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信息工程系建设规划.doc

上传人:工**** 文档编号:552478316 上传时间:2023-09-16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33.0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电子信息工程系建设规划.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电子信息工程系建设规划.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电子信息工程系建设规划.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电子信息工程系建设规划.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电子信息工程系建设规划.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电子信息工程系建设规划.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电子信息工程系建设规划.doc(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电子信息工程系建设规划(205。8208。7)为全面贯彻落实教育部关于加强高职高专教育人才培养工作的意见,更好地适应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对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的迫切需要,合理配置教育资源,提高办学质量和办学效益,根据甘肃畜牧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发展规划和高职高专院校人才培养工作水平评估方案,结合本系实际情况和学科发展需要,特制订电子信息工程系200208年建设规划。一、电子信息工程系现状、专业建设现状现有电子技术应用、电气运行与控制、电子信息工程、计算机信息管理、计算机网络技术5个中职专业,电子技术、计算机网络工程2个3+2高职专业。其中计算机类专业始办于999年,虽然取得了一定成绩,但师资队伍、

2、教学管理及教学设备等各方面还不是很成熟、完善.目前全系在册学生有8个班515人,其中3+高职生个班1人。2005年开始招收电气自动化、计算机应用技术、计算机网络技术3个高职专业。、师资队伍现状全系现有教职工4人,其中专任教师1人,实训教师4人,管理人员3人。年龄结构:5岁以上2人,3545岁7人,35以下15人 学历结构:研究生在读2人,本科16人,专科及以下人(其中在读本科3人)。职称结构:副教授4人,讲师及实验师0人,助讲6人,其他4人.学科结构:相关或相近专业6人(无中级及以上职称),非相关专业18人。结构分析:年龄结构偏轻,缺乏有经验和学术影响力的教师,学科带头人、学术骨干尚未形成;学

3、科结构及职称分布不合常态,非相关专业教师人数居多、职称较高,相关专业教师人数少、职称低,总体学历(学位)层次偏低,发展后劲不足;专任教师数量不足,满足不了教学需求,教师教学任务超负荷,继续教育、培训进修、科研开发、提升学术水平的时间和精力投入严重不足,实施素质教育的能力和水平亟待提高.但是教师有着良好的师德师风、治学严谨、敬业爱岗,重视教学工作和教学质量的责任意识强,教学业务素质好,不甘落伍,勇于自我加压,在繁重的教学任务压力下,仍能积极进行教学改革探索,自觉主动地学习,提高学术水平。、教学设施现状电子信息工程系现有专业实验室1个,校内实习基地3处,没有固定的校外实习基地;其中电子电气类实验室

4、7个,计算机实验室3个,3个实习基地全部为电子电气类。对照高职高专院校人才培养工作水平评估方案及高等学校实验室建设标准,无论数量还是质量都达不到合格标准。电子电气类专业实验室基本建于上世纪80年代,使用了近二十年,设备相对落后陈旧,且每个实验室的设备均不超过台套,满足不了实验实习的需要今年开始招生的电气自动化专业基本上还没有专业实验室。计算机类专业实验室虽为近十年所建,但仅有3个,计算机总量数不足100台套,远远达不到开办几个专业的标准;并且设备档次较低,破损数量多,尤其是组装实验室和网络实验室的设备在档次、种类上都很难满足专业课程实践教学的需要.二、建设目标和指导思想、建设目标紧紧围绕学院的

5、总体发展目标,办学规模适度扩大,专业布局更加科学,师资结构更趋合理,质量再上新的台阶,教学设施基本完善,课程建设比较成熟,使教育质量、教学管理和科研开发等走上良性循环的可持续发展轨道。到2008年,力争把电子信息工程系建成具有自身特色和较强办学实力、在省内高职院校中有一定知名度的系部,并达到高职高专院校人才培养水平评估合格标准.、指导思想面对竞争日益激烈的知识经济时代,电子信息工程系的发展要主动适应新形势对人才的需求,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体现“三个面向”的时代精神,坚持“以就业为导向,以服务为宗旨”的办学思路,以教学工作为中心,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为目标,以专业学科建设为龙头,以师资

