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某游客中心建设项目初步设计(代可研报告)

上传人:壹****1 文档编号:552452662 上传时间:2023-05-20 格式:DOC 页数:85 大小:53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某某游客中心建设项目初步设计(代可研报告)_第1页
第1页 / 共85页
某某游客中心建设项目初步设计(代可研报告)_第2页
第2页 / 共85页
某某游客中心建设项目初步设计(代可研报告)_第3页
第3页 / 共85页
某某游客中心建设项目初步设计(代可研报告)_第4页
第4页 / 共85页
某某游客中心建设项目初步设计(代可研报告)_第5页
第5页 / 共8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某某游客中心建设项目初步设计(代可研报告)》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某某游客中心建设项目初步设计(代可研报告)(8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一章 设计总说明一、 工程所在地概况某某县有800年的建县史,某某县隶属于台州市,因某某山而得名,位于浙江省东部、台州市区西北部。东连宁海、三门,西接磐安,南邻仙居,北界新昌,东西长54.7公里,南北宽33.5公里。某某县历史悠久,境内山峦重叠,溪流纵横,气候温和,物产丰富;是擅有山水之利的半山区县,既是人文荟萃的文物之邦,又是风景秀丽的旅游胜地。某某山风景区历史悠久,早在晋朝即已名扬天下。风景资源丰富,景观种类齐全,极具观赏价值,石梁飞瀑,堪称天下奇景。风景区内著名的国清寺是中国佛教第一个本土派某某宗的创始地。某某山是中国浙江省东部名山,本项目基地位于某某山风景名胜区。南部有上三高速和S3

2、26省道通行;东侧、西侧和北侧分别有国清路、国赤路和飞霞路环绕。基地周边交通便利,环境优美,是旅游度假的极佳去处。二、 工程用地概况基地地形环绕于山林之中,周边水系交错,景观优美,并与赤城山塔遥而相望。基地的东部和南部有两座山丘,南部有商业街区的规划与新道路的引入,北侧较平坦,作为景区车辆与游客的集散广场。三、 项目名称:某某山游客中心设计编号:2012-357建筑类别:公共建筑耐久等级:50年工程等级:二类公共建筑耐火等级:二级抗震设防烈度:6度主要结构形式: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屋面防水等级:二级建筑层数:地上2层 局部四层建筑总高度:27.4米总建筑面积:10780平方米标高:相对标高0.0

3、00相当于绝对标高92.5 四、 总体构思 “人性之无穷,则山水无穷。” 建筑取意于中国唐宋时期诗画作品中“诗山水”的意境,将写意山水的古诗作手法运用于建筑,强调山、水、人的三者关系。将地形周围的山水景观,引入建筑,形成良好的室内景观,并且通过室内外景观的穿插与开合,使得人在行进过程中反复体会自然山水、建筑、人造山水的空间关系,以自然山水为起点,而后进入建筑,穿插以人工山水,再以自然山水为结尾。使得建筑成为自然的载体,自然成为建筑的延续。并将中国传统的园林中“借景”的造园手法,应用于建筑设计中,多设景观节点,将周围山体景观介入建筑中来。 古朴自然、优雅宁静是以国清寺为代表的某某山文化中独具的佛

4、寺氛围。本方案试图把握这种潜移默化的、静而凝重的氛围,通过运用材质、色彩、和要素对该意境进行在现,使建筑具有某某文化意象,与某某山水相融,给游人以感悟和联想。第二章 建筑设计一、设计依据 1. 建设用地规划示意图台州市规划局;2. 建设用地现状地形图台州市规划局;3. 某某山游客中心设计要求(建议)某某山景区管理处;4. 某某山游客中心方案修改建议某某山景区管理处局;5. 国家现行有关部门工程设计规范和法规(建筑部分)(1)民用建筑设计通则 JGJ3787(2)建筑设计防火规范 GB50016 -2006 (3)城市道路和建筑无障碍设计规范 JGJ502001,J1142001 (4)公共建筑

5、节能设计标准 GB50189-2005 (5)民用建筑热工设计规范 GB50176-1993其他相关国家、地方法规规范。二、总平面设计(详见JC01,总平面图)1、总体布局某某山游客中心的总体布局在充分尊重现有环境条件的基础上,发掘场地特征,并进行一定的用地平衡与改造。建筑南部设置入口广场,通过道路与东西两侧的景区入口相连。形成了景区入口、游客停车、入口广场、公共大厅、候车大厅、发车连廊等多层次的、具引导性的空间序列。既达到了游客换乘景区游览车的目的,又使人们在行进过程中摆脱喧嚣,逐步接近大自然,感受到某某山风景区带给人们的视觉享受。基地位于山间地势较低处,建筑主体依山傍水,镶嵌其中。内外景观

