外出学习、参与较高层面学术交流与展示的机会较少。因此,对他们的培训既要脚踏实地,贴近教学实际,着眼于解决当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还要注重引领,引进选进的技术、理念与经验等,让他们开阔眼界,了解外面精彩的世界,紧跟时代前进的步伐。 例如,我们为学员开设了“基于大数据的教学诊断与改进策略”专题讲座,并且要求学员结合自己的实践,尝试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教学研究,使学员感到耳目一新;我们提前让学员了解目前还没
5、有在义务教育阶段推行核心素养目标,特别强调其育人的本质;在研课活动中,我们引入了课堂观察,量体裁衣地设计了观察量表这样,把培训变为丰富的教学探索过程,让学员开阔眼界,并且结合自身的教学实践,主动应用,大胆尝试,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三、立足课堂,让教研把准关键 教学是教师的真功夫所在,课堂是教学的主阵地。课堂教学研究是教师培训的核心内容。课堂教学研究的要素很多,这里仅从备课的视角分析。 作为教师的基本功,备课是上好课的基础,也是听、评课交流的前提,当然也是教师培训所不可忽视的环节。备课的过程是教师学习研究、创新创造的过程,要赋予备课更多的内涵:备课不仅要弄清楚怎样教,而且要弄清楚为什么这样教;不
6、仅要形成教案,而且要关注诸多因素,包括通过课堂教学要研究的问题。备课的要素主要有: (1)理解教学内容,包括理解课程标准、把握教材地位、挖掘思想方法、分析学生学情、确定教学目标与重难点。理解课程标准(尤其是其中的“内容标准”)对教学的要求,把握教学的“度”;将教学内容放到更大的范围内,从更高层次,以整体的、联系的、发展的、辩证的观点与方法去理解;挖掘知识发生、发展过程中的数学本质(思想方法),努力在教学过程中渗透;分析学生的知识基础、学习经历经验、学习能力,确定教学起点;从数学教学的角度把握如何在知识教学的过程中,依据知识发生、发展的线索,为学生构建起前后一致、逻辑连贯的思维过程,让学生在思考
7、的过程中学会思考。这些是备课的基础,是“用教材教”的前提。 (2)回顾过往,包括回顾以前的教学经历,反思其中的优点与不足,思考要研究或要解决的问题。 (3)设计情境与问题,即设计数学的或现实的情境或“情境链”,设计相应的问题或“问题串”。这是备课的重中之重,因为数学教学的关键是教学生学会思考,教学生学会思考就要让学生思考,让学生思考就要有思考的情境和问题作为素材和动力。 (4)研究构想,即明确本课教学要做哪些有益的尝试与探索。 四、体现方法,让教研形成套路 在具体的培训过程中,除了要有理论层面的引领,让学员能抬头看路之外,还要搭建一般的研究框架,给出具体的研究方法,让学员有章可循,能主动深入研
8、究。理想的培训结果是,让学员掌握一整套的研究方法,并主动应用到平时的教学实践中去。根据“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的认知规律,就要让学员在教学实践的过程中,通过方法的应用深化方法的理解。 例如,课程标准是教学最重要的依据,是教材编写、课程计划、教学实施、教学评价、教学研究的指南;理解课程标准是理解教学内容的重要视角,尤其要形成一定的套路。但是调查发现,一些乡村教师不太重视课程标准,认为其比较虚、不实用;或者虽然比较重视课程标准,但是不知道怎样去学习。在培训过程中,我们通过一些经典案例,借助具体研究,示范引领课程标准的学习。 以苏科版初中数学七年级下册的“生活中的不等式”为例,课程标准中“内容标准”
9、的表述是:“结合具体的问题,了解不等式的意义。”怎样理解这一句话呢?要抓住关键动词“结合”与“了解”。 首先,课程标准中明确了“了解”的含义:“从具体实例中知道或举例说明对象的有关特征;根据对象的有关特征,从具体情境中辨认或举例说明对象。”这就比较清楚了:教学过程中要让学生举例说明对象的有关特征,这是判断是否达成教学目标的重要指标。 其次,怎样让学生达到这里的“了解”呢?就是要“结合具体的问题”。而结合的问题是不是学生身边的、熟悉的、具体的、能够反映数学本质特征的,就是是否做到了“结合”的标准。 在此基础上,要掌握这种学习课程标准的一般方法。课程标准的“内容标准”中有大量的“行为动词+目标动词