6、队伍建设为根本,以改善实验实习条件为重点,立足河西、面向甘肃、辐射全国,针对企业、服务基层,培养综合素质较高、适应社会能力较强的专科层次应用型高等职业技术人才三、建设规划及具体目标、专业学科建设 专业设置 在办好现有中职专业、完善和加强已经审批的高职专业建设的同时,创造条件开办几个相关的高职专业,初步形成协调发展的高职专业框架,专业设置与人才培养符合社会需要,专业数量与学校规模相适应,重点专业水平较高,专业内涵建设深化。 到200年,电子信息工程系的高职专业要逐步发展到6个以上.除已经审批通过的个高职专业外,计划205申报应用电子技术、电子信息工程专业,206年申报机电一体化技术、计算机信息管

7、理专业,007年申报计算机控制技术、计算机软件技术专业。基本形成涉及电子、计算机、控制3个学科的专业结构布局。 到2008年,争取获得12个二级专业类群的开办权,建设个院级重点学科,个左右的院级重点专业,并力争使其中个专业达到省级重点专业水平。招生规模 高职生:逐年增加专科层次高职学生招生专业和人数,逐步提高办学层次并扩大办学规模.到008年,每年招生规模基本上稳定在120人左右,使在校高职生总人数达到80人左右,其中三年制高职生达到00人左右。中职生:继续办好现有各中职专业,逐步减少中职生的招生比例。到2008年,每年招生规模基本上稳定在80人左右,在校中职生人数基本稳定在20人左右。 其它

8、:鼓励在校生积极参加职业技能鉴定、自学考试及国家、国际认证考试,为在校生提高实践技能及学历层次创造条件。到208年,全系参加各类职业技能认证考试的学生数达到总人数的40,参加自学考试的人数达到每年0人次。、师资队伍建设 师资力量到008年,全系教职工总人数控制在35人以内,其中专任教师达到25名左右,实训教师5名左右,管理人员3名,教辅人员2名。兼职教师及外聘教师达到人左右,使生师比接近于1:18的合格标准。师资结构学历结构:40岁以下中青年教师中硕士研究生(含在读)达到6人左右,其它专任教师全部达到本科学历,实训教师全部达到大专学历。职称结构:专任教师高、中级职称力争分别达到6、1名,其中正

9、教授争取达到名。教授、副教授、讲师的平均年龄分别达到岁以下、岁以下、3岁左右.学科结构:现有师资队伍中非相关专业学科的教师通过攻读硕士研究生、第二学历等方式向相近专业靠拢,新进专任教师必须为相关专业且获学士学位的本科生及以上学历,到2008年,使专任教师队伍中的80与本系所开设的专业学科基本符合。 教师梯队基本形成以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教学能手和教学新秀为主体的教师梯队。培养1名学科带头人,2-名全院乃至省内有一定影响、能承担学科建设和科研任务的学者型、专家型知名教师,810名骨干教师。要求副高以上职称的专任教师能够主讲2门专业基础课和2门专业技术课,中级以上职称的专任教师能够主讲2门专业基

10、础课和门专业技术课,其它专任教师能够主讲1门专业基础课和1门专业技术课。、教学设施建设 近几年要对本系各专业实验室中数量不足、陈旧老化、档次较低及破旧残损的仪器设备逐步进行补充更新,进一步加强校内实训基地的建设与完善,同时力争开辟46个固定的校外实训基地,预计总投资约50万元左右。 新建各有1套设备的电气自动控制实验室和自动检测与转换实验室,以满足开设电气自动化、应用电子技术等专业的教学实习需求;新建拥有12套设备的微机接口与控制实验室及拥有4套新型高档计算机的计算机网络与软件实验室,创建一个计算机专业校内实训基地,以满足开设计算机应用技术、计算机网络技术、计算机软件技术专业的教学实习需求。预