6、互相渗透,配合建筑体量穿插变化。景观中轴线清晰明确,始于入口广场,与服务大厅、候车大厅等共同组成连续丰富的空间形态。建筑内部引入水景和庭院,山水辉映、草木同生,使人在建筑中行走时体验到连续变换的观景视角,轻松有趣。 2、外部交通组织(1)、人车组织主要车流从东西两个景区入口进入,东西两端各设置停车场,供游客停放车辆,然后步行到达游客中心入口广场。游客通过游客中心换乘景区游览车。游览车停车场位于建筑西侧,通过道路可直接到达建筑北侧的发车广场,接载游客进入景区。流线简洁明确,方便快捷。(2)、流线组织 各种交通流线经细化处理,结合总平面和平面布局设置各自功能区的主要出入口:共有公共大厅主入口、消防

7、控制入口、办公入口、后勤入口、多功能厅入口、残疾人入口、候车大厅二入口,和其他便于疏散的入口。既便于合理组织各股人流,又利于游客的灵活参观与集散。 公共大厅主入口位于南侧,由入口广场、沿踏步进入服务大厅; 消防控制入口位于西侧南部,外设道路,连接室外广场; 办公入口位于建筑东侧,通过室外楼梯直接进入建筑二层;后勤入口位于建筑东侧向北开口;残疾人入口位于建筑东侧,通过坡道进入建筑; 多功能厅入口位于建筑西侧向南开口; 候车大厅两个入口分别设于北侧和西侧,游客于北侧出口进入候车连廊,参观完毕于西侧入口回到候车大厅,流线顺畅,方便快捷。4、竖向设计竖向设计根据场地实际标高、土方平整,结合本工程设计的

8、需要,确定建筑室内0.00相对标高相当于绝对标高92.5米。入口广场和其他入口外地面标高为相对标高-0.750。如果室外标高与周围道路有高差,通过场地放坡衔接。三、平面设计(详见JC101-JC102各层平面图)根据功能要求,建筑利用平面划分和竖向分层并结合主要出入口形成七个主要功能区:公共大厅区、陈列展示区、候车集散大厅区、后勤区、研究区、办公区和景观塔。其中公共大厅区位于建筑一层主入口处,包括门厅、售票、问询、导游服务等功能房间;陈列展示区位于建筑一层,包括西侧的沙盘展示区和东侧的文化展示区;候车集散大厅区位于建筑北侧,是一个两层通高的大厅,游客在此换乘游览车;后勤区位于建筑东侧一层,有单

9、独的对外出口;研究区位于建筑南侧二层,包含多个研究室和资料室;办公区位于建筑东侧二层,包含办公室和会议室,有单独的办公入口,通过室外楼梯连接入口广场;景观塔位于建筑最北侧,由连廊和主体建筑相通。各个分区既功能明确、各自独立,又相互联系,共同创造出合理、高效、现代的游客中心平面。四、空间组织建筑依山傍水,内外景观互相渗透,配合建筑体量穿插变化,形成丰富而又多变的室内空间。建筑有显著的中轴线,始于入口广场,与公共大厅、候车大厅等共同组成连续丰富的空间形态。将建筑各功能空间有机地、高效地组织在一起,营造出空间流动、通透开放的游览空间,又满足观众休息、交往、观景、换乘、体验等各种需要。各层空间、室内外

10、空间互相渗透,自然景色与建筑景观相互交融,创造出良好的视觉感受及环境氛围。五、无障碍设计 本工程按照已颁发的国家标准城市道路和建筑无障碍设计规范JGJ502001,J1142001进行设计。1、在建筑基地内的室外广场、人行通道、有高差处均设置设残疾人坡道,室外停车场设有残疾人停车位。2、在建筑残疾人入口处设有宽度为1500、坡度为1/12的无障碍坡道,门采用平开门。3、在建筑主体靠近出入口处设有无障碍电梯,可到达二层公共空间。4、主要的一层公共卫生间设残疾人专用厕所。5、报告厅设残疾人专用座位。6、建筑内的走道及房门等均按规范设计,满足无障碍通行要求。六、剖面设计(详见JC106-JC107剖

