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进中举 (3).doc

上传人:汽*** 文档编号:552487324 上传时间:2022-09-30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2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范进中举 (3).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范进中举 (3).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范进中举 (3).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范进中举 (3).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范进中举 (3).doc(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范进中举课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了解本文一波三折的故事情节、独特的人物形象、深刻的作品主题 2.理解别具匠心的讽刺对表达主题的作用 3.体会纯熟的古代白话文的魅力 教学重点: 理解文章内容,欣赏讽刺艺术 教学难点: 在写作中通过对比、夸张的手法达到讽刺效果 教学流程: 一.对联激趣,走向举人范进 对联导入(课件展示):回忆去岁饥荒,五六七月间,柴米尽枯竭,贫无一寸铁,赊不得,欠不得,虽有近亲远戚,谁肯雪中送炭?侥幸今朝科举,一二三场内,文章皆合式,中了五经魁,名也香,姓也香,不拘张三李四,都来锦上添花! 你能从这副对联中读出什么? 【设计意图】激发兴趣,让学生迅速进入文本,初步感受课堂的主

2、体内容 二.讲述情节,走近举人范进 请同学们迅速浏览课文,用简洁的语言介绍故事情节 学生根据范进中举前后的不同境遇概括文章情节 【设计意图】设计这一环节,一是培养学生感知课文、概括情节的能力;二是让学生感受作品中人物形象的特点,为把握作品的主题作铺垫 三.精读课文,走进举人范进 学生精读文章,思考:1.范进中举后发疯的原因;2.范进的悲剧体现在哪里?3.刻画胡屠户、张乡绅等人的意图是什么?(课件展示) (学生精读课文小组内讨论师生交流) 范进中举后发疯原因:(1)社会原因一旦中举,就可以彻底改变一个人的生活境况,功名富贵马上就会到来请看范进中举前,家里穷得两三天揭不开锅,中举当天他还抱了鸡到集

3、市叫卖好换米回家,左邻右舍没有人关心他再看他中举后,众邻居都来恭维,有拿鸡蛋来的,有拿白酒来的,有背了米来的,也有提两只鸡来的;连举人出身做过知县的张乡绅也赶来拜会,拉关系,套近乎,还赠银送房,极尽拉拢;胡屠户对中举前后的女婿的态度截然不同:中举前,胡屠户可以大骂范进;中举后,胡屠户称范进为“老爷”,是“天上的星宿”(2)个人原因:小说写范进在20岁的时候开始应考,他在小说中一出场,年纪已经是54岁了,经过十几场科举考试,整整考了35年时间,屡试不第,心理变得十分脆弱一旦功名到手大喜过望,以至发疯癫狂 范进的悲剧:范进跟科举制度下无数读书人一样,将青春乃至大半生浪费在应试和科场上,沉溺在不断的

4、追逐和拼搏乃至一次次落第的惨痛之中科举成为他生活的唯一目标,融入他的生命之中,这样近乎疯狂的执著,必然带来悲剧性的结果作者塑造了范进这个典型形象,让人们思考,在科举制度盛行的社会文化背景中,读书人是怎样一年又一年地跋涉在科举的漫漫长途上;在这个过程中,他们的心灵、他们的人格又是怎样受到巨大的扭曲 胡屠户、张乡绅等人的形象意义:文中的胡屠户是个欺贫爱富、自私虚伪、趋炎附势的市侩;张乡绅老谋深算、老奸巨猾,他构建了一张庞大的官僚网络,网罗着每一个靠近官位的人,为自己的利益服务可以说,胡屠户张乡绅等人就是范进生活的社会环境,这些社会环境共同制造了范进式人物的悲剧 【设计意图】精读课文,分析人物形象,

5、学生可以逐步触摸文章跳动的脉搏,把握作品主题抨击封建科举制度弊害和虚伪 四.感受魅力,远离举人范进 小说描写的年代距今已接近三百年,我们似乎已经远离了范进式的悲剧,可是为什么仍然对范进中举如此感兴趣,只要翻开课本,我们就似乎能见到范进、胡屠户? (一)讽刺手法的巧妙运用 (1)运用对比映衬手法塑造人物形象,强化了讽刺效果例如在描写胡屠户这个人物形象时,作品主要是通过他两次“贺喜”的对比,就轻松地、活灵活现地勾画出了胡屠户庸俗势利的市侩小人嘴脸 (2)通过对典型细节的夸张描写,突现人物的本质除了最精彩的“中举发疯”和“胡屠受赠”两处细节外,文中还有多处这样的描写,如范进中举前的逆来顺受、中举后胡

6、屠一路为他扯平衣衫等作者用工笔描摹,穷形尽相的刻画了科举制度下的众生丑态 (3)戚而能谐,笑声中含有极端的憎恶,增强了作品讽刺的力量比如文章对范进中举发疯时的丑态描写,对胡屠户前倨后恭的刻画,对张乡绅肉麻之极的语言描写都能体现这一特点 (二)纯熟的白话式语言的运用 小组内分角色对话,研析 吴敬梓娴熟的运用白话语言刻画人物形象,凸显人物的性格特征如写胡屠户的粗俗就让他粗俗到底,骂范进长相是“尖嘴猴腮”,想去考举人是“癞蛤蟆想吃天鹅屁”,骂儿子是“短命的杀才”等 【设计意图】引领学生感受作品的艺术魅力,增强在写作中灵活运用讽刺艺术的意识 总结延伸:范进中举以描写和揭露科举考试制度为中心,但它的意义

7、不局限于描写科举制度和知识分子实际上,它触及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作者用一把锋利的“解剖刀”,将封建社会已经开始腐烂的肌体解剖给众人看而在儒林外史中,作者精心刻画的人物还很多,如体现作者价值取向的“嵌崎磊落”的王冕、“离经叛道”的杜少卿,还有周进、王惠、严监生、匡超人、王玉辉等封建社会群丑人物,请同学抽空认真阅读儒林外史原著 作业:报载,2011年全国高考人数依旧少于上年,而弃考一族却越来越多仅福建高考第一天便有多达5000名学生因各种原因放弃高考弃考一族有的去海外留学,有的直接走向社会,也有不少因高考压力大、升学无望等不得不选择了放弃请根据上述内容,搜集、参考相关资料,写一篇中国考试制度探究的小论文。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研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