11、计总投资约30万元左右 到200年,力争使教学设备总值达到3万元左右、生均4000元以上,基本满足本系各专业教学和实验实习需要,符合高职高专院校基本办学条件指标的合格标准。、教学管理与课程建设 教学计划和教学大纲:尽快完成已经审批的高职专业的教学计划、教学大纲、考核标准等教学文件编写与审定,并根据国家教育部和省教育厅的要求,适应当地经济与社会发展的需要,不断调整和完善教学大纲、教学计划。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改革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不断剔旧补新,增加科技前沿、综合实践教学内容,强化基础课,增加综合课、选修课,到200年基本形成具有现代高职教育特征的较为完备的课程体系.课程开发与建设:加强大纲、教

12、材、讲义、课件、题库的建设,力争使全部专业基础课和专业技术课达到合格标准,同时开足、开好专业选修课。在此基础上,遴选系级重点建设课程,到20年建成2门左右院级精品课程和8门左右院级优秀课程,其中门左右达到省级优秀课程水平 教材建设:加大教材建设力度,做好教材选用工作,加强对文字教材、实物教材、视听教材的建设与管理。到008年,主要课程9%以上选用获省、部级以上获奖教材及国家规划和教育部推荐的教材,逐步扩大“面向21世纪课程教材的选用面。 实践教学:突出实验、实习教学环节的重要地位,积极推进实验、实习教学改革,规范实验、实践教学内容,不断加大综合性实验和设计性实验的比例,鼓励学生进行各种科技创新

13、活动,使学生充分利用实验室资源,提高实践能力。到00年,使各专业主要课程的实验开出率平均达到80%,并力争使综合性实验和设计性实验比例达到25%。教学手段:稳步推进以案例教学、多媒体教学为主的教学方法和手段改革,鼓励教师积极制作课件、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逐步提高主要课程实现多媒体教学的比例。到20年,力争使0%左右的主要课程实现多媒体教学 教学管理:建立健全教学管理制度,强化教学管理,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以教学质量为中心,以课堂教学和实践教学为重点,完善教学督查制度、建立教学质量监控体系,逐步形成教师备课、课堂教学、作业批改等相关制度,建立和完善课程设计、毕业论文和学生实习细则,加强教学档案归

14、档整理工作,逐步实现学生网上选课,力争到008年使教学管理水平达到全院各系部的先进水平。 考核管理:进一步加强教考分离、无纸化考试题库的建设及实践技能考核办法与标准的制订。到008年,逐步实施专业技术课考核与职业技能鉴定、国家/国际认证考试挂钩;不断完善学分制,逐步实施辅修制,向弹性学制过渡。、科研开发与学术交流 提倡教师结合各自承担的课程开展教育教学研究活动,鼓励教师不断开展课程体系、课程内容、教学方法、教材体例等各方面的研究,并将研究成果运用于教学实践,使教育教学质量不断提高。 提倡结合个人专业发展方向开展理论研究与应用技术研究,相同专业方向的教师需结成科学研究小组,共同交流、探讨、提高到

15、200年,争取2项不同级别的科研立项或参与其它高校、科研机构、企业的科研项目. 鼓励并支持教师参加学术交流活动,撰写论文、专著和编写教材等科研活动.要求副高以上职称的专任教师每人每年在国家级刊物上发表学术论文1篇,三年内至少有篇发表在国家重要或核心学术期刊上;中级以上职称教师每人每年在省部级及以上刊物上发表学术论文篇,三年内至少有1篇发表在国家级刊物上;初级职称教师三年内至少在省部级刊物上发表学术论文1篇。同时力争公开正式出版专著或教材2部,校内使用教材或讲义35部.每年争取邀请1位省内外专家学者(含客座教授)来系进行学术讲座和交流;近几年创造条件争取主办1次全省学术研讨会;鼓励教师为全院、本系师生举办学术讲座,副高职以上教师须以此为义务。、学生工作与学科小组 鼓励学生积极参加系、院、省、部、国家组织各种技能竞赛活动.争取在电子制作技能竞赛、计算机应用能力竞赛、电子电器维修技能竞赛中获得较好的成绩。 鼓励学生积极参加国家职业资格证书的考试、全国计算机等级考试、全国计算机信息高新技术考试、大学英语四级考试等,且平均通过率达到60%以上。 利用节假日组织学生积极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和公益劳动,争取每年暑期集中开展一次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研究报告 > 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