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语文)第二学期期中考试.docx

上传人:博****1 文档编号:552434750 上传时间:2023-07-13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56.1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八年级(语文)第二学期期中考试.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八年级(语文)第二学期期中考试.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八年级(语文)第二学期期中考试.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八年级(语文)第二学期期中考试.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八年级(语文)第二学期期中考试.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八年级(语文)第二学期期中考试.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八年级(语文)第二学期期中考试.docx(1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第二学期期中考试八年级(语文) 题号一二三四五六七八总分得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共10.0分)1. 下列加线字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A. 旸谷yng 稽首q 磬口qng 长 吁短叹xB. 蜿蜒wn 虐待n 处子ch 光大门 楣miC. 真 谛d 脚 镣lio 沉 溺n 深 恶痛疾wD. 执 拗ni 胆 怯qi 锃亮zng 颔首低眉hn2. 下列词语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 侏孺 盛气凌人 藏污纳垢 油光可鉴B. 教谕 黯然失色 翻来覆去 横柯上蔽C. 忙碌 粗制烂造 互相轩邈 箪瓢屡空D. 驰聘 杏无消息 柳扬顿措 衔觞赋诗3. 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A. 马说的作者是韩愈

2、,他和同时代的柳宗元同为“唐宋八大家”。B. 水调歌头的作者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是豪放派的代表人物,他与其父苏洵、其弟苏辙合称“三苏”。C. 在我的母亲中,胡适用朴实的文字表达出了对母亲深切地怀念之情。D. 鲁迅在雪中生动细致地描绘了江南的雪景与北方的雪景,在对比中,作者称赞的是江南的雪景。4. 把下列句子组成语意连贯的一段话,排序最恰当的一项是( ) 真实的“自我”之所以被压抑到无意识的领域之中,这种“自我欺骗”起了重要作用真正的自信者必是有勇气正视自己的人,而这样的自信也必定和对自己的怀疑及不满有着内在的联系软弱的人往往有意无意的欺骗自己,忘掉那些不愉快的经历和体验由此造成虚假的自信

3、,有些人的自信不过是一种“有益的盲目”真实需要巨大的勇气,认识真实的“自我”也不例外事实上,几乎所有伟大的天才都并非天性自信的人,相反倒有几分自卑,他们为自己的弱点苦恼,于是奋起自强,反而有了令一般人吃惊的业绩A. B. C. D. 5. 送东阳马生序 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又患无砚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

4、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至舍,四肢僵劲不能动,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同舍生皆被绮绣,戴珠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烨然若神人;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盖余之勤且艰若此。下列各组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 B. C. D. 二、默写(本大题共1小题,共10.0分)6. 背诵默写。 (1)春蚕到死丝方尽,_。(2)_,窥谷忘反。(3)马说一文中描写千里马可悲命运的句

5、子是:_。(4)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中借自然景物的变化暗示社会的发展的哲理句是:_。(5)水调歌头中“此事古难全”中“此事”指:_。三、语言表达(本大题共1小题,共10.0分)7. 请你在参加“寻觅春天的踪迹”的综合性学习活动中完成以下任务。 (1)古人写过不少歌咏春天的诗句,请你从学过的或积累的诗句中写出连续的两句来。_(2)我国的成语浩如烟海,描写春天的成语宛如花苑,请从你的记忆宝库中寻觅四个关于春天的成语,与大家分享。_(3)你还会背二十四节气歌吗?其中“春雨惊春清谷天”一句点出了春天的六个节气。请你选择其中的某一个节气,谈谈这个节气的含义,并写出一句你所知道的有关这一节气的谚语。_四

6、、名著导读(本大题共1小题,共6.0分)8. 名著阅读。 读过名人传后,你一定被三位伟大的艺术家所感动,请任选其中一位,结合具体情节,说说他令你感动的原因。_五、诗歌鉴赏(本大题共1小题,共10.0分)9. 过零丁洋 文天祥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惶恐”和“零丁”有两层含义,请简要说一说。 _请对尾联“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抒情方式和内容作简要分析。 _六、文言文阅读(本大题共1小题,共15.0分)10. 送东阳马生序 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

7、录,计日以还。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又患无砚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至舍,四肢僵劲不能动,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同舍生皆被绮绣,戴珠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烨然若神人;余

