纺织工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传统支柱产业和重要的民生产

上传人:新** 文档编号:552458446 上传时间:2022-11-18 格式:DOC 页数:73 大小:20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纺织工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传统支柱产业和重要的民生产_第1页
第1页 / 共73页
纺织工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传统支柱产业和重要的民生产_第2页
第2页 / 共73页
纺织工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传统支柱产业和重要的民生产_第3页
第3页 / 共73页
纺织工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传统支柱产业和重要的民生产_第4页
第4页 / 共73页
纺织工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传统支柱产业和重要的民生产_第5页
第5页 / 共7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纺织工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传统支柱产业和重要的民生产》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纺织工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传统支柱产业和重要的民生产(7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前 言纺织工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传统支柱产业和重要的民生产业,也是国际竞争优势明显的产业,在繁荣市场、扩大出口、吸纳就业、增加农民收入、促进区域经济发展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纺织产业是蚌埠工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蚌埠市传统支柱产业之一。经过多年的培育与发展,蚌埠市纺织产业覆盖了棉纺织、毛纺织、针织、化纤、印染、服装、家用及产业用纺织品、纺机纺器专用设备制造等多个行业。为适应新形势、应对新挑战、构筑新格局、再上新台阶,落实党中央、国务院保增长、扩内需、调结构的总体要求,承接产业转移,形成产业集聚,促进蚌埠纺织工业平稳较快发展,按照蚌埠市委、市政府关于“关于深入实施工业强市战略进一步加快工业发展的意

2、见”的战略部署,特制定安徽省蚌埠市纺织产业“十二五”发展规划。该规划根据纺织行业发展规划的基本要求,参照纺织工业调整和振兴规划(2009-2011年)、纺织工业技术进步与技术改造投资方向(2009-2011年)、安徽省纺织工业调整和振兴规划(2009-2011年)等原则和要求,在对蚌埠市纺织行业进行战略分析研究的基础上,分析了国内外、蚌埠市纺织产业面临的发展环境、存在的主要问题,确立了蚌埠市纺织产业发展的指导思想、发展目标和发展重点,提出了有关政策措施建议,对推动蚌埠市纺织产业自主创新、结构调整,进一步提升纺织行业竞争力,实现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一、蚌埠市纺织行业现状1.

3、1 基本情况蚌埠市纺织工业兴起于七十年代末期,经过多年的建设和发展,现已形成以棉纺织、毛纺织、印染、服装为主,兼有针织、化纤、家用及产业用纺织品、纺机纺器专用设备等门类比较齐全的纺织工业体系。纺织工业是蚌埠市国民经济的重要产业,是工业发展和出口创汇的传统支柱产业。“十一五”以来,蚌埠市纺织行业按照蚌埠市委、市政府“坚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的精神,坚持市场化改革方向,依靠科技进步,不断推进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搞活经营机制,努力开拓国内外市场,全行业保持了持续、快速、稳定的增长。2009年统计内规模以上企业产品产量为棉纱25812吨、布6324万米、印染布3268万米、毛粗纺及精纺呢绒224万米、绒

4、线2259吨,服装2500万件。2009年全市规模以上纺织企业共实现工业总产值226666万元,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的%,是蚌埠市仅次于轻工(食品)、装备制造业、精细化工的第四大产业。截止2009年底,全市拥有各类纺织企业403户(棉纺织201户,毛纺织16户,化纤2户,针织16户,印染3户,服装130户,家用纺织品5户,产业用纺织品24户,纺机纺配6户),其中:全市规模以上纺织业企业71户(棉纺织27户,毛纺织9户,化纤1户,针织3户,印染2户,服装22户,产业用纺织品5户,纺机纺配2户)。全市拥有各类棉纺纱锭35万锭,毛纺纱锭4.62万锭,各类织机6500多台,印染布加工能力0.7亿米、

5、针织大圆机100余台、服装加工能力5500万件。2009年蚌埠纺织行业生产规模情况项 目单 位蚌埠市安徽省全国蚌埠占全省比重棉纺锭万锭35.0400150008.8%棉织机万台2.218029.5%毛纺锭万锭4.6238751.2%印 染亿米0.7272%化 纤万吨52336004.6%针 织万吨0.6-9.2%服 装万件550050000350000011.0%2009年规模以上企业分行业主要产品产量项 目单 位蚌埠市安徽省全 国蚌埠占全省比重纱万吨2.582405.3%化 纤万吨0.802726.1%布亿米0.63567.411.3%印染布亿米3519.2%服 装亿件0.25237.56.

