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卫生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工作情况汇报.docx

上传人:博****1 文档编号:552433415 上传时间:2023-11-25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19.1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农村卫生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工作情况汇报.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农村卫生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工作情况汇报.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农村卫生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工作情况汇报.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农村卫生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工作情况汇报.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农村卫生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工作情况汇报.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农村卫生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工作情况汇报.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农村卫生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工作情况汇报.docx(1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农村卫生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工作情况汇报 27。5万户,102.8万人口(其中农村人口72。3万)。2004年全县gdp55。78亿元,财政收入3。21亿元,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2885元。全县共有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480个(其中村级卫生机构332个,乡镇卫生院16个,县直医疗卫生单位9个,其它医疗机构123个),从业人员3128人,病床位1954张。卫生系统有职工3253人(在职2163人,离退休679人,分流人员371人).其中,乡镇卫生院1684人(在岗1074人,离退休393人);全县现有总资产1。73亿元,其中:乡镇卫生院资产4499。3万元,县直医疗卫生单位资产12793。59万元。

2、2004年,卫生系统共完成门诊任务120万人次(乡镇卫生院58万人次,占48。3%),住院治疗29095人次(乡镇卫生院10732人次,占36。9),手术11471台次(乡镇卫生院4505台次,占39。3%),年创业务收入1.8亿元。全县总业务收入1。26亿元,其中:乡镇卫生院3565万元(占28。3%),县直医疗卫生单位9045万元。在岗人员年创业务收入4.99万元。其中:县直医疗单位人年创业务收入6。92万元,乡镇卫生院人年创业务收入2。83万元。人均分配1.45万元,其中:乡镇卫生院人均1.19万元,县直医疗卫生单位人均1.87万元.医疗卫生单位负债5625万元,负债率为32.5.其中:

3、乡镇卫生院负债1212万元,负债率26。9%;县直医疗卫生单位负债4413万元,负债率34。5%。 一、关于农村卫生工作 从2001年起我们就着手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的管理体制和人事用工分配制度的改革,加强了乡镇卫生院人才培养和基础设施建设,持续健康地发展了农村卫生事业。 (一)理顺乡镇卫生院的管理体制,加快农村卫生事业的发展。我县乡镇卫生院人员、业务、经费管理权于1994年移交给乡镇政府,针对运行中出现的问题,县政府于1995年将人员、业务管理权上收到县卫生局。乡镇卫生院的经费由县财政局下达预算计划,乡镇财政支付。2002年,我县实施卫生改革,县政府决定将乡镇卫生院的经费上收到县卫生局按职责

4、管理,有力地保证了财政补助的足额及时到位。 实施农村卫生改革与发展先进县项目建设,共投入资金230多万元,先后对斑竹当镇、藕池镇等8个乡镇卫生院进行了业务用房改造,改造面积21700多平方米,添置设备106台(件),有效改善了乡镇卫生院的基础设施,增强了乡镇卫生院的服务功能. (二)、加强农村卫生组织建设,大力推行农村卫生服务管理一体化。自卫生部关于推行农村卫生管理一体化的通知下发后,结合我县实际实施了以“五统一管理为核心的农村卫生一体化管理模式.一是机构统一设置.全县共有423个村,现设置村卫生室332个;达到甲级村卫生室标准的280个,占84。3%。二是人员统一管理。乡村医生的执业资格通过

5、考试、考核重新认证后,以乡镇为单位由卫生院统一调配到村卫生室上岗;全县现有村卫生室执业人员873人,其中卫生院下派75人,择优聘用乡村医生798人。三是药品统一代购。村卫生室药品代购配发率已达到90以上.四是业务统一安排。村卫生室的业务工作特别是预防保健任务、突击性指令性任务等均由乡镇卫生院统一安排、统一检查.五是财务统一监管.村卫生室实行自负盈亏、单独核算,接受卫生院的监督管理. (四)加强人才培养,实施对口支援,增强农村医疗卫生机构可持续发展能力 从2004年起,我们实施了五年人才培养计划。到2009年底,在县直医疗卫生单位医生岗位工作的必须达到本科以上学历,其他卫生专业技术人员必须达到本