11、面图)本工程0.000标高相当于绝对标高92.5 ,室内外高差0.75米。建筑主体部分,办公用房一层层高4.5米,地面标高0.000,其他部分一层层高5.1米,地面标高0.000;二层层高为3.9米,最高屋面标高为15.700。景观塔每层层高5.1米,最高屋面标高为27.400。七、竖向交通设计1、7部楼梯公共大厅区3部,通向二层研究区陈列展示区1部,通向二层办公区后勤区1部,通向二层办公区室外楼梯1部,通向二层办公区景观塔内部设1部楼梯2、1部无障碍电梯无障碍电梯靠近建筑主体出入口设置,可到达二层公共空间。位置名称吨位(T)速度(m/s)停靠层台数(台)站数(层)主入口附近1部无障碍电梯1.

12、3521、212八、造型设计某某山游客中心设计大胆创新,以现代的建筑造型、富有层次的外部空间、历史文脉的建筑要素融合自然环境、体现时代特色。1、融合自然环境建筑造型考虑与自然山体及周围自然环境的有机融合,使建筑镶嵌于群山绿树之间,建筑依山傍水,内外景观互相渗透,配合建筑体量穿插变化,形成丰富而又多变的室内空间。建立起建筑与广场、道路、山体、绿化之间的相互依存、互为补充的关系,从而整合起具有整体性、文化性的景区环境。2、显著的中轴线: 建筑有显著的中轴线,始于入口广场,与公共大厅、候车大厅等共同组成连续丰富的空间形态。将建筑各功能空间有机地、高效地组织在一起,营造出空间流动、通透开放的游览空间,

13、又满足观众休息、交往、观景、换乘、体验等各种需要。使建筑在满足采光、通风、观景的同时,给人以新的感受。3、有序的空间序列:建筑位于某某上风景区,形成了了景区入口、游客停车、入口广场、公共大厅、候车大厅、发车连廊等多层次的、具引导性的空间序列。创造出高效便捷的建筑空间,也使人们在行进过程中摆脱喧嚣,逐步接近大自然,感受到某某山风景区带给人们的视觉享受。九、主要建筑材料及建筑面积指标 1、主要建筑材料 考虑到另行进行室内装修设计,故本设计在室内装修方面仅为达到建筑设计基本要求。(1) 楼地面:入口平台与室外平台采用30厚的花岗石楼地面;卫生间采用有防水层的瓷砖防滑地砖楼地面;服务大厅与过厅、候车集

14、散大厅、走道等公共交通区域采用花岗石楼地面;报告厅、研究室、资料室及办公采用复合木地板楼地面;其余用房为水泥砂浆楼地面,待二次装修设计定。(2) 外墙:外墙采用青灰色花岗岩干挂,小部分采用灰色涂料,其余为钢结构骨架外挂玻璃幕墙。(3) 内墙:卫生间为瓷砖墙面;其余用房为乳胶漆墙面,待二次装修设计定。(4) 屋面:屋面采用正置式保温防水屋上铺花岗石(5) 吊顶:卫生间采用铝合金条板吊顶;设备用房采用抹水泥砂浆顶棚;服务大厅与过厅、候车集散大厅、走道等公共交通区域、研究室、资料室及办公采用石膏板顶棚,水泵房、进排风机房、排烟机房、空调机房、值班室、控制室采用吸声顶棚,其余吊顶待二次装修设计定。(6) 门窗:外门窗选用LOW-E中空玻璃断热铝合金型材,玻璃幕墙采用low-E中空玻璃;电梯间、楼梯间、重要设备用房、防火分区隔间采用相应要求的防火门;一般内门采用硬质夹板木门。(7) 填充墙:垂直外墙均采用240厚页岩砖墙外挤塑板保温;内墙采用加气混凝土砌块。(8) 室外环境:以硬质广场铺地为主,入口广场及室外展场采用透水性广场地砖;景观水池采用卵石铺底;停车场采用嵌草砖铺地;道路采用混凝土沥青路面。十、建筑面积指标附表一、某某山游客中心功能区面积分配各层分项面积(单位:m2): 项目总体功能分区功能分区内部细分项目各功能区分项面积(单位:m2)占总面积的百分比各功能区总面积(单位:m2)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