6、6%棉纺织行业:规模以上棉纺织加工企业28家,。全行业形成了4万吨棉纱、亿米布的生产能力。棉纺主要企业有:蚌埠市宏业棉纺织、安徽大宏纺织、固镇县华丰纺织、安徽南洋纺织、蚌埠华皖纺织、蚌埠市新源纺织有限责任公司、蚌埠和丰纺织等。棉织主要企业有:蚌埠市天联海纺布业、安徽省锦绣纺织、蚌埠市创业纺织品、蚌埠市龙腾纺织有限责任公司等。棉纺织产业整体规模处安徽省第五位,行业集中度不高。毛纺织行业:规模以上毛纺织加工企业9家,2009年工业总产值2.34亿元,产值过亿的企业6家,形成了150万米粗纺呢绒、180万米精纺呢绒、2700吨绒线的生产能力。主要企业有:安徽宏业毛纺、蚌埠一毛纺织有限责任公司、蚌埠奥

7、瑞特毛纺织、蚌埠中原宝安毛纺织、安徽省山花毛纺织有限责任公司、蚌埠市惠利纺织有限责任公司、蚌埠帝亿毛纺织等。产业整体规模处安徽省第一位,行业产品结构完整、门类齐全,产品在国内具有较高知名度。印染行业:规模以上印染加工企业2家,2009年工业总产值2.95亿元,产值过亿的企业1家,形成了7000万米印染布的生产能力。主要企业有:蚌埠珠绒股份、安徽明星印花等。产业整体规模处安徽省第二位,灯芯绒、绒布类印染、后整理在国内有一定知名度。化纤行业:规模以上化纤生产企业1家,2009年工业总产值5583万元。目前全行业已形成了10000吨烟用聚丙烯短纤、500吨聚丙烯腈原丝、200吨碳纤维的生产能力。主要

8、企业有:蚌埠金叶滤材、安徽首文碳纤维等。产业整体规模处安徽省第七位。针织行业:规模以上针织加工企业3家,2009年工业总产值2.46亿元,形成了近4500吨棉针织坯布、袜子的生产能力。主要企业有:安徽省利达针织、安徽金多儿针织、蚌埠市德力士登服饰等。产业整体规模处安徽省第六位。服装行业:规模以上服装加工企业22家,2009年工业总产值5.31亿元,产值过亿的企业1家,形成了3000万件服装加工能力。主要企业有:蚌埠市富达服装实业、安徽布雷斯顿服装服饰、蚌埠市瑞丰制衣、安徽东河服装服饰、安徽俊泰服装、蚌埠市康联制衣有限责任公司、安徽省金诺制衣等。产业整体规模处安徽省第六位。家用及产业用纺织品行业

9、:规模以上家用及产业用纺织品5家,2009年工业总产值1.14亿元,主要产品为滤材、复合材料、渔具等。主要企业有:宜丝特纺织品(怀远)、宜丝特纺织品(蚌埠)、蚌埠华纺滤材等。产业整体规模处安徽省第九位。纺机纺器行业:规模以上纺机纺器2家,2009年工业总产值亿元,产值过亿的企业1家,主要产品为纺织自控设备等。主要企业有:蚌埠富朗特纺织自控设备、安徽省五港纺织机械等。产业整体规模处安徽省第5位。1.2 主要特点“十一五”期间,蚌埠市的纺织工业经过技术改造与较大规模的结构调整,基本实现了“十一五”规划提出的主要目标。其特点有:1、行业门类较为齐全,初步形成从纺织到服装成衣完整产业链。截止2009年

10、底,蚌埠市拥有各类纺织企业403户,可年产各类棉纱及混纺纱4万余吨,坯布1.8亿米,印染面料7000万米,服装5500万件(套),初步形成从纺纱织布印染服装成衣的完整产业链。2、毛纺织产业链完整,规模居安徽省首位。蚌埠市现有毛纺织企业14家,毛纺锭万枚,毛织机50台,横机280台,年产梭织精、粗纺面料330万米左右,手编、针织毛纱线2700吨。产品类别齐全,规模居安徽省首位。中原宝安毛纺织等三家企业是鄂尔多斯毛纱生产基地之一,拥有毛纱走架走锭生产线13条线,产品以特种动物纤维为主。毛衫企业5家,年产毛衫40万件(套)。精、粗纺、半精纺纱线可供手编、机织、针织使用。精、粗纺面料厂家均为全能企业。