6、科以上学历;在乡镇卫生院医生岗位工作的必须达到专科以上学历。临床医生、护士具有执业(助理)医师或执业护士资格。每年送上级医院离岗学习人数县直医疗卫生单位必须达到3%以上,乡镇卫生院必须达到6以上,培训时间在6个月以上。现已离岗培训86人。同时开展了继续教育、在职函授学历培训等多个途径的人才培养方式。 卫生技术人员培训和继续教育经费,根据国家关于教育经费管理和支出标准的规定,按单位业务总收入的1。5%提取.人才培养经费必须专款专用,不得截留或挪用.县卫生局每年对单位进行责任经济审计时,对人才培养经费进行专项审计。 从今年起,我们又采取有效的措施,实施了县直医疗卫生单位支援农村的活动.规定县直医疗

7、卫生单位的医生在晋升中、高级技术职务以前,必须在乡镇卫生院工作一年以上;已经取得中、高级技术职务的医生(男年满55周岁以下、女年满50岁以下)必须到乡镇卫生院工作6个月。不完成下派任务的单位,单位负责人不得参与评先,个人三年内不得晋升、续聘、评先、提拔。到基层工作人员,除了为当地群众进行医疗卫生服务外,还要结合实际,制订规划,推广新技术,为基层医疗卫生单位的发展,解决1至2个实际问题。今年将有23名医生下派到乡镇卫生院工作,从业务技术上扶持乡镇卫生院的发展。 二、关于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工作 我县合作医疗从2003年7月1日起实施,已经近两年了.两年来我们坚持政府引导、农民自愿、规范管理、强化监督

8、、不断创新,健康持续地发展了农村合作医疗。 (一)坚持政府主导,部门协调,建立符合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发展规律的管理体制 实施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是一项系统工程,不仅要有各级党委、政府的高度重视和支持,还要有适应合作医疗自身发展的条件和环境。 1、健全组织领导体系.2003年我县被列为全省首批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试点县后,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把实施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工作列入到县、乡两级政府为农民办实事的重要工作内容。县、乡两级政府分别成立了由政府主要领导任主任的合作医疗管理委员会,村成立了合作医疗管理小组。县编委审定批准成立了县合作医疗管理委员会办公室,核定编制6人,各乡镇相应地设立了合作医疗经办机构

9、,工作人员按参加合作医疗人数1:20000的比例配备;在村卫生室设立了核算员,由乡村医生兼任。县合管办人员和工作经费由县财政按行政事业人员经费标准列入财政预算,2004年列支20万元。乡镇经办机构人员经费按预防保健人员经费标准纳入卫生事业经费预算,2004年县财政列支16万元.此外,今年还增拨改印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证费用16万元,由县财政列入预算。 2、建立工作责任考核体系。试点工作坚持县、乡(镇)两级政府“一把手负责制,强化政府主要责任人的领导责任和政府的引导责任,农民的合作医疗政策知晓率、参合率纳入政府和主要责任人的述职和考核内容。为明确合作医疗有关部门工作职责,既有分工,又有合作,县合作医

10、疗管理委员会制定了县合作医疗管理委员会工作职责、乡镇农村合作医疗管理委员会工作职责、县财政局合作医疗工作职责、农业银行公安支行合作医疗工作职责、县农业税务管理局合作医疗工作职责等。加强制度建设,强化责任,规范行为,促进合作医疗管理工作的科学化、规范化、制度化。 进一步理顺合作医疗管理体制,实行“管办分离”.从2005年起实行乡镇XX县区直定点服务医疗机构合作医疗专职管理人员考试考核聘用上岗。合作医疗专职管理人员在全县卫生系统公开招聘。由个人申请、单位推荐,经县合管办组织考试、考核后择优录用,发给聘用证书。聘用的专职管理人员工资待遇由县合管办考核发放,在县合管办直接领导下开展工作。合作医疗专管员

11、在业务上与所在单位彻底分离,不在医疗机构兼职,独立行使监督职能。合管办专职管理员实行岗位工资制,专职管理员月工资核定9001000元,略高于同等岗位水平,年底再根据全县在职职工分配水平调整发放水平,就高不就低.县合管办依照合作医疗专职管理人员考核办法,每年对合作医疗专职管理人员进行两次考核,考核结果分为优秀、合格、不合格三个等次,作为其个人待遇和先进个人评选的依据,连续两年不合格的予以解聘。 3、建立信息网络体系。为达到合作医疗工作快捷、方便、高效运转的目的,建立了XX县区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网站,通过公众网络运行。合作医疗各项政策、工作动态、补偿公示等,点击网站就可查询或下载。网站开通以来,点击