10、”的表述形式,既明确了教学的目标,又给出了达成这一目标的途径,即给出了操作层面的建议。这对于指导教学实践,尤其对青年教师来说,具有重要的意义。 五、强调积累,让写作自然而然 写教研论文是教师教学反思的重要形式,是教师深入教学研究与交流的基本需要,也是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途径,因此是培育站培训工作的重要目标之一。相对而言,写教研论文是乡村教师的一个弱项:他们大多有话想写、要说,但是往往不知道怎样写、怎样说;他们不缺想法,不少素材,但是不知道如何表达。对此,在培训过程中,应该分层指导,根据学员写作的不同基础,提出不同要求。 例如,面对基础比较薄弱的学员,我们会从实际出发,密切联系当下的教学实践,让他
11、们从简单开始,从“记事”入手,写身边的、熟悉的事情,讲自己的故事。具体来说,我们这样帮助学员写作起步:首先,引导学员树立信心,克服功利心态,注重平时积累,留心记录教学过程中一些值得关注的现象。其次,要求学员以“记事”的形式写案例反思,一事一议,做到清楚准确,实事求是,感悟真切。这对学员来说,并无困难,因为他们每天在学校、在课堂,与学生在一起,是不乏这样的真情实感的。再次,要求学员一个月写23篇,一学期积累十几篇。这是一个重要的积累过程。第四,一段时间的积累后,要求学员确定分类标准,对所积累的材料进行分类。这种分类可能就是一篇文章的核心(主题)。最后,在此基础上,要求学员思考确定论文标题、小标题
12、,并且对所积累的材料进行选择、组合、衔接、润色等。 此外,“万事开头难”,面对写作起步阶段的学员,需要不断鼓励、及时表扬点滴进步,悉心批改、指点每篇习作;还要通过专题研讨、展示交流、案例点评等多种形式,让学员想写、敢写。这是写作的必由之路。 六、着眼发展,让学习举一反三 举一反三是学习的最高境界。对学员的培训,也要追求这样的目标。这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研究方法的建立,就是通过典型案例的研究,让学员经历研究的过程,掌握研究的一般方法,并且主动应用到新的研究中去。二是对不变因素的探索,就数学教学而言,就是要理解贯穿在知识发生、发展过程中不变的思想方法,研究不同数学对象的共同学习思路,突出“知识
13、是新的,方法是旧的”,从而降低教学的难度,体现知识的联系与发展。也就是说,只有形成研究的套路,才能实现能力的可持续发展。 例如,在培训中,笔者通过一系列的活动,特别是研课活动,引导学员自己感受并尝试总结数学教学设计的一般框架。其基本依据是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过程,数学活动过程就是不断发现并提出问题、分析并解决问题的过程。由此,形成的基本框架如图1所示。 又如,函数是中学数学的主线和核心内容,属于不同于常量数学的变量数学,概念性质晦涩难懂,研究方法新颖多变,常常使得初学的学生不适应,成为初中数学教学的难点之一。特别是,随着学习的深入,学生不断接触新的函数模型,会感到内容越来越多,关系越来越乱,很
14、难以联系的观点理解知识的发生、发展。这是教师需要高度重视并努力解决的问题。教师的高度决定学生的高度。在培训过程中,针对这一专题,我们尝试从深刻理解教学内容开始,引导学员梳理初中函数知识的发生、发展脉络。可以看出,其研究的过程与方法如出一辙,一以贯之:以概念形成的方式引入概念,即从基于现实背景的一组问题中抽象概念;以数形结合的方法研究性质,即描点画图,观察图像,总结性质,聚焦于单调性(虽然初中不提这一名词),应用性质,与方程或不等式联系,等等。由此,基于苏科版教材提炼出函数知识的发生、发展线索,如图2所示。进而,获得对函数教学的基本认识:突出知识的联系与生长,在新知识的教学中引导学生发现其研究的思想方法是已知的,这样的思想方法是贯穿函数学习始终的。这样,知识的发生、发展自然顺畅,学生的学习积极主动,能力提升也就自然渗透在其中。 本文系江苏省教研室第七期教学研究课题“新课程背景下农村高中数学教师专业发展行动研究”的后续研究成果。 参考文献: 1渠东剑管窥乡村初中数学骨干教师备课J数学通报,xx(2).教育研究与评论中学教育教学/xx年第9期热点透视 style=mso-spacerun:yes;font-family:宋体;line-height:150%;color:rgb(0,0,0);font-size:14.0000pt;m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