11、蚌埠一毛纺织所生产粗纺面料海军呢、麦尔登、免羊毛短顺大衣呢、花式大衣呢等曾获“江淮之花”金杯奖,全国“金秋”杯三等奖及全国“唯尔佳”一等奖,全国毛纺织新产品设计一等奖。安徽宏业毛纺是最高人民法院制服用面料指定生产企业,所生产精纺面料36028弹力女衣呢,33541A波纹呢等七个产品均获全国毛纺织产品“唯尔佳”新产品二、三等奖。目前,蚌埠已形成从毛纺织到终端产品服装完整的产业链。3、高性能碳纤维初具规模,产品可填补省内空白。安徽首文碳纤维一期500吨聚丙烯腈基原丝、200碳纤维生产线已经建成,目前正在进行设备更新改造、技术攻关阶段。生产规模及碳化设备居全国领先地位,产品可填补省内空白。另外,安徽

12、双龙高新材料碳纤维编织布已试生产成功。4、服装产业基础较好,有待向集群化模式发展。蚌埠市拥有梭织、针织、皮件服装企业130余家,遍布全市各区、县。蚌埠市服装产业历史较长,服装加工工艺技术先进,生产管理、市场营销经验丰富,有一批操作熟练的员工队伍。加之该市精粗纺毛纺面料及纯棉、棉混纺印花、染色面料俱全,发展纺织服装产业,承接沿海地区的梯度转移、加速提升服装总量有较好的条件和基础。1.3 产业发展优势1.3.1 具备较好的产业基础蚌埠市是安徽毛纺主要生产基地,其技术水平和产品质量、生产规模在省内具领先地位;同时拥有安徽最大的灯芯绒面料加工和高性能碳纤维及复合材料生产基地。蚌埠纺织经过多年的发展调整

13、,培育了蚌埠珠绒股份、安徽宏业毛纺、蚌埠市宏业棉纺织、蚌埠一毛纺织有限责任公司、安徽首文碳纤维、安徽大宏纺织、固镇县华丰纺织、安徽南洋纺织、蚌埠市天联海纺布业、蚌埠富达服装实业公司、安徽布雷斯顿服装服饰、安徽省利达针织、蚌埠奥瑞特毛纺织、蚌埠中原宝安毛纺织等颇具竞争力的优势骨干企业,拥有一支优秀的技术管理人员和高素质的职工队伍,开发了一批高档次的新产品,创出了“花鼓灯”、“ 珠绒”等知名品牌,技术装备水平不断提高,适应竞争的市场营销能力不断加强。1.3.2 具有较大的发展空间“十一五”以来,蚌埠市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大力实施工业强市战略,工业经济取得较快发展,主要经济指标均实现翻番,步入了

14、由工业化初期向工业化中期、传统工业向现代工业加速迈进的重要阶段。纺织工业是蚌埠市国民经济的重要产业,是工业发展和出口创汇的传统支柱产业,是蚌埠市仅次于轻工(食品)、装备制造业、精细化工的第四大产业。为进一步做大做强纺织工业,蚌埠市“培育工业大产业实施方案”明确提出:改造提升纺织产业,打造一批带动力强、主业突出的核心骨干企业。蚌埠市“关于深入实施工业强市战略,进一步加快工业发展的意见”针对纺织产业也明确提出:以改造提升现有产业,发展终端产品为重点,加大现有棉纺、毛纺、灯芯绒、印染等传统行业的重组和改造力度,提高计算机辅助设计、集成制造等现代技术在纺织领域应用水平,通过引进先进设备和工艺技术,实现

15、产业的优化升级。积极引进国际国内著名服装品牌,完善产业链。从城市竞争力来看,蚌埠市无论是政策环境、人文环境、自然环境都处在历史最佳时期,为纺织服装业创造了较大的发展空间。1.3.3 具备纺织产业集聚发展的空间为了进一步发展蚌埠市的国民经济,蚌埠市政府提出了做大做强纺织产业的决策,设立了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作为全市高新技术纤维等新材料产业集中发展基地,设立了淮上区蚌埠工业园、五河县城南工业区、怀远县工业园区将纺织服装作为主导产业进行发展。园区的建设为城区内企业的搬迁、承接产业转移提供发展用地,有助于蚌埠纺织产业规模的扩大,形成产业集聚。近年来,各级政府对纺织工业的发展十分重视,蚌埠市及下属淮上区、高新区、禹会区、龙子湖区、五河县、怀远县、固镇县等把高性能纤维复合材料、纺织、服装作为支柱产业,不断加大招商引资力度,支持骨干企业加快发展,吸引沿海企业建立生产基地,取得了明显成效,形成了促进纺织工业发展的良好环境。1.3.4 具有承接产业转移的区位优势在中央提出“中部崛起”的战略决策中,安徽省委省政府把安徽定位为长三角的纵深腹地,明确了实施经济向东战略,承接长三角产业转移。从区位条件及发展来看,蚌埠市是皖北中心城市和长三角城市群延伸地带的中心城市。蚌埠作为淮海经济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商业计划书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