12、人数已达43000余人次。对定点服务医疗机构、乡镇合管办实行了计算机联网管理,工作质量和服务行为得到动态实时监测,减轻了工作强度,加快了信息反馈速度,提高了工作效率,减少了失误,堵塞了漏洞。同时开发了实用性较强的XX县区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应用系统,运用于农村合作医疗的管理。 (二)坚持封闭管理,确保基金安全,建立科学有效的基金管理和筹资机制 实施新型合作医疗制度的效果在一定程度上取决于基金的筹集、管理与使用的效率和效益. 1、积极探索低成本、高效率的筹资机制。为有效解决筹资难,降低筹资成本,提高工作效率,防止个别地方借合作医疗筹资捆绑收费、搭车收费、甚至截留挪用农民参合资金;避免合作医疗信息漏登

13、、错登、重登,避免农民年初登记,年尾不交钱,成本高、效率低的问题发生,我们改革登记方式,将2005年农民参加农村合作医疗实行边登记、边签合同、边缴费、边发证的“四边”工作方式,在规定的时间内,一次性完成。今年开始在全县试行,共有42.6万多农民参加了农村合作医疗,农民参加合作医疗个人缴费部门收缴率为100%。 2、规范基金管理、确保发挥最大效用.保障合作医疗基金安全是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的重要职责,我县合作医疗基金管理严格实行“收、管、支三分离模式,并通过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基金代理银行-农业银行网上银行系统,加强对合作医疗基金运行情况的实时监控。农民个人门诊基金纳入合作医疗基金统一管理,分乡镇核算

14、。乡镇建立了农民个人门诊帐户台帐,分村记帐,明细到户,精确到人。农民个人门诊帐户可随时到乡镇经办机构查询,做到了县、乡镇、村、农户“四对口”.住院补偿基金通过政策调整,预测不会出现亏损或过多的沉淀. 3、推行住院补偿“三级结算审核制”。参合农民因病在定点服务医疗机构住院治疗,住院时由其进行资格审查,出院时合作医疗补偿部份由定点服务医疗机构直接补偿,并负责对补偿金额进行审查;乡镇合作医疗经办机构或定点服务医疗机构合管科负责对定点服务医疗机构的补偿情况进行复审,审查出来的问题由其负责处理;县合管办负责对乡镇经办机构或定点服务医疗机构合管科上报结算资料进行审核,审核不符合规定的不予补偿,由并责令乡镇

15、经办机构或定点服务医疗机构合管科限期整改. (三)坚持从农民利益出发,不断完善政策措施,建立切合实际的运行模式 从农民的利益出发,按照农民的意愿调整合作医疗政策,让农民在实施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中得到更大的实惠. 1、适时调整政策,扩大补偿范围。为规范补偿行为,县合管办与参合农户签订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服务合同。合同通过书面形式明确了合作医疗供方、需方和管理方“三方”的权利、责任和义务.在以收定支、保障适度的原则指导下,先后3次调整了有关政策。一是调整住院“起付线”标准。在乡镇定点服务医疗机构住院治疗“起付线”由100元调整为50元,地市级医院住院起付线由200元上调至400元,引导病人合理分流

16、;二是扩大补偿范围。将地方病血吸虫病、住院分娩、非人为或不可抗力因素所致的意外伤害等纳入合作医疗补偿范围;三是将中风后遗症、糖尿病、恶性肿瘤、肺结核等七种慢性病实行门诊限额补偿.四是采取积极的政策和措施,支持和鼓励中医药参与农村合作医疗,扩大补偿面,降低医药费用。中医医疗机构、组方中药饮片、自制中成药、适宜技术均纳入合作医疗补偿范围。2004年有11916人次得到住院补偿,补偿金额680。3万元,列支慢性病补偿、大病救助、二次补偿、健康体检等228.9万元,大病统筹资金节余99。2万元,大病统筹资金有效使用率达到91.5%. 2、不断探索,努力扩大受益面.2004年,为进一步扩大参合农民受益面和受益程度,对门诊补偿方式进行了试点。埠河镇实行的是“镇级统筹,合医不合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