8、则缊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盖余之勤且艰若此。翻译下列句子。 (1)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_(2)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_本文许多文字写天气的寒冷,这些描写有什么作用?(2分)本文第一段记述了作者年轻时求学的经历,从中我们可以悟出一些关于求学的道理。请你从第一段中找一个记述作者求学经历的句子,并说出自己的感悟。 句子:_感悟:_七、现代文阅读(本大题共2小题,共60.0分)11. 父亲的雨 谢宗玉 有一个人总在下雨时走出家门,那是我父亲。 田是梯田,禾苗都是喝水长大的,但天雨常不遂人愿,所以在每一垅梯田的上坳总得有一口山塘。夏天热,禾苗需要

9、同人一样拼命喝水,山塘没多一会儿就被喝得见了底,村人就有些慌了。好在天再糊涂,也不会让村人处在恐慌中太久。雨说来就来,一堆乱云一聚,几声炸雷一响,还不等村人都从田里地里跑回家,雨就下了。站在屋檐下,看雨中的庄稼欣欣向荣的样子,村人都一脸傻乐,乐得什么都忘记了。只有父亲还记得要往山塘补水,他是一个小小的村民组长。 父亲先也是站在屋檐下,傻头傻脑地看雨,突然就记起了什么的样子叫一声,哦,要去拦水,说罢提把锄头就冲进雨幕。等母亲转身从灶背屋寻来蓑衣斗笠时,他已经不见人影了。为这,父亲回来没少挨骂。父亲并不在意,他湿淋淋地站在屋中央,垂着衣袖,笑着听母亲叨唠,仿佛挨骂是一件很快乐的事。母亲一边念叨一边

10、把准备好的热水提到灶背屋。父亲洗澡时,母亲又从衣柜里把干净的衣服找出来。 父亲年轻时很结实的,他什么也不怕,再大的风雨也敢往里钻。风雨越大,父亲就一副越快乐的样子。有时,父亲叫一声要去拦水,就被母亲眼明手快地拉住了。虽然戴上母亲寻来的斗笠,但一出门,风就将它刮跑了。父亲跟着风跑,终于跑在风前面将斗笠拾起来,然后一甩手,斗笠旋转着从大门口飘进屋来,雨水像珠子一样从笠沿四射开来,溅了我们一身。待我们弹落身上的水珠,再看父亲时,父亲又消失在雨中不见了。父亲在雨中的身影像个谜,一闪一闪的。 在瓢泼似的雨中,道道水流从山上落下来,父亲全把它们往山塘里赶。山塘像个气球,一下子就给吹胀了。我想,面对一下子就

11、水灵丰活的山塘,父亲内心应该有一种满足。 但我仍怀疑父亲是为着好玩,他在雨中那副兴奋得不得了的样子同小孩儿没什么区别。但小孩儿不能玩雨,小孩儿只能在大雨初来时,在稀稀朗朗的雨颗中,嚎着叫着钻来钻去,迅速返回屋檐下。所以我竟有些羡慕父亲。 一年夏天,天旱了很久,大伙以为再没雨下了,就挖开山塘拼命往自己田里放水,父亲左劝右劝要节约,但没有人听他的。后来再下雨时,父亲硬撑了两个小时没出门,但终于没忍住又冲了出去。只有母亲看着心疼,念叨就更勤了。 母亲的念叨并非多余,如今年老的父亲一身病痛,不打半点折扣。母亲给父亲煎药时,还在不停地念叨,而父亲,也再不能笑吟吟地听她念叨了。他躺在床上,配合母亲的念叨,咝咝咝地从牙缝里抽着凉气,他疼呢。父亲正在为他年轻时所经历的风雨支付代价。只不过,父亲的心里未必后悔。 (选自青春美文)阅读文中划横线的句子,联系上下文,回答括号中的问题。 父亲并不在意,他湿淋淋地站在屋中央,垂着衣袖,笑着听母亲叨唠,仿佛挨骂是一件很快乐的事。(为什么挨了骂父亲也不在意,仿佛是件快乐的事?)_请任选两个角度(如修辞手法、词语运用、描写方法、描写角度)赏析文章第段中划横线线的句子。 _文章以“父亲的雨”为题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高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